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职务犯罪.docx_第1页
浅论职务犯罪.docx_第2页
浅论职务犯罪.docx_第3页
浅论职务犯罪.docx_第4页
浅论职务犯罪.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职务犯罪论文摘要职务犯罪已经成为危害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一颗毒瘤,是困扰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有效地控制职务犯罪,把一个公正、廉洁、高效的中国政府带入21世纪。这是当今政治家们面临的艰巨使命,也是学者们苦苦思索的重大课题。近年来,作为腐败的极端形式的职务犯罪,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它极大的损害社会正义,破坏着经济的发展,腐蚀着政治清明,各国对此都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我国政府对职务犯罪的防治工作更是将其列为重中之重。从近年来的工作经验来看,检察机关所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的数量大致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高级的案件有所增加。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政府对防治职务犯罪的的决心,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一个问题:职务犯罪现象仍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普遍存在,很多隐藏的职务犯罪分子没有被发现、查办,反腐败工作依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我就对此问题略叙管见,希望能对深化职务犯罪的研究有所裨益。关键词:职务犯罪; 危害及特点; 产生原因 预防在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过程中,职务犯罪不断发生,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困扰他们最甚的问题之一就是官员的职务犯罪问题,职务犯罪制造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冲突,对经济建设和政局稳定起着破坏作用,使许多国家身受其害。当中国全面进入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阶段的今天,职务犯罪问题的来势之猛、范围之广、危害之烈都超出了我们的精神准备。这种职务犯罪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命运。一、;职务犯罪的构成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者放弃职责、玩忽职守而危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及其公正、廉洁、高效的信誉致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职务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技发展的阻力,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关于职务犯罪,目前国内理论界争议纷呈,因其侵犯了国家廉政建设制度,损害了社会正义,破坏着经济的发展,腐蚀着政治清明,妨碍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职务犯罪主要由以下几点构成:1、;犯罪的主体对于此类犯罪的主体只能是那些具有特定身份的国家公职人员。具体来说,是指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等部门的公职人员,还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各级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级机关的公职人员才能成为这类犯罪的主体。2、;行为的客观方面其中多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受贿或者拥有不能说明与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财产或者支出的合法来源或者私分国有资产或罚没财物行为,以及行为人实施了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致使公共财产或者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在多种形式的表现下共性为,行为都违背了一定的职责要求,造成国家、人民利益的损害。3、;行为的主观方面有故意造成的,也有过失造成的。而其中贪污贿赂罪最为特殊,其主观方面均为故意,过失不能构成贪污贿赂罪。二、;职务犯罪的危害及特点职务犯罪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它不仅破坏了党群关系,而且妨碍了国家廉政建设制度,进一步威胁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1、;犯罪趋于团伙化在执法领域,单纯由单个人实施的职务犯罪比例不大,从调查中发现,这类案件往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实施。因为在执法领域,某项执法行为的实施往往并不是由哪一个人说了算,通常有一定的审批制度或领导把关制度。一些腐败分子在权利部门内结成有领导、有分工的违法犯罪团体,有组织地滥用权利。因此,国家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往往表现为基层人员与中层领导人员合伙作案,欺上瞒下。他们在某一事项的决策过程中互相联系,互相关照,互相利用,结伙作案。2、;犯罪手段的多样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日益健全,打击犯罪力度的加大,职务犯罪的手段也不断翻新,或以“集体研究”乱发奖金;或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从中贪污、挪用;或名为借,实则挪用。收受贿赂等案件更是幕后交易,隐性更强。