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与人》word版.doc_第1页
《生物学与人》word版.doc_第2页
《生物学与人》word版.doc_第3页
《生物学与人》word版.doc_第4页
《生物学与人》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学与人文引用wangxuehong12345的生物学与人文(转载)从生物学与人文的差异与重合浅析生物学教育教学中诗词的引用谭永平生物学是一门人文主义学科吗?不,绝对不是。生物学家现在或过去是人文主义者吗?有时是,有时不是。让加荣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许多历经千百年仍脍炙人口的诗词,它们已经深深地渗入社会的文化背景,是人文文化中的一颗颗明珠。近些年来,诗词经常被引入到中学生物教学实践,也有教师就生物教学实践中诗词的美学价值(汪志明,2001)等问题进行过探讨。中学生物教材中也引用了许多有关诗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共引用了20多首诗词,并设有生物学与文学栏目。本文试图从自然科学(以下简称为科学)与人文文化的关系出发,对中学生物教育教学中诗词资源的利用进行探讨。1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照耀人类前进的两束光芒人类告别动物靠自己创造的文化,文化反过来又塑造了人作为群体的人类或个体的人;文化是人化人的观念的外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它的两种理论形态。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现象,人文研究的是社会现象,这两种文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皱秀德,2002)。科学是人类的事业。科学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大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质量;并促进了人文科学的发展,包括人类价值观的演化。例如,生物进化理论使人类重新认识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进化思想并且深深地渗入社会的思维形式和认识的逻辑之中。科学并不能解决人类所有的问题包括它所带来的问题,科学也受社会的文化背景影响,人类的前进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这两束光芒的照耀。科学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人文解决是否应该做的问题。例如,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克隆技术诞生并逐渐成熟,但能否克隆人的问题就超越了生物学范畴,是科学与社会文化共同关注的问题。然而,在20世纪初,由于科学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唯科学主义,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时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与人文既斗争又妥协,以及跨学科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大,20世纪末,国际上对科学教育的认识进入到理解科学的阶段:认为科学教育不仅应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还应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社会效应,应渗透人文精神。对于中学生来说,基本的生物学素养是作为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人文素养则是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必需的。作为科学教育的一部分,生物学教育中同样应该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诗词的引入,可以看作是这个大背景中的一部分。2生物学(科学)与人文视野的差异与重合(1)科学与人文视野的差异举例快速发展的科学,具有一整套不同于人文科学的探索自然的方法:它以实证为判别尺度、以逻辑为论辩的武器、以怀疑作审视的出发点(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1995)。科学是抽象的,目的是得到一般规律,是从规律上把握世界的方式,它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说明。人文精神是人文文化的核心,指的是对人的关怀,对人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理解。它强调人之所以为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与抽象的科学相对应的人文科学,是具体的,它关心个别和独特的价值观,是从感情上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诗人与生物学家观察世界的方式有明显的差异。例如对于落花,生物学家看到的是受精后花被的自然凋落,如果开展研究,可能从花被凋落的基因控制方面去探讨,也可能对双受精和果实生长的过程进行研究。而诗人感受到的则不同,陆游卜算子所看到的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红楼梦中林妹妹所看到的是红销香断有谁怜。(2)二者的联系举例科学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与人文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作为人类文化生活内容之一的科学,它所体现的精神本身也是人文精神的一部分。在另一方面,宏扬人文精神的目的,是要理解和把握人生存的意义、追求崇高的理想,并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包括科学技术)都能给予一种人文精神的观照(鲁洁,2001)。科学和人文都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并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密不可分。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科学都包括在人文科学中,那时的哲人既是人文科学家,又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14、15世纪人文主义还把科学包括其中(皱秀德,2002)。16世纪以后,科学才从人文科学中独立出来,与人文科学竞相发展。当前,生物学成为自然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科学之一,人类正在揭开生命的基本奥秘。然而,因为人类一直需要理解自然而生存,生物学又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在早期同样与人文科学密切相关,并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例如,在公元前4世纪亚述人的壁画中,就有人工授粉的场面(Aarocco,2000);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中,就记述有几百种动植物,并对一些生命现象进行了描绘。