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式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东莞式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东莞式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东莞式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东莞式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2010届 本科毕业论文东莞式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析院(系)名称商学院专 业 名 称工商管理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 成 时 间2010 年 5月8 日东莞式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析 摘 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东莞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品牌意识模糊,企业文化不健全,缺乏创新意识和核心技术以及市场敏感度低几方面。东莞式企业必须通过实施品牌战略、鼓励自主创新、加强信息化建设、创建企业文化等措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词:东莞式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企业文化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前沿,拉动着全国经济的发展,而东莞借助其特有的地缘优势和人缘优势,经济迅速发展,许多沿海及内地城市纷纷效仿东莞模式发展经济,形成了一类来料加工形式的中小民营企业,这类企业大都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独立能力,我们把这一类企业称作东莞式企业。东莞式企业在加工制造产业发展中,过去30年主要是模仿国外早期的某种经济发展模式,“两头在外,中间加工。”在严格意义上说,因为东莞式企业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客户和市场,只能是一个制造“车间”,而不是“工厂”。随着经济信息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良好的竞争优势。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东莞式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必须尽快构建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一般的角度看,可供企业选择的做大做强的发展方式很多,但关键是它必须适合并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世界上的优秀企业,我们不难看到,世界级的强势企业无一不是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无论是今天还是明天,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应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东莞式企业只有充分调动和有效运用各种资源,卓有成效地培养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以下特征特性:核心能力的价值性:核心能力有助于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多利益,有利于消费者得到更多的使用价值,从经济学角度讲,就是提供更大的消费者剩余。核心能力的异质性:企业所具有的核心价值是独一无二的,是其他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核心能力的延展性:是指核心能力不仅可以使用在某一个产品领域内,还可以扩展到其他相关产品领域,并在其他领域具有竞争优势。核心能力的不可交易性:企业的资源等资产可以在市场上通过交易获得,然而,核心能力则不同,它不能在市场上直接买卖。换句话说,凡是能够在市场上直接购买的资源以及其他资产都不是核心能力。1二、东莞式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分析随着我国加入的承诺逐步落实,我国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东莞式企业面临的生存瓶颈越来越严重,我国中小企业应突出三大优势:本土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在的“国民待遇”原则要求下,贸易壁垒将逐步被打破,不同的生产要素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本土优势所剩无几而形成后发优势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所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国内企业尤其是东莞式的中小企业要想取得一定的比较优势,必须在自身所处的价值链中打造独特的核心能力。但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正是缺乏竞争力,特别是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 (一)品牌概念模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国际一体化趋势逐步增强,特别是科技产品的3C认证,使国内产品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洋品牌始终在中国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我国虽然已经是世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其关键就在于没有太多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出口商品的品牌附加价值较低,直接表现为品牌竞争力不强,产品档次低、价格低,市场占有率和超额利润率低。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1.品牌竞争意识有待提高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与核心竞争力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东莞式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多数企业忽视了品牌建设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在企业成立初期多数东莞式企业都存在着生产力低下的问题,处在一种规模小、基础差、档次低的状态,没有能力创建自己的品牌,只是希望企业能够存活下去。即便是企业规模扩大以后,企业家受强本抑末思想的禁锢和小生产狭隘眼界的影响也会阻碍东莞式企业品牌意识的提高。在强本抑末思想的指导下必然产生重生产轻交换的结果,而小生产的狭隘只看重眼前利益,正好与品牌战略的长远利益背道而驰。2.忽视自主品牌建设东莞式企业很多是合资企业,不少企业已经具备世界水平的制造能力,但因为没有自己知名的品牌,只能为别人加工生产,拥有品牌的投资商通过品牌获取高额利润,而我们只能赚取少量加工费,因此,创建自主品牌,并打造成知名品牌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东莞式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不到位,例如,对产品和商标的保护和注册,对产品质量的监督都应该有严格的管理,而东莞式企业却还是一种粗放型的管理,只要有执照、能生产就可以了。(二)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三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大量产业核心技术和装备依赖进口,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技术和专利的模仿阶段,不能自主地开发出引导市场需求,领先于同行业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制度。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对自主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研究开发投入不足;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在专利、品牌等知识产权方面处于劣势,无论是专利申请,还是品牌建设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企业技术能力是蕴涵在企业内部人员、信息、设备和组织等要素的总和,所反映的是企业内在的潜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则是支持企业创新战略实现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的耦合,以及由此决定的系统的整体功能,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研制开发出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通过生产和营销占领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在东莞式企业中,大多数还属于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足10%。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约占全国研究经费的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同时技术引进速度慢、开发率低、技术人员匮乏。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企业发展。