犯罪分子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往往是相互勾结,相互利用,相互配合,把公共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使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落入个人腰包。如宁波市原市委书记许鸿运以权谋私案;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青索贿受贿案;广东湛江市特大走私案等,都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3、;犯罪人员位高权重涉及领域广泛在犯罪发生的领域方面,职务犯罪广为蔓延。其不仅在经济管理和资源分配部门大量发生,而且在文化、科技、教育、司法等过去一向被认为圣洁的部门也不断出现。在发现的执法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多数都是部门中层以上领导或部门骨干人员。他们都担任一定职务,或主管某项重要工作,既有部门负责人,也有一般工作人员,这些人手中都掌握一定的行政职权,而这些权力一旦失去机制制约,就很可能成为犯罪的源泉。4、;权利的廉洁度及对政权的危害在任何社会,对职务犯罪行为的判断都有一定的量和质的标准。这些标准构成了追究违法违纪责任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与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底线之间,也就是在权利的廉洁状态和犯罪状态之间,形成了一种未达到追究违法责任的地步但权利本身并不干净的空间,这种空间的大量发生使权利的廉洁度普遍下降,也为职务犯罪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这是一种极端的行为,严重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如果任这种腐败行为蔓延与发展下去,必将严重危害国家政权。综观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不难发现,一个政党如果在政治上腐败,那么它必将灭亡,正因如此世界各国反腐风暴风起云涌。三、;产生职务犯罪的原因职务犯罪现象如此严重,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学者一直在积极探求职务犯罪泛滥的原因。其有微观层次上个人素质方面的,也有宏观层次上制度结构方面的,而究其根本原则应该是权利的失控。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公共权利即人民的权利,人民的权利主要是由公职人员代行的,这种授权关系已经由于社会制度的先进而有自动免除近而被代行者滥用的可能,形成职务犯罪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必然有共同的原因。1、;职务犯罪的主观因素(1);公职人员的个人素质低劣在现今在职的公职人员中有较大一部分素质较差。首先是个人品质和政治素质低。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公职人员个人品质好,秉性忠直,不谋私利,任劳任怨,对于外界的各种诱惑能够自觉的抵制,在处理问题时能够秉公执法,在对待工作时能够认真负责,即使身处滋生职务犯罪的土壤中仍能自觉抵制犯罪的发生。反观凡是参与职务犯罪的人员,由于缺乏传统革命思想的教化,大多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又放松自身的学习,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往往对名利的追求过于苛刻,不能够严格自律,因此,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极易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使人生观、世界观产生错位,价值观扭曲,把手中的权力当作捞取金钱的工具,以权谋私、钱权交易,把工作的原则和规范抛之脑后,无视公正,最终走向了职务犯罪的道路。其次是部分公职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构成职务犯罪的人员大多数都是没有树立起牢固的法律观念,对法律、规章、制度缺乏足够的学习、认识和理解。因此,其在实际工作中也就不可能自觉的遵照法律规定做到依法办事。有一部分人往往会认为其在工作中不会出现问题,不会犯错误,就是出现违法违纪的情况后,仍然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在这种心态支配之下,往往其对工作便会缺乏高标准和严格要求,不能兢兢业业的对待每一项工作 。(2);公职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公职人员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公职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但综合最近三年来涉嫌职务犯罪的情况来看,基层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年龄偏大。例如某市2001年至2003年期间涉嫌职务犯罪的这些人当中,高中以下文化的几乎占了一半。这些人也正处于生活、心理负担相对较重的中年年龄段。他们往往都是靠自己多年的辛苦努力才走上领导岗位的,心理上存在着捞一把的想法。从自身来看 ,这些人法制观念淡薄,极易在各种利益引诱之下迷失自我,从而走上犯罪道路。2、;职务犯罪的客观因素权利及人性的本性决定了职务犯罪的普遍存在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展开了对城乡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改革为我们的党和社会增加了活力,但在这种转换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体制并存的局面,两种体制在发挥有效作用的同时,其缺陷也叠加在一起,使得有的人钻管理的漏洞,抓住时机,混水摸鱼。而在经济生活中,由于政企分开无法解除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经济权力化、权力经济化,权力与经济互相转化的现象还相当严重的存在,如果缺乏必要的监控机制,一些不正之风便成为职务犯罪的温床,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批文、领导的签字等都有可能成为商品。因此,某些公职人员便可以利用手中的职权与有为了获得批件、批文的人进行权钱交易。在这里,权和钱发生了共振的效应,从客观上为职务犯罪提供了可能。 (1);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中的权力配置存在着弊端首先是权力过于集中。