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1页
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2页
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3页
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4页
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高考复习专题 读懂诗是关键 1、 分清题材类别 2、重视诗歌标题 3、推敲关键词句 4、做到知人论世 5、利用诗后注解 6、注意诗中典故 7、理顺颠倒句法 8、懂得基本常识 读懂诗要注意方法 送别诗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 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怀古诗主题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 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 现实进行批评。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或表现战士 们奋勇杀敌,或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思乡诗抒发 的感情或是羁旅愁思,或是思念亲友,或是征夫思乡。咏物 言志诗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 和理想。写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 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 闺怨诗一类是妇女 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 ,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 ,为人们所传诵、称引。 1、分清题材类别 2、重视诗歌标题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3、推敲关键词句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4、做到知人论世 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 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例1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例2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中晚唐国势式微,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 壮和凄怆,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例1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例2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宋代朝廷先天不足,外交上处于弱势,儒家理 学逐渐发展,诗歌讲技巧,重说理。 例1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例 2 观 书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糜,诗坛 和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 例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例2 南乡子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 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利用诗后注解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 建。 6、注意诗中典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 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 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7、理顺颠倒句法 例如: 1、杜甫月夜:“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 寒。”( “香雾湿云鬓,清辉寒玉臂。” ) 2、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竹怜新雨 后,山爱夕阳时。”( “怜新雨后竹,爱 夕阳时山。”) 3、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长云暗雪山 ,遥望孤城玉门关。” ) 古 体 诗 近 体 诗 律 诗 绝 句 七律(如杜甫的登高) 七绝(如高适的别董大)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歌”“行”引 ” 等名称) 古代诗歌 分 类 五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五绝(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8、懂得基本常识 格格 律律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 2 3 4 5 6 7 8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sen yin xin jin 八 句 四 联 偶句押韵 中间两联分别对仗 讲究平仄 律诗 格格 律律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1 2 3 4 liu lou 四 句 偶句押韵 讲究平仄 绝句 考试说明规定,古诗鉴赏内 容包括: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 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1、偏重叙事的主要指诗中的人 物形象。 2、偏重抒情的主要指诗歌抒情 主人公形象。 3、偏重写景的主要指诗中的景 象或物象。 1、简析下面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是一个在春日远怀征夫的闺中怨妇形 象。少妇怨恨黄莺的啼叫惊醒了自己去辽西 与夫相见的好梦,写出封建社会兵役制度和 战争给妇女带来的痛苦。 课堂示例 2、简要分析诗中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 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 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 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课堂示例 3、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 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本诗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却怀才不遇的封 建士大夫形象。以前的贤君不复可见,后来的贤君来不及 见到,生不逢时,倍感孤独。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 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课堂示例 (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规范答题技巧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什么形象形象的特征 形象的意义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 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 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课堂示例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 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 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 的三山。 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 课堂示例 什么形象 形象的特征 形象的意义 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 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 ,性格显得清高孤傲。 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 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 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 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 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 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 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 ,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 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常见人物形象举隅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 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 长的艺术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 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 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 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 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 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常见人物形象举隅 意 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 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人的主观情感 。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 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人 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和物。意象 是具体的。 意 境 “意”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作者创设的生 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 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 的艺术境界。意境是空灵的。 捕捉意象,揣摩意象是分析意境的基础。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 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 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 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 低树,江清月近人”等。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 人想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 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课堂示例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 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谁兴谁亡,依然 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空鸣, 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 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课堂示例 (1)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例: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赠 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二者在色调上截然 不同,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者是伤感愁苦的。 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 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 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 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 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写离筵寡 欢场面。一 二句叙今昔 :以前欢聚 多情,而今 别去,转觉 无情。三四 句以暗淡的 蜡烛垂泪的 外在形象, 暗写离人流 泪的内在形 象,引人联 想到离人一 往情深,难 舍难分之态 。 课堂示例 (2)乐景衬哀情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 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 此美景,何以思归?