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性的形成表现和意义.doc_第1页
浅议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性的形成表现和意义.doc_第2页
浅议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性的形成表现和意义.doc_第3页
浅议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性的形成表现和意义.doc_第4页
浅议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性的形成表现和意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议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性的形成表现和意义上官小银容摘要: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不是一个一般的学者,他是一位伟大而深刻的思想家,他研究的主要问题不限于学术领域,而是研究中国人的精神和灵魂,代表中国人进行民族的反省。为了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他以笔为武器,苦苦奋斗一生,正是从这一点来说,他无愧于民族魂的称号。虽然事隔多年,他的作品及思想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因此,我选择此题,希望通过对鲁迅思想的形成,表现及现实意义的分析,来对我们当今社会提供些借鉴。关键词:鲁迅 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形成 表现 现实意义 【正文:】鲁迅的作品之所以得到很多学者的青睐,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我将通过对其思想性的分析来谈谈自己对鲁迅作品的一些不够成熟的看法。一、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三个发展阶段。(一)初步形成阶段:(19071908年其实,早在1902年,鲁迅就开始思索这一问题了,当时,列强对中国豆剖瓜分的危机情势,促使鲁迅对如何不致亡国灭种这一严峻问题思索;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先后失败,促使鲁迅思考如何解决民族文化体系、国民劣根性与民族振兴事业之间的矛盾。此时,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受到了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极端的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启蒙主义思想,促使他对人的价值,个体生命的自由予以高度重视。这就是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时代背景。1906年,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观看日俄战争的幻灯片,看到看热闹的中国人的麻木不仁后深受刺激。这个画面使他深切的感受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是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从民族革命和人民解放的要求出发,鲁迅认为医治精神的麻木更急于医治肉体的病弱,而文艺是改变精神的利器,便决定终止学医,从事文艺。弃医从文是鲁迅把改造国民性思想付诸实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是,鲁迅早期的改造国民性思想对于社会革命在改变人的精神方面的巨大作用显然认识不足,把社会革命寄托于精神改造往往是启蒙主义者难免的弱点。但当群众还没有普遍觉醒时这种思想仍然有它积极的意义。(二)五四运动前后,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有了更丰富,更深刻的内容。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在政治上,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开端;在文化思想方面,则是中国历史上惟有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可与其比肩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唤醒了鲁迅,将他推到了历史的前列。但此时的鲁迅却一直看不到群众的力量,认为中国群众的整体素质太差。他说:“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这样风气的民众是灰尘,不是泥土,在这里长不出好花和乔木来。”过分的贬低了国民性弱点,对社会政治革命对国民性改造的意义仍然认识不清。(三)1927年,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反革命政变后,鲁迅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也有了重大发展。在这段时间里,鲁迅“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鲁迅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原先的进化论思想“也因此而轰毁”。彻底的抛弃了进化论,实现了向共产主义的思想飞跃。二十多年来他一直以文艺为武器致力于民族民主革命,寻求解放人民,拯救祖国的途径,到此才发现真正的革命力量是工农群众,“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鲁迅逐步完成了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二: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在其作品中的体现。