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讲义_第1页
《PKPM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讲义_第2页
《PKPM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讲义_第3页
《PKPM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讲义_第4页
《PKPM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录 |我的收藏夹 |帮助 大杂烩 | 分类 土木人在线 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讲义 返 回 回 帖 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讲义 (13/9623) 本帖地址 : : 小成 只看此人 0:54 吧主 荣誉: 0 经验: 442 土木人网 录 目录 1 第一章:砖混底框的设计 6 (一) “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 ”6 (二) “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 ”6 (三) “底框结构剪力墙侧移刚度是否应该考虑边框柱的作用 ”6 (四)混凝土墙与砖墙弹 性模量比的输入 6 (五)砖混底框结构风荷载的计算 7 (六)砖混底框不计算地震力时该如何设计? 7 (七)砖混底框结构刚度比的计算与调整方法探讨 7 第二章:剪切、剪弯、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三种刚度比的计算 与选择 9 (一)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理解与应用 9 (二)剪切刚度的理解与应用 10 (三)剪弯刚度的理解与应用 10 (四)上海规程对刚度比的规定 10 (五)工程算例 11 (六)关于三种刚度比性质的探讨 13 第三章: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计算 14 (一)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底部倾覆力矩的计算 14 (二)带框支结构短肢剪力墙的计算 14 第四章:多塔结构的计算 19 (一)带变形缝结构的计算 19 (二)大底盘多塔结构的计算 20 第五章:总刚计算模型不过的主要原因 21 (一)多塔定义不对 21 (二)悬空构件 22 (三)铰接构件定义不对 22 第六章:错层结构的计算 22 (一)错层结构的模型输入 22 (二)错层结构的 计算 23 第七章: 件关于砼柱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 23 (一)规范要求 23 (二)工程算例 24 (三) 件的计算结果 24 (四)注意事项 25 (五)如何判断 “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 75以 上 ”这个条件? 26 第八章:梁上架柱结构的荷载导算 26 (一)工程概况 26 (二)内力分析 27 第九章:如何选择剪力墙连梁的两种刚度模型 28 (一)剪力墙连梁变形的相对位移 28 (二)结论 28 第十章:板带截面法计算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 29 (一)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计算方法 29 (二)有限元法计算的问题 29 (三)板带截面法的特点 29 第十一章:弹性楼板的计算和选择 29 (一)什么是弹性楼板 30 (二)弹性楼板的选择与判断 30 (三)四种计算模式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30 (四)工程实例 32 第十二章:斜屋面结构的计算 34 (一)斜屋面的建模 34 (二)软件对屋面斜板的处理 34 (三)斜屋面结构的计算 34 (四)工程实例 35 第十三章:次梁按主梁输和按次梁输的区别 38 (一)导荷方式相同 38 (二)空间作用不同 38 (三)内力计算 不同 38 (四)工程实例 38 第十四章:不规则结构方案调整的几种主要方法 40 (一)工程算例 140 (二)工程算例 243 第十五章:用 件计算井字梁结构,为什么其计算结果与查井字梁 结构计算表相差很大? 44 (一)计算假定不同 44 ( 二)计算假定不同的结果 44 (三)工程算例 44 (四)砖混结构,井字梁楼盖,如何计算? 45 第十六章: 件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45 (一)地质资料的输入 45 (二)荷载的输入 46 (三)筏板基础的输入 47 (四)弹性地基梁基础 47 第十七章:基础的计算 48 (一)联合基础的计算 48 (二)砖混结构构造柱基础的计算 49 (三)浅基础的最小配筋率如何计算? 49 (四)基础重心校核 49 (五)弹性地基梁 5 种计算模式该如何选择? 