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分类指导.doc_第1页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分类指导.doc_第2页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分类指导.doc_第3页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分类指导.doc_第4页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分类指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指导一、集合与简易逻辑1.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1)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Q=,若,则P+Q中元素的有_个。(答:8)(2)非空集合,且满足“若,则”,这样的共有_个(答:7)2. “极端”情况否忘记:集合,且,则实数_.(答:)3.满足集合M有_个。(答:7)4.运算性质:设全集,若,则A_,B_.(答:,)5.集合的代表元素:(1)设集合,集合N,则_(答:);(2)设集合,则_(答:)6.补集思想:已知函数在区间上至少存在一个实数,使,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7.复合命题真假的判断:在下列说法中:“且”为真是“或”为真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且”为假是“或”为真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或”为真是“非”为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非”为真是“且”为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其中正确的是_答:)8.充要条件:(1)给出下列命题:实数是直线与平行的充要条件;若是成立的充要条件;已知,“若,则或”的逆否命题是“若或则”;“若和都是偶数,则是偶数”的否命题是假命题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答:);(2)设命题p:;命题q:。若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答:)9.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_(答:)10.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解关于的不等式:。(答:当时,;当时,或;当时,;当时,;当时,)11. 对于方程有实数解的问题。(1)对一切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是_(答:);(2)若在内有两个不等的实根满足等式,则实数的范围是_.(答:)12.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理论。(1)实系数方程的一根大于0且小于1,另一根大于1且小于2,则的取值范围是_(答:(,1)(2)不等式对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答:)。二、函 数1.映射: AB的概念。(1)设是集合到的映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每一个元素在中必有象 B、中每一个元素在中必有原象C、中每一个元素在中的原象是唯一的 D、是中所在元素的象的集合(答:A);(2)点在映射的作用下的象是,则在作用下点的原象为点_(答:(2,1);(3)若,则到的映射有 个,到的映射有 个,到的函数有 个(答:81,64,81);(4)设集合,映射满足条件“对任意的,是奇数”,这样的映射有_个(答:12)2.函数: AB是特殊的映射。若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都是闭区间,则 (答:2)3.若解析式相同,值域相同,但其定义域不同的函数,则称这些函数为“天一函数”,那么解析式为,值域为4,1的“天一函数”共有_个(答:9)4.研究函数问题时要树立定义域优先的原则):(1)函数的定义域是_(答:);(2)设函数,若的定义域是R,求实数的取值范围;若的值域是R,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2)复合函数的定义域:(1)若函数的定义域为,则的定义域为_(答:);(2)若函数的定义域为,则函数的定义域为_(答:1,5)5.求函数值域(最值)的方法:(1)配方法(1)当时,函数在时取得最大值,则的取值范围是_(答:);(2)换元法(1)的值域为_(答:);(2)的值域为_(答:)(令,。运用换元法时,要特别要注意新元的范围);3)的值域为_(答:);(4)的值域为_(答:);(3)函数有界性法求函数,的值域(答: 、(0,1)、);(4)单调性法求,的值域为_(答:、);(5)数形结合法已知点在圆上,求及的取值范围(答:、);(6)不等式法设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则的取值范围是_.(答:)。(7)导数法求函数,的最小值。(答:48)6.分段函数的概念。(1)设函数,则使得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答:);(2)已知,则不等式的解集是_(答:)7.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1)待定系数法已知为二次函数,且 ,且f(0)=1,图象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求的解析式 。(答:)(2)配凑法(1)已知求的解析式_(答:);(2)若,则函数=_(答:);(3)方程的思想已知,求的解析式(答:); 8. 反函数:(1)函数在区间1, 2上存在反函数的充要条件是A、B、C、D、(答:D)(2)设.求的反函数(答:) (3)反函数的性质:单调递增函数满足条件= x ,其中 0 ,若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为 ,则的定义域是_(答:4,7).