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精品文档】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精品文档】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精品文档】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精品文档】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是全面完成学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与办学水平的关键时期。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市场体制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我校改革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科学编制与实施学校“十三五”规划,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重点、采取积极措施、实现建设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实现学校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规划编制的背景与依据1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变,科学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人力资源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都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凸显了加快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职教工作意义,明确了“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职教发展方向。表明国家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将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大力增强高职教育办学活力,为高职教育的当前改革和长远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加快我校建设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未来五年,xx乃至全省将充分发挥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智力等优势,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综合创新力和服务水平。在经济与产业结构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过程中,对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日益走向多元化,这为我校举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服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xx及周边地区庞大的经济总量与持续快速的发展速度,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良好的人文环境,城乡社会的平衡发展与一体化的率先实现,为毕业生营造了优良的就业创业环境。地方各级政府及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与支持程度的提高,为我校的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校的教育环境也有新的变化。高中后生源数量的急剧下降与各类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继续扩大,将带来同类学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学校的竞争实力提出新的挑战,高职院校的特色化发展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成为必然的选择;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应用型大学生源的衔接,对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提出新的要求;学习社会的构建、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实施的加快,也为学校发展职业培训、开展各类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学校发展的内部状态“十二五”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国务院、教育部、省教育厅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锐意进取、积极改革、努力实践,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的各项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于2014年成功跻身全省2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行列,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与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与要求、与优秀兄弟院校的建设发展水平相比较,尚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快改革、加强建设和加以改进。(1)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初步形成,但贯彻落实有待进一步深化。“十二五”期间,学校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教师事业发展,不断加大以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重点的学校建设力度,积极开展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以二级管理制度建设为重点管理体制建设,初步形成了“关爱学生成长,关心教师发展、关注社会进步”的办学理念。但办学理念在办学实际中得以真正体现还需要不断努力,内部管理的良性机制还未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还不够明显,教学基本条件还不能很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深化。(2)专业集聚初显形态,但专业群的发展有待进一步集聚与建设。“十二五”末,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已达到8000多人,基本形成了以园林花卉、机械制造、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纺织服装等与区域主导产业相适应专业体系,并已着手实施专业群整合,专业与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并已建成了一批院级、省级重点专业、重点课程与精品课程。但学校专业总量偏多,专业规模偏小,专业平均规模只有229人,招生不足80人的专业达到42%;孤岛专业依然存在,专业集聚度不高,师资队伍与实践教学实施资源较为分散,有待进一步调整整合与优化。(3)专业师资队伍初具规模,但整体能力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进程得以加快,学校现有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其中校内专任教师242人,副高以上职称及博士学位教师87人。“攀登工程、培育工程”与“四个一工程”已全面启动实施,教师开展技术开发、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项目成果不断增加,教师专业业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有所增强,拥有省级专业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名。但高层次的教科研标志性成果和重大奖项还很鲜见,高水平的专业论文与兄弟院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数量偏少,专业群体之间的分布不均,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4)院内实训基地基本满足当前需要,但与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有较大差距。“十二五”末,学校共建成校内实训中心12个,教学仪器设备总量超过5100万元,现有省级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示范实践教学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生物技术应用(园艺)实训基地1个,能基本满足当前教学需要。但校内实训基地规模偏小,设备先进性程度不高,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生产性实训基地还没有真正形成,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不高,离工学结合培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与课程结合的程度有待提高。(5)职教集团化合作平台初步形成,但合作共生的运行机制有待完善。2014年,以我校为牵头单位的xx职教集团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行,基本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初步建成,对促进校企合作的平台作用初步体现,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建设得以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工作有序推进,与部分行业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入,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氛围初步形成,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的数量有所增加。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90家,其中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23家,基本满足“松散性”方式的实习需要。但校企合作的层次还偏低,顶岗实习的工位有较大缺口,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的规模和效益都还偏小,职教集团的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广大教师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未得到充分调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形成。3规划编制的政策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xx省教育厅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的若干意见;xx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xx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xx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xx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见x政发201493号。