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重点国际贸易.doc_第1页
复习重点国际贸易.doc_第2页
复习重点国际贸易.doc_第3页
复习重点国际贸易.doc_第4页
复习重点国际贸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问题1. 贸易引力模型及其运用。2.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和政策主张。3. 贸易顺差及其影响。4. 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的贸易思想(即这些理论是如何解释贸易的动因、贸易模式和贸易利得的)和政策主张(即是主张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5. 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6. 比较优势的含义及衡量比较优势的指标。7. 如何以一种商品衡量另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8. 在比较优势理论和资源禀赋理论模型中,发生贸易后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如何确定。9. 比较优势理论关于贸易利得的讨论。10. H-O定理和S-S定理的运用(即按照资源禀赋优势进行贸易后一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如何变化)。11. 比较优势陷阱。12. 要素价格均等化及其在现实中成立需满足的前提条件。13.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14. 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基础。15. 贸易条件的含义及其理解。16. 企业在外国市场上倾销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17. 进口国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满足的条件。18. 中国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及其影响。19. 从量关税与从价关税的比较。20. 小国和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及其比较。21. 关税的名义保护率和有效保护率。22.“自愿”出口配额的实质及其与进口配额的比较。23. 配额与关税的比较。24. 小国和大国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25. 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贸易保护。26. 支持贸易自由化和支持贸易保护的理由。参考答案1. 贸易引力模型及其运用。答:模型(1)为引力模型的一般形式,它从国家的收入、距离和一些特质因素(如是否有共同边界,共同语言,共同的币种等)角度解释了双边贸易流量:为了便于回归,将方程(2)转化为对数线性形式,得到:引力模型的应用:Feenstra,Markusen 和 Rose(2001)使用 Rauch(1999)的贸易分类方法,证明引力模型能成功地运用到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差异化产品贸易。完全分工是垄断竞争模型和规模报酬递增的必然结果,这是所谓新贸易理论中的核心(Helpman 和 Krugman,1985)。这种理论是以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为假设前提的,更接近于贸易现实。它认为,贸易不一定是比较优势的结果,可能是规模经济或收益递增的结果,在不完全的竞争市场上,国家之间即使不存在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的差异或者差异很小,也完全可以因为需求偏好或者规模经济以及产品差异促使各国追求生产的专业化和从事国际贸易。2.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和政策主张。答: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出现的国际贸易理论。这一时期的商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居于统治地位。为了扩大产品销路,商业资本不满足于国内市场,积极扩大对外贸易。于是便出现了反映这种商业资本向外扩张要求的理论。主要代表人物William Stafford, Thomas Mun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就是金银,一国是否富裕主要取决于该国所拥有的金银数量,而国内贸易不能增加一国的财富。只有通过对外贸易并保持顺差,才会使外国的金银流入国内重商主义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早期的主张对所有国家都要追求顺差,晚期认为只需在长期保持总体顺差即可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重商主义者在贸易政策上主张贸易管制、实行对外贸易垄断、奖出限入,鼓励发展本国工业和本国航运(政策主张)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纳入了整个经济系统,为后来的贸易理论奠定了基础,但它倡导的是保护贸易,本质上是保护贸易理论3. 贸易顺差及其影响。答:贸易顺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 出超 ”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通常情况下,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一)有利影响直接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经济近年来发展非常迅猛,进入21世纪的前几个年头,GDP一直处于7%-8%的增幅水平,而最近几年又保持了两位数的高增长率,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小,充分发挥了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作用,为国民经济的良好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利于加快产业的升级。外贸顺差,尤其是经常项目的顺差,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可以知道我国目前的产业发展水平与出口产品结构。由于出口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外向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也在走向优化,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促进了国内的技术进步,也引进使用更多先进的生产设备,出口的竞争力得到加强的同时,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外资进入国内,形成良性循环,活跃经济。