已知函数,若函数与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求的值(答:); (1)已知函数,则方程的解_(答:1); 已知是上的增函数,点在它的图象上,是它的反函数,那么不等式的解集为_(答:(2,8);9.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_(答:奇函数)。等价形式:判断的奇偶性_.(答:偶函数)图像法: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2)函数奇偶性的性质:若为偶函数,则.若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在上是减函数,且=2,则不等式的解集为_.(答:)若为奇函数,则实数_(答:1).设是定义域为R的任一函数, ,。判断与的奇偶性; 若将函数,表示成一个奇函数和一个偶函数之和,则_(答:为偶函数,为奇函数;)10.函数的单调性。(1)若在区间内为增函数,则,已知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_(答:));(2)若函数 在区间(,4 上是减函数,那么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答:));(3)已知函数在区间上为增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_(答:); (4)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答:(1,2))。(5)已知奇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减函数,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11. 常见的图象变换设的图像与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的图像由的图像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则为_(答: )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个数有_个(答:2)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又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如果与原图象关于直线对称,那么 (答:C)函数的图象是把函数的图象沿轴伸缩为原来的得到的。如若函数是偶函数,则函数的对称轴方程是_(答:)12. 函数的对称性。已知二次函数满足条件且方程有等根,则_(答:); 己知函数,若的图像是,它关于直线对称图像是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像为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_(答:);若函数与的图象关于点(-2,3)对称,则_(答:)13. 函数的周期性。(1)类比“三角函数图像”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是以2为周期的奇函数,则方程在上至少有_个实数根(答:5)(2)由周期函数的定义 (1) 设是上的奇函数,当时,则等于_(答:);(2)已知是偶函数,且=993,=是奇函数,求的值(答:993);(3)已知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为周期函数,若它的最小正周期为T,则_(答:0)(2)利用函数的性质(1)设函数表示除以3的余数,则对任意的,都有A、 B、 C、 D、(答:A);(2)设是定义在实数集R上的函数,且满足,如果,求(答:1);(3)已知定义域为的函数满足,且当时,单调递增。如果,且,则的值的符号是_(答:负数)(3)利用一些方法O 1 2 3 xy(1)若,满足,则的奇偶性是_(答:奇函数);(2)若,满足,则的奇偶性是_(答:偶函数);(3)已知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当时,的图像如右图所示,那么不等式的解集是_(答:); 三、数列1、数列的概念:(1)已知,则在数列的最大项为_(答:);(2)数列的通项为,其中均为正数,则与的大小关系为_(答:);(3)已知数列中,且是递增数列,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 A B C D2.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 (1)等差数列中,则通项(答:);(2)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的取值范围是_(答:)(1)数列 中,前n项和,则,(答:,);(2)已知数列 的前n项和,求数列的前项和(答:).(4)等差中项3.等差数列的性质:(1)等差数列中,则_(答:27);(2)在等差数列中,且,是其前项和,则A、都小于0,都大于0B、都小于0,都大于0C、都小于0,都大于0D、都小于0,都大于0(答:B)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25,前2n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n和为 。(答:225)(2)在等差数列中,S1122,则_(答:2);(2)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中,奇数项和为80,偶数项和为75,求此数列的中间项与项数(答:5;31).设与是两个等差数列,它们的前项和分别为和,若,那么_(答:)(3)等差数列中,问此数列前多少项和最大?并求此最大值。(答:前13项和最大,最大值为169);(2)若是等差数列,首项,则使前n项和成立的最大正整数n是 (答:4006)4.