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卫生计生事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doc_第1页
XX卫生计生事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doc_第2页
XX卫生计生事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doc_第3页
XX卫生计生事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doc_第4页
XX卫生计生事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卫生计生事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实现我区卫生计生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省、市工作总体部署和x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结合下城实际,制定xxxx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发展成就“十二五”期间,我区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对卫生计生的工作部署,紧扣“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目标,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强化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提升卫生监督水平,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扎实开展健康城区建设,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4年底,人均期望寿命84.62岁,孕产妇死亡率为4.94/10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71和2.42,基本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1.基层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全市率先实现卫生计生融合,成立xxxx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和xxxx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顺利完成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能移交,不断完善综合卫生监督体系。区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开展基本药物集中支付,实现基本药物使用的“六个统一”,推出困难人群基本药物“零自负”。探索完善xxxx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启动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为居民提供契约式的全程全面健康管理,2014年底已累计签约居民9.1万余人。启动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行药品(中药饮片除外)零差率销售。落实健康服务业发展及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鼓励支持政策,“十二五”期间共批准设置社会办医疗机构25家,区域医疗资源的布局更加合理。2.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加强“中心提升工程”和“站点覆盖工程”建设,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全国前列,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创新推出“下城卫生”微信公众号和“健康下城”app,打破信息孤岛、改善就医体验、提高医疗效率。推进规范化、示范化、特色专科建设,xxxx妇保院成功创建浙江省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单位。中医服务网络更趋完善,实现区级医疗单位“中医馆”全覆盖,8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能提供中医药技术服务。率先试点并不断深化省市大医院“预约挂号进社区”和“预约诊疗服务进社区”,探索全流程健康管理,至2014年底累计预约13208人次。完善心理疾病防治体系,建立五级精神疾病防治网络,潮鸣街道精神康复会所成功创建大陆地区首家通过国际认证的社区精神康复会所。每年安排100万人才专项经费,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评选机制,选派17名优秀青年全科医生赴英国深造。3公共卫生服务和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高。深化“五级综合报病网络”,有效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埃博拉疫情等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成果创建浙江省卫生应急示范区。积极推进msm人群扩大监测、扩大治疗工作,保持艾滋病低流行态势,成功入围第三轮国家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强化高危人群干预,深入推进全程督导化疗的结核病社区管理模式,创新慢病smart管理模式和糖尿病“蓝光家园”等模式,创建全国首批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学校建档率100%。明确打击非法行医联席机制,推行非法行医人二次处罚告知制度和“一事一议”打非新模式,保持打击非法行医高压态势。探索“数字卫监”建设,开启公共场所空气在线监测、医疗废物在线监测,推出住宿业、游泳场所二维码信息公示。4. 计生服务和妇幼保健工作扎实推进。“十二五”期间,xxxx年均人口出生率8.07、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3.54、年均计划生育率99.17,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到2015年末总人口控制在40万,为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政策推动力度加大,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创新社会管理,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体系;开展出生人口缺陷干预工作,完善计生优质服务工程;提升计生服务质量,建立妇幼健康管理服务链,打造优质三优指导中心;各级计生协会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村(居)民自治工作不断深化。相继获得“中国计生协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省级优生优育优教示范指导中心”、“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优胜奖”等荣誉。5.爱国卫生工作和健康城市建设不断深入。xxxx建设健康城区工作被确认为杭州市国家级试点和基地拓展区:创建各级健康单位42家,健康促进学校12家,市级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21家。朝晖健康主题公园改扩建项目成功申报为浙江省健康阵地示范点项目;坤和中心被列为杭州市健康楼宇点工作4家试点单位之一;建成北大河、上塘河2条健康游步道。贯彻实施杭州市公共场所控烟条例,加强公共场所控烟执法和专题督查,创建省市级无烟单位36家。2011-2014年创建各级卫生先进单位94家,实现全区省级卫生街道全覆盖。创建最清洁单位39家。顺利通过2014年“全国灭蚊灭蝇灭蟑灭鼠先进城区”复验工作,公共环境除四害实行市场化运作实行招投标,提高区、街道、社区、居民四级对公共环境除四害工作的监管能力。6.政府卫生计生事业投入不断加大。2011-2014年,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达2.66亿元,年均增长10.26%,其中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45元/人/年。政府对计生事业的投入达5329.82元。2011-2014年,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状况显著改善,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二)“十三五”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加快推进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关键时期,是我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卫生计生事业加快发展、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新时期卫生计生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党和政府一直把人民健康放在重要位置,人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内涵,建设“健康中国”对新时期卫生计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省委省政府提出浙江要建设更高水平、更有群众获得感的小康社会、区委区政府全域化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的目标都必须建立在人民健康的基础之上。二是我区“十二五”期间卫生计生事业取得的宝贵经验,为卫生计生事业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区卫生计生系统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按照“打造繁华时尚之区、建设幸福美丽下城”和“打造全域中央商务区”的要求,紧扣“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目标,顺利完成卫生计生机构改革,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强化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提升卫生监督水平,扎实开展健康城区建设,健康服务业发展成效初显,“单独两孩”政策平稳落地,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显著成效,跨越式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合力不断增强。三是人口健康发展新常态对卫生计生事业提出新的挑战。