50 (六)桩筏筏板有限元计算筏板基础时,倒楼盖和弹性地基梁板模型计 算结果差异很大,为什么? 51 (七)为什么同一个梁式筏板基础,采用梁元法计算和采用板元法计算 二者之间会相差较大? 52 (八)基础沉降计算时,为什么会出现沉降计算值为 0? 52 (九)基床反力系数 K 值的计算 52 (十)单桩刚度的计算 53 第十八章:钢结构 53 (一) 意?如何解决? 53 (二)节点域不满足 要求何意?如何解决? 55 (三)门式刚架结构,柱子的截面很大,应力比也很小,为什么柱长细比 总不能满足要求? 57 第十九章:其它问题 60 (一)结构周期比的计算 60 (二)为什么 件在调整 数时要默认最大值为 果想 突破最大默认值该怎么办? 61 (三)为什么有时候弹性板下的位移值小于刚性板下的位移值? 61 (四)模拟施工 1、模拟施工 2 和一次性加载三者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61 (五)如果地震加速度值不是规范规定中的值该怎么办? 62 (六)砼柱的单、双偏压计算该如何选择? 62 (七)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该如何选择? 62 (八)结构振型数的选取 62 (九)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该如何填? 63 (十)底部加强区起算层号该如何填? 63 (十一)结构基本周期是什么意思?该如何填? 64 (十二)一根砼柱托两根不在同一条轴线上的梁该如何实现? 64 (十三)砼剪力墙暗柱为什么会超筋? 64 (十四)剪力墙边缘构件,钢筋配筋面积太大怎么办? 64 (十五)如何解决人防地下室工程梁延性比超限问题? 66 (十六)斜支撑输入中的常见问题 67 (十七) 件中 “强制执行刚性板假定 ”是何意?该如何选择? 67 (十八)何时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67 (十九) 件中 “底层柱墙最大组合内力 ”里的值是设计值还 是标准值?可否作为基础设计依据? 68 后记 68 习版 学生 *教师 (316065067) 于 20081:17:25 对此贴进行了编辑 小成 (316065067) 于 20082:37:56 对此贴进行了编辑 回帖 引用 1 楼 楼主 小成 只看此人 0:56 吧主 荣誉: 0 经验: 442 第一章 砖混底框的设计 (一) “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 ” 由于墙梁的反拱作用,使得一部分荷载直接传给了竖向构件,从而使墙梁的荷载降低。 若选择此项,则程序对所有的托墙梁均折减,而不判断该梁是否为墙梁。 (二) “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 ” 若选择此项,则程序自动判断托墙梁是否为墙梁,若是墙梁则自动按照规范要求计算梁上的荷载,若不是墙梁则按均布荷载方式加到梁上。 若同时选择 “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 ”和 “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 ”两项,则程序对于墙梁则执行 “按规范墙梁方 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 ”,对于非墙梁则执行“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 ”。 (三) “底框结构剪力墙侧移刚度是否应该考虑边框柱的作用 ” 若选择此项,则程序在计算侧移刚度比时,与边框柱相连的剪力墙将作为组合截面考虑。否则程序分别计算墙、柱侧移刚度。 一般而言,对混凝土抗震墙可选择考虑边框柱的作用,对砖抗震墙可选择不考虑边框柱的作用。 (四)混凝土墙与砖墙弹性模量比的输入 适用范围:混凝土墙与砖墙弹性模量比只有在该结构在某一层既输入了混凝土墙,又输入了砖墙时才起作用。 物理意义:混凝土墙与砖墙的弹性模量比。 参数大小:该值缺省时为 3,大小在 3 6 之间。 如何填写:一般而言,混凝土墙的弹性模量是砖墙的 10 倍以上。如果是同等墙厚,则混凝土墙的刚度就是砖墙的 10 倍以上。但实际上,在结构设计时,一方面混凝土墙的厚度小于砖墙,从而使混凝土墙的刚度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在实际地震力作用下混凝土墙所受的地震力是否就是砖墙的 10 倍以上还是未知数,因此我们不能将该值填得过高。 (五)砖混底框结构风荷载的计算 件可以直接计算风荷载。 件不可以直接计算风荷载,需要设计人员在特殊风荷载定义中人为输入。 (六 )砖混底框不计算地震力时该如何设计? 目前的 件不能计算非抗震的砖混底框结构。 处理方法: 设计人员可以按 6 度设防计算,砖混抗震验算结果可以不看。 砖混抗震验算完成后执行 件进行底框部分内力的计算。 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 一般来说,砖混底框结构,按 6 度设防计算时地震力并非控制工况。 对于构件的弯矩值,基本上都是恒 +活载控制;剪力值,有可能某些断面由地震力控制,但该剪力值的大小与恒 +活载作用下的剪力值相差也不会很大。