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孔施工方案.doc_第1页
引孔施工方案.doc_第2页
引孔施工方案.doc_第3页
引孔施工方案.doc_第4页
引孔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地块桩基工程取土引孔施工方案2011年2月一、编制依据1本地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桩基平面布置图及设计要求。3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施工场地总平面图。说明:本方案仅作为本公司苏州地块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后续补充内容。为保证工程的质量及施工进度,特编制本施工方案。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述苏州地块桩基工程位于苏州平江区,场地北侧为平河路,南侧为平川路,西侧为江乾路,东侧为锦荷街。该桩基工程新建17层建筑物9幢、11层建筑物1幢。2设计要求该工程结构采用框剪结构,设计桩基础采用静压PHC-500(100)AB-C80型预应力管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1650KN, 设计有效桩30m,设计桩端持力层为9层粉土层,桩数1477套共计44490米。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根据本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初设阶段勘察的成果,该工程土层分布从上至下描述如下:根据本次勘探揭露,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将本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基土层自上而下分为11个工程地质层及2个工程地质亚层:杂填土:灰色-黄灰色,软塑,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夹大量建筑垃圾或淤泥。场区普遍分布。-1粉质粘土:青灰-灰白色,软-可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场区局部分布。粘土:灰黄色,可塑,含铁锰结核,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场区局部缺失。粉质粘土:灰黄色,软-可塑,含粉粒、铁锰质结核及贝壳碎片,该层底部局部粉粒含量高,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场区普遍分布。粉土夹粉砂:灰色,饱和,稍密,含云母碎片,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场区普遍分布。粉砂:灰色,饱和,稍密-中密,含云母碎片,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粘粒含量低,颗粒级配不良。场区普遍分布。粉质粘土:灰色,可塑,局部软塑,夹薄层粉土,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场区普遍分布。粘土:暗绿色,可塑,局部硬塑,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场区局部缺失。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色,软塑,局部可塑,夹薄层粉土,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场区普遍分布。-1粉土夹粉质粘土:灰色,粉土段,中密,局部稍密,粉质粘土段,可塑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场区普遍分布。粉土:灰色,饱和,中密,含石英、云母碎片,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场区普遍分布。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色,粉质粘土段:软-可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粉土段:饱和,中密,含石英、云母碎片,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场区普遍分布。粉土:灰色,饱和,密实,含云母碎片,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场区局部分布,该层未穿透。土层分布情况详见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地基土岩土层结构与类型具体构成情况见下表: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下表。岩土层结构与类型表土层序 号土层名称层厚(m)层底标高(m)状态或密实度Ps值(Mpa)杂填土7.80-4.541.43软塑-1粉质粘土0.804.20-3.500.01软-可塑1.323粘土1.103.20-3.92-1.22可塑1.923粉质粘土0.803.80-6.37-3.12软-可塑2.676粉土夹粉砂1.005.10-9.61-4.94饱和6.451粉砂6.6012.10-18.58-14.65饱和13.234粉质粘土0.904.40-22.51-16.86可塑1.758粘土1.506.50-24.51-21.22可塑粉质粘土夹粉土3.306.90-30.51-26.99软塑-1粉土夹粉质粘土1.604.70-32.71-29.42中密粉土2.908.60-39.93-34.04中密粉质粘土夹粉土12.1017.40-52.01-48.69软-可塑粉土9.90未穿密实三桩基分析评价与原桩位引孔的原因按照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正式压桩施工开始前,根据地质资料选择不同地方的四根的桩位进行试压桩,以确定桩基施工的参数。