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胎学贾东平家畜解剖学第六章循环系统.doc_第1页
A胎学贾东平家畜解剖学第六章循环系统.doc_第2页
A胎学贾东平家畜解剖学第六章循环系统.doc_第3页
A胎学贾东平家畜解剖学第六章循环系统.doc_第4页
A胎学贾东平家畜解剖学第六章循环系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循环系统根据管道内含液体不同,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图6-1)。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图6-2,6-3)一、心脏 1.心的形态结构:心(cor,heart)位于胸腔纵隔中,夹在两肺之间,略偏左侧(图6-4)。牛的心脏位于第3-6肋骨之间(图6-5),心基大致位于肩关节的水平线上,心尖在对第6或在膈的前方约2-5cm。猪的心脏位于第2-5肋骨之间。 心脏(图6-6,6-7)呈中空的倒圆锥形,上部称心基,有血管进出;下部称心尖;前缘稍凸,后缘短而直,心房与心室交界处上的环状沟称冠状沟。从冠状沟发出的左、右纵沟分别沿心的左前方和右后方向下伸延,两纵沟相当于心室的交界。在冠状沟和左右纵沟内有营养心脏的血管,并有脂肪填充。其血管称左、右冠状动脉,分别由主动脉根发出,行于沟内,分支分布于心房和心室,并在心肌内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所形成的心大静脉和心中静脉分别伴随左右冠状动脉行于左右沟的冠状沟内,最后注入右心房的冠状窦内(图6-8)。 2.心腔的构造:心脏内腔借房中隔和室中隔分为左右心房和心室。 右心房(atrium dextrum,right atrium):由静脉窦和右心耳构成。右心耳是突出于右心房右前方的盲囊。静脉窦是静脉的入口,前上方和后上方分别为前腔静脉和后腔静脉的入口。二者之间为奇静脉的入口。右心房的下方为右房室口(图6-9,6-8,图6-10)。 右心室(ventriculus cordis dexter,right ventricle)(图6-9,6-10):位于右心房之下、心的右前部,入口为右房室口,有三个三角形的瓣膜,称三尖瓣(valvula triuspidalis),瓣的游离缘朝向心室,并有腱索连接到心壁上的乳头肌上。出口为肺动脉口,其周围附有三个朝向肺动脉的半月瓣,每个瓣呈袋状,口朝向肺动脉(图6-11,6-12)。心室壁上有三个圆锥形的乳头肌,每片房室瓣膜的腱索分别附着于相邻的两个乳头肌上。另外,在室中隔上有走向心室侧壁的心横肌。 左心房(atrium sinistrum,left atrium)(图6-9,6-13):位于心基的左后部,其左前方有一突出的左心耳。静脉窦的上壁和后壁有7-8条肺静脉的入口。 左心室(ventriulus cordis sinister,left ventricle)(图6-9,6-13):位于左心房之下,在心的下部,占据心尖的大部分。心室的上部为左房室口,其周围附有二尖瓣,瓣的游离缘朝向心室,并有腱索连到心室壁的乳头肌上。房室口的前部有主动脉口,其周围也有三个半月瓣,袋口朝向主动脉。左心室壁厚。 3.心壁和特殊传导系统:心壁可分为心外膜、肌层和心内膜。心外膜为贴于心肌外的浆膜,心肌厚由心肌组织构成,心内膜为紧贴于心腔内面的一层薄膜(图3-5,图6-14)。在心内膜下层,有一种特殊的肌纤维,有传导兴奋和调节心脏收缩活动的作用。它们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和浦金野纤维组成(图6-15)。4.心包(pericardium)(图5-113,图6-16):为包围心的浆膜囊,分脏层和壁层。脏层紧贴于心的外面,构成心外膜。脏层和壁层之间的腔隙,称为心包腔,内有少量的心包液。心包壁的外面有强韧的纤维膜,纤维膜的外面被覆有纵隔胸膜。 5.血液在心腔内的通路: 心房收缩时(图6-17),心房内的血液推开三尖瓣和二尖瓣,经房室口而进入舒张的两心室;当心室舒张时,室腔扩大,心房的血液进入,而肺动脉和主动脉内的压力大于心室,则将半月瓣关闭,使肺动脉和主动脉的血液不致逆流入心室。 心室收缩时,心室内的血液压迫三尖瓣和三尖瓣,关闭房室口,使心室内的血液不致逆流入心房,此时心室内的压力大于动脉,将半月瓣推开,于是左右心室内的血液分别进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在同时,心房舒张,房腔扩大,压力下降,前、后腔静脉的血液流入右心房,肺静脉的血液流入左心房。