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1)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1)一个等比数列共有项,奇数项之积为100,偶数项之积为120,则为_(答:);(2)数列中,=4+1 ()且=1,若 ,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2)等比数列的通项:设等比数列中,前项和126,求和公比. (答:,或2)(3)等比数列的前和:(1)等比数列中,2,S99=77,求(答:44);(2)的值为_(答:2046);(4)等比中项:已知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为A,等比中项为B,则A与B的大小关系为_(答:AB)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成等比数列,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为12,求此四个数。(答:15,,9,3,1或0,4,8,16)奇数个数成等比,可设为,(公比为);但偶数个数成等比时,不能设为,因公比不一定为正数,只有公比为正时才可如此设,且公比为。5.等比数列的性质:(1)在等比数列中,公比q是整数,则=_(答:512);(2)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若,则 (答:10)。(1)已知且,设数列满足,且,则. (答:);(2)在等比数列中,为其前n项和,若,则的值为_(答:40)若是等比数列,且,则 (答:1)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前项和为,若成等差数列,则的值为_(答: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 关于数列有下列三个命题:若,则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若,则是等差数列;若,则是等比数列。这些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答:)6.数列的通项的求法:已知数列试写出其一个通项公式:_(答:)已知的前项和满足,求(答:);数列满足,求(答:)数列中,对所有的都有,则_(答:)已知数列满足,则=_(答:)已知数列中,前项和,若,求(答:)已知,求(答:);已知,求(答:);已知,求(答:);已知数列满足=1,求(答:)数列满足,求(答:)7.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1)等比数列的前项和S2,则_(答:);(2)计算机是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进行处理的。二进制即“逢2进1”,如表示二进制数,将它转换成十进制形式是,那么将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数是_(答:)(2)分组求和法: (答:)(3)倒序相加法:求证:;已知,则_(答:)(4)错位相减法:(1)设为等比数列,已知,求数列的首项和公比;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答:,;);(2)设函数,数列满足:,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令,求函数在点处的导数,并比较与的大小。(答:略;,当时,;当时,)(5)裂项相消法:(1)求和: (答:);(2)在数列中,且S,则n_(答:99);(6)通项转换法:求和: (答:)四、三角函数1、的终边与的终边关于直线对称,则_。(答:)若是第二象限角,则是第_象限角(答:一、三);已知扇形AOB的周长是6cm,该扇形的中心角是1弧度,求该扇形的面积。(答:2)2、三角函数的定义:(1)已知角的终边经过点P(5,12),则的值为。(答:);(2)设是第三、四象限角,则的取值范围是_(答:(1,); 3.三角函数线(1)若,则的大小关系为_(答:);(2)若为锐角,则的大小关系为_ (答:);(3)函数的定义域是_(答:)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已知,则_(答:);(2)已知,则_;_(答:;);(3)已知,则的值为_(答:1)。5.三角函数诱导公式(1)的值为_(答:);(2)已知,则_,若为第二象限角,则_。(答:;)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倍角公式:(1)下列各式中,值为的是 A、 B、C、D、(答:C);(2)命题P:,命题Q:,则P是Q的A、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必要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C);(3)已知,那么的值为_(答:);(4)的值是_(答:4);(5)已知,求的值(用a表示)甲求得的结果是,乙求得的结果是,对甲、乙求得的结果的正确性你的判断是_(答:甲、乙都对)7. 三角函数的化简、计算、证明(1)巧变角:(1)已知,那么的值是_(答:);(2)已知为锐角,则与的函数关系为_(答:)(2)三角函数名互化(切割化弦),(1)求值(答:1);(2)已知,求的值(答:)(3)公式变形使用设中,则此三角形是_三角形(答:等边)(4)三角函数次数的降升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_(答:)(5)式子结构的转化(1) (答:);(2)求证:;(3)化简:(答:)(6)常值变换主要指“1”的变换已知,求(答:).(7)“知一求二”(1)若 ,则 _(答:),特别提醒:这里;(2)若,求的值。(答:); 8、辅助角公式中辅助角的确定:(1)若方程有实数解,则的取值范围是_.(答:2,2);(2)当函数取得最大值时,的值是_(答:);(3)如果是奇函数,则=(答:2);(4)求值:_(答:32)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1)若函数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则_,(答:或);(2)函数()的值域是_(答:1, 2);(3)若,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_ 、_(答:7;5);(4)函数的最小值是_,此时_(答:2;);(5)己知,求的变化范围(答:);(6)若,求的最大、最小值(答:,)。(3)周期性: (1)若,则_(答:0);(2) 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_(答:);(3) 设函数,若对任意都有成立,则的最小值为_(答:2)(4)奇偶性与对称性:(1)函数的奇偶性是_(答:偶函数);(2)已知函数为常数),且,则_(答:5);(3)函数的图象的对称中心和对称轴分别是_、_(答:、);(4)已知为偶函数,求的值。