直接用该值设计首先肯定安全,其次误差很小。 如果个别构件出 现其弯矩值和剪力值由地震力控制,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结构的外围构件中。设计人员或者直接使用该值进行设计,误差不大,或者作为个案单独处理。 (七)砖混底框结构刚度比的计算与调整方法探讨 ( A)规范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 第 3 款明确规定: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 6、 7 度时不应大于 8 度时不应大于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 第 4 款明确规定: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部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 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 6、 7 度时不应大于 8 度时不应大于 均不应小于 ( B)规范精神 由于过渡层为砖房结构,受力复杂,若作为薄弱层,则结构位移反应不均匀,弹塑性变形集中,从而对抗震不利。 充分发挥底部结构的延性,提高其在地震力作用下的抗变形和耗能能力。( C) 混凝土墙体刚度的计算 对无洞口墙体的计算 如果墙体高宽比 需计算剪弯刚度,计算公式为 (略) 对小洞口墙体的计算 小洞口墙体的判别 标准 (略) 目前的 件,对于砖混底框结构,只允许开设小洞口的剪力墙。对于 墙高的大洞口剪力墙,则只能分片输入。 件根据开洞率按照抗震规范表 以墙段洞口影响系数计算小洞口剪力墙的刚度。 ( D)工程算例:(例子还有图形等,未录入)本例通过不改变剪力墙布置而用剪力墙开竖缝的方法来满足其刚度比的要求。 (略) ( E)设竖缝的剪力墙墙体的构造要求 竖缝两侧应设置暗柱。 剪力墙的竖缝应开到梁底,将剪力墙分成高宽比大于 也 不宜大于 若干个墙板单元。 对带边框的低矮钢筋混凝土墙的边框柱的配筋不应小于无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框架柱的配筋和箍筋要求。 带边框的低矮钢筋混凝土墙的边框梁,应在竖缝的两侧 梁高范围内箍筋加密,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0。 竖缝的宽度可与墙厚相等,竖缝处可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块填入,并做好防水。 ( F)底部框架剪力墙部分为两层的砖混底框结构,可以通过开设洞口的方式形成高宽比大于 2 的若干墙段。 注:本条因为文字编辑的原因略去了一些公式,这些公式可以从其他一些书上看到。 回帖 引用 2 楼 楼主 小成 只看此人 0:57 吧主 荣誉: 0 经验: 442 剪切、剪弯、地震力与地震层间 位移比三种刚度比的计算与选择 (一)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理解与应用 规范要求:抗震规范第 及高规第 均规定: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相邻楼层侧向刚度的 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 80。 计算公式: i/ 应用范围: 可用于执行抗震规范第 及高规第 规定的工程刚度比计算。 可用于判断地下室顶板能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二 )剪切刚度的理解与应用 规范要求: 高规第 规定:底部大空间为一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剪切刚度比 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 宜接 近 1,非抗震设计时 不应大于 3,抗震设计时 不应大于 2。计算公式见高规 151 页。 抗震规范第 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侧向刚度与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之比不宜小于 2。其侧向刚度的计算方法按照条文说明可以采用剪切刚度。计算公式见抗震规范 253 页。 件所提供的计算方法为抗 震规范提供的方法。 应用范围:可用于执行高规第 和抗震规范第 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 (三)剪弯刚度的理解与应用 规范要求: 高规第 规定:底部大空间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 e 可采用图 E 所示的计算模型按公式( 算。 e 宜接近 1,非抗震设计时 e 不应大于 2,抗震设计时 算公式见高规 151 页。 高规第 还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 3 层及 3 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的 60。 