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方式的转变,疾病谱明显变化,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精神疾病的发病也将进一步增加;我区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观念、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消费观日益形成,对健康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化,将给卫生计生资源配置和利用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逐步进入老年期,同时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也日益凸显,社会保障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人口总量持续增加,经济社会和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面临新的挑战。现行生育政策和群众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流动人口计生均等化服务任务艰巨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日益明显。三、“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改革为统领,以建设高品质健康城区为抓手,坚持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重预防,完善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卫生计生资源,提升基层卫生计生服务能力、人才创新能力、文化建设能力,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民健康水平,为加快推进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提供强有力卫生计生保障。(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惠利于民。从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出发,强化卫生计生服务供给,使全区人民充分享受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卫生计生发展的成果。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从增强政府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出发,充分发挥政府在提供卫生计生服务、保障健康公平的主导作用。同时,积极发挥市场机制,调整结构,优化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3.坚持改革创新,协调发展。立足区情,因地制宜,从基础做起,从基层抓起,循序渐进,务求实效。把握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因地制宜,探索建立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需求和负担能力相适应的有下城特色的卫生计生服务。(三)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立起适应全区居民健康需求的现代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较好地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卫生计生融合良好、资源配置合理,设施设备健全,人才队伍素质优良,运行保障机制完善,居民健康水平主要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卫生计生服务工作保持高水平发展。(四)“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1.健康状况指标: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5岁以上1;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8/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以下。 2.卫生计生工作指标:(1)健康管理指标: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达标率在90%以上;其中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50%,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规范管理率80%、控制率60%,重性精神疾病规范管理率50%,肺结核病系统管理率95%,符合标准的艾滋病治疗率90%。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率50%。(2)规模与可持续发展指标:每千人社区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85人,每千人社区护士数达到0.75人,每千人床位数达到8张。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数及床位比例达到25%。培养至少10名首席(骨干)全科医师,社区全科医生、护士培训率95%;建设2个省级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培训基地;培育5个区级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3)服务效率指标:城乡居民社区门诊就诊比例达到60%;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8%以上,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达到85%以上,基本技能掌握率达到80%以上;群众满意度85%。(4)公共卫生服务指标: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接种率均95%以上,适龄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90%;流动儿童五苗单苗接种率均90%;学校学生饮用水监测率达到100%;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消毒隔离水平监测率达到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废物在线监测率达到100%,公共场所二维码信息公示在住宿业、游泳场所的推广应用达到100%。控制多孩违法生育发生率,控制出生性别比,出生人口控制在市下达的计划数以内;流入、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登记管理率均达到85%以上。3、健康投入指标:卫生计生事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个人医疗费用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下降到30%以下(对照xxxx实际情况再作调整);加大政府公共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继续保持省市领先水平。四、“十三五”期间主要任务(一)基本完成基层卫生服务综合改革1.深化机构改革。完成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改革,探索引入优质的社会资本和医疗资源,举办高水平、规模化的医疗机构。推进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区健康管理中心和区医疗卫生投资中心三大中心建设。2.建立社区卫生服务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xxxx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办法,建立符合基层医疗卫生行业特点和具有下城特色的薪酬制度,在体现公益性的同时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试行财务集中管理制和中心派驻制。3.大力扶持社会办医。将社会办医纳入区域医疗资源规划,简化医疗机构设立审批; 扶持通过股权、项目融资等筹集社会办医开办费和发展资金。探索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建立区域性检验检查中心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在职称评定、课题招标等方面给予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的待遇。完善医疗市场监管,建立退出机制,严打非法行医、过度医疗等。4.推进健康服务业。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和水平作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规划和政策制定及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务协调发展。强化科技支撑,鼓励发展新型业态;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健康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建立符合国情、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服务业体制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鼓励发展与智慧医疗相关的健康信息产业,支持有资质的企业开发适用于居民健康的信息服务产品,加速健康信息与物联网、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融合。(二)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全国“医患友好度评价体系”试点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居民满意度。不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规范2个省级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培训基地建设;五年内至少再引进和推广5项基层卫生适宜技术,培育和建设若干有特色、有影响的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全面提高我区基层卫生技术服务水平。2.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工作机制,提升签约服务能力、扩大医养护一体化签约人群比例,引导居民优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统筹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深化慢性病联合诊疗中心工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首席医生-区首席医生-慢病联合诊疗中心-省市大医院”分级诊疗机制;深化“预约诊疗服务进社区”工作,利用省、市预约诊疗平台,为签约对象提供防治结合的全程健康管理。完善 “掌上-家庭-社区-医院”协同发展的社区健康保障系统,建立统一的服务流程和管理机制,根据需求和服务能力开展个性定制服务。3.推进智慧健康服务信息化。通过整合信息资源,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区域his系统为切入点,加强分级诊疗管理的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智慧医疗服务,提升智慧监管能力。进一步规范信息化数据标准,提高区平台与上级平台的数据对接、交换能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网络健全、功能完善、服务良好、管理规范、安全有效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体系。