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河南农民收入.doc_第1页
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河南农民收入.doc_第2页
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河南农民收入.doc_第3页
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河南农民收入.doc_第4页
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河南农民收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河南农民收入摘要:首先用灰色关联度数学模型分析影响河南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农业收入贡献下降,而农业是河南省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分析农业收入贡献下降原因,包括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及农村内部的制约因素。关键词:农民收入;农业收入;灰色系统1 河南农村居民收入状况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变动分析河南省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在此期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极大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我省农业和农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生产由主要追求产量和速度转向主要追求质量和效益;农民生活由温饱转向小康;农业生产经营基本上步入市场化轨道。这些新的变化趋势,展示了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广阔前景。但是,随着我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关系的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遇到了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和矛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农民收入问题。自1997年以来我省农民收入增长已连续四年下跌,2000年农民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3.9%,2001年以来我省农民收入增长止跌回升,进入一个恢复性增长时期。占全省总人口81.8%的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在一些地区甚至绝对减少,对我省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的影响是全局性的,已成为制约整个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章将深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民收入增长变动的特征以及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并通过具体数据指标阐明农民收入增幅减缓对我省国民经济全局的严重后果。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变动的阶段性特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民收入增长总体上呈不断上升势头,但增幅趋缓。大体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5年,为我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8%,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农产品总量增加以及粮食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是这一时期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农业经济体制政策以及财政政策有密切关系。第二阶段,19861992年,低速增长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7%,和上一时期相比,增速下降了9.1个百分点,低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农业出现了连年徘徊的局面,农民收入增速大幅回落。这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体制潜能上已经发挥殆尽,对产量增加已经不再具有显著作用。而同时期国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低迷,造成我省农民增产不能增收的现状。第三阶段,19931996年,是农民收入恢复性增长时期。这一阶段主要靠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两次提价,同时增加农业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做出重要贡献。而且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放开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实行市场调节,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等对农民增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阶段虽然也发生了通货膨胀,但农民人均纯收入仍然维持较高的增长,主要在于农业增产增收,乡镇企业在市场机制引导下得到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3的695.85元增加到1996年的1579.19元,年均增长28%,高出同期GDP增速近1倍。第四阶段,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现金收入增长出现停滞,部分地区出现绝对下降。农产品供给相对充裕,转为买方市场,农产品价格开始下跌,农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进而制约着农村工业化进程。加之乡镇企业滑坡,1996、1997年连续两年旱灾,农民收入增长乏力。但总体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仍呈上升趋势。增速下跌明显,200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85.82元,比上年增加37.46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9%。随着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我省财政支持农业力度的不断加大,2001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97.86元,第一次突破2000元,比上年增加112.04元,比上年实际增加5.6%,农民收入增幅有较大幅度回升。2002年随着各地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加上全省税费改革全面推开,农民纯收入达到2215.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5.6%。由我省农民收入情况变动可见,整体上呈不断上升势头,但其中几个时期增幅趋缓,甚至若干年份出现下跌情况。这虽然与各个发展时期全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农业财政政策目标取向及政策选择有一定关系,但在事实上给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而且综观我省农民收入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的位次,表明我省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与我省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1990年居28位(全国30省市区),1995年19位,1999年位居19位,2000年位居18位(31个省市区),2001年再上升1位,至17位,2002年仍居17位,可见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各省市区所居位次。刚刚跨入新世纪,近几年在徘徊中缓慢上升。2 灰色关联度数学模型灰色系统关联度数学模型是系统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它是两个系统或系统内的各因素随时间变化时,其变化方向和速度的关联程度,在系统发展过程中,哪些因素是主要影响因子,可以用关联度的排序来分析关联度大的表明该因素是影响系统发展主要影响因子,关联度小的说明系统发展不受或少受此因素的影响通过关联度分析,便于分清主导因素和潜在因素,分清优势和劣势,为分析评价系统发展提供相关的信息其计算方法如下:灰色关联分析的步骤:第一步,确定分析数列设参考数列(又称母序列)为,比较数列(又称子序列)。第二步,变量的标准化由于系统中各因素列中的数据可能因量纲不同,不便于比较或在比较时难以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时,一般都要进行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第三步,计算关联系数与的关联系数 记,则 ,称为分辨系数。越小,分辨力越大,一般的取值区间为,具体取值可视情况而定。当时,分辨力最好,通常取。