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第一轮课时总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ppt_第1页
2013届高考第一轮课时总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ppt_第2页
2013届高考第一轮课时总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ppt_第3页
2013届高考第一轮课时总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ppt_第4页
2013届高考第一轮课时总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35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时课时3535 求索真理的历程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时35 考纲考向概览 考纲考向概览 考纲概览 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 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与条 件性;真理与谬误 4.认识过 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课时35 考纲考向概览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认识的产生和 发展这一主线,重点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的特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等 2.从试题类 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原因类 、认识类为 主。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 理的特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高考常常 以漫画、名言警句等为载体,主要立足于信息 的解读。主观题主要以社会热点材料为背景, 以原因类和认识类 等形式综合考查对认识 的 来源、认识的发展等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高考复习策略 课时35 高考复习策略 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以“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为 主线,立足认识的产生,分析了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 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立足认识的发展,主要分析 了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 上升性。 课时35 高考复习策略 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唯物论、认识论和 辩证法三部分内容。认识论知识是对唯物论知识的进一步展开 和深化。认识论主要阐明了认识从实践中来,并在实践的基础 上深化和发展,这进一步证明了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意识 依赖于物质。可以说,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与意识的 关系在认识领域的具体体现。 课时35 高考复习策略 3复习中一定要立足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掌握相关的时 事材料。总结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具体经验,认识实践与认 识的辩证关系。结合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我国区域发展措 施以及太空探索的实施,分析认识的发展过程。 考点1 实践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点考点1 1 实践与实践是认识的实践与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基础 考点1 主干梳理 1实践 (1)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_活动。 两层基本的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 _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 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实践活动具有_、主观能动性和 _。 主干梳理 物质性 客观事物 客观物质性 社会历史性 考点1 主干梳理 【特别提示】 全面理解实践的概念 (1)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 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 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 “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3)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 客观”的活动。 考点1 主干梳理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 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_,还是通 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_,都是实践的产物。 【特别提示】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不能说是重要来 源。注意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考点1 主干梳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_。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_,这些工 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_。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只有把_与_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 ,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 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_。 认识工具 实践的需要 认识能力 主观客观 实践 考点1 主干梳理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_的存在变为 _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 _和实践所产生的_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 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特别提示】 科学理论不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_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结果 观念 现实 认识 实践 考点1 主干梳理 【特别提示】 全面理解实践的概念 (1)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 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 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 “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3)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 客观”的活动。 考点1 要点探究 1全面理解实践的三个特点 要点探究 客观物 质性 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 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 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 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 也具有客观性 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 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考点1 要点探究 主观能动 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 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 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 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 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 会关系 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 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考点1 要点探究 社 会 历 史 性 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 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 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 存在的 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 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 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 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 的产物 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实践的,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联 系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 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 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的自然观 和历史观的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 考点1 要点探究 【思维拓展】 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又是一种主观 的活动吗 这种看法好像既看到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又看到了主观 能动性,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因而是 错误的。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所以首先要承认 和尊重世界的客观性,同时由于实践构成要素和过程以及结果 的客观性,决定了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人具有主观能动 性,所以实践活动并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而是具有主观能 动性。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建立在其客观物质性基础之上的 ,受到客观物质性的制约,实践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并不能否认实践活动的客观物质性。 考点1 要点探究 2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 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 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 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考点1 要点探究 【思维拓展】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吗 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为唯一动力或各种动力 中的一个普通动力都是错误的。实际上认识是多种力量作用的 结果,但实践则是认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认识发展的第一推 动力,因为客观世界的变革以及认识工具的创新主要是人们实 践的结果,同时也是不断创新的认识指导的结果。人的实践活 动一方面改造了客观世界,一方面使认识获得了发展,所以实 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考点1 典题例练 典题例练 1漫画握手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纯意识性活动 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实践的特征。能把想象中的东西变 成现实,说明应选。过去想象的东西在今天实现,说明实践 受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应选。不符合题意。表述有误 ,不选。 点拨 在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 “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 主观能动性;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 史性;材料中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 。 考点1 典题例练 考点1 典题例练 2. 2011年9月29日21时25分45秒,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 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虽然“天宫 一号”的发射只是中国努力缩小差距的又一次实践,中国的载 人航天事业却从一开始就拥有走向世界的胸怀,这说明( )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C原因和结果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认识是实践的先导 考点1 典题例练 答案 D 解析 “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却从一开始就拥有走向世 界的胸怀”,这充分说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故选D。A、 B、C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1 典题例练 3. 2011山东卷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 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 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 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 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 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考点1 典题例练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 得了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 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 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 解析 本题集中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问题非常简单 直白,主要考查学生平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回答此题时要注 意做好观点与材料的衔接。 考点1 典题例练 点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 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 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 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考点2 真理与认识过程 考点考点2 2 真理与认识过程真理与认识过程 考点2 主干梳理 1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_同_相符合的哲学 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_。