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与中医健康评估课件_2_第1页
中医体质辨识与中医健康评估课件_2_第2页
中医体质辨识与中医健康评估课件_2_第3页
中医体质辨识与中医健康评估课件_2_第4页
中医体质辨识与中医健康评估课件_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体质辨识与 中医健康评估,1,前 言,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的医疗体制改革,其中心思想是,让医疗服务惠及民生,把医疗重心整体迁移,减少重大疾病的医疗开支,使社会能够真正进入到和谐安定的文明世界。 在这种背景下的社会的医疗服务一定是注重预防,这个预防的含义其实包括着主要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没有疾病的时候应该积极地预防,杜绝一切导致疾病的因素。第二个是有了疾病的时候应该积极地早期治疗,不让疾病向更为深层的方向发展。,2,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唯有加大社会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让各种重大性疾病能够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因此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多数文明国家都已经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地进行着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工作。,3,中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所具有的治疗技术和各种养生防病措施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其所具有的对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优势更是有目共睹。 同时中医养生防病理念和中医治未病思想是最具有公共卫生文化理念的思想。 因此,应该在现今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当中,积极地把中医从诊断到治疗的各项适宜技术融入到公共卫生服务当中去。,4,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医药的相关服务内容已经逐渐开始融入到公共卫生服务领域。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就是现在推行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的试运行。 为什么国家如此重视中医药学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服务作用呢?,5,首先是中医学有实实在在的公共卫生服务技术。 这些技术首先是中医简便效廉的各项适宜技术,比如刮痧术、推拿按摩术、洗熨技术、灸疗术、针刺技术,以及各种药疗、药膳技术等等。它们都可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疾病早期,以功能性改变为主的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彰显着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强大作用。,6,有与各项适宜技术相应的中医理论指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各项适宜技术,不仅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更有着深厚的中医理论作指导,它们的具体应用,都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之下进行的,因此中医的各项适宜技术能够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些适宜技术有着根深的中医理论底蕴。,7,有可靠的疗效做支撑 各项适宜技术之所以能够保留至今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都是有可靠的临床疗效。这些临床疗效,不仅是现在临床医学可以证实,更多是数以千年的文献积累和渊源不断地中医医疗技术的传承,使中医适宜技术能够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站稳脚跟。 【我们应该站在既有理论又有临床实践疗效的基础上看待中医适宜技术,绝对不能把中医理论丢掉来只用它的技术。】,8,在我们的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能够积极地用中医学的观点和各项适宜技术服务于公共卫生体系,不仅可以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更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防治疾病的效果。 同时,能够让中医学所具有各项适宜技术,按照中医学辨证施治的观点融入到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体系,不仅能让中医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也为中医学按照自身发展的规律不断壮大拓展了空间。,意 义,9,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中医学的各项适宜技术,要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真正发挥好自身的作用,关键在于它所具有的防治疾病的疗效。 而要提高中医疗效,就必须要有中医的辨证作为前提。 中医在使用各项适宜技术时,必须根据具体证候上偏差,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和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10,因此,要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利用好中医各项适宜技术,就必须要有各项中医相适宜技术所针对“证候”这个治疗对象。这是提高中医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疗效的关键所在。 因此我们力推在进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的时候,必须建立一个有鲜明中医学特色的、根据证候状态而设立的健康评估体系。