第四步,计算关联度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的关联度为3 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因素的关联度分析表1为河南农村居民收入及相关因素指标数据,通过表1相关数据关联度计算,并排序见表2 表1 河南农村居民收入情况 表2 不同时期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的关联度系数排序4实证分析农业收入贡献下降。农业是河南省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1997年以来,农业收入对农民收入的增加不但未起到支持作用,反而减缓了农民收入增长。1995年农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比重为农民收入65.5%,2000年则降至48%。同时由于农药、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以及粮食价格下跌等原因导致农民种粮成本不断增加,农业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比重则更低。(2)非农产业收入增长缓慢。2001年,农民人均非农产业收入374.88元,比1995年的148.97元增加225.91元,增长151.6%;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为12.9%,比1995年增加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不足1个百分点。(3)工资性收入增长缓慢。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重呈显著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15%上升到2001年的24.7%,达到517.63元,比1990年增加438.42元。从分年度情况看,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速度趋缓。1995-2001年,增速分别为40.7%、34.8%、33.9%、16.8%、18.6%、16%和9.3%。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的原因分析近段时间以来我省农民收入增长乏力,一些地区农民收入甚至绝对减少,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既有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也有农村内部诸多规律性因素作用和改革滞后的制约。外部环境影响因素:(1)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河南省在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城市化严重滞后,城乡关系没有及时做出调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和二元社会结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基本上原样保留了下来。“城乡分割”的体制不仅使资源配置、管理体制和产业政策制约着农村发展,居民身份待遇也存在差别,如农民在升学、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两种不同的待遇,农民普遍存在着心态失衡,造成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高门槛,影响着农民收入长期稳定增长。(2)扭曲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给已经面临困难的“三农”问题雪上加霜,导致我省农民收入增长后劲不足。首先表现在财政支农和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由1991年的53.11%下降到35.5%。其次在国家财政支农减少的情况下,来自农业的税费却大幅度增长。“头税轻,二税重,收费是个无底洞”,使得广大农民苦不堪言,它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伤害了农民感情,破坏了干群关系,导致农民的收入大幅下降。以至在许多地方,出现了农民成片抛荒,举家外迁打工的现象。分税制后各级财政之间层层挤压现象愈演愈烈,千万乡镇财政极端困难,乡一级又向下转嫁,最终受害的还是农民,这是农民负担有增无减的根本原因之一。第三是信贷政策对农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够,农民增收缺乏资金支持。随着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造的完成,农行资金开始向工业和城市倾斜,农行农业贷款日趋萎缩。农行河南省分行2002年农业贷款121.01亿元,占贷款总额12.6%,2001年这一比例为14.2%,下降1.6个百分点(3)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农民收入下降。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绝大多数农产品都出现了过剩现象,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农民收入受到“卖难”和价格下跃的严重影响,仅单纯依靠农产品总量扩张增加农民收入变得非常困难。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有计划提高部分农产品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但在买方市场初步形成条件下,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转化,农产品增产与农民增收不再是正相关关系,需求约束开始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辛苦一年,丰收不增收的现象非常普遍。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持续下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农产品过剩,价格下跌所致。入世后,来自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冲击也将影响国内农产品的供需结构,从而影响农民收入增长。(4)乡镇企业对增加农民收入的贡献减弱。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在开辟农民就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中确实起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由于市场约束增强,资金不足,自身产权不清,机制弱化等问题的影响,出现的效益滑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相应减少。农村内部的制约因素:(1)农业从业者文化素质状况低下,不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造成我省农业增长中科技贡献率较低。2002年底河南省农村人口为713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74.2%。农村人口中文化程度总体较低,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为主。我省农村人力资本中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比例分别为57.48%、21.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构成我省农村人力资本的主要部分。其他各项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我省农村人力资本仍以较低文化程度为主,文化素质偏低。(2)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迟缓,市场体系配套建设不力。在粮食棉花生产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没有抓住有利时机推进流通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在粮棉供求中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落后,拒收、限收、压级压价现象时有发生,给生产、消费和国家财政都带来不良后果。与产品市场相比,农村要素市场明显滞后,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发育,还远不能适应生产关系变化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制约了农民的收入增长。改革以前,我省的农业生产主要是以单一的粮食种植业为主,农业生产的核心是追求粮食产量的增长。在这种单一农业经营方式下,不顾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而片面抓粮食生产。限制了农业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得到发挥。同时结构的偏差使得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时间集中于粮食生产。农村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资源少的情况难以改变,资源配置极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提高缓慢。改革以后,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推动了我省农业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单一和效率低下的结构模式。但是与变化更快的市场供求关系相比,农业结构调整却显得非常缓慢。(4)服务于农户和市场之间的中介组织和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发育迟缓。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只在某些产品和行业有所发展,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