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与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以“关爱学生成长、关心教师发展、关注社会进步”为主旨,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营造勤奋好学、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环境,培养师生良好的职业规范、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以“人才强校”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针对高职教育对师资队伍的要求,紧紧围绕学校专业群发展,积极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重点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以专业集群发展为重点,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要与要求,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整合的步伐,加强专业群核心专业内涵与特色品牌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推进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专业教学团队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深化校企合作为抓手,按照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与要求,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快职教集团建设的步伐,促进集团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营造全员参与校企合作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三、发展目标发展总体目标:至2020年,学校办学规模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高,和谐校园并具活力;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彰显优势特色,重点特色专业达到省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双素质、双结构”师资队伍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专业带头人队伍适应建设发展需要;教育与培训全面发展,就业水平始终保持省内高职院校前列。学校成为一所从教者敬业、乐业,就学者宜学、乐学,社会企业满意,在区域人才培养上有突出贡献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发展具体目标:1专业布局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对接区域主导产业发展,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形成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以省级特色专业、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和一般专业构成的专业建设梯形结构,招生专业总量保持25个左右。以省级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形成10个左右专业群,其中都市农业类专业群2个、生产制造业类专业群4个,现代服务业类专业群4个。其中若干优势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成为区域职业教育的示范引领。2生源类型结构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坚持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适度发展全日制规模,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至“十三五”末,全日制在校生人数10000人,各类成人教育在校注册人数4000人,年培训10000人次,形成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双轮驱动的办学格局。选择部分专业,推进示范性高职自主招生和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的办学质量、社会美誉度和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新生录取率达100%,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3师资队伍结构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满足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积极引进与培养一批在同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全校教职工总数控制在450500名,专任教师达到350名以上,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比70%,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5%,“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兼职教师队伍稳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数超过30%。教师科技与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横向合作项目数量、到款额有较快增长,各级各类课题和技术服务年平均到款额达到200万元,省、市级以上纵向教学科研课题立项保持在年均10项以上,国家级科研项目有所突破,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以上。4实训基地结构与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满足“工学一体”实践教学需要,确保年投入500万元用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至“十三五”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7000万元以上,在现代农业类、生产制造业类专业群中建成6-8个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加强校外基地建设,每个专业群建有10个以上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成一批融企业实习管理、培训与技术服务、师生实践锻炼等于一体的校外工作站。5资金支出结构与学校发展重点相适应。根据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事业经费在确保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向重点建设项目与基础薄弱方向倾斜。院内事业经费支出中,人员经费逐步达到55%,保证教学建设(五项行动)经费14%,教学日常经费5%,控制日常运行经费12%,控制基本建设支出14%以内,资金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四、主要工作任务(一)全面实施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教学质量提升行动”保障资金达总经费的6%、并力争外来经费1000万元予以补充。1推进专业集聚。以现有专业及集聚形态为基础,以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为目标,调整专业布局,继续推进与区域主导产业对接的专业集聚,建立10个左右专业群;以提升学生就业质量为核心,建立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以主干专业为重点不断优化集群专业结构,主动适应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新要求;以示范建设重点专业和省特色专业等群内核心专业为重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群体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末建成3-5个在省内外有较具影响力的重点特色专业及专业群。2开展课程改革。以专业集聚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专业群背景下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机制改革;以全院公共课、专业群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为重点,在现有建设课程的基础上每年新增立项重点建设课程25门左右,力争建成院级重点课程130门,其中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100门;建立与完善学校与行(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共同组织教学活动的有效机制,全面推进工学结合课程的实施;加快重点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形成与专业教学资源集成、教学方式灵活的专业教学新模式。至“十三五”末,完成编写出版60门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及学习指导,建成3-5以优质核心课程为重点专业教学资源库。3加强基地建设。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导向,围绕课程建设、顶岗实习和教学改革,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结合学校第三教学区启用和xx市公共实训中心建设,每年选择2个校内实训基地立项重点投入与建设,形成10个具有一定规模、具备较强实践教学能力和生产服务能力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xx职教集团及专业群分会,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成30个左右稳定的校外实训站(点),提高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能力。4探索招生改革。以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和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为平台,逐步增加现有基础上的改革试点专业或专业群;积极开展以面向中职毕业生为重点的自主招生制度改革,强化技能要求、提高技能成绩的比重,完善自主招生实施办法;适量增加“3+2”等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招生规模,加强与试点中职学校的全方位合作,共同开发、实施一体化培养的课程方案;深入开展职教体系下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模式的改革,努力形成高职专业培养的特色优势。(二)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行动保证每年教师引进与培养经费达到3%,力争500万元外来经费用于“教师发展促进行动”。