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地质现象》PPT课件.ppt_第1页
《不良地质现象》PPT课件.ppt_第2页
《不良地质现象》PPT课件.ppt_第3页
《不良地质现象》PPT课件.ppt_第4页
《不良地质现象》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6 章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1 1 主要内容 本章就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如风化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滑动与崩塌、岩溶与土洞、地震等 ,重点阐述其作用特点、形成规律和对土木工程的 不良影响及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2 2 不良地质现象: 指由于地质作用或人类活动所引起 的地表和地下岩体的各种变形及运动,对工程建设 具有危害性的地质现象。 3 3 6.1 风化作用 1风化作用的概念 岩石经受着风、电、大气降水和温度以及生 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岩石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 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 岩石的这种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称为风化 ;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 4 风化作用的结果导致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对 工程建筑条件起着不良的影响,许多滑坡、崩塌等不良 地质现象大部分都是在风化作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 2风化作用的类型 按风化作用的因素不同,风化作用可分为三大类型: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5 5 引起岩石物理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变 化(热力风化)和岩石裂隙中水分的冻结(冻融 风化)。 物理风化:岩石受到机械破坏作用后,岩石分裂成 很多小的碎屑的过程。 (1)物理风化 6 6 A热力风化:温度的变化产生温差,促使 岩石膨胀和收缩交替地进行,久之则引起岩 石破裂。仅限于很浅的表层 。 7 7 B冻融风化:岩石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在冻结成冰时, 体积膨胀(约增大9%),故对围限它的岩石裂隙壁施加 很大的压应力(可达200Mpa),使岩石裂隙加宽加深 ;当冰融化时,水沿扩大了的裂隙渗入到岩石更深的内 部,并再次冻结成冰。冻结、融化频繁进行,使裂隙加 深扩大,以至使岩石崩裂成为岩屑。 8 8 (2)化学风化 化学风化: 岩石在水和各种水溶液的化学作用和有 机体的生物化学作用下所引起的破坏过程。其特 点是不仅发生了破碎,而且化学成分也发生了变 化,即岩石发生了质的变化。 包括水化作用、氧化作用、水解作用、溶解作 用。 9 9 A水化作用:有些矿物与水作用时,能吸收水分 子作为自己成分(结晶水或结构水) ,改变了矿 物原有的分子式,形成新矿物。如硬石膏(CaSO4) 遇水变成普通石膏(CaSO42H2O) ,体积膨胀 60% ,使岩石破坏。 硬石膏 石膏(aSO42H2O) aSO4+2H2O aSO42H2O 1010 B氧化作用:常与水化作用相伴进行,如低价 氧化物、硫化物和有机化合物易遭受氧化作用。 如黄铁矿 (FeS2)在水中可氧化变成硫酸亚铁 (FeSO4)和硫酸(H2SO4) ,而硫酸有具有腐蚀作用 。 1111 C水解作用:指矿物与水的成分起化学作用形成 新的化合物。 如正长石经水解后形成高岭土和氢氧化钾,二 氧化碳与围岩矿物相互作用形成碳酸化合物。 (正长石) 高岭土、硫酸钾、石英 K2OAl2O36Si02+CO2+6H20 Al2O32Si02H20+K2CO3+4SiO2 1212 D溶解作用:指水直接溶解岩石矿物,使岩石遭 到破坏,如卤化盐类(岩盐、钾盐)、硫酸盐(石 膏、硬石 膏)、碳酸盐类(石灰岩、白云岩等) ,溶解作用的活跃程度与侵蚀性气体CO2含量、温 度及压力有关。 