只有在这样的评估体系之下,中医各项适宜技术才能真正发挥作用。,11,在目前我们的临床实践中,中医健康评估主要包括有中医体质辨识、以及中医健康信息和健康因素分析两个方面。即通过辨识和分析对人体的体质状态和证候状态做出评估。 (在国内还有关于中医经络状况评估【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热成像原理所做的脏腑经络状况评估【成都中医学院治未病中心】),12,中医健康评估: 是对人体的体质和证候特点进行的评估。 从总体的体质特征和总体的证候特点进行评价, 同时对其所造成的体质和证候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帮助中医进行准确地辨证。,13,通过评估和原因分析,让中医医生能够根据各个阶段的证候状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使用各项中医适宜技术(包括健康教育)达到有的放矢地治疗和调理的效果。 这是中医健康评估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价值所在。,14,下面将从中医体质辨识角度入手,逐步对中医健康评估的内容和相关中医原理进行阐述,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15,提 纲,一、中医体质辨识简述 二、中医健康评估简述 三、中医健康评估与中医体质辨识的互补 四、我们的建议,结 束,16,一、中医体质辨识简述,17,一、中医体质辨识简述,体质的概念和中医对体质认识的渊源 中医体质辨识的方法和原理 中医体质辨识的具体临床应用问题探讨,返 回,18,体质的概念和中医对体质认识的渊源,19,体质的概念和中医对体质认识的渊源,什么是体质: 体质是一个“医学名词”,是指“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上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掌握人的体质特点对于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具有一定意义。在我国古代和西方医学的发展过程中都曾有过各种体质学说,体质可以按照人的形态,功能或代谢特征进行分类。” 引号内文字摘自辞海1979年版,20,中医体质辨识的由来是怎样的? 介绍传统意义上的中医体质辨识 传统意义上的中医体质,是按照中医理论对人体生命现象规律的观察,进行归类所得出的各种体质特征。比如阳热体质、阴寒体质等等,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有关“五形人”的体质分类:,21,摘录黄帝内经灵枢经阴阳二十五人 黄帝曰:余闻阴阳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阴阳之人不与焉。其态又不合于众者五,余亦知之矣。愿闻二十五人之形,血气之所生,别而以候,从外知内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此先师之秘也,虽伯高犹不能明之也。黄帝避席遵循而却曰:余闻之,得其人弗教,是谓重失,得而泄之,天将厌之。余愿得而明之,金柜藏之,不敢扬之。岐伯曰: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皇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慎之慎之,臣请言之。,22,“木形之人,比于上角,似于苍帝,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阴佗佗然。太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上遗遗然。左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下随随然。钛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上推推然。判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下栝栝然。”,23,“火形之人,比于上徵,似于赤帝。其为人赤色,广(月引)锐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好颜,急心,不寿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手少阴核核然。质徵之人,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上肌肌然。少徵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下慆慆然。右徵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上鲛鲛然。质判之人,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下支支颐颐然。”,24,“土形之人,比于上宫,似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阴敦敦然。太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上婉婉然。加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下坎坎然。少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上枢枢然。左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下,兀兀然。”,25,“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为人方面,白色、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发踵外,骨轻,身清廉,急心,静悍,善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手太阴敦敦然,釱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上,廉廉然。右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下脱脱然。左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上监监然。少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下严严然。”,26,“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黑帝。其为人黑色,面不平,大头,廉颐,小肩,大腹,动手足,发行摇身,下尻长,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给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少阴汗汗然。