在16世纪以后生物学有了迅速的发展,并在20世纪下叶进入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科学与人文科学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一些共同之处。人们一般不怀疑在诗词等文艺作品的创作时需要创造性思维。然而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也不仅仅是严密的逻辑思维在起作用,创造性思维品质也同样非常重要。例如,在发现一些新的科学事实和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无法用已有的理论进行解释时,往往就需要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解释。这些新的解释,有的可能为后来的实验和观察否定或证实。那些被证实的解释就逐渐被接受并可能发展成新的理论。在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体液调控方式的发现等,都无不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光辉。科学与文学都以真实为前提。我们一般不怀疑生物学等科学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事实上,尽管文艺作品的内容千差万别,形式千姿百态,但无一不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因此,真实也同样是它的生命。其真实包括客观景物、事实的真,也包括主观上的思想情感之真(许自强,2002)。真正能打动人的诗歌,或者是对自然现象的真实反映,或者是诗人个人真实情感的流露,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真实性正是诗词可以被引入生物教学的前提。3诗词引用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价值略议在中学生物教育、教学中引入诗词,一方面,可使得教学内容活泼,拉近生物学与生活的距离,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同时,赋予学生生物学的眼光,从而有更广阔的文学视野,并认识到扎实的生物学知识对文学创作也非常有益处;对生物学与文学交叉的关注,可以为以后从事科学文学创作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又可以给学生提供从人文的视角去看生物学问题的素材,将生物学问题与社会文化相联系,在生物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1)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物学许多诗词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筛选,并融入个人的情感而创作出来的,是自然世界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这些诗词可看作是一种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这和科学研究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相当于简单的科学探究结果并对生命现象进行解释的案例;同时,由于它的短小精悍,语言优美,便于中学生阅读,很适合用于对教学内容的阐述,也可用于作为思考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应用。有大量的诗词描绘了生物个体的特点。如诗经国风中的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迎风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有的诗词则反映了生命现象,例如不同生物之间、或者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诗经国风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因地气暖,自有岁寒心;白居易题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李绅悯农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白居易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诗句,则描绘了与生物的生殖发育有关的现象。有些诗词似乎与生命现象无关,却隐含着一些生物学问题。例如,有些诗词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历史时期某地,比如三峡的自然环境,这就为我们今天追溯当地的环境条件变迁提供了证据。如李白下江陵两岸猿声啼不住;李绅闻猿见说三声巴峡深始信哀猿伤客心。这些诗词可以互相印证,表明当时的三峡地区猿猴数量较多,生态环境应该较好。另一方面的例子,如关于秋愁的描绘: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对于为什么会有秋愁,今天的生物学研究已经能够利用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的知识去进行解释了。有的诗人由于受当时的科学水平限制,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或对一些生命现象的认识不够准确。例如,诗经小雅中的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事实上反映的是一种小青虫被细腰蜂抓来作为幼虫的食物,然而,当时的人们却以为是蜾蠃养螟蛉作为义子。还如,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些诗词尽管并不完全符合科学事实,但却能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现象的关注和探讨、并试图进行解释,这和科学研究时根据一些事实提出假设进行解释有相似之处,可以看作试错。此外,这些诗词也可以说明作为一个诗人具有基本的生物学素养的重要性。(2)可以由此感受自然与生命之美和诗词意境之美在生物学教学中引入诗词,在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并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美。例如,自然界中的蛙鸣,可以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韵律,感受到生命之美。对此进行描绘的诗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在诗人笔下,经过剪辑、组合,再现并美化了这样的意境,使它永恒,使我们可以体会到那些蛙一直在唐诗宋词中鸣唱。(3)渗透人文精神并凸显科学与人文的差异几乎所有诗词都是诗人借物言志,那些与生命现象有关的诗词,往往同时又蕴涵着诗人的思想情感,表达的对生命的意义、伦理精神等问题的看法,体现出生物学与文学在视野上的差异。在中学生物学教育中引入诗词时,也应该将科学与人文的差异凸显出来。许多伟大的诗人都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他们的诗中关注着百姓的疾苦,有的则反映了更广泛的人类永恒的美好情感,如亲情、感激、同情、敬畏、坚毅等。例如,罗隐的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白居易燕诗示刘叟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屈原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等等。有许多诗词反映了天人合一思想,表达人在自然中的恬淡心态。