有利于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且我国目前劳动力供给持续增长,供大于求矛盾十分突出。贸易顺差意味着出口的增加,而我国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就是说贸易顺差越大就业人数越多。因此出口有利于缓解劳动供求矛盾,增加就业。(二)不利影响加剧了我国与主要贸易顺差来源国的贸易摩擦。过大的外贸顺差导致了贸易摩擦的频繁出现。外贸顺差一旦增大,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贸易摩擦。近些年来,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贸易摩擦不断增多,更有升级的趋势。美国和加拿大仍是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主要国家。不仅发达国家与我国贸易摩擦增多,而且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土耳其、南非、哥伦比亚等国与我国不断出现摩擦新热点。贸易摩擦的不断蔓延和升级,不仅加大了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失去部分世界市场,给出口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威胁,而且还使我国外部贸易环境总体趋紧,形势不容乐观。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巨额外贸顺差使人民币饱受升值的压力。尽管面对巨额外贸顺差人民币依然坚挺,但是升值的压力十分巨大。主要发达国家政府一再对我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可是在升值之前,出口行业却加大其出口额度,期望自己的短期内利益不要受损,这反而增加了外贸顺差。增加外汇资产风险。贸易顺差激增,导致外汇储备增长过快。(1)由于中国外汇储备主要是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资产,随着中国顺差不断增加,中国对外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意味着如果美元贬值,将使有巨额外汇储备的中国面临外汇资产严重缩水的风险,随之而来的是出口贸易的迅速下降、失业率增加。(2)我国经济也面临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国际收支顺差明显加大带来了外汇储备急剧增长,而央行为了稳定汇率,被迫发行本币而收回外币,从而加大了基础货币供给增长的压力,而基础货币的增加就意味着增大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产业结构优化。长期以来不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一方面,客观上麻痹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需求,弱化了加快结构调整的动力;另一方面,长期面向国际低端消费市场的产业导向,忽视了国内需求的发展变化,使产出结构适应消费结构变化的敏感性降低。同时,建立在低工资、低要素价格基础上的贸易顺差,也容易导致国内忽视对国际竞争力的培育,使我国竞争性产业长期止步于国际分工的低端水平。4. 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的贸易思想(即这些理论是如何解释贸易的动因、贸易模式和贸易利得的)和政策主张(即是主张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答:绝对优势理论(主张自由贸易)就是一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那些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那些本国具有绝对劣势,即外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该理论批判了重商主义财富即金银的财富观,认为交换获得的商品也是所得。而国际贸易应以各国之间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为基础进行。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的花费绝对地低于他国,就称为“绝对优势”。该国应该充分利用这优势,发展这种产品的生产并出口,以换回他国在生产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做对贸易双方都有利。比较优势理论(主张自由贸易)一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比较劣势而外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它与其他国家相比,生产各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那仍可以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来换取它自己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得利益。其核心可以归纳为一句话“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根据上述思想,比较优势论者在贸易中主张各国都应生产并出口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自己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贸易模式和贸易利得见ppt)要素禀赋理论(主张自由贸易)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了推理: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商品价格的国际差异;而商品的价格差异来自成本的差异;成本差异的原因除了由生产技术的不同外,还取决于该产品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价格;要素的价格则由该要素的需求和供给所决定,需求取决于其在商品生产中的密集度,供给则取决于一国的要素禀赋。根据以上推理,要素供给比例理论认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换取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资源的产品。该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的另一原因,将要素禀赋纳入了国际贸易的分析领域。之后的学者在其基础上发展了三大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和雷布津斯基定理,与H-O 定理一起组成了要素禀赋学说。例:假设美国与印度,美国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印度是劳动充裕的国家; 生产两种产品机器和布,机器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布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两国需求与生产函数相同。