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史复习——先秦政治、经济、文化.doc_第1页
高中通史复习——先秦政治、经济、文化.doc_第2页
高中通史复习——先秦政治、经济、文化.doc_第3页
高中通史复习——先秦政治、经济、文化.doc_第4页
高中通史复习——先秦政治、经济、文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 中 历 史 通 史 复 习 QQ:1972600479专题一 先秦时期夏、商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注: 奴隶社会:夏、商 、西周春秋(瓦解) 封建社会:战国(确立)政 治一、商朝的政治制度 1.内容: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 2.特点:商王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地方制度) (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2)内容 对象:宗族姻亲、功臣、殷商贵族(先代贵族),其中同姓诸侯是分封主体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权力:诸侯国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 诸侯国:鲁、齐、燕、宋、卫、晋 (3)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力牛耕的使用,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分封制走向瓦解。 (4)作用 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 贵族集团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易错提示 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即“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和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 2.宗法制 (1)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3)特点 大宗和小宗即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 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小宗间的关系是相对的。 (3)作用: 保障贵族的“世卿世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3.礼乐制: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 三、选官制度 军功爵制度:战国时期开始用立军功授官爵的制度替代西周以来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秦和汉初基本沿袭。 要点透析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如下图: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 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形成森严的等级。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是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 (2)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3)以礼乐制度为工具,从思想上强化王权。 (4)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5)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学以致用 1(2014广东卷)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 2(2013山东高考)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3(2013全国)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4(2013广东高考)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5(2013浙江高考)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禅让制 分封制 世官制 宗法制A B CD 6.(2012浙江高考)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 C D 7(2010广东高考)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8(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9(2010上海单科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10.(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38题)(26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 经 济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1.农业的起源(1)发展历程:采集经济种植经济(2)地域特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北方以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作物种植格局。 (3)产业结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还具有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2生产工具的革新 : 石器(原始社会,耒、耜)青铜器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出现,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二牛抬杠(汉代)曲辕犁(唐代,长江下游地区,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3.水利设施的兴修: (1)水利工程 春秋战国:修建了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的水利工程; 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如西域地区的坎儿井。 (2)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代)4.耕作方式: (1)演变:刀耕火种(原始社会)千耦其耘(商周)个体农耕(即小农经济,春秋战国) (2)个体农耕: 出现:春秋战国 条件: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以家庭为基本单位 特点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评价 a.积极性:自耕农生活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b.落后性: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的因素。 特别提示 自然经济,即通常所说的小农经济,是建立在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基础上,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是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但不是唯一模式。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土地所有制的演变 (1)井田制 出现:商周时期,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 性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内容: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瓦解过程 a开始瓦解: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崩溃瓦解; b加速瓦解:战国时期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按照土地好坏收税,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鲁国初税亩、齐国相地而衰征),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c最终瓦解: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2)土地私有制 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 君主私有土地 形式 地主私有土地(封建社会主要的土地私有形式) 自耕农私有土地 2.土地经营方式租佃制 原因:土地兼并 出现:战国时期产生。 发展: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普及:明清时期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自主权大为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三、手工业冶金业 1.青铜铸造:商周时期为我国的青铜时代。 2.冶炼: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3.燃料的变化:煤(汉代)做燃料北宋普遍使用;南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4.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经营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奢侈品不在市场流通明中期以前占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明中期后发展成为重要部分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作为副业长期占有相当比重特别提示 私营手工业经营艰难的原因(1)市场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小。(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加之规模大、技术精,冲击了私营手工业。(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地位低下,封建政府课以重税。(4)社会环境:私营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很大。四、商业:时 间发 展 概 况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商朝职业商人和货币出现周朝“工商食官”政策春秋战国出现私商并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都会兴起五、商业政策(1)政府鼓励:早期,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商业。(2)重农抑商特别提示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与儒家的“重义轻利”观念相关。要点透析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点 (1)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 (2)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且生产规模大、分工细; (3)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4)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5)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二、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目的、影响。 1.原因: 战国时期,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 2.目的: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税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影响: 一方面保护了农业生产,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另一方面,也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常经营,以致到明清时期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三、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2.耕作技术:实行精耕细作。3.经营方式:以小农户个体分散经营为主,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4.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5.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6.以种植为主,家畜饲养为辅。7.区域经济的多元互补以及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古代经济空间分布的重要特征。 8.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学以致用 1(2014浙江卷)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2(2014天津卷)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3(2013江苏高考)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4.(2013四川高考)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5(2012海南高考)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6(2012浙江高考)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7(2012广东高考)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8(2011北京高考)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 B C D9(2012江苏高考)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解析:选C。从题干的描述可以看出,当时木、金、皮生产及调色、刮摩、抟埴都有专业的、固定数量的人负 责,也就是说当时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A、B、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答案为C项。 10(2010浙江高考)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11(2011安徽高考)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8分)文 化一、科技 1.医学:黄帝内经编纂于战国(成书于西汉); 扁鹊“望闻问切”四诊疗法 2. 司南,战国时期出现。 3.汉字:甲骨文(商,中国最早成熟文字)金文(西周)小篆(秦朝,后流行更为简便的隶书) 4.文学:(1)诗经时间: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周朝时期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 (2)楚辞,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二、春秋时期孔子和老子 1.孔子 (1)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学家派的创始人。(2)主张(3)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4)影响: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汉代大一统之后,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老子(1)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主张(3)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说明 孔子强调“仁”、“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强调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古代社会和谐思想的典型,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家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三、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1.背景 (1)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宗法制和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3)阶级关系上,“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 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派代表思想主张影响儒家孟子(1)治国论:提出“仁政”学说(2)人性论:人性本善说(3)义利观:强调先义后利孟子成为经典,他被尊为“亚圣” 荀子(1)哲学: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2)人性论:主张“性恶论”(3)治国论: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战国时期百家思想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尚力”;主张“节用”、“节葬”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当时为显学,战国后衰落道家庄子提出“齐物”、“逍遥”;认为天与人“不相胜”战国时期道家主要代表法家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法革新法家集大成者,西汉后与儒家思想成为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4.诸子百家思想的地位、影响(1)地位: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基本精神。(2)影响特别提示先秦时期民本思想及人性论民本思想人性论孔子“为政以德”性相近,习相远孟子“民贵君轻”性善论荀子“君舟民水”性恶论考点透析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及表现 1.阶段特征: 春秋到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逐渐瓦解,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政治制度、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推动了思想科技文化的变化。 2.其主要表现: (1)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宗法制遭破坏,诸侯国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奴隶主阶级走向衰亡,新兴地主阶级不断走向壮大,诸侯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在各诸侯国确立;封建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 (2)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私田出现;新的赋税制度(如初税亩)及经营方式的改变,促使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小农经济的发展,使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增强,推动了各国的变法;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业兴盛和新城市兴起。 (3)思想文化上:社会大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思想文化最为典型地反映了社会大变革的特征。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各家纷纷登场,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二、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异同同背景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目的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孔子维护奴隶制统治,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异人性孔子主张“性相近”;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恶论”,并主张礼法并施,使人向善,与孟子主张有明显分歧思想核心孔子主张“性相近”;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恶论”,并主张礼法并施,使人向善,与孟子主张有明显分歧阶级属性孔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孟子和荀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学以致用 1(2014山东高考)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2(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 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2012年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4(2011年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5(2010山东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6(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7(2010上海单科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8(2010海南单科1)“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9.2014北京卷 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A春秋B孟子 C荀子 D离骚102014重庆卷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