例如: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些诗词所着意的角度,与生物学研究着眼的角度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诗句中所反映的人文情怀,是经过千百年的文明积淀,潜存于人类内心的永恒的情感。而这些精神,是以往的生物学教育中并不太关注的,却是需要通过教育去开启、唤醒和提升的。总之,中学生物教育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诗词,不是要用生物学去肢解诗词,而是着眼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及其与人文的关系,理解科学与人文都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不同方式。人类的前进需要这两种智慧光芒的照耀。主要参考文献让加荣,科学与哲学的对话I,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2001,P18。汪志明,2001,浅析唐诗的生物学美学价值,中学生物学,2001年第1期,P2022。皱秀德,2002,500年科技文明与人文思潮,科学出版社,北京,P106120。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1995,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戢守志等翻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文版,北京,1999年。鲁洁,超越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p312-322。许自强主编,2002,文艺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P4243王亚玲主编,1995,中华诗词实用大百科,长春出版社,长春。D.A.Aarocco,2000,Biol ogy for the 21st century:The search for acore,the Amer.Bio.Teach.Vol.62,No.8,p565569*课程教材研究所赵占良研究员、刘真研究员为本文的完成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谨致谢忱!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融入文学欣赏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融入文学欣赏泰兴市张桥中学肖兵人教版初中生物新教材中引用了许多古诗词,这些讴歌生命和自然的声韵,脍炙人口,颗颗珠玑,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而熠熠生辉,既使学生得到文学美的享受和熏陶,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学知识。如何挖掘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科学内涵,将传统文化中写生物写自然的名诗佳句和借生物以言志、抒情、议论的文笔精华,以及蕴藏生物学知识的成语、谚语、俗语、谜语、歇后语等资源融入到生物教育教学中,本文从五个方面的利用进行了探讨和尝试。1.课题引言在课题引入前朗读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琅琅上口的诗歌、谚语,或关爱生命歌颂自然的优美文章,创设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教学情景,悄然开启知识的大门,学生一定会对即将学习的生物学知识产生美感,激发起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述芽发育成枝条时,吟上两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春烟。读着这优美的诗句,你一定能感受到春天的来临,体会到春天的美丽。春天意味着万物争荣,春风绿柳,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芽发育成的。这样贴切而自然地过渡到课题上来,要比开门见山更能吸引学生。其他的新课导言还有:课题引言开花和结果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种子的结构和萌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被子植物的一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生命的起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生来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此外,语文新教材中也有许多课文与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春、秋天、草、感受自然、荷塘月色、呼兰河传、紫藤萝瀑布、郇可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等都可以组合、渗透到教学中来,使开场白变得丰富多彩。2.问题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适时穿插一些科学、客观反映生物学现象的文学作品作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欣赏、思考、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启迪思维,使学生形成准确的生物学知识。例如在讲述生物的进化时,提供化石吟一文: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文中分别介绍了鱼类的化石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始祖鸟、两栖类的祖先总鳍鱼类、裸子植物以及恐龙和猛犸象等化石,通过对这些化石的描写来说明生物的进化。文章生动活泼、如诗如画,读起来富有人文品味,又充满科学魅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无限的想像: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种种问题都需要学生利用课上有关生物进化的知识来回答。还有追寻人类的起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奇妙的克隆、送你一束转基因花、松鼠、绿色蝈蝈、国宝-大熊猫、松树金龟子、石榴、黔之驴等都可以作为知识背景引导学生阅读,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中发现问题。另外,在古诗词中也隐含了大量的问题情景:情境问题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橘在淮南生为橘,淮北则为枳。即南橘北枳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差异?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淮南的橘子移到淮北就不能结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了。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气温升高,江水湖水都泛起了绿色,是哪类植物大量繁殖的源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你能通过修改其中的两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即叶落归根花褪残红青杏小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从花到果实的发育过程中,花的各部分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自然凋落的花瓣化作春泥更护花?