大羽之人,比于右足太阳,太阳之上颊颊然。少羽之人,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下纡纡然。众之为人,比于右足太阳,太阳之下洁洁然。桎之为人,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上安安然。”,27,黄帝内经灵枢经阴阳二十五人在论述了五形人的特点之后又总结道: “是故五形之人二十五变者,众之所以相欺者是也。” 黄帝内经灵枢经阴阳二十五人在之后的继续论述中,又介绍了一些人体功能状态的一些特殊性(比如形态与色泽的相得与否等等),以及五形人的发病情况,以及对于五形人的具体诊治情况。,28,需要注意的是,在黄帝内经灵枢经阴阳二十五人最后两段阐述五形人分类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问题的经文: 倒数第二段经文: “黄帝曰:二十五人者,刺之有约乎?岐伯曰:美眉者,足太阳之脉,气血多;恶眉者,血气少;其肥而泽者,血气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不泽者,气血俱不足。审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也”,29,倒数第一段经文: “黄帝曰:刺其诸阴阳奈何?岐伯曰:按其寸口人迎,以调阴阳,切循其经络之凝涩,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为痛痹,甚则不行,故凝涩。凝涩者,致气以温之,血和乃止。其结络者,脉结血不和,决之乃行。故曰:气有余于上者,导而下之;气不足于上者,推而休之;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必明于经隧,乃能持之。寒于热争者,导而行之;其宛陈血不结者,则而予之。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则血气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约毕也。”,30,从中医临床看中医五行体质的特点 木形人的体质特征:具有自然风性的特点,善动、易变;得病容易出现晕眩、痛处游走不定等等特点; 火形人的体质特征:具有自然热性的特点,善热、易红;得病容易出现生疮、红肿疼痛等特点; 土形人的体质特征:具有自然湿性的特点,善润、易腻;得病容易出现沉重、腻滞、缠绵等特点; 金形人的体质特征:具有自然燥性的特点,善干、易裂;得病容易出现干燥、结燥、龟裂等特点; 水形人的体质特征:具有自然寒性的特点,善冷、易凝;得病容易出现寒冷、疼痛、苍白等特点;,返回,31,中医体质辨识的方法和原理,32,系统介绍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技术性文件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体质辨识的方法和原理,33,第一部分:中医体质辨识的背景资料 第二部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总体介绍 第三部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系统介绍 第四部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判断方法介绍,返 回,34,2009年4月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标准的制订工作自2006年6月启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中华中医药学会负责、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编制完成。,背景资料,35,该标准的制定综合应用了中医体质学、文献学、流行病学、心理测量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多学科专家反复论证而建立,并在项目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主任委员王琦教授带领的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该标准遵循科学规范的方法和程序,探索了中医标准的方式途径和特点规律,丰富了中医临床诊疗标准的内容,其示范引领作用可为中医标准化工作提供借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返回,36,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总体介绍,九种体质分类: 平和质 (A型) 气虚质 (B型) 阳虚质 (C型) 阴虚质 (D型) 痰湿质 (E型) 湿热质 (F型) 血瘀质 (G型) 气郁质 (H型) 特禀质 ( I型 ),37,九种体质分类下的六个方面的特性描述: 总体特征 形体特征 常见表现 心理特征 发病倾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返 回,38,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系统介绍 九种体质特征,39,平和质 (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40,气虚质 (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41,阳虚质 (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42,阴虚质 (D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43,痰湿质 (E型)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44,湿热质 (F型)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45,血瘀质 (G型)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癥瘕及痛证、血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46,气郁质 (H型)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47,特禀质 (I型)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返 回,48,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判断方法介绍,49,填充中医体质辨识表 按照标准计算各个表格的转化分 按照标准以各种体质转化分判断体质结果,返 