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docx_第1页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docx_第2页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docx_第3页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增长,许多学校专硕的报名超过学硕。不同的学校的人才培养呈现出一定的差别,本文对两类高校在评估中排名前20%的高校和地方高校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其中的差异,并找出在人才培养方面二者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下载 【关键词】金融硕士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一、评估排名前20%的学校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分析 评估排名靠前的学校往往是实力较强的综合高校或财经院校。我们调研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上海财大、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评估排名前20%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些高校多为综合实力强,学科分布全、师资力量雄厚、校友资源丰富。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完成的总学分在3747之间。 (一)人才培养侧重于金融工程、量化投资、金融数理等高精尖的人才培养 大多高校全日制金融硕士学位的学制为23年,部分高校设置不同的方向,如清华大学设置了四个方向:金融国际方向、金融工程方向、创业与公司金融方向、保险与大数据金融方向;有的高校以课程模块的的方式来进行人才培养,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将专业课程细化为投资管理、公司财务、金融中介三个方向,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也同样划分为上述三个方向,专业必修课程要求三个方向至少选各一门课。对外经贸大的金融硕士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和金融学院两个学院分别培养,培养方案也有所不同,其中金融学院将其选修课程分3个模块:银行管理模块、资本市场模块、金融工程模块,此外还设置了量化投资方向。在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中和专业选修课程中以金融产品定价、风险管理、量化投资、金融数理分析、公司金融等为主,目的是培养上述领域的高精尖金融人才。 (二)通过深入的国际化合作方式来进行人才培养 国际化合作办学的方式拓展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拓展了海外的教学资源。评估排名靠前的高校几乎都通过深入的国际化合作方式来进行人才培养,其合作对象也多为海外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与普林斯顿大学、香港大学合作、并设置香港大学双周交换课程、纽约访学开设海外学习。上海财经大学开设了丰富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合作对象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金融硕士学位)、新加坡管理大学、北卡莱罗纳大学夏洛特分校(金融数学)、辛辛那提大学(分公司金融、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方向)等。除此以外,不定期的海外交流和短期项目也都被用于金融硕士人才培养。 (三)良好的学术资源为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金融硕士学位属于专业学位,侧重于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但这些能力无不建立在良好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各个高校同样重视理论教学,如金融产品定价、量化投资、风险管理都需要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上述高校多为综合实力较强的综合大学或财经院校,学科实力和学术资源也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金融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如北大讲堂和上海财大毓秀讲堂。 (四)丰富的校友资源为应用性人才培养提供便利 校友资源是高学特有的、不可替代的、最具包容性的办学资源。上述高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活跃于金融行业及其相关各个行业领域。校友不仅为在校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示范,并且通过担任校外导师、提供实习机会、回校讲座、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为金融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二、地方高校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分析 这里我们选择了浙江财经、上海外国语学院、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北京联合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地方高校作为我们的调研对象。上述地方高校全日制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中,最低要求总学分在3542之间。 (一)人才培养方向呈现多元化 部分高校通过设置的不同的专业方向来进行培养,部分高校并未细分方向。如广东金融学院设置了金融资产管理方向、金融机构运营管理方向、金融营销与客户服务方向、国际金融管理方向;浙江财经大学设置了资本市场运营与证券投资方向、商业银行经营与风险管理方向、金融规划方向。湘潭大学设置了现代金融理论实证方向、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方向、证券投资理论与实践方向;湖南农业大学设置了农村金融、金融机构经营与管理、投资理论与实务、农业保险方向;上海外国语大学设置了跨国公司金融、国际投融资管理和区域金融三个方向,并且把国际注册金融分析师(CFA)等全球顶尖资质证书的考试内容融入到专业选修课程中,参照“双证”(硕士证书+资格证书)教学模式。西南民族大学也开展CFA 应试课程讲座。 (二)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凸显办学特色 这些地方高校的专业方向与评估排名前20%的高校相比,在根?