用文学作品作为问题情境,一方面,可拉近生物学与生活的距离,再现自然界的和谐韵律,让学生感受生命之美和文章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美,由惊奇到浮想联翩;另一方面,学习作者如何细致入微地观察、生动形象地描述生物,将人文精神与生命现象、规律等有机地结合来探讨、诠释,流露个人的真情实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知识是人类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应具有基本的生物学素养的重要性。3.知识载体许多成语、谚语、俗语、谜语、歇后语、诗歌是人们对生物对自然对社会长期观察和领悟的智慧结晶,既包含着生物学基础知识,又寓意深刻,恰到好处地运用来点缀课堂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摆脱传统教材对生物学知识的完全客观的描述,变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把科学的内容讲得生动形象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科学知识。例如:画饼充饥、谈虎色变、闻鸡起舞、望梅止渴、草木皆兵、望而生畏、惊弓之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条件反射;饥肠辘辘、瑟瑟发抖、迎风流泪-非条件反射。蜘蛛结网、蚂蚁搬家、公鸡报晓、蜜蜂采蜜、大雁南飞、母鸡育雏、猫捉老鼠、嗷嗷待哺-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后天性行为。此外还有:知识点载体食物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捕食关系、合作关系鹬蚌相争、弱肉强食、狼狈为*鸟类的繁殖行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莺歌燕语、孔雀开屏昆虫的行为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即蜻蜓点水、飞蛾扑火、作茧自缚、金蝉脱壳昆虫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膀三对足,头上两根感觉须,早面是肉外是骨。4.陶冶情感以动植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大都是作者借物言志,那些与生命现象有关的诗词,往往同时又蕴涵着潜存于人类内心的永恒的情感,表达对生命的意义、伦理精神等问题的看法,在教学中引用来学习尘物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可陶冶情操,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文中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热爱生物,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做到润物细无声。例如讲述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时,朗读一段优美的饱含感情色彩的诗句: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再让学生看书中燕子育雏的插图,引导学生从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联想到父母对儿女的关爱,心中油然生起回报父母的情意。在讲述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时,通过欣赏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千里莺啼绿映红、两岸猿声啼不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优美诗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热爱生命的情感和保护生物的责任感,热爱我们生活的美好家园的生态环境。通过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荔枝蜜、海燕和毛主席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激发起对自我行为的反思,对价值取向的讨论,鼓舞和激励学生立下豪情壮志。5.活化习题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对自然对生物的观察和思考(这和科学探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融入个人的情感而创作出来的,既闪烁着诗歌之华,又蕴含着科学之实;同时,由于它生动形象,语言优美,便于中学生阅读,很适合用作对教学内容的阐述,也可应用于对所学知识的检验,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接受文学的熏陶。例如:1.应怜屐齿印苍苔中的苍苔是指()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从细胞知识看,引起枫叶颜色变化的物质存在于哪种结构中()A.叶绿体B.细胞核C.液泡D.细胞壁3.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啃污泥。可以看出生物间存在()A.捕食关系B.合作关系C.共生关系D.竞争关系4.下列诗句都描述了当时的自然景观,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最差的是()。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5.下列诗句中,()的描述与生物的生殖现象有关。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6.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大树光合作用产生氧,更新空气B.大树的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湿度C.大树枝叶遮挡了阳光的照射D.大树贮存有机物多7.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是影响豆苗生长的()A.生物因素B.非生物因素C.争夺者D.寄生者8.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丌,无心插柳柳成荫、五九和六九,河边插柳说明柳树可以采用的繁殖的方式是()A.嫁接B.芽接C.扦插D.枝接9.骨肉相连,血脉相通是用来形容母子关系的赞美之词,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所需营养物质是山母体提供的。他们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A.胎盘B.子宫C.输卵管D.与子宫相连的血管10.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的谜底是。谜面中麻屋子是指,由发育而成:红帐子是指,由发育而成;白胖子是指,由发育而成。1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千古名句,它描绘了美丽的田园风光,也说出了丰年与蛙声的某种联系。请你根据生态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