回,50,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平和质(A型),51,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气虚质(B型),52,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阳虚质(C型),53,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阴虚质(D型),54,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痰湿质(E型),55,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湿热质(F型),56,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血瘀质(G型),57,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气郁质(H型),58,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特禀质(I型),返回,59,通过公式计算得出调查表中的转化分,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 /(条目数 4 )100,返 回,60,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以 转化分判断被检测者的体质状况,返 回,61,中医体质辨识的具体临床应用问题探讨,62,中医体质辨识的具体临床应用问题探讨,体质与证候的问题 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在范围上的遗憾 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在具体操作上需要细化 调体和保健方案需要明确目的,返 回,63,体质与证候的问题,体质的概念与证候的概念,是既有区分又有联系的 所谓体质,辞海的解释是 “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上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显然体质所强调的是不同的人体相对稳定的功能和形态上的固有特性。比如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所列举的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体质特征,都是人体功能形态上各种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64,而证候,则是“中医病理学的病理单元或病理层次,它反映具体条件下机体状态的本质。”这个“状态的本质”可从三个方面加以概括:1,疾病证候的性质比如:寒、热、虚、实等的本质特性。2,疾病证候的病机部位比如:六经的部位、卫气营血的部位、三焦的部位、脏腑经络的部位等等的本质特性。3,证候的病理改变趋势比如:某个部位病性的改变所具有的轻重程度趋势、兼夹变化、以及证候所具有的真假特性等等的本质特性。其病势方面的内容,反映了证候所具有的复杂性、多变性。,65,影响证候的“具体条件”,应该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之下的复杂因素,就是指各种各样的导致证候出现复杂现象的相关因素,比如: 一是证候所具有的时限性的因素,就像得病的时间、阶段等等因素; 二是感邪的轻重以及机体受损的程度的因素,犹如轻微伤风受凉,与在严寒环境里的长期受寒不同,偶尔受热与长期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中暑受热不同,长期熬夜伤阴与短时间的熬夜疲劳不同等;,66,三是干预因素,形成疾病证候之后,各种治疗手段和非治疗手段对疾病证候的影响不同,比如外感性病证,误用了补益药物,或者误食了油荤等,都会使外感疾病出现出各自的特点; 四是体质个性因素,比如病者的年龄、男女的性别特点、以及各种体质特点等等; 五是各种因素往往是相互兼夹的特殊因素。以上因素往往是混杂出现的、绝少单一出现。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于不同的人体,充分反映了证候所具有的复杂性、多样性的个性特点。,链接证候示意图,67,把体质和证候进行比较,很显然,体质所强调的是人体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的功能和形态,而证候则是各种体质在具体的时空条件影响下所出现的阶段性(或者某个点)的异常的功能和形态。因此证候更具个性化、更是指导中医临床进行调体和制定保健方案的根据。,68,在中医临床中,具体的调体和保健方案一定是针对证候制定出的具体治法,而不是仅就体质辨识的结果而制定的一些大体措施。体质辨识代替不了中医临床的辨证;体质辨识后的调体和保健,更代替不了中医临床的辨证施治。不过体质辨识无疑可以帮助每个医生更好地从个性化的体质特征因素出发,对证候进行更有效地辨识和把握。,69,因此,在针对体质的调体和保健工作过程中需要的是辨证 本中心自2009年11月正式开展体质辨识工作,在迄今所作的300多例体质辨识和调体保健案例中,发现绝大多数的体质辨识结果,都是复合型体质(两项以上的偏颇质体质结果)。仅就2010年1月1日到2010年7月9日半年多所作的164例体质辨识结果分析,其中有142例为复合型体质,占整个体质辨识案例的87%,而且复合型体质中,有130例为虚实夹杂体质,占复合型体质的92%,同时阴阳俱虚的体质有79例,占复合型体质的56%。(见表1、表2、表3),70,71,72,73,如果按照课题组给出的“调体保健方案”,这些占大多数的相互矛盾的复合型体质,是很难按照所提出的调体和保健措施操作的。比如阳虚质和阴虚质的药膳调体和保健中,阳虚体质需要多吃牛肉、羊肉等,而阴虚体质则要少吃牛肉羊肉等燥热性食物;还有虚体质的调体和保健方案总体原则需要补益,而实体质的调体和保健方案需要排泄,当虚实夹杂体质、以及阳虚和阴虚质体质同时出现的时候,都会让“调体和保健方案”无所适从,怎样解决这种难题?我们认为,唯有依靠中医辨证。,74,在实施体质辨识之后的调体和保健措施时,首先需要辨清当下证候的主要矛盾方面。 比如被调查者是复合型体质中的虚实夹杂体质时,需要根据中医辨证的观点,按照被调查者当下的突出的症状和体征,以及病史情况,分析出其现阶段的虚体质和实体质,或者阳虚质和阴虚质的主次而给以积极地调体或保健;,75,同时也要结合被调查者当下的疾病证候特点及病史特点,根据中医辨证的观点有步骤的治疗或调理。比如已经辨识为某种体质之后,而病人当下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却是以某种外感性疾病的证候特征为主时,则应该根据当下疾病证候的特点给以积极的治疗,其他的根据体质的调体和保健方案则应该放在次要地位,或者应该暂缓调体和保健,否则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返 回,76,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存在的遗憾,课题组对体质辨识所列出的67道问题(其中有7道题是重复的,因此实质上是60道题) ,对体质就做出了9种体质的判断,显得并不完全符合有关体质的基本定义。