教指委指导性培养方案来进行课程设置的前提下,也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尽量凸显办学特色,更加专注于传统的金融管理和区域金融、小微企业金融和农村金融。如湖南农业大学关注农村金融领域、北京联合大学虽然没有划分专业方向,但也在课程设置方面着重培养小微金融专门人才、上海外国语大学也积极利用语言方面的优势,突出金融人才的国际化培养。 (三)逐步启动国际化合作来进行人才培养 为了培养国际化金融专业人才,拓展办学渠道,很多地方高校进行了国际化办学尝试。尤其是上海外国语学院开展了“专业理论导师+外语辅导导师+专业实践导师+职业规划导师”四位一体的多元导师体系。一些地方高校也同知名高校合作培养金融硕士。但在国际化的合作对象方面还是与评估排名前20%的高校存在很大差距。 (四)学术活动纳入必修环节 与评估排名前20%的高校相似,很多地方高校也将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校内外各种学术活动纳入必修环节,部分学校根据开题报告、参加学术活动等给一定学分,部分学校将参加各种比赛也纳入必修环节,如浙江工商大学规定金融硕士参加学校“希望杯”或浙江省“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或其他校级及以上科技竞赛活动不少于1次。 三、地方高校与评估排名前20%的学校的差距分析 (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同 评估排名前20%的高校大多也是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综合大学或财经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在遵循“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原则基础上,朝着国际化、专业化、精品化方向发展,不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系统地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应用、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对学生数量方法的掌握。地方院校人才目标则多定位于服务区域经济,立足地方,面向全国,面向基层,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上也?w现差异化、分层化。 (二)师资力量存在差距 两类高校除了地域差别、学校类型差别外,师资力量也是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评估排名前20%的高校往往师资力量雄厚,多数教师在海外知名高校留学获取博士学位,为金融产品定价、金融风险管理、量化投资等课程提供师资储备,并且其海外留学背景也为国际化办学提供资源。 (三)办学资源存在差距 两类高校在经费、师资队伍、实践环境、办学资源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两类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有所差别的。评估靠前的高校的优质资源包括自身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实力、校友资源等;地方高校的优质资源包括错位发展的人才培养定位、学科建设密切关注地区经济发展等。尤其地方高校的学科方面与地方经济结合,在农村金融、小微企业金融等方面形成系列成果,学科成果又转化为教学成果,为金融硕士人才培养提供支持。但不可否认的是,地方高校在量化投资、金融工程、风险管理等现代金融方面仍然存在师资、学科的不足。 四、当前金融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所存在的共同问题 (一)课程结构不均衡,理论课程远多于实践课程 通过比较,各个学校金融专硕的课程设置由于学校的差别而存在差别,但这种课程设计都要遵循国家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金融专硕的课程体系大致分为五部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实践环节等。总的来说大多高校的总学分要求在35-47之间,但的从课程结构来看,理论课程一般占2741学分,实践课程只占 58学分,实践课程明显偏少,与金融硕士学位培养目标的应用性、实践性难以匹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金融专硕的培养目标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但目前这种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定位不相匹配。当然,除了金融行业实践操作的特殊性外,相应的实践师资队伍缺乏也是重要的原因。在此方面,可以与实践基地合作,共同开发实践课程,甚至将授课地点放在实践基地。 (二)课程体系设置上难以体现与金融学硕的差异 从人才培养目标看,金融学硕和金融专硕有较大区别,金融专硕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金融学硕培养理论人才,二者应该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有所差异。但除了各个高校设置了最低3个月的实践环节外,专硕与学硕的课程体系区别不大,在环节专业硕士可以采用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形式;虽然专硕在教学方式更强调案例教学,但学硕也同样应用案例教学;教学质量评价二者没有显著区别。 (三)实践课程、实践教学基地有待提升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突出人才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但目前的实践课程和实践基地建设方面还难不足以从目前实际实施过程中,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和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并未实现有机联系,实践课程仍然是远远不能满足金融专硕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潘慧峰,丁志杰,余俊洋.国外知名金融专业硕士项目的特色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罗春婵.“互联网+”背景下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转变探析J.金融管理研究,2016年01期. 李国义.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06期. 李治国.基于能力框架的金融专业硕士课程体系重构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年04期. 吴晓求.关于发展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年01期. 基金项目:本项目是北京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