(一)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在其小说作品集呐喊彷徨中的体现。 第一: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蕴含了极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旧中国下层人民农民、农村妇女及小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初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思想现状和令人痛心的生活状态。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鲁迅先生在这两部小说集中对广大农民及农村妇女的命运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从中可以见到鲁迅那颗伟大的爱民之心和那份崇高的使命感。 在祝福中鲁迅对国民的奴隶性的描写更是入木三分。祥林嫂第一次在鲁四老爷家做工时,作品有这样一段描写:“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百胖了。”这是一段平常然而又是极其深刻的描写,表明了祥林嫂为“暂时做稳了奴隶”而感到满足的心理。然而她的奴隶梦并没有做得长久,她被婆婆强行绑去卖给了贺老六。在经历了一系列变故(第二个丈夫和儿子阿毛相继死去)之后,她又重新回到鲁四老爷家,幻想着再重新做稳了奴隶。但此时她已为封建礼法所不容。冬至祭祀时候,当她以为捐了门槛赎了罪,坦然的去拿酒杯子时,鲁四妻子的一声大叫“你放着吧,祥林嫂”彻底击碎了她的奴隶梦,使得祥林嫂落到“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境地。可以说,祥林嫂是在连做奴隶的资格都没有的悲哀中走向死亡的。鲁迅先生对中国国民奴隶性的描写在其他一些作品中也有所涉及。如药中华老栓等对刽子手康大叔的毕恭毕敬;离婚中爱姑对趣味低下的老古董七大人的敬畏;故乡中闰土称儿时的朋友为“老爷”等,都表现了他们具有奴隶性的一面。第二:麻木、冷漠的灵魂也是鲁讯先生着力描绘的国民性的弱点长期的封建统治和自耕农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使旧中国广大的农村形成了令人窒息的麻木和冷漠的社会环境,正是这种社会环境杀死了许多的人。祥林嫂在死了第二个丈夫和儿子阿毛之后,变得更加孤独无依,尤其儿子的死亡更是使她变得神情呆滞。这个孤苦伶仃的妇女,是非常需要别人的同情和支持的,可在当时的社会,她却没有得到,她所得到的是可怕的冷漠和嘲弄。祥林嫂几乎背诵如流、一字不差地向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自己的不幸,“我真傻,真的”可这巨大的哀痛在与祥林嫂处于同样社会地位的那些听众那里换来的是什么?男人的“敛起笑容”便表明了他们是怀着一种罪恶的目的来同祥林嫂说话的;而同样受着夫权压迫的女人们肯来听祥林嫂的故事,则是为了向祥林嫂的痛苦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这是多么可怕的麻木和冷漠呀!同样是被压迫着的人们,以咀嚼别人的悲哀为快乐,这就是我们国民的悲哀。后来祥林嫂被从鲁四老爷家赶出来而沦为乞丐的情状,便在没有一个人去闻去问。应该说,怀着又冷又尖的心的祥林嫂的命运的听众、看客是祥林嫂走向死亡的又一重要因素。药对群众的麻木、冷漠的灵魂也做了深刻的揭示。夏瑜的革命应该说是为了把华老栓们从封建统治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华老栓不独不理解,反而用了烈士的鲜血蘸了人血馒头给小栓治病;茶馆中的老少茶客们也为牢头红眼阿义打了夏瑜而大喝其彩,足见他们麻木的灵魂了。第三:保守、顽固的思想已深植于受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压迫的广大贫苦农民和农村妇女的脑髓中,成为他们愚弱的国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祥林嫂被婆婆从鲁四老爷家抢走后,被迫改嫁到深山沟里去,她拼命的反抗,甚至撞得头破血流。她的这一举动,并非如有的论者所认为的反抗别人强加给她的命运那么简单。其实她是在顽固地守卫着“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法,不愿自己落得个一女嫁二夫的坏名声。这完全可以从祥林嫂被迫改嫁贺老六时,“大家还都说大约因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这一卫道式的赞叹中,以及柳妈告诉她嫁了二夫死后阎罗王要把她锯开分给两个男人时的恐怖和认为自己有罪而捐门槛赎罪的行为中得到佐证。第四:鲁迅先生在呐喊中所描绘的最典型的愚弱的国民性是阿的“精神胜利法”。有人将阿的精神胜利法做了如下的概括:“第一是麻木的神情,第二是健忘的本领,第三是自轻自贱和妄自尊大,第四是欺软怕硬。”这个概括是很精当的,而其后三点又构成了阿“精神胜利法”的核心。阿的“麻木”是与我们前面讨论的“麻木”不很一样的。前面所论的众人的“麻木”是对他人的痛苦、不幸所表现出来的漠不关心的麻木,而阿的“麻木”的对自身遭际、命运的麻木不觉悟,是同他的自轻自贱、自欺欺人联系在一起的。鲁迅先生在呐喊彷徨这两部小说里集中为我们描绘了在封建宗法制度和伦理思想的重压下,在封闭、保守的农村所形成的可怜、可悲又可恨的种种愚弱的国民性,这是鲁讯先生唤醒国民的思想意识的体现。同时,这对于我们认识当今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今天形成我们优秀的民族性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二)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在其散文集作朝花夕拾中的体现。