1313 (3)生物风化 岩石在动、植物及微生物影响下所起的破坏 作用,如植物根部楔入岩石裂隙、穴居动物掘土 、生物的新陈代谢等产生的有机酸、碳酸和硝酸 等的腐蚀作用。 1414 3岩石风化程度和风化带 (1)岩石风化程度 按岩石风化深浅和特征,可将岩石风化程 度划分为五级: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 风化和全风化。 1515 未风化:岩石组织结构未变; 微风化:岩石组织结构基本未变,沿节理面有铁锰质 渲染,矿物质基本来变,无疏松物质; 弱风化: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裂隙面风化较重, 矿物质稍微变质,沿节理面出现矿物风化,坚硬块体 有松散物质; 强风化:岩石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 变化,长石、云母大部分已风化成次生矿物,颜色变 化,疏松物质与坚硬块体混杂; 全风化:岩石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 外大部分已风化成土状,基本不含坚硬块体。 1616 (2)风化带 岩石的风化一般是由表及里,地表往下风化作用 的影响逐渐减弱以至消失;在风化剖面上,自下而上 分成四个风化带:微风化带、弱风化带、强风化带和 全风化带。 1717 4岩石风化的治理 可采取挖除和防治两种措施。 (1)挖除方法:挖除危及建筑物安全的风化 厉害的岩层,缺点为困难且耗时。 (2)防治方法:覆盖防止风化入侵的材料, 如沥青、水泥、粘土盖层等;灌注胶结和防水的 材料,如水泥、沥青、水玻璃、粘土等浆液,使 其起到封闭和胶结岩石裂隙的作用;整平地区, 加强排水。 1818 6.2 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是在河谷(道)中流动的常年水流。 流水具有一定的流速(即具有一定的动能),该动能主 要消耗在下列方面: (1)水的粘滞性、水的紊 流、环流、波浪及涡流等; (2)侵蚀作用; (3)搬运作用。 1919 河流地质作用:侵蚀作用;(搬运)沉积作用。 1流水的侵蚀作用 河流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动力,并以携 带的泥沙和砾石作工具,不断地破坏河床的过程 。 按侵蚀作用的方向分为两种类型: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1)河流的下蚀作用:河水对河床底部岩石破坏,使河谷 加深、增长的过程。 其动力:河水等的重力,水的冲击,砂石的磨蚀。 其结果:河谷加深,横剖面为V字形,河谷增长。 下蚀作用的极限:侵蚀基准面 2020 (2)河流的侧蚀作用:河水对河床两岸的岩石进行侵蚀, 使河谷拓宽的过程。 其动力:河水的横向环流,砂石的磨蚀。 其结果:河谷加宽,河床弯道处曲率增大。 (3)下蚀作用与侧蚀作用的关系 时间上河流发育的早期以下蚀作用为主,随着坡度减小, 逐渐转为以侧蚀作用为主。 空间上河流的上游地形起伏大,河床坡度陡,以下蚀作用 为主,河流的下游地形相对平缓,以侧蚀作用为主。 2121 2(搬运)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是河流搬运物从河水中沉积下来的过程。 引起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原因是河水流速的降低,导致 机械动能减小,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而发生沉积 。 根据沉积的部位分为: 山口沉积作用 谷底沉积作用 河口沉积作用 2222 山口沉积作用:来自山区的河流,携带着大量机械 搬运物到山口开阔的平地上,由于河床坡降明显减 小,水流又无地形约束而散开,河水动力突然大大 减小,机械搬运能力迅速降低,搬运物就会山口沉 积下来。山口沉积物常形成扇状地貌冲积扇。 2323 谷底沉积作用:在谷底上产生的沉积作用;结 果会使河床抬高或形成平坦地形河漫滩。 2424 河口沉积作用:河口是河 流主要的沉积场所。当河流 入湖泊、海洋时受湖水或海 水的反托,流速迅速减小, 使大量机械搬运物质在河口 沉积下来。另一方面由于湖 水、海水中富含有电解质, 当河流中以胶体搬运的溶运 物与湖水、海水相混合后, 海水中的电解质破坏了胶体 的稳定性,致使胶体凝聚, 而沉积在河口。常形成锥形 的沉积地貌三角洲。 2525 3河谷的类型及河流阶地 构造谷:一般是受地质 构造控制,其沿地质构 造线发展,河流在构造 运动所生成的凹地内流 动,流水开凿出自己的 河谷,如向斜谷、地堑 断裂谷等 (1)河谷的类型 从河谷的成因来看,河谷可分为构造谷和侵蚀谷。 