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高位侧移刚度的简化计算 应用范围:可用于执行高规第 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 (四)上海规程对刚度比的规定 上海规程中关于刚度比的适用范围与国家规范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上海规程第 规定: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室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楼层刚度的 。 上海规程已将三种刚度比统一为采用剪切刚度比计算。 (五)工程算例: 工程概况:某工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共 27 层(包括二层地下室),第六层为框支转 换层。结构三维轴测图、第六层及第七层平面图如图 1 所示(图略)。该工程的地震设防烈度为 8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 1 13 层 X 向刚度比的计算结果: 由于列表困难,下面每行数字的意义如下:以 “ ”分开三种刚度的计算方法,第一段为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算法,第二段为剪切刚度,第三段为剪弯刚度。具体数据依次为:层号, 弱层 弱层 弱层。 其中 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应乘以 10 的 7 次方); 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 侧移刚度 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刚度 80的比值中的较小者。具体数据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注 1: 件在进行 “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 ”的计算时 “地下室信息 ”中的 “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 ”里的值填 “0”; 注 2:在 件 中没有单独定义薄弱层层数及相应的层号; 注 3:本算例主要用于说明三种刚度比在 件中的实现过程,对结构方案的合理性不做讨论。 计算结果分析 按不同方法计算刚度比,其薄弱层的判断结果不同。 设计人员在 件的 “调整信息 ”中应指定转换层第六层薄弱层层号。指定薄弱层层号并不影响程序对其它薄弱层的自动判断。 当转换层设置在 3 层及 3 层以上时,高规还规定其楼层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的 60。这一项 件并没有直接输出结果,需要设计人员根据程序输出的每层刚度单独计算。例如本工程 计算结果如下: 07( 07) 60 满足规范要求。 地下室顶板能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的判断: a)采用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 07( 07) 2 地下室顶板能够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b)采用剪切刚度比 07( 07) 2 地下室顶板不能够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件计算剪弯刚度时, 取值范围包括地下室的高度, 取等于小于 对于希望 值取自 上的设计人员来说,或者将地下室去掉,重新计算剪弯刚度,或者根据程序输出的剪弯刚度,人工计算刚度比。以本工程为例, 起,采用刚度串模型,计算结果如下: 转换层所在层号为 6 层(含地下室),转换层下部起止层号为 3 6, 换层上部起止层号为 7 13, 1/(1/+1/)107=07 1/(1/+1/107=07 1=1/ 2=1/剪弯刚度比 e=(1(2六)关于三种刚度比性质的探讨 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是一种与外力有关的计算方法。规范中规定的 包括了用于该楼层的倾覆力矩 生的位移和由于下一层的楼层转动而引起的本层刚体转动位移。 剪切刚度:其计算方法主要是剪切面积与相应层高的比,其大小跟结构竖向构件的剪切面积和层高密切相关。但剪切刚度没有考虑带支撑的结构体系和剪力墙洞口高度变化时所产生的影 响。 剪弯刚度:实际上就是单位力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其刚度比也就是层间位移角之比。它能同时考虑剪切变形和弯曲变形的影响,但没有考虑上下层对本层的约束。 三种刚度的性质完全不同,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也正因为如此,规范赋予了它们不同的适用范围。 