2(三)对市场的敏感度低由于多年来的封闭式经营使东莞式企业习惯了订单加工的经营发展模式,难以获得准确的市场动态、竞争程度、目标顾客类型、消费动机等信息,缺乏对市场全面的动态性的了解,无法把握市场行情,只能处于市场竞争的被动地位。在许多东莞式企业的组织结构中,还没有专门的市场部这一部门,而公司的市场信息反馈,大多是来自一线销售人员,企业的决策者往往是根据销售人员的市场信息反馈来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而没有想过销售人员信息反馈的真实性、可靠性到底有多大。由于销售人员的私心,为了提升自己本区域的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往往会捏造假的市场情报。有时,也因为销售人员的市场洞察力有限,反馈的信息缺乏准确性。(四)企业文化不健全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成员的行为方式,它代表了组织成员所持有的共同观念。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为了使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匹配,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动过程。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是企业独特的创新精神,体现着企业团结奋进的文化内涵,只有具备这种内涵的企业,才是一支顽强的队伍,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经久不衰。而我国东莞式企业中却存在着严重的企业文化问题。1.无企业文化东莞式企业多数为私营企业,领导者多数是”白手起家”、依靠经验积累来管理企业,因此,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完全忽视企业文化的作用。2.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制度规范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探究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缺少系统完整的企业文化理论,以至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有的东莞式企业认为企业文化是可望不可及的东西,认为在现阶段还不宜推广;有的东莞式企业认为增设文化设施,开展文体活动就是企业文化。3.企业文化无法落实很多东莞式企业将企业文化停留在表面上,没有与薪酬、经营业绩联系起来,认为提出几句响亮的口号作为企业精神,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就行了,满足于表面文章,把企业文化看作是经营以外的消遣休闲,造成了企业文化严重轻视法制的缺陷,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使企业文化建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对策企业核心能力是与企业的员工、组织文化及其特定的行为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它可以被企业的员工、企业的顾客和企业的竞争对手所感知,却无法进行市场交易。但有人认为,企业可以从市场上获得部分核心能力,其途径有两条:一是获取核心能力的携带者特殊性的高级人才;二是兼并收购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事实上,通过外部“采购”,企业只能获得核心能力的要素,而不是真正的核心能力。其原因是:第一种途径虽然可以获得核心能力的“基因”,但是这种“基因”换了一个环境后,是否还有超强的活力,值得怀疑;第二条途径企业并购,其效果取决于并购后的整合,如果整合不好,原有被兼并企业的核心能力不仅不能发扬光大,相反,还有可能萎缩。企业不管从什么途径获取核心能力的要素,必须通过企业内部的有效整合后,才能“培育”出企业的核心能力。因此,要想获得核心竞争力必须从企业的内部建设下功夫:(一)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实施品牌战略 由于不同企业产品之间的有形差异正在逐步缩小,而品牌以其难以替代的独占性、个性化以及良好的可继承性和延伸性,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因此,应该认识到品牌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要把品牌看成是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本,把培育自己的品牌作为构筑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把市场竞争意识作为品牌战略的核心很多企业在创立和提升品牌的过程中,缺乏市场竞争意识,面对市场机遇无所作为,不能实施积极有效的竞争手段来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就容易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所吞没。2.把追求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作为品牌战略的前提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首先是对质量的认可,质量得不到保证的品牌不可能有竞争力。因此,要把质量作为品牌战略的第一要素。3.把推进技术进步作为品牌战略的关键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形成企业独特的品牌优势,科技创新是品牌的坚固基石,强大的品牌必须根植于先进的技术,没有先进的技术就不可能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纵观国内外知名品牌:微软、英特尔、海尔莫不如此。4.把加强企业品牌管理作为品牌战略的基础企业品牌战略应该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相匹配。品牌战略本身就是一种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要使开发的品牌进一步延伸和扩大,在实施的过程中就要实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经营管理。5.把完善的售后服务作为品牌战略的保证好的品牌需要好的服务,品牌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服务的竞争,良好的售后服务是赢得市场和顾客信任的关键,从而提升顾客对品牌的尊重,强化对品牌的忠诚度。4(二)增强自主创新意识,鼓励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技术创新在知名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因为有了技术的支撑作用,才能永保企业的竞争优势地位。技术创新,使企业拥有竞争对手所没有的核心技术,当一个企业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核心技术的时候,竞争力就会很强,甚至可以形成垄断,像英特尔公司的计算机芯片,微软公司的软件,柯达公司的感光胶片等等都是高科技的结晶,没有高科技做坚强的后盾,想成为长寿公司是难上加难。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技术资源向技术优势转化的能力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尤为重要,应做到:1.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有了科技的投入才会有科技的产出,投入越大产出越多,但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为改变资金缺乏的状况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必须加强现有企业的融资功能,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体系。其次,优化技术创新的投资结构,我国在创新费用开支方面存在着生产性投资偏高,而设计和工程化投资偏低的问题,通过运用合理的投资结构使有限的资金创造效用最大,也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所必须的。再次,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企业和技术人员的技术成果。52.对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重视投入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技术人才的缺乏是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差的重要原因,解决的主要途径有:在企业现有的技术能力基础上引进相关人才;注重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为了保证培训与开发的效果,在培训过程中应合理应用激励原则,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培训的效果 。3.积极进行企业的制度创新,实行公平合理的晋升机制,防止人才流失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是科学管理的起步。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要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得把企业制度建设好。变无序管理为有序管理,建立责权利相结合、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一个机制灵活,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企业,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制度,首先要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发展,企业制度也需要不断创新。