2626 侵蚀谷:由水流侵蚀而成,不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它可 以任意切穿构造线。侵蚀谷发展为成形河谷一般可分三 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峡谷型河谷;第二阶段是河漫滩河谷; 第三阶段是成形河谷. 2727 第一阶段是峡谷型河谷:常性水流急剧下切,使河谷 切成V字形状态,可发展成隘谷、嶂谷和峡谷。 第二阶段是河漫滩河谷:当峡谷形成后,弯曲的河床 主流线使河床受到侧蚀加宽作用,即凹岸被冲刷,凸 岸被堆积,造成浜河床浅滩,其不断扩大和固定,形 成河漫滩谷。 第三阶段是成形河谷:河漫滩河谷继续发展,使河漫 滩不断加宽加高;受地壳运动影响,老河漫滩被抬高 ,河水在原河漫滩内侧重新开辟河道,被抬高的河漫 滩则转变为阶地。 2828 (2)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河谷中分布于河床两侧谷坡上的,由河流作 用形成的高出于一般洪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平坦地形。 侵蚀阶地:阶面上的基岩毕露,或覆盖的冲积物很薄 ;一般多分布于山间河谷原始流速较大的河段,或者分 布在河流的上游;侵蚀阶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2929 堆积阶地:完全由冲积所组成,土层深厚,阶地面不 见基岩;可分为上迭阶地、内迭阶地及嵌入阶地;堆积 阶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好坏视冲积物性质及土层分布情况 而定,应特别注意掩埋的古河道或牛轭湖堆积的透镜体 问题。 基座阶地:属侵蚀阶地到堆积阶地的过渡类型,阶地 面上有冲积物覆盖着,在阶地陡坎的下部仍可见到基岩 出露;其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好,可作地基,沉降量小。 3030 6.3 滑坡与崩塌 1滑坡的概念及基本构造 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 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 ,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 (或滑动带)作整体向下 滑动的现象。 (1)滑坡 3131 (2)滑坡的基本构造 1-滑坡体;2-滑动面;3-滑动带;4-滑坡床;5-滑坡后壁; 6-滑坡台地;7-滑坡台地陡坎;8-滑坡舌;9-拉张裂缝;10 -坡坡鼓丘;11-扇形张裂缝;12-剪切裂缝 3232 1-滑坡体;2-滑动面;3-滑动带;4-滑坡床;5-滑坡后壁; 6-滑坡台地;7-滑坡台地陡坎;8-滑坡舌;9-拉张裂缝;10 -坡坡鼓丘;11-扇形张裂缝;12-剪切裂缝 3333 滑坡体:斜坡内沿滑动面向下滑动的岩土体。 滑动面、滑动带和滑坡床:滑坡体沿其滑动的面称滑 动面;滑动面以上,被揉皱了的厚数厘米至数米的结构 扰动带,称滑动带;在滑动面以下稳定的岩土体称为滑 坡床。 滑坡后壁:滑坡体滑落后,滑坡后部和斜坡未动部分 之间形成的一个陡度较大的陡壁。 滑坡台地:滑坡体滑落后,形成阶梯状的地面,其往 往向着滑坡后壁倾斜。滑坡台地前缘比较陡的破裂壁称 为滑坡台坎。 3434 滑坡鼓丘:滑坡体在向前滑动的时候,受阻形成隆起 的小丘。 滑坡舌:滑坡体的前部如舌状向前伸出的部分。 滑坡裂缝:在滑坡运动时,因滑体各部分移动速度不 均匀,在滑体内及表面产生裂缝;根据受力状况不同, 滑坡裂缝可以分拉张裂缝、鼓张裂缝、剪切裂缝、扇形 张裂缝。 滑坡主轴:为滑坡体滑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它代表 整个滑坡的滑动方向,可为直线或折线。 3535 2滑坡的分类 按滑坡体物质组成和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划分:覆盖层滑 坡、基岩滑坡、特殊滑坡。 按滑坡体的厚度划分: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坡、 超深层滑坡。 3636 按滑坡体的规模大小划分:小型滑坡、中型滑坡、大型滑 坡、巨型滑坡。 按形成的年代划分:新滑坡、古滑坡。 力学条件划分:牵引式滑坡、推动式滑坡。 