比如: 1,问题中主要涉及的是人体自我感觉和体验,主要是对人体功能和形态的异常状况的感受和体验。这种自我感觉往往根据个体的阅历而有不同,因此对体质辨识的准确性产生了影响。,77,2,所涉及的体质形态变化问题,又没有客观指征,在范围显上有缺陷。 3,对判断体质的时间只是要求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问题,显得判断时间较短,与体质基本定义的相对稳定固有特征有一定距离。在实践范围上也显得有遗憾。 我们建议最好不要一问就定体质,而应该至少每年一问,连续调查三年之后才定体质。,78,4,再则,体质是在人体受先天和后天因素影响之下而形成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在60道问题中没有包涵形成体质因素的问题,只凭体验和感觉就对体质进行判断,也显得不符合审证求因、因证互参的辨证思维模式。因此在具体体质辨识与判断过程中,应该增加形成因素的问题,比如父母的体质状况,平时生活环境和习性等等的问题。,79,因此,课题组所描述的体质状况,更像是近一年来人体在功能和形态上所反映的中医证候方面的状况。,返回,80,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在具体操作上需要细化,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中对60道问题的提问方式,没有进行双盲提问法,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而且在颁布实施的标准中,对5个分值的概念没有更为明确的说明,给体质调查带来一定难度。在我们的具体操作中,进行了适当地补充。,81,填表需要双盲: 注意填表时的双盲性: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九种分类问题,参照活法儿网站的做法,进行无序化排列,让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在回答问题是处在双盲状态。 分数含义需要讲清: 重视对被调查者进行填表时的填表须知指导,充分让被调查者能够充分理解所填表格的意思,比如:回答问题的时间概念、体验和感觉概念、不问原因只是回答结果的概念、每一分的分值含义等等。,返 回,82,调体和保健方案需要明确目的,调体保健的根本是维护健康状态 中医对健康的认识,是一种人体阴阳平衡、气机升降出入正常、元气充盛的状态。调体和保健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地维护这种健康状态。这种状态总体上表现为“有神”或“得神”,也就是课题组所描述的平和质的现象。“平和质是正常的体质。这类人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唇色红润,不容易疲劳,精力充沛,睡眠、食欲良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随和开朗,平时患病较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8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最新健康概念,包含了人体身体功能、形态健康和心理状态健康两个方面,而身体健康应该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在中医学看来,身体功能和形态的健康主要地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正常的睡眠,正常的睡眠应是人体顺应自然界太阳起落的生态,在夜晚阳气潜藏时的状态。这是人体自身阴阳交合,恢复人体自身协调功能,保持人体阴阳平衡的最基本的状态。犹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84,第二是正常的饮食,饮食的正常摄入,代表着胃气旺盛。脾气的升、胃气的降,使人能够正常地饮食和消化,这是脾胃气机升降出入正常的状态; 第三是正常的二便,二便的排泄关系到上焦肺气的宣发肃降、中焦脾胃运化与转输、以及下焦肾气的蒸腾和司开合功能的正常。这正是素问六微旨大论所指出的“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人体气机必须维持一种有升有降、升降有序的正常状态,人体健康才会有保障。,85,睡眠、饮食、二便的生命现象,正是人体阴阳协调平衡、气机升降出入正常状态的最基本的反应,也是人体最基本的新陈代谢。 因此,我们认为调体和保健要把好大关,就是要维护好睡眠、饮食、二便正常的人体最基本的健康功能状态,在我们进行体质辨识之后的调体和保健具体指导上,一直坚持这个原则,不管是什么样的体质辨识结果,只要出现了睡眠、饮食、二便的异常,我们都会在辨证施治的原则指导之下,对其有针对性地调理或治疗。,86,特别是复合型体质的调体保健的方案,我们所提出的“有度调整”的指导建议书中指出:“调体和保健一是一定要保持好胃口,吃饭要知道有香味,饭后不会感到饱胀不适;二是一定要保持二便的畅通,就是说人体的府气一定是通畅的,消化转输功能是正常的;三是一定不能影响了睡眠。一定要保证在晚上23点之前(即翌日子时以前)进入梦乡,睡熟时间一定要保持6到8小时”等,就是基于维护人体阴阳平衡、气机升降出入正常、元气充盛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返 回,87,二、中医健康评估简述,88,二、中医健康评估简述,中医健康管理及其健康评估 中医健康信息和健康因素分析简介 中医健康信息和健康因素分析的理论依据 中医健康信息和健康因素分析的具体应用,返 回,89,中医健康管理以及健康评估,中医健康管理,是指用中医理论指导,有充分中医治未病思想,并包含中医健康评估、中医健康教育、中医健康干预等内容,能够发挥中医对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优势,非常适合现阶段国家医疗体制改革需要的中医临床工作。,90,因此中医健康评估的是中医健康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过健康管理过程中,只有正确的中医健康评估结果,才会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的疗效。 也就是说,建设和完善中医健康评估的体系,是整过中医健康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 就目前中医健康评估的工作内容才刚刚开始,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中医体质状况评估,和通过健康信息和健康因素分析,所做的具有中医证候特征的状态评估和相应的因素分析。,91,需要指出的是,中医证候状态的评估是整过中医健康评估的主体,中医体质辨识对体质状态的评估是证候状态评估中的一部分。