因此,各国要素供给情况就成为决定要素价格的唯一因素。 由于美国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因此美国的资本便宜,劳动力贵;印度则劳动力便宜,资本贵。 美国的工资水平/美国的资本租金水平印度的工资水平/印度的资本租金水平 因为资本租金比例不同,美国生产较多的使用资本、较少使用劳动力的商品时,比较成本低;印度生产较多使用劳动力、较少使用资本的商品时,比较成本低。即如果一国在某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了其相对充裕要素,则该国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一国在某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了其相对稀缺要素,则该国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劣势。5. 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待验证)(见ppt)6. 比较优势的含义及衡量比较优势的指标。比较优势理论(主张自由贸易)一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比较劣势而外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确定比较优势的方法:(1)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2)用相对成本来衡量。3)用机会成本来衡量:从事某一种选择而损失别的选择的代价。7. 如何以一种商品衡量另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见ppt第4题补充)答:当我们多生产一单位A产品的时候,就不得不放弃生产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所放弃生产的这部分产品就是生产一单位A产品的机会成本。8. 在比较优势理论和资源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模型中,发生贸易后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如何确定。答:比较优势理论相对价格的确定:假定axay,bxby ,即A国在X产品生产上有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生产上有比较优势,那么,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比较平缓,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比较陡峭,如图2-1所示。贸易前A、B两国的生产消费均衡点分别是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即消费等效用曲线)的切点EA 点与EB 点,国内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数量也就是国内消费的两种产品的数量。Qy UB B EB A UA EA O B/ A/ Qx 图2-1 李嘉图模型A、B两国在贸易前的生产-消费均衡A、B两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分别为pA 和pB ,在只考虑两种产品和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并且其边际成本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如A国)X产品对于Y产品的相对价格pA等于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斜率的绝对值ay /ax,也就是AA / 斜率的绝对值。当pA= (ay /ax) (bx / by ) = pB 时,两国就存在着进行国际分工和互惠贸易的基础。 Qy Qy B UB/ UA/ pw DB CB A CA pw O DA A/ Qx O B/ Qx (a) (b)图2-2 A、B两国在完全分工和任意给定贸易条件下的生产-消费分析现在A、B两国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完全分工,A国专业生产X产品,B国专业生产Y产品,然后按国际价格pw(pA pw 1,该国贸易条件改善;当T=1,该国贸易条件不变;若T1,该国贸易条件恶化。 16. 企业在外国市场上倾销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17. 进口国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满足的条件。答:进口国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倾销成立;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性损害;倾销与损害有因果关系。18. 中国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及其影响。答: 中国遭反倾销的原因:(一)世界经济形势低迷自“911”以来,美联储一直实行低利率政策,导致不动产价格上升,继而形成房地产市场泡沫,引发了所谓的次级贷款。2008 年9 月14 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同一天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证券被收购,标志着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开始,引起了全球金融危机。(二)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外贸出口实力的加大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对外贸易顺差连创新高,经过三十年经济的发展,截至2007 年底,GDP 已达249 530 亿元,比2006 年增长11.9%,突破3.6 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四。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1 738 亿美元,增长23.5%,居世界第三3。(三)出口秩序混乱,出口相对集中中国的出口市场集中于欧、美、日三大市场,中国从东南亚或者拉美等国家进口原材料,经过加工后,出口到这三大市场,形成三角贸易的独特现象,低廉的成本造成贸易发展不平衡,因而导致遭到反倾销的命运。(四)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歧视性待遇据CEPR(欧洲经济政策调查中心)调查显示,自2008 年11 月各国采取的保护性经济措施近280 项,其中121 项是那些自称要积极取消经济壁垒的G20 国家采用的。报告称,中国成为最易受到歧视性待遇的国家:在55 个国家中遭受到100 项歧视性待遇4。(五)贸易保护者滥用WTO 关于倾销的协议“WTO 反倾销守则”(全称为“执行GATT1994 第6 条的协议”)的核心内容有两点:第一,缔约各方承认,用倾销的方式把一国产品以低于该产品正常价值销入另一国领域,对一缔约方境内已有行业造成损害或损害威胁者,应予谴责;第二,为抵消或制止倾销,一缔约方得对倾销产品征收不超过倾销差额的反倾销税。