3737 滑坡类型及其特征表 3838 3滑坡的发育过程 滑坡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变化过程,其发育 过程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 蠕动变形阶段 滑动破坏阶段 渐趋稳定阶段 3939 (1)蠕动变形阶段 滑坡体稳定 强度降低 拉张裂缝(由小变大) 鼓张、剪切裂缝(前端和两侧) 滑动面形成 4040 (2)滑动破坏阶段 滑动面形成 滑坡体与滑坡床分离 滑坡体上的 各种裂缝进一步加大 滑动面出口处有泥水流出, 湿度加大,强度降低 滑坡体加速下滑 滑坡体 上的建筑物严重变形以致倒塌毁坏。 4141 (3)渐趋稳定阶段 经剧滑之后 滑坡体重心降低 能量逐渐 消耗,位移速度越来越慢 滑动停止 松散破 碎岩土体在自重作用下 岩土体逐渐压实,地表 裂缝逐渐闭合,滑坡前缘无水渗出或流出清凉的泉 水 滑坡趋于稳定。 4242 4滑坡的力学分析及影响因素 (1)滑坡的力学分析 滑坡的力学分析可根据滑动面的形状,按平面、 弧面或折面进行分析: 4343 A平面滑动面情况 滑坡体的稳定系数 K 为滑动面上的总抗滑力 F 与岩土体重力 Q 所产生的总下滑力F之比,即 4444 B圆形滑动面情况 设滑动面中心为 O,滑弧半径为 R 。滑坡的稳 定系数 K 为总抗滑力矩与总滑动力矩之比,即 4545 C折线滑动面情况 可采用分段的力学分析,沿折线滑面的转折处划 分成若干块段,从上至下逐块计算推力,每块滑坡体 向下滑动的力与岩土体阻挡下滑力之差(剩余下滑力 )逐级向下传递的,即 4646 当Ei0,则不稳定。 4747 (2)影响滑坡的因素 A斜坡外形:斜坡的存在,使滑动面能在斜坡前 缘临空出露,这是滑坡产生的先决条件;斜坡不同高 度、坡度、形状等要素可使斜坡内力状态变化,内应 力的变化可导致斜坡稳定或失稳。 4848 B岩性:存在易亲水软化的土层和软岩,如粘质土 、黄土和黄土类土、山坡堆积、风化岩以及遇水易膨 胀和软化的土层;软岩有页岩、泥岩和泥灰岩、千枚 岩以及风化凝灰岩等。 C构造:斜坡内存在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 软弱面,并与斜坡坡面倾向近于一致。 4949 D水:存在地表水和地下水,水的作用可使岩土 软化、强度降低,可使岩土体加速风化。 E地震:地震使斜坡岩土体结构破坏,粉砂层液 化,降低岩土体抗剪强度;同时地震波在岩土体内传递 ,使岩土体承受地震惯性力,增加滑坡体的下滑力,促 进滑坡的发生。 F人为因素:人为地破坏表层覆盖物,引起地表 水下渗,或破坏自然排水系统等,使坡体水量增加。 5050 5滑坡的治理 (1)治理原则 治理以防为主、整治为辅。 (2)治理措施 A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 B支挡:在滑坡体下部修筑挡土墙、抗滑桩或用锚 杆加固等工程。 C刷方减重:削减坡角或降低坡高,以减少下滑力 。 D改善滑动面(带)的岩土性质:固结灌浆或电化 学加固、冻结、焙烧等。 5151 (1)概述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 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 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崩塌会使建筑物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 埋。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6崩塌 5252 按崩塌体的物质组成分为两大类:一是产生在 土体中的,称为土崩。二是产生在岩体中的,称为 岩崩。当其岩崩的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又俗 称山崩。当其崩塌产生在河流、湖泊或海岸上时, 称为岸崩。 5353 A山坡的坡度及其表面的构造:斜坡外形高而且陡 峻,山坡表面凹凸不平。 B岩石性质和节理程度:岩石性质不同,其强度、 风化程度、抗风化和抗冲刷的能力及其渗水程度都 是不同的。 C地质构造:岩层倾斜方向和山坡倾向相同,则其 稳定程度较差;同时,构造作用,如正断层、逆断 层,逆掩断层,地震强烈地带等,对山坡的稳定程 度有不良影响。 (2)崩塌发生条件和发育因素 5454 (3)崩塌的防治 原则: 防止小型崩塌,绕避大型崩塌 防治措施: 削坡、清除危石、胶结岩石裂隙、引导地表水 流,以避免岩石强度迅速变化,防止差异风化等, 具体措施如下: A爆破或打楔:将陡崖削缓,并清除易坠的岩 石。 B堵塞裂隙或向裂隙内灌浆。 5555 C调整地表水流:在崩塌地区上方修截水沟,以 阻止水流流人裂隙。 D铺砌覆盖护坡或喷浆护坡。 E筑明峒或御塌棚。 F筑护墙及围护棚。 