而健康因素分析,是探寻整体证候状态失调的原因,对中医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具有重要的作用。,返 回,92,中医健康信息和健康因素分析简介,“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 为了弥补我们在利用体质辨识在中医临床工作中认识的不足,我们增加了健康调查的内容,除了基本信息以外,重点增加了病史资料、人体近一年来的主要症状和体征调查和各类健康因素调查。 参照中华医学会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对人体功能和形态上的评价模式,对所调查的健康信息和健康因素进行原始分数分析。,93,进而对人体功能和形态变化作出中医证候程度和性质判断,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作出既有以功能和形态改变为主的状态和导致这种状态改变因素的综合评估。 这个评估是中医个性化健康教育(狭义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的重要根据之一。,94,具体操作: 具体使用方法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导被调查者,准确填写健康信息和健康因素表(见链接) 第二部分是将所获得的信息如入Excel计算表,并用其计算功能,计算出相应分数。(见链接) 第三部分根据分数结果,使用中医对人体功能和形态上的改变做出证候上的评估,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形成分析结果,为进一步地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提供中医学的临床依据。 (见链接),返 回,95,中医健康信息和健康因素分析的理论依据,中医健康信息和健康因素分析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健康信息分析方面的理论依据;二个是健康因素分析的理论依据。 其中:健康信息分析的理论依据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信息;第二部分是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第三部分近年来的症状体征表现。 健康因素分析的理论依据分为六个个部分:第一是部分是饮食习惯;第二部分是睡眠状况;第三部分是二便状况;第四部分是个人嗜好和习性;第五部分是精神状况;第六部分是工作和生活状况。,96,健康信息分析的理论依据 其中的第一部分的理论依据重点参照人体年龄、性别、职业、身高、体重、籍贯、民族、工作单位、居住地等等的了解,作为证候状态的分析的基础部分参考。而第二部分的病史部分的分析作为对人体一段时间的机体状态特点的了解,是证候状态分析的重要参考。对它们的分析的理论根据重点是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现在临床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的学术观点。这些学术理论观点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加以提高。,97,对于第三部的近年来的症状体征表现的分析,重点是做了两个层面的分析: 第一个层面是对这些表现的程度分析和判断,其根据是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做了5级评分,给出显著的功能失常、较为明显的功能失常、一定的功能失常、和轻微的功能失常。 第二层面是对这些表现的性质判断,即是根据中医病机证候分析方法对人体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做出基本病机判断,以确定人体在一定时间内的各种功能失调的病机证候性质。,98,健康因素分析的理论依据 这一部分的理论依据中医利用中医整体观念,特别是关于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关养生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根本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在饮食因素分析时,更参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委托营养卫生专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所罗列的标准进行分析和判断。比如: 在饮食搭配上,参照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分析是否按照宝塔式的营养结构饮食;在饮食宜忌上,是否有偏食、是否按照中医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饮食方法;在饮食有节是否按照时序进行有规律的饮食等,都是判断健康饮食的根据。,99,在烟酒嗜好上,主要按照中医养生的观点认为人体吸烟是损害肺部的重要因素,所饮的酒,虽然能够对人体产生活血的效应,但是又是容易滋生湿热的因素,参照中医饮食养生中的饮食宜忌进行分析,是判断研究嗜好健康与否的根据。 在睡眠因素上,更是参照中医天人合一的观点,分析人体是否按照时序进入睡眠状态,同时按照中医五神脏的观点,通过了解做梦状况,分析睡眠质量异常与否,是做出健康睡眠判断的根据。,100,二便的排泄上,首先按照起居养生的观点观察人体是否有规律的排便,同时按照中医病机证候分析的观点,分析二便排泄颜色、形状、以及排便量的正常与异常,是做出相应二便健康与否的根据。 在运动锻炼上,是否按照中医运动养生的原则做到形神兼练、适当的运动强度和持之以恒的锻炼方法,是做出相应的运动健康判断的根据。,101,在精神情绪上,按照中医精神养生的观点,观察人体是否精神饱满,情志中和、松静自然,是做出相应精神情绪健康判断的根据。 工作和生活习性上,按照中医起居养生的观点,观察人体是否按照时序生活和工作,是做出相应工作和生活习性健康判断的根据。,返 回,102,中医健康信息和健康因素分析的具体应用,中医健康信息和健康因素分析的具体应用,主要使用在中医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之上,同时也为中医中医在进行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的有针对性健康干预提供非常宝贵的基本健康状况资料,我们认为它是提高健康干预的疗效的重要基础之一。目前我们中心逐步完善的健康信息和健康因素分析报告,已经完成了近400例,初步反应效果较好。