由于心房和心室这种交替的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循环不止。心如同一个“动力泵”,各瓣膜如同泵的“阀门”。如果因病变引起各瓣膜关闭不全,或不能完全开放时,会导致心腔内血流改变,产生病理性心脏杂音和其它症状。 二、血管 (一)血管的分类及一般结构 根据血管的结构和机能的不同,可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根据血管的分布、结构、功能等不同,可将其分为大、中、小型动脉和静脉三种(图6-2,图6-18)。大型血管仅局限近心脏和主要血管干,小型血管仅分布于器官内,因此肉眼能见到的血管绝大多数为中等血管。动脉管壁厚而有弹性,离心愈近则管腔愈粗、管壁愈厚、弹性愈大;离心愈远,则相反。动脉(artery)管壁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图6-19,6-20,6-21)。内膜衬有内皮;中膜厚主要由平滑肌(中动脉)和弹性纤维(大动脉)构成。外膜较薄。毛细血管(capillary)短而密,互相吻合成网,管壁仅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电镜下根据毛细胞血管上有无小孔,可分为有孔毛细血管和连续毛细血管两类(图6-22,6-23,6-24,6-25)。 静脉(vein)一端接毛细血管,另一端陆续汇集后而连于心。其壁也可分为三层,但中膜较薄,管腔大。在静脉的内壁上,常有成对的静脉瓣。其瓣呈袋状,游离缘向着心的方向。四肢的静脉瓣数量多,而在大静脉和内脏的静脉则很少(图6-26)。 (二)体循环的血管 主动脉为体循环发出动脉主干(图6-27),起于左心室,向上向后呈弓状伸延,称主动脉弓;继续向后伸延称胸主动脉;穿过膈至腹腔称腹主动脉;主干在腰后部分为左、右骼外动脉和左、右髂内动脉;骼外动脉主要分布于两后肢;骼内动脉分布于骨盆部。主动脉弓在根部除发出左、右冠状动脉外,还分出一条臂头动脉总干,然后在近胸前口处,分出左锁骨下动脉,主干延续为臂头动脉;继而在第一肋骨处分出双颈动脉干,其主干延续为右锁骨下动脉;双颈动脉干向前伸延,在胸前口分为左、右颈总动脉。左、右锁骨下动脉的主干延续为左、右腋动脉,分布于左、右两前肢。体循环的静脉(图6-28)主要是集合成前腔静脉、后腔静脉,注入右心房。前腔静脉在胸前口处,由左、右颈静脉和左、右腋静脉汇合而成,接受头颈部、前肢部的血液;后腔静脉在骨盆入口处,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向前穿过膈,注入右心房,它接受骨盆部、后肢和腰腹部的血液。1.头颈部主要血管 (1)颈总动脉(a.carotis communis)(图6-27):在颈静脉沟的深部向前向上伸延,位于气管和食管的外侧,在环枕关节处分叉,在其叉角内有一小结节状的颈动脉球(glomuscaroticus),为化学感受器;在血管起始处,管壁稍膨大处,称颈动脉窦(sinuscaroticus),为感受血压变化的压力感受器(图6-29,6-30)。 (2)颈静脉(v.jugularis)(图6-28,6-31,图6-32)为头部静脉的主干 ,位于皮下,在颈静脉沟的浅层向后向下伸延,到胸前口处,与对侧的同名静脉和左、右腋静脉等汇合成前腔静脉。在颈的前部和颈部总动脉之间隔有肩胛舌骨肌,在后半部两者之间仅隔有疏松结缔组织。 2.腰腹部的主要血管 (1)腹腔动脉(a.coeliaca)是腹主动脉穿过膈后分出的一条粗的短干,分出数支,分布于胃、肝、胰和十二指肠等器官(图6-33,6-34,6-35,图6-36,6-37)。(2)肠系膜前动脉(a.mesenterica cranialis)(图6-35,图6-38,6-39)是腹主动脉最大的分支,分为数支(例如空肠动脉),分布到大部分肠管。 (3)门静脉(v.portae)位于后腔静脉的下方,收集胃、脾、胰小肠和部分大肠的血液,穿过胰腺,与肝动脉一起经肝门入肝,在肝内分支并与肝动脉的分支一起汇合于肝的毛细血管(血窦),陆续汇合而成数支肝静脉,在肝的壁面注入后腔静脉(图6-40,图6-41,6-42)。 3.前肢的主要血管 前肢的动脉(图6-43):左、右锁骨下动脉沿前肢的内侧向指端伸延,在肩关节上方的一段为腋动脉,在臂部的为臂动脉,在前臂部的为正中动脉,在掌部的为指总动脉。各动脉沿途分出一些小支,分布附近的肌肉和皮肤。前肢的静脉(图6-44):分为浅静脉干和深静脉干,两者之间有吻合支。深静脉干起于指端的蹄静脉丛,随同名动脉上行,最后的腋静脉在胸前口处注入前腔静脉。