G在软弱岩石出露处修筑挡土墙。 5656 6.4 泥石流 在山区一些流域内,主要是在暴雨降落时,由 水、泥、石的混合物所形成的山地洪流。 1泥石流的概念 5757 泥石流来势突然、运动快速、凶猛,冲刷力 和摧毁力强,具有极大的特点。 泥石流在许多山区都有不同程度地爆发,受 害最大的是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路。 泥石流按其物质组成可分三类: 水石流型泥石流 泥石流型泥石流 泥水流型泥石流。 5858 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有丰富的松散泥石物质来 源,山坡陡峻和较大沟谷以及能大量集中水源的地形 、地质和水文气象条件。 (1)地形条件: 形成区或汇水区(上游)、 流通区(中游)和堆积(下游 )区。 I-形成区;II-流通区;III-堆积区 5959 (2)地质条件:在汇水区和流通区,岩土层分布 广泛、厚度大、结构松软、易风化、层理发育,从 而为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提供来源。 (3)水文气象条件:短时间内有强度较大的暴雨 或冰川和积雪的强烈消融,或高山湖泊、水库的突 然溃决等。 6060 3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由于泥石流是一种水、泥、石的混合物,其来势突 然、凶猛,冲刷力和摧毁力强,故防治泥石流的原则 以防为主,兼设工程措施,具体如下: (1)预防:在上游汇水区,作好水土保持工作,如 植树造林,种植草皮等;调整地表径流,横穿斜坡修 建导流堤,筑排水沟系,使水不沿坡度较大处流动, 以降低流速;加固岸坡,以防岩土冲刷和崩塌,尽力 减少固体物质来源。 6161 (2)拦截:在中游流通区,设置一系列拦截构筑物, 如拦截坝、拦栅、溢流坝等,以阻挡泥石流中挟带的 物质。用改变沟床坡降降低流速的方法,防止沟床下 切,如修建不太高的挡墙,筑半截堰堤等。 (3)排导:在泥石流下 游设置排导措施使泥石流 顺利排除,如修排洪道、 导流坝、急流槽等。 6262 6.5 岩溶与土洞 岩溶(又称喀斯特Karst),指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 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现象,其 结果如溶洞、溶沟、溶槽、暗河等。 6363 土洞指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土层的溶蚀和冲刷 而产生空洞,空洞的扩展,导致地表陷落的地质现象 。 岩溶与土洞作用的结果,可产生一系列对工程不 利的地质问题,如岩石结构的破坏、地表突然塌陷、 地下水循环改变等。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建筑场地的 使用和安全。 6464 1岩溶 (1)岩溶的主要形态 岩溶形态可分为地表岩溶形态和地下岩溶形态两 类。地表岩溶形态有溶沟(槽)、石芽、漏斗、溶蚀 洼地、坡立谷、溶蚀平原等;地下岩溶形态有落水洞 (井)、溶洞、暗河、天生桥等。 1-石林;2-溶沟;3- 漏斗;4-落水洞;5- 溶洞;6-暗河;7-钟 乳石;8-石笋 6565 A溶沟溶槽:生成于地表岩石表面,由地表水溶蚀与冲 刷形成,在地表上会残留一些石芽地貌。 B漏斗:由地表水的溶蚀和冲刷并伴随塌陷作用而在地 表形成的漏斗状形态。 C溶蚀洼地:由许多的漏斗不断扩大汇合而成,周围常 有溶蚀残丘、峰丛、峰林,底部有漏斗和落水洞。 D坡立谷和溶蚀平原:坡立谷是一种大型的封闭洼地 ,也称溶蚀盆地;坡立谷再发展就形成溶蚀平原。在 坡立谷或溶蚀平原内经常有湖泊、沼泽和湿地等。底 部经常有残积洪积层或河流冲积层覆盖。 6666 E落水洞和竖井:由岩层裂隙受流水溶蚀、冲刷扩大 或坍塌而成,是地表通向地下深处的通道,其下部多 与溶洞或暗河连通。 F溶洞:由地下水长期溶蚀、冲刷和塌陷作用而形成 的近于水平方向发育的岩溶形态,洞内常有支洞、钟 乳石、石笋和石柱等岩溶产物。 G暗河:为地下岩溶水汇集和排泄的主要通道。 H天生桥:溶洞或暗河洞道塌陷直达地表而局部洞道 顶板不发生塌陷,形成的一个横跨水流的石桥。 6767 A岩体的可溶性: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 岩和泥灰岩)、硫酸盐类岩石(石膏和硬石膏)、卤 素岩(岩盐)。 B岩体的透水性:可溶岩石本身的透水性(孔隙) ;岩体内有裂隙,特别是构造裂隙和层理裂隙。 (2)岩溶的形成条件 6868 C水的溶蚀能力:含有一定量的侵蚀性CO2。 D水的流动性:对 其围岩有溶蚀能力 ;造成水流对其围 岩的冲刷。 