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 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课堂示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 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 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分析意境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分析意境型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 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 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 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 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 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 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步骤 答 题 示 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 草香。泥融飞燕子,沙 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 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 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 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 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 阳光普照,四野青绿, 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 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 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 春景图(步骤二)。表现 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 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 境(步骤三)。 练习1: 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答题指导: A、选取了哪些意象? B、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选取了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 (以动写静)四个意象,这四个意象有机组合成清 幽静谧的意境。诗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练习2: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后两 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参考答案: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 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 清冷孤寂的意境。 练习3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 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 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 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练习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日 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 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 这首诗。 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 、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 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练习5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 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 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 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练习6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答案要点:战争频仍,时局动荡,民不聊生。(“断人 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 不达”) (2)答案要点: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 焦虑;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练习7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 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 ,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 景,惋惜而扫兴)。 练习8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 哪些特征?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 2、衬托、对比,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练习9 分析这首诗是如何咏物言志的?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 【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 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 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 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 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 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 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 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 势的本质。 月 望月怀人、思乡。唐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杜甫月夜忆 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王 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愁思落谁家。”唐崔国辅古意:“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菊 象征着隐逸的风度、坚强的品格、清高的 气质。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唐元稹菊花:“不是 花中更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宋郑思肖 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宋陆游晚菊:“菊花如志士,过时有 余香。” 常见意象举隅 梅 凌霜傲雪,品格高洁。何逊咏早梅: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宋陆游落梅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元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 气满乾坤。”明于谦和梅花百咏之一:“ 玉为肌骨雪为神,近看茏葱远更真。” 莲 “莲”与“怜”同音,故常以“莲”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州曲:“低头弄莲子,莲 子清如水。”莲,出污泥而不染,更是超凡 脱俗的象征。 兰 高洁的情操,隐士的象征。唐张九龄 悲秋兰:“遇赏宁为佩,为生莫碍门。” 宋杨万里兰花:“生无桃李春风面,名 在山林处士家。”方岳咏兰:“几人曾 识离骚面,说与兰花枉自开。” 松 傲霜斗雪,坚贞不屈。三国魏刘桢赠 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唐李白赠书待御黄裳:“愿君学长松 ,慎勿作桃李。” 梧桐 凄凉悲伤。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 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宋李清照声声慢:“梧 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徐再思双调 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 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杜鹃 凄凉、哀伤的象征,也以此表达幽深的乡 思。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迢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 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宋秦观踏莎行: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王令 送春:“子规半夜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 鹧鸪 象征着旅途的艰险和离愁别绪。唐李 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 ,鹧鸪啼处远人行。”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 鸪。” 寒蝉 悲凉的象征,既引发思乡之情,又触 动离愁别绪。唐虞世南蝉:“垂緌饮 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 秋风。”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 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唐李商隐蝉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宋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 雨初歇。” 鸿雁 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隋薛道衡 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唐赵嘏 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唐欧阳修戏答元稹:“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 感物华。”另外,鸿雁传书也是一个特定的意象,唐杜 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柳 送别,思念,惜别怀人。唐王昌龄闺怨:“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宋徐俯卜算子 :“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宋周邦彦 月下笛:“阑干四绕,听折柳徘徊,数声终拍。” 也可象征着时世兴衰。唐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 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另外,柳絮的飘浮不定,也 常作愁绪的象征。宋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 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燕 在古诗词中意象非常丰富。(1)表现春光之美,叹 惜春之情。唐韦应物长安遇冯著:“冥冥花正开,颺颺燕 新乳。”元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乌啼芳树丫,燕衔黄 柳花。”(2)爱情的象征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诗经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隋薛道衡 昔昔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宋晏殊破阵子 :“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3)表现世道沧桑,抒发昔 盛今衰、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唐刘禹锡乌衣巷:“旧 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宋晏殊浣溪沙:“无 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宋文天 样金陵驿:“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 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4)以燕传书,相诉离情。唐 郭绍兰寄夫:“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元张可久塞 鸿秋春情:“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5) 寄托着飘泊流浪、羁旅情愁。宋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有 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宋周邦彦满庭芳:“ 年年如新燕,飘流翰海,来寄修椽。” 孤灯 羁旅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