该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第一篇作品狗 猫 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三)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在其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体现。野草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共二十四篇,这些作品的写作时间和环境虽然有所不同,但作者的心境和思想、艺术手法,却大体是一致的。它将五四时期产生的哲理性美文提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它比呐喊、彷徨更深邃、更神秘,也更美。因为它展示出了野草中鲁迅作为一个孤军奋战的启蒙思想家的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那就是韧性战斗的哲学,主要是指对于旧的社会制度与黑暗势力,对人和人性摧残压迫所采取的生命选择和心理姿态。野草第一篇秋夜暗示的就是这个思想。 而在过客中,具有这种韧性战斗精神的枣树,变成了一个倔强的拔涉者的动人形象。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或是“有感于文人学士们帮助军阀而作”,或是愤慨于“段祺瑞政府枪击徒手民众”的声音,也都能在具体现实斗争事件的关注与介入中,进行诗性的想象与升华,抒发和赞美了一种永无休止、永远举起投枪的生命哲学。 (四)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在其杂文集中的体现。鲁迅的生命是和杂文分不开的。鲁迅杂文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美感不断验证着其不朽的文化和文学的价值,体现着“民族魂”伟大的精神内核和人格力量,为中国现代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增添了丰厚的精神资源。鲁迅前期杂文在侧重对封建性旧文明旧道德的批判,充分体现以科学与民主为旗帜,彻底反对封建文化的“五四”精神的同时,还探索和研究国民性的问题,暴露和批判了卑怯、惰性、保守、巧滑等国民性的弱点。而鲁迅后期杂文,由于娴熟地掌握了辩证法,把历史批判和现实批判紧密结合,把对封建思想道德的批判和对封建性反动政治的批判紧密结合,同样注意国民性的改造,但能运用阶级分析观点,观察国民性在不同阶级阶层身上的不同表现,以及国民劣根性形成的社会原因,所以更为深刻有力。许多杂文还对体现在人民群众身上的民族性优点作出了开掘和赞扬。三: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现实意义叶圣陶在鲁迅死后曾说:“与其说鲁讯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荣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鲁迅的国民性改造思想本身具有很大的现实性,它的现实意义我们很有必要认真研究。(一)阿Q精神的现实意义。近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确实对世界有所震撼,海外媒体惊呼:“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于是,许多中国人也忘乎所以了,飘飘然起来,声称要以自己的传统文化“拯救”世界文化。其实,这种自我夸大的表现,究其根柢,就是阿Q的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精神胜利的精神在作祟,因为任何民族或个人都无权认为未来的世纪是自己的。从这一点来说,阿Q那种懵懂,颟顸的盲目状态,身在福中不知福,头临祸降不察祸的麻木不仁,糊里糊涂的生存方式,就更是触目皆是了。所以现代中国人,真有必要再读读阿Q正传,用阿Q这面镜子常照照自己,从中开出反省的道路。(二)鲁迅的思想对当今职业道德的现实意义。鲁迅一直关心中国人的道德面貌。他笔下诲人不倦的腾野先生,将受伤老妇送到巡警分驻所的人力车夫,都是职业道德的楷模。但他笔下也讥讽了那个向死人推销明版公羊传的惟利是图的书店小伙计,揭露了那位不顾事实、强卖步鞋的青云阁胖伙计。这些作品距离今天都七八十年了,但我们的职业道德仍然有待提升。 当前,我们国家的干部队伍,总体还是比较好的,这是事实;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也是事实。这些年,国家完善了各项法律制度,加大了监督力度,查处了一大批省部级贪官,但要根治此类问题,舆论的力量不可忽视。(三)鲁迅思想对树立正确社会舆论的现实意义100多年前,在日本求学的鲁迅从幻灯片中看到中国人面对自己同胞被外国人杀头时的麻木不仁时,异常愤怒,转而弃医从文。鲁迅的小说药中就描写了革命者夏瑜就义的场面,但当他被清兵杀头时,就有一群民众围成一个半圆看热闹,一个个“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须的手捏住了,向上提着”,写出了这些围观看客的麻木不仁,但是我们看到,鲁迅笔下的这种令人心痛的画面竟然在今天的中国重演。据报道,合肥一少年落水,众人冷漠围观,待民警赶到抢救时以无力回天;上海一女子欲跳楼犹豫肋近十小时,千余看客齐声喊“跳”寒人心;西安歹徒当街拔刀砍人,看客围观阻断追凶路;成都一男子以死相逼讨要血汗工钱,爬上酒店顶楼欲跳楼,大批路人围观,竟有“看客”自发组成啦啦队,一齐喊“一二三跳”。 “看客现象”是一种社会病态,理应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四):鲁迅思想对改善青年的道德状况的现实意义。鲁迅一生寄希望于青年,他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的结尾,就发表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希望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