6969 2土洞与潜蚀 地下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带走土体颗粒间细小颗 粒,使土体被掏空成洞穴而形成土洞。这种地质作用 的过程称为潜蚀。 (1)土洞的形成条件 土洞主要由潜蚀作用形成。 如果土体内不含有可溶成分,则地下水流仅将细小 颗粒从大颗粒间的孔隙中带走,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机械潜蚀。如果地下水流先将土中可溶成分溶解,而 后将细小颗粒从大颗粒间的孔隙中带走,这种具有溶 滤作用的潜蚀称为溶滤潜蚀。 7070 (2)土洞的类型 A由地表水下渗发生机械潜蚀作用形成的土洞 此类土洞形成因素有三点:土层的性质、土层底部有 排泄水流及土粒的良好通道、地表水流能直接渗入土 层。 7171 B由岩溶水流潜蚀作用形成土洞 此类土洞发育的快慢取决于基岩面上覆土层性质、地 下水的活动强度、基岩面附近岩溶和裂隙发育程度。 土洞的分布和发育示意图 1-土洞;2-裂隙;3-石灰岩; 4-粘性土;5-软土或稀泥 7272 3岩溶与土洞的工程地质问题 岩溶与土洞地区对建(构)筑物稳定性和安全 性有很大影响。 A溶蚀岩石的强度大为降低。 B造成基岩面不均匀起伏。 C漏斗对地面稳定性的影响。 D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分布密度与发育情况、 埋深情况、抽水影响。 7373 4岩溶与土洞地基的防治 应先将岩溶和土洞的位置勘察清楚,然后针对实 际情况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A挖填:即挖除溶洞或土洞中的软弱充填物,回 填以碎石、块石或混凝土等,并分层夯实,以达到改 良地基的效果。对于土洞回填的碎石上设置反滤层, 以防止潜蚀发生。 7474 B跨盖:当洞埋藏较深或洞顶板不稳定时,可采用 跨盖方案。如采用长梁式基础或桁架式基础或刚性 大平板等方案跨越。 C灌注:采用水泥或水泥粘土混合灌浆于岩溶裂隙 中;对于土洞,可在洞体范围内的顶板打孔灌砂或 砂砾。 7575 D排导:洞中水的活动可使洞壁和洞顶溶蚀、冲 刷或潜蚀,造成裂隙和洞体扩大,或洞顶坍塌。因 而对自然降雨和生产用水应防止下渗,采用截排水 措施,将水引导至他处排泄。 E打桩:对于土洞埋深较大时,可用桩基处理, 如采用混凝土桩、木桩、砂桩或爆破桩等。其目的 除提高支承能力外,并有靠桩来挤压挤紧土层和改 变地下水渗流条件的功效。 7676 6.6 地震及其效应 1地震的概念 地震是因地球的内力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地壳振动现象,是 地壳运动的表现之一。从世界范围来看地震主要发生在环 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等地带,我国处于以上 两大地震活动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7777 (1)震源和震中 震源与地面的垂 直距离称震源深 度。根据震源深 度可将地震分为 浅源地震、中源 地震、深源地震 三类。 7878 (2)地震的一般特点 地震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前震、主震、余震。 7979 2地震的成因 地震按其成因,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 落地震和人工触发地震四类。 构造地震:因地壳运动而引起的地震,其传播范围 广,振动时间长且强烈,往往造成突然性和灾害性,世 界上有90的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8080 火山地震:因火山活动而引起的地震,其影响范围不大 ,强度也不大、地震前有火山发作为预兆,火山地震占世 界总地震次数7左右。 陷落地震:因山崩或地面陷落而引起的地震,其影响范 围很小,强度微弱,约占世界总地震次数3左右。 人工触发地震:因人类工程活动引起地震,如修水库或 人工向地下大量灌水等。 8181 3地震波及其传播 地震时,震源释放的能量以波的形式(地震波)向四面 八方传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 最慢,具有振幅和周期。 纵波最先到达,横波次之,面波到达最晚。 8282 纵波:质点运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相同,又称压缩波。 特点:周期较短,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