下面就部分回访病历介绍如下:,103,案例一:效果积极:第一个链接 案例二:有一定疗效:第二个链接 案例三:疗效差:第三个链接,返 回,104,三、中医健康评估与中医体质辨识的互补,105,三、中医健康评估与中医体质辨识的互补,体质辨识是中医健康评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医健康信息和健康因素分析为体质的可调性做出了证候方面的补充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科学的分类模式,为中医健康信息和因素量化分析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中医健康因素分析所作出的判断,是中医健康管理中个性化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据。,返 回,106,体质辨识是中医健康评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现在所操行的健康评估其实包括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根据2009年4月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所进行的体质辨识评估工作,另一个是主要是根据中医病机证候分析的观点所做的中医健康信息和健康因素分析的评估工作。,107,体质对健康评估的作用最主要的在于它对人体基本的功能和形态上的个性特征客观的反映上。 当我们从中医学的角度对体质进行认识时,能够对某种体质的发病倾向进行预判,并且能够较早地提出防范措施。因此就体质辨识而言,虽然目前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但是其所具有的在中医健康管理及其中医健康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是不能被动摇的。,返 回,108,中医健康信息和健康因素分析为体质的可调性做出了证候方面的补充,中医健康信息和健康因素分析的评估工作,是在中医体质辨识评估工作之后而产生的。其特点是收集更为广泛的健康信息,对一段时间人体功能和形态上的各种反映以及相应的病史因素、生活习性习惯等因素进行分析,做出具有中医学特征的疾病证候状态的评估。并且分析出导致这些疾病证候状态的主要原因。举例:,109,对一些以功能性改变为主的疾病状态做出了较好的判断,而且为疾病的早期调理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中医健康评估增加了中医证候方面的内容。,返 回,110,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科学的分类模式,为中医健康信息和因素量化分析提供了很好的示范,虽然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发现了体质辨识评估工作存在的诸多不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是中医健康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它对中医健康管理中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对中医健康评估的引领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11,在中医体质辨识标准化方面,综合应用的中医体质学、文献学、流行病学、心理测量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为中医标准化工作作出了表率。在中医健康信息和健康因素的数据分析都效仿了体质辨识的分数标记,使中医健康信息和健康因素有了量化指标。,返 回,112,中医健康因素分析所作出的判断,是中医健康管理中个性化健康教育和干预的重要依据。,中医健康评估的结果,是中医健康教育和中医健康干预的重要根据。 如果只是从体质和证候上做出评估,不对其造成这些体质和证候原因进行分析,整个健康评估就会出现只有结果没有原因的孤立评估。对从根本上解决体质和证候问题,没有更好地帮助。,113,健康教育,是公共卫生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育的关键在于让人们杜绝各种非健康因素,因此只有对健康因素进行充分地分析,并且做出有相应理论根据的评估之后,健康教育才能够起到切实的效果。 健康干预,更是必须强调其针对性,这种针对性除了对疾病证候的性质、部位等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以外,更强调的是对病因和病原的治疗和排除。,114,中医健康健康因素分析,根据中医整体观念结和现在营养卫生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对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做出的分析和评估。能够起到针对引起改变中医体质和证候状态的源头,进行中医健康教育和中医健康干预的积极作用。 这是最具有意义的中医健康评估部分。 1,举例(纠正饮食习惯): 2,举例(纠正不良情绪): 3,举例(纠正睡眠习惯):,返 回,115,四、我们的倡议,116,重视中医健康评估在公共卫生服务中领域发挥中医各项适宜技术的重要性。 一方面是政府需要重视,这是让中医药各项适宜技术进入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先决条件。 另一方面我们每一位从事公共卫生人员的医护人员需要重视,在我们进行中医各项适宜技术操作时,必须有中医健康评估作为前提,必须根据具体证候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和治疗,否则将不可能使用好中医适宜技术,提高临床疗效。,117,努力提高中医药人员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中医文化素质。 目前所开展的中医药治未病工作,以及正在积极推进的公共卫生服务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工作,不仅是能够有效地的服务于社会,对于我们中医药人员,更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是非常能够符合中医学自身规律发展壮大的极好时机。我们应该把握住这样的机会,努力专研业务,不断提高中医理论和技术水平,忠实地收集临床第一手资料,为继承传统中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118,积极完善中医健康评估体系的科学化建设 中医健康评估,是中医健康管理技术的基础,目前虽然有体质辨识为先导、以健康信息和健康因素分析等做补充的中医健康评估的基本模式,但是这还很不够,还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提高,应该在各个层面,进一步地利用各种科学的方法,为中医健康评估体系的完善做出贡献。,119,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对公共卫生中的中医各项适宜技术,增加报销比例,特别重视把中医健康评估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技术项目,设立收费标准,并且允许报销。