回帖 引用 3 楼 楼主 小成 只看此人 1:00 吧主 荣誉: 0 经验: 442 第三章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计算 (一)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底部倾覆力矩的计算 规范要求: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 第 2 款规定: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 50。 件对短肢剪力墙的判断: 件按双向判断; 旧版 件按单向判断,新版 件按双向判断。 工程算例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一层地下室,第六层(包括地下室)为框支转换层,转换层以上为短肢剪力墙结构,共 31 层。地震烈度为 8 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框支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转换层以上结构平面图如下图所示(图略) 件底部地震倾覆力矩计算结果: 用 算, / y / 用 版计算, / / 用 版计算, / / (二)带框支结构短肢剪力墙的计算 结构体系的选择:复杂高层结构还是短肢剪力墙结构? 规范规定 抗震等级: a)复杂高层: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 3 层及 3 层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宜按表 表 规定提高一级采用,已经是特一级的不再提高。对于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 3 层及 3 层以下时,不要求 提高抗震等级; b)短肢剪力墙:其抗震等级,应比表 定提高一级采用。注意,这里不含表 是因为 B 级高度的高层建筑和 9 度抗震设计的 A 级高度的高层建筑,不应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 剪刀墙轴压比: a)复杂高层:剪刀墙轴压比限值不要求降低; b)短胶剪力墙:当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时,分别不宜大于 于无翼缘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培,其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 内力计算: a)复杂高层:特一、一、二级落地剪力培底部加强部位的弯矩设计值,应按墙体底截面有地震组合的弯矩值 乘以增大系数 剪力设计值,应按规程第 的规定调整,特一级应来以增大系数 b)短肢剪力墙:除底部加强部位应按规程第 的规定调整外,其他各层短肢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一、二级抗震等级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 注意:短肢剪力墙并没有要求对底部加强部位的弯矩设计值按照复杂高层那样乘以放大系数。 配筋率: a)复杂高层:底部加强部位墙体水平和竖向分布筋最小配筋率,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 b)短肢剪力墙:其截面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底剖加强部位 不宜小于 其他部位不宜小于 注意:对于配筋率,规范对 “复杂高层 ”和 “短肢剪力墙 ”这两种结构体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前者强调的是水平和坚向分布筋的配筋率,而后者强调的是纵向钢筋的配筋率 底部加强部位高度: a)复杂高层: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取框支层加上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墙肢总高度的 1/8 二者的较大值; b)短肢剪力墙:其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并没有特殊要求,仅仅是墙肢总高度的 1/8 和底部二层两者的较大值。 工程算例 工程概况:某高层带短肢剪力墙的框支结构,共 31 层(包括一层地下室)。该工 程的第 6层(地下室为第 1 层)为框支转换层,转换层以上为短肢剪力墙结构。