结果当桩长达到1314m时,桩端已进入5层粉砂层,桩的终压力值已经达到4180KN,无法继续下压沉桩至设计要求的有效桩长30m。结合引孔压桩法的工艺要求和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先引孔后压桩法施工,即压桩前先采用中400孔径的ZKJ20引孔机引孔至设计要求实际有效桩长20m处以下,再进行压桩施工。1.引孔压桩法针对地质情况比较复杂,有粘土、砂层、岩层相互交替,夹层较多,桩端持力层较浅,压桩机无法穿透的情况,很难达到设计有效桩长的要求。2.引孔压桩法在压桩施工前,引孔机能够穿透一般压桩机正常施工无法的粉砂层,引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小有效桩长,给后续压桩施工做好准备,能够顺利保证压桩施工达到有效桩长后,只控制桩端持力层进入1m以上和桩的终压力值大于设计要求即可。3.引孔后再压桩,可以减小一般压桩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对土壤的挤压效应,因为在静压桩施工前,引孔机已经按照桩位把整个桩孔的土壤取出来,形成一个相对孔洞,在静压桩施工时桩对土壤的摩擦挤压力大大减小。从而避免管桩的上浮和复压现象的发生。四施工要点(1)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基础采用静压预应力管桩,桩端持力层为9层粉土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1650KN,有效桩长30m,而地下室开挖深度约6m, 既要满足单桩承载力要求,又要满足单桩有效桩长要求,属于双控指标的端承桩和摩擦桩复合受力桩体。而场地地质情况表明粉砂层较厚,如果按一般的压桩工艺仅仅满足单桩承载力要求,无法满足设计最小有效桩长,而要达到设计有效桩长就必须穿入粉砂层,则一般压桩工艺无法做到。如何同时满足设计单桩承载力及有效桩长是确保本工程桩基础施工质量的关键。(2)本工程采用静压PHC-500(100)AB-C80型预应力管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1650KN, 设计有效桩30m,设计桩端持力层为9层粉土层,桩数1477套共计44490米。桩分布比较密,如何避免压桩过程中桩基上浮和重新复压的现象,从而保证单桩承载力和施工工期尤为重要。五施工工艺1.机械选择根据该工程的地质情况选用2台JZL90螺旋钻机,根据规范预钻孔孔径可比桩径小50100mm,本工程桩径为500mm,故引孔机配400mm的钻杆。2.施工方法取土引孔法就是采用螺旋钻机预先钻孔后,再在预先钻好的孔位上施打或静压管桩,使管桩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采用预钻孔沉桩法可明显改善挤土效应,地基明显改善,地基土变位可减少30%50%,超孔隙水压力值可减少40%50%,并可减少对已沉入桩的挤推和上浮,也有利于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预钻孔直径一般取桩径的70%左右,深度视桩距和土的密实度、渗透性而定,本工程桩有效桩长为30米,开挖深度约为6米,根据现场已完工的沉桩情况,预钻孔深度取20米,应随钻随打,切勿等待。 3.施工工艺流程钻机组装调试施工放线定位桩位及高程相关人员复核、验收建筑物轴线、桩定位螺旋钻机就位钻杆对正桩位调整钻杆垂直度开动电机钻孔运输取出的粘土至场外测量孔深记录备案根据施工图和联营体移交的控制点精确施放各轴线和桩位。然后在桩位上订小木桩做好标志。桩位放线完备后,汇请监理及相关部门人员验线,复核桩位。按规定安装好机械的电路、电器、检验机械的施工性能,并做好机械的调试,直至机械运转正常。桩位线验收及机械调试工作完成后,开始机械钻孔施工,平均按20米孔深施工。 取土引孔后应立即进行管桩施打,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六、质量保证措施1.放线应精确,反复校核各桩位点。2.钻机钻杆应垂直,垂直度0.5%。3.在遇地下障碍时,应用冲击锤将障碍物击烂,排除障碍后再继续施钻。4.观察取土土壤的状况和色泽,分辨土质、测量取土深度是否达到要求。5.用线锤配合钢尺检测成孔的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七.施工注意事项1.引孔机施钻引孔过程中,必须根据桩顶标高和工程地质资料,准确控制好引孔深度为20m以下,同时不得超钻而破坏或穿透桩端持力层,造成桩端承载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2.压桩施工前,桩的长度配置必须同时考虑桩的引孔深度和工程地质资料反映的桩端持力层深度,在满足设计要求前提下,经济合理的配置桩长。3.压桩施工过程中,应连续施工一气呵成,压桩中途停歇时间丰lh。在保证桩的有效长度的同时,必须满足进入桩端持力层1米和桩的终压力值达到设计要求。4.压桩过程中,应采用水平仪观测已施工的管桩是否有浮桩。如有浮桩必须重新放线定桩标识复压。八、安全保证措施1. 施工完成的引孔,应用木板遮盖,防止坠落。2. 进场后,对工地的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建立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3. 每个员工必须投保人身以为伤害保险,给员工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及防护设备,配置必要的劳保用品。4. 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