(三)有效深化健康城区建设1.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落实国家和省、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内容、深化服务内涵,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全体居民、70%以上的流动人口。继续做好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工作,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科学测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衔接服务人口(含流动人口)和服务内容变化,建立和完善的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动态增长机制。重点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减缓心理行为问题上升趋势;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率和患者管理率;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重性精神疾病康复工作模式。到2020年,在校学生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80,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率达到70%、管理率达到75%。2.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加强卫生应急组织机构建设,推进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定期组织卫生应急演练和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努力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争取创建国家级卫生应急示范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提升实验室临床检测能力,健全监测检测网络和质量控制体系。推进医防整合的综合管理防治模式,实现医院his系统和国家疾病监测系统对接,健全传染病网络系统。继续完善医院、疾控和社区“三位一体”的结核病管理模式,提高结核病管理率。以第三轮国家级艾滋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契机,加强艾滋病筛查网络实验室建设积极探索艾滋病、性病和丙肝综合防治的工作模式,加强5类重点人群开展艾滋病抗体检测,有序推进扩大检测和治疗工作。进一步加强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迎接国家级慢性病示范区复评。规范提供预防接种服务,推进免疫信息化建设,加强冷链管理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加快预防接种星级门诊建设,新创1家星级门诊,新建1家示教门诊。3.推进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政府主导、社区和单位为平台,全面普及健康知识、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实施健康促进活动。结合传统媒体、新型媒体等宣传手段,大力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持续开展中国行健康素养巡讲活动。继续培育“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楼宇”等各类健康细胞;继续提升朝晖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游步道、健康农贸市场等健康项目和各类健康单位创建;鼓励在社区和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巩固扩大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卫生街道创建成果,完善创卫长效机制。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创建目标和实施方案,量力而行开展创建工作,各级卫生单位递增8%。深化除“四害”市场化运作及区、街道、社区、居民四级监管机制,健全病媒生物监测网络,提高公共环境除“四害”工作质量。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学校饮用水、居民用水的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四)继续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1.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推动“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建设。深入推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家庭”项目,到2020年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为主体,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等其他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全覆盖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网络。2.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培养名医、培育名徒、打响名科”工程,开展“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充分利用名中医资源带动中医特色学科发展充分发挥中医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基地)、中医药协会的作用,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入库筛选、培训考核及推广应用。五年内至少再引进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并在全区推广应用。(五)切实提升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1.促进妇幼健康管理。推进妇幼计生资源优化整合,建立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长效机制,重点加强北部地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着力完善“八道”主环节全流程健康服务,构建“四层”妇幼健康服务网络体系;继续探索市、区两级妇幼保健协作机制,深化孕产妇、儿童预约诊疗服务,建立健全快速、高效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会诊网络,确保有效衔接和绿色通道畅通。实现对出生缺陷的综合防治,切实保障母婴安全。2. 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人口文化进校园”等活动,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抓好生育文化园区建设,进一步规范社区人口计生宣传阵地建设,加强三优促进工作,营造良好氛围。深化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完善并落实对失独、独生子女伤残等特殊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不断促进计划生育家庭的能力提高和发展。全面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分类指导的针对性,深化妇幼健康管理链式服务,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率。3.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积极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制,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协作,严格落实基层管理服务职能,促进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和应用,方便流动人口办证。继续实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提高流动人口家庭发展能力,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落实国家规定的各项计划生育免费服务项目,为流动人口提供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培训和服务,增强预防出生人口缺陷,科学育儿,人口早期教育的意识。(六)努力提高卫生计生治理能力1.加强依法行政体系建设。明确卫生计生监管职能,加强依法行政和综合监督,建设执法规范、行动迅速、保障到位、高质高效的综合监督执法新体系,做好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规范再生育审批、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程序和行为,落实执法责任制。规范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告知、作出征收决定和传达等程序,进一步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自由栽量权,细化、量化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减少社会抚养费征收的随意性。以提高监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为重点,以培养骨干人才、紧缺人才、复合型人才为原则,打造一支综合能力过硬的卫生计生治理队伍。2.健全卫生计生综合监管机制。一是深化打击非法行医网格化监管体系,健全打击非法行医协调联络、信息互通、联合执法、溯源截流和案件移送等长效工作机制,凝聚整治合力。推进省级卫生监督协管示范点创建。依法查处违法生育行为,坚决依法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等行为,保持出生性别比正常。二是积极应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大量增加带来的对医疗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的挑战,对辖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情况进行督查,开展辖区医疗机构分级监管。探索行业监管机制,完善第三方行业机构综合评价医疗机构执业状况,保障辖区内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三是加强“智慧监督”管理,在全区住宿业、游泳场所推广二维码信息公示,在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医疗废物处置电子在线监控系统。切实发挥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引导企业改善公共场所卫生质量。联合教育行政部门推进校园卫生安全健康系列专项行动,加强对学校教学环境、传染病防控、饮用水卫生安全的监督检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