这是我国政党领导体制中的传统弊病。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重要弊端之一就是权力过分集中,过分集中往往把党的领导变成个人的领导,过分集中的权力为某些掌权的人提供了自由公用的可能,膨胀了个人意志。其次,权力在使用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制约和监督,没有制约的权力容易被滥用。当权力过度集中而有失控或约束不力的情况下,个人的意志常会处于无压的情形下,从而使掌握权力的人随意使用手中的权力;而由于缺乏制约机制作保障,权力行为常常会丧失原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得不到真正的贯彻。所以说,权力越大就越是应当予以规范和约束。而现实中则是相反,即权力地位越高,受到的制约和监督越弱,使得有些人有恃无恐,肆意妄为。再次,权利对权力的监督力度不足。这里说的权利是指法律赋予公民的监督权。然而,在我国,监督制度尚未健全,权利对权力的制约缺乏有效的实现手段,公民对其权利行为组织性差,制度的保障也不够,对公职人员的各项权力遏制等方面尚未建立起严密的权利参与和保障制度,使得某些公务人员无视群众的抨击。而权力一旦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监督,必然会造成滥用的后果。 (2);权力的过度实施公共权力过程中的职务犯罪活动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具有致命性的危害。这一过程导致职务犯罪的原因,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政治上,权力犯罪破坏国家政治和法制的统一,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破坏政治稳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国家实现政治整合的进程,它要求有统一的法制实践和稳定的政治局面。而官员的犯罪行为使统一的权力体系陷入了被各种私欲分割隔离的境地,导致法制权威的极度削弱。近年来行政权和司法权的职能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就是一种典型表现。各种滥用权力的行为侵犯着公民的合法权益,刺激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爆发。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动荡直接导因于权力的职务犯罪。我国过去政治局势的波动也有类似教训。 其次,在经济上,职务犯罪制造分配不公,刺激不正当竞争,催发经济利益的恶性冲突。犯罪分子以权创收,以权获利,直接的破坏了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的原则。而当权力一旦成为交换或掠夺的手段,成为侵犯市场法则却能带来丰厚利润的特殊商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必然遭到破坏,最终必然造成经济局面的混乱以及整个社会健康的经济机体的毁损。现代社会,国家工作人员一时也离不开经济行为和经济体制的制约,人们的收入、分配、消费、投资、交易等一切商业行为均被纳入一定的规范之中,当国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行事,经济体制规范保持合理限度,在良性的轨道中运行,国有工作人员的犯罪就会减少到最低限度。反过来说如果国家工作人员不严格照章行事,行为规范,经济体制不畅,运行混乱,就会造成大量国家工作人员犯罪。由于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不规范的经济行为、经济观念、经济体制是构成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根源。 第三,在精神文化方面,权力腐败助长腐朽没落思想,瓦解人民群众对现代化事业的信心,滋生对执政党的政府的离心离德倾向。我国社会上近年来泛滥的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同腐败浊流的推波助澜有直接关系。在相同的环境和体制条件下,有些国家工作人员可以做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而另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则经不住各种各样的诱饵,利用职权违法犯罪。四、;职务犯罪的预防 高发的职务犯罪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权力的滥用严重破坏了国家政治和法制的统一。各种滥用权力的行为侵犯着公民的合法权益,导致法制权威的极度削弱,引发、激化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职务犯罪现象已经侵蚀着社会结构的每一环节,已经泛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党和国家一贯清楚地认识到职务犯罪的严重危害性,一贯重视与其做斗争。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 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 。检察机关应加强宣传教育,推行法制,实施监督,这也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履行法定的检察职责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核心。加强预防就可以把职务犯罪消灭在萌芽阶段,既挽救了犯罪者本人,又保护了他人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可见,预防是解决职务犯罪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应当把预防工作放在解决职务犯罪工作的首位。能否有效的利用各种手段做好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国家、政府形象。 1、 加强法制建设 早在1988年,中共中央就发出了关于保持党和国家机关必须保持廉洁的通知,提出要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保证廉政建设。