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期中复习.ppt_第1页
中华文化期中复习.ppt_第2页
中华文化期中复习.ppt_第3页
中华文化期中复习.ppt_第4页
中华文化期中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辉煌的历程 2.文字、汉字的作用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点拨: 1. 时期,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2.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源远流长的见证是 2010年11月14日第二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 赛决出分晓,通过2轮比赛,16名选手获特等奖, 27名选手获特等奖提名奖。 此次大赛主题为“书写 经典,传承文明”,是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学 生书写经典活动,旨在引导青少年熟悉、亲近中华 经典,提高规范汉字书写水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及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汉字在中华文化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可以看出,作为 中华文化基本载体的汉字,它历史悠久,在发展中 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 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1.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2.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关键词:领导,指引、实践、人民群众、 继承、外来、创新) 3.中华文化的特征 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 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 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 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 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 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 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 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 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分析说明期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特征。 1.文化的作用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怎样加强文化交流? 3.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4.中华文化的特征? 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背完了默写) (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 ,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 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2)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 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3)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 性。 上海世博会,青花瓷罐造型的世博会江西馆让我们记住了瓷都之美 ,尤其是用青花瓷装饰的厨房给人惊艳之感。中国瓷器有着悠久的 历史和精湛的工艺,但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国无宁日、经济衰 败、民不聊生,瓷器艺术进入黯淡失色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对整个工艺美术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 广大陶瓷美术工作者不断深入生活,探索创新,创作了大量反映现 实生活、时代气息浓郁的艺术瓷以及经济适用、朴素大方 的日用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瓷器艺术进入了一个全面 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展现出包容性、多样性、科学性的特 征,许多新工艺、新材料、新形式、新品种应运而生,蓬 勃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1)20世纪前半叶为什么是中国瓷器艺术黯淡失色的历 史时期?(7分) (2)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瓷器艺术的 蓬勃发展对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有什么启示?(8分)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 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使陶瓷艺术濒临于人亡艺绝 的境地。 (2)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 指引是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保证。 文化工作者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文化创新 。 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为传统 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 果为我所用等。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2.中华各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3.包容性的含义、意义 4.中华文化的力量 2010年11月12日晚上7时58分开始倒计时,8时整,世 人瞩目、举国期盼的亚运会在珠江新城南端珠江上的海 心沙广场拉开帷幕。亚运会开幕式是以“水”为主题,神 圣的“汇水”仪式尤其令世人难忘。45位少女将来自45个 国家和地区的“圣水”缓缓注入圣水盆,圣水被吸收后, 圣水盆徐徐升起,最后汇聚45个国家和地区亚运精神的 “圣火”就在这里熊熊燃起,巧妙地表达了广州人乃至中 华民族水火都能交融的包容胸怀。这次大型文艺表演出 色地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广州独特的文化,含蓄地 表达了天人合一的主题思想。这台“气势恢弘的史诗般的 杰作”,“具有很强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极大地激 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请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上述材料给我们 怎样的启示?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3 B.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 的精神境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C.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 中华民族之魂。3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等,可做参考 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征集于2008年9月启动 ,经过激烈的竞争,湖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合作完 成的作品“越剧花旦”被正式采用。标志的原型取自越剧 的脸谱,标志传神的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 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 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标 志设计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 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 。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广州亚运会文化活 动标志的设计过程对文化创新的启示。 A.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 的根本途径。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立足于广 东社会文化生活的实践。 B.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活动标志的设 计融入粤剧等岭南文化特色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 展。 C.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活动标志的设 计正确的把握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体现了岭 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 D.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 志的设计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 创造主体作用。 亚运会是促进亚洲各国体育运动交流和进步,推 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盛会。广州亚运会是对志愿 者服务的全面检验,也是一次绝好的学习和交流 机会。亚运志愿者以“一起来,更精彩”为口号, 为前来竞赛,观看比赛和旅游的中外人士提供信 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救助等一流服务,集中 展示了中国志愿者的风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面对世界 各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汇,你认为志愿者在服务 过程中应该如何做。 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各国文 化差异。 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主动向客人宣传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 向世界,做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 国际影响力。 (答对3点给6分) 2010年11月,广州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盛会 第十六届亚运会。“有朋自远方来”,广州,要 让四方来客在宏大的国际机场里感受到广州人 的热情,在比赛场馆里感受到广州人的真挚喝 彩,在繁华的社区街道和公共场所感受到广州 人的文明风范。媒体称赞,广州亚运将向世界 展示中国形象、广州印象,将给我们留下丰厚 遗产。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亚运会将给我 们带来哪些影响? (12分)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会 转化成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亚运盛会的举办, 弘扬文明、竞争、拼搏等精神,能够激励国人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 中奋发图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 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特别是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 社会的发展。举办亚运会,将大大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并能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消费;同时亚运也是一个提高国民文明素养 的契机,能促进和谐社会氛围的营造。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举办亚运会,向世界展示中国 形象、广州印象,能够大大激发民族文化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国 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 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筹备亚运会 ,在全社会培育文明风尚,有助于公民个人文明素养的提升,有助 于塑造健全人格,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并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回答酌情给分) (每点3分) (2010年高考广东卷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 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 。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 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 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 代内涵。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 析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