(答:)(5)单调性: 16、形如的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_(答:);(1)函数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才能得到的图象?(答: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的图象,再向左平移个单位得的图象,横坐标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的图象,最后将纵坐标缩小到原来的即得的图象);(2) 要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把函数的图象向_平移_个单位(答:左;);(3)将函数图像,按向量平移后得到的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这样的向量是否唯一?若唯一,求出;若不唯一,求出模最小的向量(答:存在但不唯一,模最小的向量);(4)若函数的图象与直线有且仅有四个不同的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答:)(5)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1)函数的递减区间是_(答:);(2)的递减区间是_(答:);(3)设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它的周期是,则A、B、在区间上是减函数C、D、的最大值是A(答:C);(4)对于函数给出下列结论: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象关于直线成轴对称;图象可由函数的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即得到函数的图像。其中正确结论是_(答:);(5)已知函数图象与直线的交点中,距离最近两点间的距离为,那么此函数的周期是_(答:)的周期都是, 但的周期为,而,的周期不变;中,若,判断的形状(答:直角三角形)。(1)中,A、B的对边分别是,且,那么满足条件的 A、 有一个解 B、有两个解 C、无解 D、不能确定(答:C);(2)在中,AB是成立的_条件(答:充要);(3)在中, ,则_(答:);(4)在中,分别是角A、B、C所对的边,若,则_(答:);(5)在中,若其面积,则=_(答:);(6)在中,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则外接圆的直径是_(答:);(7)在ABC中,a、b、c是角A、B、C的对边,= ,的最大值为(答:);(8)在ABC中AB=1,BC=2,则角C的取值范围是(答:);(9)设O是锐角三角形ABC的外心,若,且的面积满足关系式,求(答:)19.求角的方法(1)若,且、是方程的两根,则求的值_(答:);(2)中,则_(答:);(3)若且,求的值(答:).五、平面向量1、向量有关概念:(1)向量的概念:已知A(1,2),B(4,2),则把向量按向量(1,3)平移后得到的向量是_(答:(3,0)下列命题:(1)若,则。(2)两个向量相等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起点相同,终点相同。(3)若,则是平行四边形。(4)若是平行四边形,则。(5)若,则。(6)若,则。其中正确的是_(答:(4)(5)2、向量的表示方法:(1)若,则_(答:);(2)下列向量组中,能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基底的是 A. B. C. D. (答:B);(3)已知分别是的边上的中线,且,则可用向量表示为_(答:);(4)已知中,点在边上,且,则的值是_(答:0)4、实数与向量的积5、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ABC中,则_(答:9);(2)已知,与的夹角为,则等于_(答:1);(3)已知,则等于_(答:);(4)已知是两个非零向量,且,则的夹角为_(答:)已知,且,则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为_(答:)(1)已知,如果与的夹角为锐角,则的取值范围是_(答:或且);(2)已知的面积为,且,若,则夹角的取值范围是_(答:);(3)已知与之间有关系式,用表示;求的最小值,并求此时与的夹角的大小(答:;最小值为,)6、向量的运算:(1)几何运算:(1)化简:_;_;_(答:;);(2)若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_(答:);(3)若O是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则的形状为_(答:直角三角形);(4)若为的边的中点,所在平面内有一点,满足,设,则的值为_(答:2);(5)若点是的外心,且,则的内角为_(答:);(2)坐标运算:(1)已知点,若,则当_时,点P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答:);(2)已知,则 (答:或);(3)已知作用在点的三个力,则合力的终点坐标是 (答:(9,1)设,且,则C、D的坐标分别是_(答:);已知向量(sinx,cosx), (sinx,sinx), (1,0)。(1)若x,求向量、的夹角;(2)若x,函数的最大值为,求的值(答:或);已知均为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那么_(答:); 如图,在平面斜坐标系中,平面上任一点P关于斜坐标系的斜坐标是这样定义的:若,其中分别为与x轴、y轴同方向的单位向量,则P点斜坐标为。(1)若点P的斜坐标为(2,2),求P到O的距离PO;(2)求以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在斜坐标系中的方程。(答:(1)2;(2);7、向量的运算律:下列命题中: ; ; ; 若,则或;若则;。其中正确的是_(答:) (1)若向量,当_时与共线且方向相同(答:2);(2)已知,且,则x_(答:4);(3)设,则k_时,A,B,C共线(答:2或11) (1)已知,若,则 (答:);(2)以原点O和A(4,2)为两个顶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OAB,则点B的坐标是_ (答:(1,3)或(3,1);(3)已知向量,且,则的坐标是_ (答:)10.