地震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框支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一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图略) 计算结果分析:两种结构体系的计算结果如表 1 和表 2 所示: 表 1“短肢剪刀墙 ”结构体系计算分析结果 楼层 /第 3 层 /第 3 层 /第 7 层 /第 7 层 /第 11 层 /第 11 层 / 剪力墙类别 /短剪墙 3/普剪墙 3/短剪墙 7/普剪墙 7/短剪墙 11/普剪墙 11/ 抗震等级 /特一级 /一级 /一级 /一级 /一级 /二级 / M1()/160(1)/807(37)/402(1)/286(39)/121(1)/ N1()/)/7)/)/9)/)/ As(9898(1)/14700(1)/1600(37)/2875(1)/678(39)/1280(1)/ )/V2(564(31)/9)/56(1)/140(1)/307(35)/9(1)/ N2(1)/9)/)/)/5)/)/ 1)/9)/200(1)/125(1)/5)/100(1)/ N3(13483/13057/7851/ 表 2“复杂高层 ”结构体系计算分析结果 楼层 /第 3 层 /第 3 层 /第 7 层 /第 7 层 /第 11 层 /第 11 层 / 剪力墙类别 /短剪墙 3/普剪墙 3/短剪墙 7/普剪墙 7/短剪墙 11/普剪墙 11/ 抗震等级 /一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二级 / M1()/26595(39)/840(37)/402(1)/238(39)/121(1)/ N1()/9)/7)/)/9)/)/ As(9898(1)/15315(39)/1600(37)/2875(1)/2039(39)/1280(1)/ )/V2(475(31)/9)/407(41)/140(1)/220(35)/9(1)/ N2(1)/9)/1)/)/5)/)/ 1)/9)/200(41)/125(1)/100(35)/100(1)/ N3(13483/13057/7851/ 表 3 荷载组合分项系数 组合号 / a)抗震等级:从表 中看不一样。 b)内力分析:由表中看出,这两种体系的内力计算结果非常复杂,即使是同一片墙在不同的结构体系控制工况下其结果也不一样。按 “使杂高层 ”计算阿 “普剪墙 3”的 “,远远大于按 “短肢剪力墙 ”计算的 “普剪墙 3”的 “。这主要是因为 件在进行工况组合时,当发现所有工况组合计算的配筋面积均小于构造配筋面积时,程序仅按第一种工况组合输出内力和工况号(即恒十活);只有当发现控制工况组合计算的配筋面积大于构造配筋面积时,才按最大控制工况组合输出内力和工况号。 再从两个表中 “短剪墙 3”的 “算过程进行分析,规范规定,短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应按规程第 0 条的规定调整,一级为 一级为 们结合上面的两个计算表,验证如下: 475( 564 ( 其计算结果正好为 “短肢剪力墙计算表 ”中的 “。可见,程序考虑了规范的规定。同样,程序也考虑了 “短肢剪力培 ”结构体系非底部加强部位一、 “短肢剪力墙计算表 ”中第十一层的 “短剪墙 3”,其 220308( c)配筋率: 只有定义了 “短股剪力墙 ”结构, 序才对自动判断的短肢剪力墙,其截面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 其他部位不宜小于 而 “复杂高层 ”却无此功能。 构造边缘构件为何也输出体积配箍率? 根据高规 规定:抗震设计时,对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混合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以及 B 级高度的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其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箍特征值 于程序没有判断 A 级高度和 B 级高度的功能,所以程序不论约束边缘构件还是构造边缘构件,均统一输出体积配箍率。 其他注意 事项: a)设计人员在 “特殊构件补充定义 ”里的【抗震等级】中定义了抗震等级后,程序将按设计人员定义的抗震等级进行设计,不再自动提高。 b)对于非框支框架的框架结构,可以按规范规定,将地下一层以下的竖向构件的抗震等级定义为三级或四级的结构,其抗震等级均需设计人员人为定义,程序不能自动判断。 c)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 的各项规定,程序目前没有执行。 回帖 引用 4 楼 楼主 小成 只看此人 1:02 吧主 荣誉: 0 经验: 442 第四章 多塔结构的计算 (一)带变形缝结构的计算 带变形缝结构的特点: 通过变形缝将结构分成几块独立的结构。 若忽略基础变形的影响,各单元之间完全独立。 缝隙面不是迎风面。 计算方法: 整体计算的注意事项: a)在 件中将结构定义为多塔结构; b)所给振型数要足够多,以保证有效质量系数 90; c)定义为多塔后,对于老版本软件,程序将对每一个缝隙面都计算迎风面,因此风荷载计算偏大;新版本软件增加了一项新的功能即可以人为定义遮挡面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d)周期比计算有待商 讨。 分开计算的注意事项: a)旧版软件除风荷载计算有些偏大外,其余结果都没问题,新版软件定义遮挡面后,风荷载计算也没有问题了。 b)一般而言,对于基础连在一起的带变形缝结构,由于基础对上部结构整体的协调能力有限,所以建议采用分开计算。 (二)大底盘多塔结构的计算 大底盘多塔结构的特点: 各塔楼拥有独立的迎风面。 