WTO 反倾销守则是世贸组织制定的用以规范各成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套规则,它在很大程度上在国际范围统一反倾销的法律法规,但也为各国国内法规留下了不少余地。(六)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消极态度对国外反倾销消极应对,是导致大规模发生倾销调查的诱因。第一,由于中国大部分企业刚刚进入国际市场,对世贸条例还不够熟悉,存在不敢打官司的心理。第二,面对高额的律师费用和旷日持久的官司时,许多企业往往消耗不起,进而选择退而求其次。对企业来说,打这样的一个官司,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第三,大部分企业存在搭“顺风车”的心理。这些企业目光短浅,不以自身的利益出发,希望别的企业打官司,等别人应诉成功后再卷土重来。第四,政府没有提供积极的帮助,企业在面对反倾销诉讼时,往往面对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庞大的机器,而企业只是一叶扁舟。这时如果政府为企业提供强力的后盾,就更增加企业的信心,然而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反倾销对中国的影响:贸易限制效应(Trade Restraint Effect):反倾销调查和征收反倾销税,会提高倾销商品的出口成本和价格,削弱倾销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导致出口国出口数量或金额减少,甚至退出进口国市场。投资跨越效应(Antidumping-jumping FDI Effect):为跨越反倾销保护这种贸易壁垒,出口企业往往在进口国或在未遭受反倾销指控的第三国进行直接投资。替代国扭曲效应(Alternative Country Twist Effect):替代国方式扭曲了中国产品劳动成本竞争优势,致使中国对出口国出口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效应更为突出。应诉成本效应(Litigation Cost Effect):外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积极应诉的中国企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经费等成本,且需要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专业人才。高昂的应诉费用直接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致使出口到该国市场上产品价格上升,出口增长率下降。短期内阻碍产品出口,减少外汇收入:与世界经济不景气相比,中国经济却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外贸出口高速增长,中国凭借着廉价的劳动力和价格,赢得了世界市场的一块大蛋糕,这些都为进口国当地企业造成了挤压,致使进口国厂商利润下滑,市场占有率下降,工厂倒闭等,这些情况都迫使进口国对华采取反倾销立案调查。长期内影响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中国利用外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一些新的产业领域也将逐步向外资开放。但由于受到企业规模、专业化分工和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短期内中国的出口产业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而这些产业恰恰是遭受反倾销指控的重点产业。助长反倾销诉讼,形成恶性循环:当中国的某一产品遭遇反倾销诉讼时,即使我们在反倾销诉讼中取得胜利,但是一些不可忽视的隐性威胁仍然存在,其产品仍然会在进口国中产生负面的影响,也许还会被扣上一顶“反倾销”帽子,只要被某些国家再次提出反倾销,其他地区与国家的同行业也会提高警惕,积极效仿,这将对被实施反倾销的行业以及相关的国内产业带来毁灭性打击,进入恶性循环。19. 从量关税与从价关税的比较。(见ppt)20. 小国和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及其比较。(见ppt)21. 关税的名义保护率(NRP)和有效保护率(ERP)。保护程度:对某一商品的名义保护率是指由于实行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占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名义关税率:某类商品由于实行保护引起的国内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部分与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名义保护率(NRP):= (P- P*)/ P* , P*为国际市场价格;P是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包括国内关税,即P=P*+T。有效保护率(ERP):是征收关税所导致的该产业每个单位产品附加值增加的百分比。g= (V- V*)/ V* , V是指征收关税后单位产品的附加值;V*是指征收关税前单位产品的附加值。与名义保护率着眼于产品的市场价格不同,有效保护率着眼于生产增值过程,它将某产品上游环节的保护程度与该产品的保护程度结合起来考虑,揭示了一种升级式的关税保护结构22.“自愿”出口配额的实质及其与进口配额的比较。 “自愿”出口配额的实质:“自动”出口配额制,也称“自愿”出口配额制,是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规定在某一时期内某种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配额,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比较见ppt)23. 配额与关税的比较。(见ppt)24. 小国和大国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见ppt)25. 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贸易保护。1关税壁垒关税壁垒在农产品进口限制中起重要作用,而且随着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对农产品加工品的征税也按其加工程度而增加,有的税率高达100 。多数发达国家对水果、蔬菜、肉制品征收较高的关税,用来打击竞争对手在西欧,当前影响市场进入最严重的措施是普遍采用的进口差价税。例如,瑞典通过征税使国内市场上牛肉价高出15倍。2非关税壁垒(1)政府参与贸易。其中主要包括:第一,生产补贴。它是指政府采取直接以实物或现金形式或间接地通过税收等手段对农场主给予补贴,而不问其产品是否出口。接受生产补贴的农产品往往能够以低于进口产品的价格在国内市场上销售,从而排挤进口产品。第二。出口补贴。它是政府专门对出口农产品给予的补贴。接受补贴的产品往往能够以低于其国内市场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第三,政府采购。政府用财政拨款优先采购本国农产品,从而形成对国外农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