浅静脉干位于皮下,在体表肉眼可见,起于蹄静脉丛,上行到前臂部延续为前臂皮下静脉(在犬称前臂头静脉),它接受前臂侧面的副皮下静脉后,延续为臂下静脉(在犬称头静脉),然后在胸外侧注入颈静脉或前腔静脉。人上肢的浅静脉中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前臂正中静脉(图6-45)。其中肘正中静脉(median cubital)粗而短,一般斜位于肘窝皮下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并收纳前臂正中静脉。临床上常经肘正中静脉作静脉穿刺。4.骨盆部的主要血管:腹主动脉在骨盆入口处分为左、右髂内动脉和其间的荐中动脉(图6-33,6-34,图6-46,6-47,6-48)。髂内动脉在荐坐韧带的内侧面向后伸延,途中分出许多侧支,分布于荐臀部的肌肉、皮肤和骨盆腔的器官。尾中动脉是牛的荐中动脉向后的延续,沿尾的腹侧面的皮下向后伸延。 骼内静脉为骨盆部静脉的主干,与骼内动脉伴行,由伴随动脉分支的同名静脉汇合而成。骼内静脉和骼外静脉汇合形成骼总静脉,左右骼总静脉汇合成后腔静脉(图6-33,6-34,6-49)。5.后肢的血管: 骼外动脉是后肢的主干,沿髂骨前缘和后肢的内侧面向下伸延到趾端(图6-46)。在腹腔内的一段为髂外动脉,在股部的为股动脉,在膝关节后方的为腘动脉,在胫骨前的为胫前动脉,跖骨前面的为跖背侧动脉。后肢的静脉(图6-49)也分为浅静脉干和深静脉干,两者之间有吻合支,浅静脉干最后注入深静脉干。深静脉干起于蹄静脉丛,伴随同名动脉干向上伸延,最后转为髂外静脉。深静脉干在伸延途中,接受伴随动脉分支的同名静脉。浅静脉干位于皮下,可分为:小腿内侧皮下静脉(又称隐大静脉)和小腿外侧皮下静脉(又称隐小静脉)。它们分别起于趾内侧或趾外侧静脉,注入股静脉或腘静脉。 犬前肢浅静脉的前臂头静脉和后肢浅静脉的隐静脉常为临床的注射部位(图6-50,6-51)。 人下肢浅静脉中的大隐静脉(greater saphenous vein)起自足背侧静脉弓的内侧端,经内踝前方至小腿内侧,经膝关节内侧、大腿内侧注入股静脉(图6-52)。大隐静脉约在内踝前方一横指处,位置表浅而固定,是临床上常作静脉穿刺和切开的部位。第二节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和淋巴器官(图6-53,图6-54)。 当血液从动脉流到毛细血管动脉端时,其中含有一定成分的液体经毛细血管壁滤出,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其中小部分含大分子物质的组织液被吸收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lymph)(图3-71)。淋巴沿淋巴管道向心流动,最后归入静脉。一、淋巴管 淋巴管(vasa lymphatica)可根据汇集顺序、口径大小以及管壁厚薄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毛细淋巴管是以盲端起始的小管,其分布与结构与毛细血管相似;淋巴管呈串珠状管道,其形态结构和分布与中等静脉相似;一个区域的大的淋巴集合管称为淋巴干,最大的淋巴集合管称淋巴导管(即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乳糜池(cisterna chyli):呈长梭形膨大,在最后胸椎到第2-3腰椎下方、主动脉和右膈脚之间,由一些大的淋巴干汇合而成(图6-55)。二、淋巴器官 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的一类器官。淋巴组织主要是以网状组织和淋巴细胞构成的一类组织(图3-49)。淋巴器官包括中枢淋巴器官(胸腺和禽类的腔上囊)和周围淋巴器官(脾和淋巴结)两类。 (一)胸腺 胸腺(thymus)(图6-56,图6-57):位于胸腔前部纵隔内及颈部气管两侧,在性成熟期体积最大,以后则逐渐退化萎缩。胸腺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并向实质延伸,将腺体分成许多不完全的胸腺小叶。胸腺的主要功能是产生淋巴细胞和分泌胸腺激素。 (二)淋巴结 1.淋巴结(lymphatic nodes)的形态和分布 淋巴结位于淋巴循环的通路上,其形状差异较大,一般呈灰黄色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常单个或成群分布在身体的一定部位(多位于凹窝或隐蔽之处及大血管附近)。