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 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面前_。 主干梳理 主观 客观 正确反映 人人平等 客观性 考点2 主干梳理 【特别提示】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真理的内 容是客观的;二是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坚持客观真理, 必须反对主观真理。认为“有用即真理”等观点,是唯心主义 哲学的真理观。 (2)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_与_、_与_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真理是_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 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主观客观理论实践 有条件 考点2 主干梳理 【特别提示】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真理是相对 的。 (3)真理与谬误 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 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及其规律的_反映。 联系:真理与谬误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互转化 ,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正确 错误 考点2 主干梳理 2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含义: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 _,再从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原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 _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 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变化着的,其_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的无限性 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 _的过程。 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 永无止境 实践水平 本质 考点2 主干梳理 原因:认识的对象是_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 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 _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的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 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_和发 现真理,在实践中_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 恒的使命。 【特别提示】 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上看 ,认识是无限的。但从每一具体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看 ,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 无限 社会实践 检验 认识 考点2 要点探究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认识真理的特点 要点探究 真理 的客 观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 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 映。一种认识符合客观对象就是真理,否 则就是谬误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就是 客观性。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只能看它是 否与客观实际 相符合,而决不能因人而异 考点2 要点探究 真理 的客 观 性 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决定了在同一 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真理 性认识只有一个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 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论他的出身、社 会地位、职业状况等如何,只要他的认识 和客观对象相符合,他就拥有真理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真理的形式是 主观的,是第二性的。“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并不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 是具 体的 有条 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谬误 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 史的统一 如果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 发展和完善真理,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 超越历史条件,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考点2 要点探究 (2)追求真理的过程 过程理解原因 认识 的反 复性 人们对 一个事物的 正确认识 往往要经 过从实践 到认识, 再从认识 到实践的多 次反复才能 完成 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 客观事物的认识总 要受到具体 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 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知 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 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 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 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考点2 要点探究 过程理解原因 认识 的无 限性 人类认 识是无限 发展的。 追求真理 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 过程 从认识对 象看:物质世界 是无限变化的 从认识主体看:人类是世 代延续的 从认识基础看:社会实践 是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开 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 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 的使命 认识 的上 升性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 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从实践到认 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 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考点2 要点探究 【思维拓展】 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 方法 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 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区 别 意识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物质概念对应 ,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认 识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 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 认识论 的范畴,与实践对立。有正确 和错误之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之分 真理 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正确认识 考点2 要点探究 区 别 理 论 理论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 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 的知识体系,它包括正确的理论,也包 括不正确的理论。不形成体系的认识不 成为理论 科 学 理 论 科学理论是正确的理论 联系 它们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实践基础上 产生的主观的东西,是第二性的,它们 统一于实践;它们的内容都是客观的, 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科学理论 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 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 论都属于人们的认识 考点2 典题例练 典题例练 42011江苏卷 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 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 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 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 身 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 件性。黑格尔这句话强调的是真理是不断发展的,表述不准 确,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表述错误。 考点2 典题例练 点拨 真理知识总结: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 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特点: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3)真理与谬误:二者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犯错误并不可 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4)实践与真理的关系:实践是真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对实践具有积极的 推动作用。 (5)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考点2 典题例练 易错点1 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 1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 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 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 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 课时35 本课错题清零 本课错题清零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 会历史性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只有参 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 B C D 课时35 本课错题清零 点拨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 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 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就知识的整体 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 。 答案 C 解析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本身说法错误 。获得正确认识既可以通过实践,也可以通过间接经验,故 错误。 课时35 本课错题清零 课时35 本课错题清零 易错点2 不能正确理解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2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 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 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 ,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 。”从这一自白中得出的结论是( )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对每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 越多 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 谬误在 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 B C D 点拨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真理与谬误在认 识过程中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 互转化。 答案 C 解析 从谬误到真理的转化是有条件的,的说法忽略 了二者转化的条件,排除。正确,选C。 课时35 本课错题清零 点拨 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 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 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 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出了 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范围内, 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 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 课时35 本课错题清零 易错点3 对认识的发展过程理解有误 3地球外存在着智慧生命是人类很早就提出的一个假说 ,可至今也没有得到证实。美国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射了 携带着地球人多种信息的宇宙飞船,期望有朝一日能被太阳系 之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收到并发回音讯。可据专家们估计, 飞船要飞到距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体系,需要八万年的时间。这 说明( ) A科学有时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B由于实践的局限性,人类不具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 C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的认识具有有限性 D有些认识不能依靠实践检验,只能依靠逻辑推导证实 课时35 本课错题清零 点拨 正确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并不 意味着”:(1)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人类没有 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2)认识具有反复性,并不意味着人们 无法正确认识事物;(3)单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并不意 味着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 C 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