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计划。继续全面实施专业教师“联系一个企业、结对一个师傅、参与一个项目、带一批学生实习”的实践能力提升工程,加大教师参与“工程”自觉性的政策引导,严格执行并完善参与“工程”的各项制度,统筹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时间,营造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氛围,加强考核、评比优秀,切实保证每二年二个月的实践锻炼时间,切实完成“四个一”的工作任务,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计划。按照每个重点专业建设一个专业教学团队的要求,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培养的基础上,参照专兼1:1的比例,聘用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承担相关专业的建设工作和教学工作等,并保证每个专业群有3名以上兼职教师为区域内的行业专家,构建专兼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完善团队发展机制和考核机制,推进专业教学团队的快速成长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团队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继续实施“攀登工程”、“培育工程”,加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出国进修、访学等途径,加快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并保持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30名。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制定学校青年教师培养总体规划和个人发展计划,实施学校专业带头人和企业技术专家双导师制,有计划安排青年教师下企业担任兼职,尽快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和实践能力;建立青年教师科研孵化工作站,安排专项经费设立科研种子基金,保障青年教师在科研领域水平的快速提升。(三)不断创新合作共生推进行动保证用于推进产学合作项目经费达到1%的基础上,争取政府、企业投入有较大增长。职教集团建设。探索新形势下职教集团发展的新路子,创新内部运行机制,强化集团内涵建设,实现集团可持续发展。探索与行业企业交流与合作的新渠道,扎实推进产学深度融合。深化校际之间合作,协同推进职业教育联动发展,构建中高职教育衔接体系;积极开展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合作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拓展与产业园区、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技术服务工作站的范围,面向区域重点产业或新兴产业建成校外工作站3个,并保持健康发展。发展继续教育。提高认识,推进体制机制建设,把发展继续教育作为学校“十三五”时期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与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合作,拓展合作对象和领域,扩大各类成人教育招生规模,各类成人教育规模超过4000人。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资源优势,拓宽职业培训和鉴定渠道,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年培训量达到10000人次,年鉴定认证人数达到6000人次;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争取与1-2所国外高校实现合作办学,逐步提升学校国际化视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鼓励学校各部门与广大教师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依托重点建设专业,整合学校科研力量,与行业、企业合作,建成5个专业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咨询或技术检测中心,并保持正常运行;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积极争取各级教科研课题立项,着力提高教科研项目的层次和水平,申报立项省部级科技项目20项,力争在国家级项目立项中实现突破,并努力提高课题完成质量;在合作项目数量、层次提高的同时,注重社会服务的实际成效,合作取得国家专利20项,实现批量生产的各类设计30项,合计完成各类社会服务到款额1500万。(四)深入开展学生成才服务行动保证用于学生资助与教育、服务、卓越计划经费达到3%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多方资金支持。健全学生教育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扎实推进思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创业创新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倡导勤奋学习相结合,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学生宿舍、校园网络等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进网络的长效机制,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学生服务体系。切实贯彻“关爱学生成长”理念,重视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就业、心理等困难和合理要求,积极拓展帮困助学渠道,争取帮困助学项目,建设学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帮困助学体系。确保专项经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咨询服务水平。建立学校统一协调、分院为责任主体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职能,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制度,构建方便、便捷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指导工作,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进大学生生活区服务试点工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功能。推进学生卓越计划。每年在大二学生中选拔5%左右具有较大潜力的学生,按照不同专业,组成行政班或松散型班级,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重点培养,在职业技能竞赛、专升本继续深造、自主创业等方面加以重点教育与指导,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优秀毕业生。(五)全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行动确保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经费达到1%,积极争取多方资金支持。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每年安排50万元,完善与优化校园环境。结合专业特点,突出崇尚自然的xxxx主题和xx化人文景观,建设好“xx”校园文化现代生态文化展示园、以“xx”为标志的xx文化广场和命名有学校特色的校园道路、建筑物等,注重“xx”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建设xx文化展、xx技艺文化展等,丰富校园环境文化内涵,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校园环境。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根据职业岗位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以基本行为习惯养成为重点,修订完善学校学生手册,深入开展“师生满意窗口”创建活动;修订教职工行为规范,建立师德评价体系,形成师德目标的导向机制,形成优良师德风范,营造文明、优雅的校园行为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围绕“勤奋学习,和谐共生”为内核的“xx”文化,精心组织“xx论坛”、“xx”学术报告月、“xx”大讲堂、“xx”技能文化艺术节等文化载体;发挥专业优势,着力打造“xx”青年志愿者服务品牌;建好“xx艺术团”,使“xx”精神深入人心;开展“xx”之星创建活动,着力推进当代大学文化与传统文化、企业文化、xx文化的融合,着力构建环境生态、文化形态、师生心态新格局,着力营造勤奋好学、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氛围。五、保障工程(一)加强党的建设,提高领导学校科学发展能力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学校建设、改革和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党建的民主化进程和组织工作创新,建立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统揽全局的能力。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加强党在学校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选拔、竞争择优机制和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健全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逐步建立内审机制,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落实稳定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加强平安校园建设。重视统战工作,加强对工、青、妇、退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发挥群团组织在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二)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学校发展内在动力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沉管理重心,赋予分院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明确分院的责权利,使分院的办学自主权和综合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积极探索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机制,将投入与产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重视资源占用的产出效益。鼓励分院与校外单位的交叉渗透、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增强社会服务和争取科研项目的能力。逐步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和人事聘用制度。按照省、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意见,坚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