各塔楼之间的变形没有直接影响,但都通过大底盘间接影响其他塔楼。 塔楼与刚性板之间没有 一对应关系,一个塔楼可能只有一块刚性板,也可能有几块刚性板。 大底盘顶板应有足够的刚度以协调各塔楼 之间的内力、变形和位移。 计算方法: 在 件中将结构定义为多塔结构; 位移比、大底盘以上的各塔楼的刚度比均正确; 周期比、转换部位的刚度比计算有待商讨。 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计算方法: 大底盘多塔结构在大底盘与各主体之间的刚度比如何计算规范并没有说明,但也没有说不要求。 件仅仅输出 1 号塔的主体与大底盘相比较的结果,其它塔与大底盘相比的结果则用 “ ”号表示。 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整体计算:根据龚思礼先生主编的建筑抗震设计手册提供的方法:要求在计算大底盘多塔结构的地下室楼 层剪切刚度比时,大底盘地下室的整体刚度与所有塔楼的总体刚度比不应小于 2,每栋塔楼范围内的地下室剪切刚度与相邻上部塔楼的剪切刚度比不宜小于 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分开计算: a)根据上海规程第 中条文说明中建议的方法:如遇到较大面积地下室而上部塔楼面积较小的情况,在计算地下室相对刚度时,只能考虑塔楼及其周围的抗侧力构件的贡献,塔楼周围的范围可以在两个水平方向分别取地下室层高的 2 倍左右。 b)在各塔楼周边引 45 度线, 45 度线范围内的竖向构件作为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构件。 回帖 引用 5 楼 楼主 小成 只看此人 1:04 吧主 荣誉: 0 经验: 442 第五章 总刚计算模型不过的主要原因 (一)多塔定义不对 同一构件同时属于两个塔。(图略) 定义为空塔。(图略) 某些构件不在塔内。(图略) (二)悬空构件 用户输入斜梁、层间梁或不与楼面等高的梁时,如果不仔细检查,可能出现梁在梁端不与任何构件相连的情况,即梁被悬空。(图略) 注意:节点处如果有墙,则变节点高是不起作用的,与此节点相连的任一构件标高均与楼层相同。 节点处有柱时,与同一柱相连的梁,如果标高差小于 500 时,标高较低的节点会被合并到较高的节点处,大于 500 则不合并,但最多只允许 3 种不同 的标高。如下图所示(图略)。 (三)铰接构件定义不对 设计人员在定义铰接构件时,使结构成为可变体系(如下图所示)。(图略) 该工程顶层为网架模型,各节点处梁均设为铰接,这样就出现了与同一节点相连的杆件均为铰接的情况,这在程序中是不允许的。 钢支撑在 是默认为两端铰接的,对于越层钢支撑,用户常常忽略这一点,同样造成与同一节点相连的村件(这里为上下层的两段支撑)均为铰接的情况,为避免这种情况,用户应在 处理的 “特殊构件补充定义 ”中将越层支撑设为两端固接(如下图所示)。(图略) 第六章 错层结构的计算 (一)错层结构的模型输入 错层高度不大于框架架高时的错层结构的处理; 对于错层高度大于框架梁高的单塔错层结构的输入 对于错层高度大于框架梁高的多塔错层结构的输入 错层洞口的输入 (二)错层结构的计算 规范要求 错层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件在计算错层结构时,会在越层的柱和墙处施加水平力。由于在越层处水平力的存在,从而使越层构件上下端的配筋不一样,设计人员在出施工图时可以取二者的大值。 (本章可能是讲课人员的提纲,没有具体内容。后面还有相类似的情况,只有标题) 第 七章 件关于混凝土柱 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 (一)规范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0010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 第 2款规定:一般多层房屋梁柱为刚接的框架结构,各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可按表 用。 第 第 3 款规定:当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 75以上时,框架柱的计算长度 按下列两个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l u l)H ( 2 十 H ( 式中: u、 l柱的上端、下端节点处交汇的各柱线刚度之和与交汇的各梁线刚度之和的比值; 比值 u、 H柱的高度,按表 注采用。 (二)工程算例 工程概况:某工程为十层框架错层结构,首层层高 2m,第二层层高 第一、二层结构平面图、结构三维轴侧图如图 1 所示。(图略) (三) 件的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表: 表 1 柱 1、柱 2、柱 3 按照表 接取值的计算长度系数 柱 1 柱 2 柱 3 表 2 柱 1、柱 2、柱 3 按公式 算的计算长度系数 柱 1 柱 2 柱 3 表中数据依次为:柱号首层 层 层 层 柱 1 是边柱,首层无梁,二层与三根梁相连;柱 2 也是边柱,首层下向有一根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