,返 回,120,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医健康评估的重要性,认识目前中医治未病工作所开展的体质辨识工作与中医对人体一段时间的证候状态的评估的关系,更应该充分认识到对形成各种证候状态的原因分析对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中医健康评估工作。,121,中医健康评估是中医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的前提,是中医健康管理的最重要的部分。对于中医来说,只有把正确的健康评估作为前提条件,之后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才会体现出切实的效果,也就是说,有了中医的健康评估,中医健康管理技术才是完整的技术,才能进一步地讨论中医健康管理技术的规范化问题。,122,同时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中医学有着对功能性疾病整体调理治疗的优势,有着顺从自然的养生防病理念和方法,有着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之下的治疗方法,更有着简、便、效、廉特色的各种适宜技术,,123,因此应该积极地把中医学融入到现在的公共卫生服务当中去,不仅能够服务于社会,更能为中医学自身的发展拓展了空间。,124,中医学的春天来了,我们应该 好好努把力!,125,谢谢大家!,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126,中医健康评估:,中医健康评估:是指利用2009年4月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对人体某段时间的体质状况作出评价。同时充分结合获取的各种健康信息,分析人体各种功能和形态异常所具有的中医证候特点,以及分析造这种异常的因素,做出人体某段时间的、有中医病机分析根据的有中医证候特点的健康判断和评估。,返回,127,中医健康评估是有一定时限性的,有阶段的评估,目前我们所做的评估为基础性评估,时间主要规定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返 回,128,中医健康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中医健康教育:是指以人体某段时间的中医健康评估为根据的、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为指导的、以纠正被评估者一切违背中医顺从自然养生原则的生活方式为目的的健康说教和督导,是中医健康管理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的中医健康教育:是指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为指导,以社会化的中医健康宣传和教育为手段,在社会层面让中医养生防病思想、以及有中医理论指导的各项适宜技术深入人心。它不仅是中医健康管理临床工作中重要的辅助性工作,也是中医健康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社会基础工作。,返回,129,中医健康干预:,是指以中医健康评估为根据的、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为指导的、特别根据中医证候中的病势特点,分清主次,辨明真假,有步骤、有目的的地使用各种适宜技术(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纠正各种证候偏差,祛除病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最终回复到人体的养生状态。,返回,130,病位,病性,病势,证候 阶段,证候 兼夹,证候 真假,证候的主要矛盾,主次矛盾转化,主次矛盾真假,1,证候出现的时间因素, 2,感邪的轻重以及机体受损的程度的因素 3,各种证候干预因素 4,体质等一类个性因素, 5,以上四个方面相互兼夹的因素,,心气,虚,特殊证候特征,实,热,寒,经络,六经,三焦,脏腑,卫气营血,【证候示意图】,气血津液,返回,时空魔方,131,中医病机分析主要分为了六个层次: 在新世纪二版教材的中医理论基础中,对病机进行了六个层面介绍。它们是: 一、基本病机:病邪作用于人体,正气奋起抗邪,形成正邪相争,破坏了人体相对平衡,必然引起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气血津液的病变,从而产生全身或局部的多种多样的病理变化。因此,尽管疾病的种类繁多,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各种疾病各个证候、各个症状都有其各自的病机,但从总体来说,都离不开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这就是第一层病机理论的研究内容;,132,二、脏腑经络病机:是从脏腑经络等某一系统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成为系统病机,如脏腑病机、经络病机等等; 三、病类病机:是研究某一类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如六经病机、卫气营血病机和三焦病机等。 四、疾病病机:是研究某一具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称为疾病疾病,如感冒病的病机,哮喘病的病机,痰饮病的病机,疟疾病的病机等。,133,五、证候病机:是研究某一具体证候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的规律,称为证候病机,如脾胃湿热病机痰饮蕴肺的病机,肝气郁结的病机等等。 六、症状病机:是研究某一症状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病机,称为症状病机,如疼痛的病机、发热的病机,健忘的病机等等。 在人体功能和形态改变为主的疾病证候状态判断的技术操作中,主要依据病机层次中的基本病机分析。,返 回,134,公共卫生体系的主要服务内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具体内容: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2,健康教育服务规范 3,预防接种服务规范 以上与现在公共卫生学密切相关。,135,4,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5,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6,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7,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