1993年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抓住最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部位和环节,总结实践经验,严格纪律,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各项政策法规,对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要严格执行;对要修改的,要抓紧时间修改、完善,要根据新的情况,尽快的研究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制建设可以说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保障性工作,而加强法制建设,首先要从立法上使应对职务犯罪有法可依,建立起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完善的廉政法律体系。现阶段产生的职务犯罪有一部分就是因为长期我国法律的滞后性,钻法律的漏洞,打“擦边球”。其次就是要求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不依,法律就失去了效用,而要做到有法必依就要求法律的普及,应当鼓励公职人员乃至全社会参与对法律的学习、了解、认识、掌握,使法律制度真正的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准则。在执法是要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提高职务犯罪的必捉率,必受惩罚的几率,还要求有适当的力度,而在职务犯罪的高发时期,就应当加大对其打击惩处的力度。预防与打击并不矛盾冲突,无论是预防还是打击,最终的目标都是遏止和根除职务犯罪。打击或者说刑罚是刑法的内容,其本质不在报应,而是维护社会生存的自卫手段,是防范性的。预防是打击的目的,打击是预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预防的一种手段。打击惩处可以使职务犯罪分子承受违法犯罪的刑罚,也可以起威慑性作用,使未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公职人员有所顾忌。要对职务犯罪分子进行严厉的打击就要坚决的杜绝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罚代法。这就必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改善执法条件,保证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机制。 2、 加强权力的制约职务犯罪的根源在权力失控,这是制度、机制的问题,我们道德应着眼于此。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问题应当通过推动现代化的全面建设予以克服,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为清除职务犯罪、实现立法政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1);在战略上大力推进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外历史的实践表明,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目标。它告诉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不等于经济现代化的价值压倒一切。如果政治现代化如政治民主、政治效率、权力结构科学化等没有相应的发展,经济增长创造的财富就很可能成为犯罪分子饱食的美餐或被其挥霍浪费。近十几年来围绕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进行了以放权为主的权力体制的改革,但传统权力结构却没有相应调整,权力只是在集权的结构中大量下移,由上级的集权形成众多的大大小小缺乏制约和规范的小集体、小单位甚至是个人的集权。以国有资产为例,一方面在不断增值,另一方面却因企事业单位中管理、经营权力的滥用而大量流失,进入小集体和个人的私囊。严峻的现实提醒我们,必须坚持经济和政治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在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加速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如果政治发展不能及时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滞后的时期过长或距离太大,必然为腐败提供泛滥的空间。所以必须依照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改革权力结构的种种弊端。这一点应当是职务犯罪斗争中重要的战略性指导思想。 (2);完善权力体制,强化制约监督职务犯罪表现为权力的滥用,因此应当在权力体制和结构的改革上寻求对策,改善权力运作的体制环境和相关环境。针对传统体制中过分集权、缺乏制约功能的弊端,主要应做到: 权力体制的调整和改革应在民主和科学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实践证明,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权力犯罪的发生,通常呈反比关系。尽管民主政治做不到完全根除犯罪,但确实可以起到减少职务犯罪发生和控制职务犯罪规模的作用。权力体制的科学化是指权力的配置和结构设计要遵循权力活动的客观规律。 改革过分集权的弊端。建立系统严密的权力监督机制。(3);强化对权力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舆论对权力的监督作用社会监督是指公民、企事业、社团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定权利对公共管理权力进行的监控和督促。它是权力监督和制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对国家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力量。职务犯罪损害着社会公共利益,那么,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保卫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管理秩序,必然构成对违法犯罪的有力抵制。3、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职务犯罪斗争光有外在的约束机制还不够,还必须从干部自身的素质教育入手。我国宪法规定,国家通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纪律和法制等各个领域的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