其次,实行柔性管理,以人为本,建立技术的激励机制,包括以技术入股,员工持股等长期激励机制。再次,推进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然后,加强各项基础管理,提高现代管理水平。最后,推进战略管理与创新。6(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市场敏感度当今社会正处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市场环境趋于多元化,市场竞争趋于国际化,因此企业必须通过信息化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企业信息化由于采用了大量的信息技术,改进和加强了企业物资流、资金流、人员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根本性变革。1.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东莞式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企业信息化对东莞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以下方面:有利于企业组织的运行;有利于客户关系和供应链管理;有利于生产制造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等。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由于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信息化想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应注意以下问题: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评估;要合理选择信息化软件系统:首先,进行全面规划,企业信息化过程是一种信息的管理手段,企业要运用信息技术来规划各个业务流程,因此,该系统尽可能不受硬件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其次,按总体规划,有步骤,分阶段的实施。72.做好市场调研,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广大东莞式企业自身的劣势更加凸显,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此同时,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和短周期化的趋势,给东莞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背景下,东莞式企业的成长要求量的成长和质的成长相结合,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改变现有的三来一补的订单式生产模式,积极准确的把握市场动态,自主产销。企业要依托自身的信息系统,依托政府、行业协会、合作企业,分析目标市场的动态,了解市场环境信息。作为东莞式企业的经营者,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加强信息整理工作,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能力,通过正规渠道获得市场信息,提高信息准确度:首先,进行市场细分,通过细分市场,采取品种差异化营销策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通过优质服务、延伸服务等方式提高顾客忠诚度。其次,进行产品细分,通过市场定位,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制定不同的产品策略,有效地提升产品的消费者价值,扩大市场份额。(四)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中小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在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理念与核心价值观上下功夫。技术和制度可以学,但是企业全体员工内在地追求一种企业文化、企业伦理却是很难移植、很难模仿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才是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而企业伦理、企业信用、企业商誉是企业理念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因此,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要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应该:首先,不断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其次,创建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创新意识。再次,充分落实企业文化,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因此要形成企业文化必须得到员工的认同,并转化为日常工作行为。8(五)通过产业集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生存发展的问题,各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产业的集群效应相互学习进而结成技术联盟。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成功加入WTO,我国企业面对的国内外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谁具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谁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对于游离的单个东莞式企业而言,其拥有的资源十分有限,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造和提升。但众多的企业集结成群后可以利用“群体效应”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1.利用集群增强企业网络能力,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充分发挥与提升产业集群实际上就是一个网络。而东莞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得到提升就必须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企业网络。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关系绝不是纯粹的市场交易关系,而是包含了信任、合作、嵌入、相互锁定等特征在内的网络关系。单个企业网络能力比较弱,可能仅仅限于企业家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然而,一旦形成集群,就会形成一个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顾客之间,企业与当地政府、中介机构等组成的垂直和水平的产业联系体系,通过竞争和合作形成本地化网络。在这个功能比较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体系中,各行为主体间以正式或非正式关系,频繁地进行贸易性或非贸易性地交易、交流和互动学习,集群内的企业借助这种网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 2.利用集群促进企业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激发创新如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能减少信息的不对称程度,降低创新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使集群内的东莞式企业学习新技术变得容易和低成本。同时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能促进技术创新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协同关系。产业集群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协作中竞争。推动资源和技术的高效流通,产生了整体大于部分的“1+12”的现象。9结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并且在经济危机的刺激下,我国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加强核心竞争能力,巩固和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建立完善的核心竞争力管理体系,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的优势,提高生产能力。参考文献:1杨锡怀,冷克平.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6-42.2伍莉.再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J.金融与经济,2008(11):73-74.3林善浪,吴肇光.核心竞争力与未来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12-609.4 朱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09(23):55-57.5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中大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297-303.6王吉法.中日企业竞争力比较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27-51.7黄挺.企业信息化作用及建设途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