线段的定比分点:若点分所成的比为,则分所成的比为_(答:)(1)若M(-3,-2),N(6,-1),且,则点P的坐标为_(答:);(2)已知,直线与线段交于,且,则等于_(答:或)11.平移公式:(1)按向量把平移到,则按向量把点平移到点_(答:(,);(2)函数的图象按向量平移后,所得函数的解析式是,则_(答:)12、向量中一些常用的结论:若ABC的三边的中点分别为(2,1)、(-3,4)、(-1,-1),则ABC的重心的坐标为_(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若点满足,其中且,则点的轨迹是_(答:直线AB)六、不等式 1、不等式的性质:(1)对于实数中,给出下列命题:; ;,则。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答:);(2)已知,则的取值范围是_(答:); 2. 不等式大小比较的常用方法:比较1+与的大小(答:当或时,1+;当时,1+;当时,1+)3. 利用重要不等式求函数最值(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的最小值是2 B、的最小值是2 C、的最大值是 D、的最小值是(答:C);(2)若,则的最小值是_(答:);(3)正数满足,则的最小值为_(答:);4.常用不等式有:如果正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_(答:)5、证明不等式的方法:(1)已知,求证: ;(2) 已知,求证:;(3)已知,且,求证:;(4)已知,求证:; 6.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1)解不等式。(答:或);(2)不等式的解集是_(答:或);(3)设函数、的定义域都是R,且的解集为,的解集为,则不等式的解集为_(答:);(4)要使满足关于的不等式(解集非空)的每一个的值至少满足不等式中的一个,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答:)7.分式不等式的解法:(1)解不等式(答:);(2)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_(答:).8.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解不等式(答:);若不等式对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_。(答:)9、含参不等式的解法:(1)若,则的取值范围是_(答:或);(2)解不等式(答:时,;时,或;时,或);(3)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则不等式的解集为_(答:(1,2)11.恒成立问题(1)设实数满足,当时,的取值范围是_(答:);(2)不等式对一切实数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_(答:);(3)若不等式对满足的所有都成立,则的取值范围_(答:(,);(4)若不等式对于任意正整数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答:);(5)若不等式对的所有实数都成立,求的取值范围.(答:)(6)已知不等式在实数集上的解集不是空集,求实数的取值范围_(答:)七、直线和圆1、直线的倾斜角:(1)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_(答:);(2)过点的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值的范围是_(答:)2、直线的斜率: (1) 两条直线钭率相等是这两条直线平行的_条件(答:既不充分也不必要);(2)实数满足 (),则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_(答:)3、直线的方程:(1)经过点(2,1)且方向向量为=(1,)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_(答:);(2)直线,不管怎样变化恒过点_(答:);(3)若曲线与有两个公共点,则的取值范围是_(答:)过点,且纵横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共有_条(答:3)4.设直线方程的一些常用技巧: 5、点到直线的距离及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6、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设直线和,当_时;当_时;当_时与相交;当_时与重合(答:1;3);(2)已知直线的方程为,则与平行,且过点(1,3)的直线方程是_(答:);(3)两条直线与相交于第一象限,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答:);(4)设分别是ABC中A、B、C所对边的边长,则直线与的位置关系是_(答:垂直);(5)已知点是直线上一点,是直线外一点,则方程0所表示的直线与的关系是_(答:平行);(6)直线过点(,),且被两平行直线和所截得的线段长为9,则直线的方程是_(答:)7、到角和夹角公式:已知点M是直线与轴的交点,把直线绕点M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的直线方程是_(答:)8、对称(1)已知点与点关于轴对称,点P与点N关于轴对称,点Q与点P关于直线对称,则点Q的坐标为_(答:);(2)已知直线与的夹角平分线为,若的方程为,那么的方程是_(答:);(3)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2,7),则的方程是_(答:);(4)已知一束光线通过点(,),经直线:3x4y+4=0反射。如果反射光线通过点(,15),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是_(答:);(5)已知ABC顶点A(3,),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6x+10y59=0,B的平分线所在的方程为x4y+10=0,求边所在的直线方程(答:);(6)直线2xy4=0上有一点,它与两定点(4,1)、(3,4)的距离之差最大,则的坐标是_(答:(5,6);(7)已知轴,C(2,1),周长的最小值为_(答:)。