淋巴结一侧常有凹陷,称淋巴门,是输出淋巴管和血管出入处;另一侧有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身体的每一个较大的器官或局部都有一个主要的淋巴结或淋巴结群,称为淋巴中心(lymphocentrum)。 下颌淋巴结(Inn.mandibulares)(图6-58):位于下颌间隙皮下。收集面部、鼻腔前部和口腔的淋巴。人的称下颌下淋巴结(submandibular lymph nodes)(图6-59,6-60)。腮淋巴结(Inn.parotidei)(图6-61,图6-59):位于下颌关节下方,部分或完全地被腮腺前缘覆盖。引流区域为头上半部的皮肤和肌肉。颈浅淋巴结(Inn.cervicalis superficialis)(图6-62,6-61):位于肩关节前上方,因此又称肩前淋巴结,表面被浅层的臂头肌覆盖。收集颈、胸和肩臂部皮肤和肌肉的淋巴。腋淋巴结(Inn.axilare)(图6-61,图6-63):位于大圆肌下部的内侧面。收集前肢的淋巴。 支气管淋巴结(Inn.bronchiales)(图6-53):数量多,呈群分布在支气管附近,引流区域为肺和心。在人还分出支气管肺淋巴结,位于肺门处,又称肺门淋巴结(图6-64)。 肝淋巴结(Inn.hepatici):位于肝门和门静脉周围。 空肠淋巴结(Inn.jejunales):位于空肠系膜中,数量多。 肾淋巴结(Inn.renales):位于肾动脉和静脉附近。 腹股沟浅淋巴结(Inn.inguinales superficiales)(图6-53):位于腹下壁皮下、大腿内方。公畜的又称阴囊淋巴结,在阴茎背部两侧;母畜的又称乳腺上淋巴结,在乳腺底上面,收纳股内侧、腹下壁皮肤及阴茎或乳房的淋巴。骼下淋巴结(Inn.subiliaci)(图6-53):又称股前或膝上淋巴结,位于膝关节的上方、腹侧壁的皮下,主要收集来自腰荐部腹侧部的皮肤的淋巴。髂内淋巴结(Inn.ilici mediales)(图6-53,图6-65):位于髂外动脉起始部附近。收集骨盆及后肢的淋巴。腘淋巴结(Inn.popliteus)(图6-53):位于腓肠肌的后上方、股二头肌和半腱肌之间。引流区域为后肢小腿以下肌肉和皮肤。 2.淋巴结的组织结构 淋巴结(图6-66)的表面包有一层致密结缔组织所形成的被膜,它向实质内伸入形成许多小梁,小梁互相连接成网状。淋巴结的实质可分为外周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猪的皮质和髓质的位置与之相反。 (1)皮质:由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副皮质区(paracortical area)和皮质淋巴窦(cortical sinus)构成(图6-67)。淋巴小结(图6-68):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皮质的浅层,发育良好的淋巴小结的中央有一个淡染的区称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淋巴小结主要是由淋巴细胞构成。副皮质区:位于淋巴小结深面和淋巴小结之间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是T淋巴细胞,又称胸腺依赖区。 皮质淋巴窦:位于被膜、小梁和淋巴组织之间的腔隙。窦壁衬着一层单层扁平上皮,窦腔内除有淋巴和淋巴细胞外,还有网状细胞和巨噬细胞。(2)髓质(图6-67):由髓索和髓质淋巴窦构成。 髓索(medullary cord)(图6-69):是呈索状排列的淋巴组织,它们互相吻合成网状。髓索主要是B淋巴细胞。 髓质淋巴窦(medullary sinus):是髓索与小梁之间较大的腔隙,结构与皮质淋巴窦相同。 淋巴结具有产生淋巴细胞和滤过淋巴液的功能。(三)脾 1.脾的形态和位置 脾(splin)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分布在血液循环的经路上,各种家畜的脾均位于腹前部、胃或瘤胃的左侧。猪的脾呈狭而长的条状,牛的呈长而扁的椭圆形,羊的脾呈扁的纯三角形(图6-70),人的脾略呈椭圆形(图6-71)。 2.脾的组织结构 脾的表面为一层浆膜,其下有一层富含平滑肌纤维的结缔组织被膜,被膜中成分伸入脾的实质形成许多小梁,构成网状架。脾的实质可分为肉眼可见的白髓和红髓(图6-72)。 (1)白髓(wh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