9、简单的线性规划:已知点A(2,4),B(4,2),且直线与线段AB恒相交,则的取值范围是_(答:)(1)线性目标函数z=2xy在线性约束条件下,取最小值的最优解是_(答:(1,1);(2)点(,)在直线2x3y+6=0的上方,则的取值范围是_(答:);(3)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是_(答:8);(4)如果实数满足,则的最大值_(答:21)10、圆的方程:(1)圆C与圆关于直线对称,则圆C的方程为_(答:);(2)圆心在直线上,且与两坐标轴均相切的圆的标准方程是_(答:或);(3)已知是圆(为参数,上的点,则圆的普通方程为_,P点对应的值为_,过P点的圆的切线方程是_(答:;);(4)如果直线将圆:x2+y2-2x-4y=0平分,且不过第四象限,那么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_(答:0,2);(5)方程x2+yx+y+k=0表示一个圆,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_(答:);(6)若(为参数,若,则b的取值范围是_(答:)11、点P(5a+1,12a)在圆(x)y2=1的内部,则a的取值范围是_(答:)1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为_(答:相离);(2)若直线与圆切于点,则的值_(答:2);(3)直线被曲线所截得的弦长等于 (答:);(4)一束光线从点A(1,1)出发经x轴反射到圆C:(x-2)2+(y-3)2=1上的最短路程是 (答:4);(5)已知是圆内一点,现有以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和直线,则A,且与圆相交 B,且与圆相交C,且与圆相离 D,且与圆相离(答:C);(6)已知圆C:,直线L:。求证:对,直线L与圆C总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设L与圆C交于A、B两点,若,求L的倾斜角;求直线L中,截圆所得的弦最长及最短时的直线方程. (答:或最长:,最短:)1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双曲线的左焦点为F1,顶点为A1、A2,P是双曲线右支上任意一点,则分别以线段PF1、A1A2为直径的两圆位置关系为 (答:内切)14、圆的切线与弦长:设A为圆上动点,PA是圆的切线,且|PA|=1,则P点的轨迹方程为_(答:);(2)弦长问题: 八、圆锥曲线1.圆锥曲线的两个定义:(1)第一定义中要重视“括号”内的限制条件:(1)已知定点,在满足下列条件的平面上动点P的轨迹中是椭圆的是 A B C D(答:C);(2)方程表示的曲线是_(答:双曲线的左支)(2)第二定义已知点及抛物线上一动点P(x,y),则y+|PQ|的最小值是_(答:2)2.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1)椭圆:(1)已知方程表示椭圆,则的取值范围为_(答:);(2)若,且,则的最大值是_,的最小值是_(答:)(2)双曲线:(1)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且与椭圆有公共焦点,则该双曲线的方程_(答:);(2)设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离心率的双曲线C过点,则C的方程为_(答:)(3)抛物线: 3.圆锥曲线焦点位置的判断:椭圆:已知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m的取值范围是_(答:)4.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1)椭圆(1)若椭圆的离心率,则的值是_(答:3或);(2)以椭圆上一点和椭圆两焦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值为1时,则椭圆长轴的最小值为_(答:)(2)双曲线(1)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_(答:或);(2)双曲线的离心率为,则=(答:4或);(3)设双曲线(a0,b0)中,离心率e,2,则两条渐近线夹角的取值范围是_(答:); (3)抛物线;设,则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_(答:);5、点和椭圆()的关系: 6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若直线y=kx+2与双曲线x2-y2=6的右支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_(答:(-,-1));(2)直线ykx1=0与椭圆恒有公共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_(答:1,5)(5,+);(3)过双曲线的右焦点直线交双曲线于A、B两点,若AB4,则这样的直线有_条(答:3);(2)过双曲线1外一点的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情况如下:P点在两条渐近线之间且不含双曲线的区域内时,有两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和分别与双曲线两支相切的两条切线,共四条;P点在两条渐近线之间且包含双曲线的区域内时,有两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和只与双曲线一支相切的两条切线,共四条;P在两条渐近线上但非原点,只有两条:一条是与另一渐近线平行的直线,一条是切线;P为原点时不存在这样的直线;(3)过抛物线外一点总有三条直线和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条切线和一条平行于对称轴的直线。(1)过点作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这样的直线有_(答:2);(2)过点(0,2)与双曲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_(答:);(3)过双曲线的右焦点作直线交双曲线于A、B两点,若4,则满足条件的直线有_条(答:3);(4)对于抛物线C:,我们称满足的点在抛物线的内部,若点在抛物线的内部,则直线:与抛物线C的位置关系是_(答:相离);(5)过抛物线的焦点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P、Q两点,若线段PF与FQ的长分别是、,则_(答:1);(6)设双曲线的右焦点为,右准线为,设某直线交其左支、右支和右准线分别于,则和的大小关系为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等于);(7)求椭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答:);(8)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当为何值时,、分别在双曲线的两支上?当为何值时,以AB为直径的圆过坐标原点?(答:;);7、焦半径(1)已知椭圆上一点P到椭圆左焦点的距离为3,则点P到右准线的距离为_(答:);(2)已知抛物线方程为,若抛物线上一点到轴的距离等于5,则它到抛物线的焦点的距离等于_;(3)若该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是4,则点的坐标为_(答:);(4)点P在椭圆上,它到左焦点的距离是它到右焦点距离的两倍,则点P的横坐标为_(答:);(5)抛物线上的两点A、B到焦点的距离和是5,则线段AB的中点到轴的距离为_(答:2);(6)椭圆内有一点,F为右焦点,在椭圆上有一点M,使 之值最小,则点M的坐标为_(答:);8、焦点三角形(1)短轴长为,离心率的椭圆的两焦点为、,过作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则的周长为_(答:6);(2)设P是等轴双曲线右支上一点,F1、F2是左右焦点,若,|PF1|=6,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答:);(3)椭圆的焦点为F1、F2,点P为椭圆上的动点,当0时,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答:);(4)双曲线的虚轴长为4,离心率e,F1、F2是它的左右焦点,若过F1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左支交于A、B两点,且是与等差中项,则_(答:);(5)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F1、F2是左右焦点,P为双曲线上一点,且,求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答:);9、抛物线中与焦点弦有关的一些几何图形的性质:10、弦长公式:(1)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A(x1,y1),B(x2,y2)两点,若x1+x2=6,那么|AB|等于_(答:8);(2)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已知|AB|=10,O为坐标原点,则ABC重心的横坐标为_(答:3);11、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1)如果椭圆弦被点A(4,2)平分,那么这条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 (答:);(2)已知直线y=x+1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且线段AB的中点在直线L:x2y=0上,则此椭圆的离心率为_(答:);(3)试确定m的取值范围,使得椭圆上有不同的两点关于直线对称(答:); 特别提醒:因为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于两点的必要条件,故在求解有关弦长、对称问题时,务必别忘了检验!12你了解下列结论吗?与双曲线有共同的渐近线,且过点的双曲线方程为_(答:)13动点轨迹方程:已知动点P到定点F(1,0)和直线的距离之和等于4,求P的轨迹方程(答:或);线段AB过x轴正半轴上一点M(m,0),端点A、B到x轴距离之积为2m,以x轴为对称轴,过A、O、B三点作抛物线,则此抛物线方程为(答:); (1)由动点P向圆作两条切线PA、PB,切点分别为A、B,APB=600,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答:);(2)点M与点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1,则点M的轨迹方程是_ (答:);(3) 一动圆与两圆M:和N:都外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为(答:双曲线的一支);动点P是抛物线上任一点,定点为,点M分所成的比为2,则M的轨迹方程为_(答:);(1)AB是圆O的直径,且|AB|=2a,M为圆上一动点,作MNAB,垂足为N,在OM上取点,使,求点的轨迹。(答:);(2)若点在圆上运动,则点的轨迹方程是_(答:);(3)过抛物线的焦点F作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则弦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是_(答:);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c,0)、F2(c,0),Q是椭圆外的动点,满足点P是线段F1Q与该椭圆的交点,点T在线段F2Q上,并且满足(1)设为点P的横坐标,证明;(2)求点T的轨迹C的方程;(3)试问:在点T的轨迹C上,是否存在点M,使F1MF2的面积S=若存在,求F1MF2的正切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1)略;(2);(3)当时不存在;当时存在,此时F1MF22)九、直线、平面、简单多面体1、三个公理和三条推论:(1)在空间四点中,三点共线是四点共面的_条件(答:充分非必要);(2)给出命题:若Al,A,Bl ,B,则 l ;若A,A,B,B,则AB;若l,Al,则A若A、B、C,A、B、C,且A、B、C不共线,则与重合。上述命题中,真命题是_(答:);(3)长方体中ABCD-A1B1C1D1中,AB=8,BC=6,在线段BD,A1C1上各有一点P、Q,在PQ上有一点M,且PM=MQ,则M点的轨迹图形的面积为_(答: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