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docx_第1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docx_第2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docx_第3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docx_第4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阜阳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 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B、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C、 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 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2、下列关于蓝藻和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的共性描述,错误的是( )A、 遗传物质都是DNA,均可发生基因重组 B、都含有叶绿素,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C、都可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 D、都有核糖体和细胞壁3、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R .A-T-C-G. H2N C COOH T C12H22O11.T-A-G-C. H 图甲 图乙 图丙 图丁A、图甲中含有的碱基和核苷酸都是5种 B、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C、图乙中R基中可能含有硫元素 D、在发芽的小麦种子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主要是乳糖4、某链状20肽中有1个丙氨酸(R基为CH3),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一个丙氨酸和一种有机产物,其中脱掉的丙氨酸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肽键数目减少1个 B、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1个C、氢原子数目增加2个 D、氧原子数目增加2个5、下列关于在各种生物中的存在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核酸 蛋白质 中心体 叶绿体 线粒体 核膜 核糖体 细胞膜 细胞壁A、 在HIV、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内都存在B、 在大肠杆菌和衣藻体内都存在C、 在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内都存在D、 中除 以外,其余的在颤藻和草履虫体内都存在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B、 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C、 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染液D、 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7、如图为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3、5、6B、 该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由9发出的星射线形成C、 此图若表示动物的性腺细胞,则不应有的结构有2、5D、 能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的细胞不一定含有5508、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0时间(h)4321321211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9、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10、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蔗糖分子能否通过不清楚。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液面高度差为h。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中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B、 渗透平衡时,溶液S1的浓度大于溶液S2的浓度C、 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再次平衡时h将减小D、 若向烧杯中加入同现S2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再次平衡时h将增大11、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鉴定蛋白质时,只有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将甲液按比例稀释可得双缩脲试剂B、 在提取和分离绿叶中色素的实验中,研磨时未加SiO2,不影响滤纸条上类胡萝卜素色带C、 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现象D、 经健那绿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仍然具有活性12、 细胞代谢能在常温常压下迅速有序地进行,其中酶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的细胞壁并非都可以被纤维素酶降解B、 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Fe3+、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依次增强C、 有些酶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运输D、 酶能直接参与代谢反应,而激素不能13、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14、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管号1%焦性没食子酸/mL2%H2O2 /mL缓冲液/mL过氧化物酶溶液/mL白菜梗提取液/mL煮沸冷却后的白菜梗提取液/mL1222222232224222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 B、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C、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D、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证明白菜梗中无过氧化物酶15、下面为植物叶肉细胞中水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H+ O2 H2O + 能量A、 进行过程的细胞器为双层膜结构,其中酶的种类都相同B、 过程中均能产生ATP,都能为细胞内各种吸能反应供能C、 进行过程的H来自于葡萄糖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D、 过程产生的H只来自于水,只能用于还原叶绿体中的C3酶316、据图判断,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TPA、 甲、乙、丙三种物质都不含高能磷酸键B、 植物体内能量1可用于CO2的固定,能量2来自水的光解C、 乙可作为转录的原料,ATP可为转录过程提供能量D、 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17、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 B、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C、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 D、衰老细胞代谢速率的减慢是细胞核变小导致的18、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B、 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C、 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蛋白质种类有变化D、 细胞分裂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19、nuc1基因普遍存在于高等生物细胞中,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水解,进而导致细胞死亡,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中遗传信息缺失可能是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B、 如能激活癌细胞的nuc1基因,可导致癌细胞的死亡C、 蝌蚪尾部的自溶现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具体表现D、 生物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产生和死亡的数量始终保持动态平衡20、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l表示第t+l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种群乙种群甲10t3t2t1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21、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相互抑制的竞争关系22、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互利共生、捕食、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微生物利用23、微藻A和微藻B可以利用营养盐(K2HPO4)进行生长。图甲为单独培养时的生长情况;图乙为两种微藻对营养离子的利用情况;图丙为混合培养时的结果。下面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丙的结果与所提供的营养离子浓度无关 B、单独培养两种微藻,其生长符合“S”型曲线C、估算微藻的数量可采用抽样检测法 D、两种微藻在利用营养离子上存在竞争关系24、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6%B、 碳从动物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为有机物C、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kJ/m2.YD、 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也反应了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B、封山育林、治理沙漠体现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湖泊中的群落区别于森林中的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二、填空题(共4大题,共50分)26、(12分,每空2分)一生物实验小组将某种绿色植物放在特定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吸收CO2(mg/h)1.001.752.503.153.753.533.00黑暗中释放CO2(mg/h)0.500.751.251.752.253.003.50(1)该绿色植物呼吸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其原因是(2)若昼夜不停进行光照,则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若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的条件下,该植物(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3)该实验小组在提取与分离该植物的色素过程中,偶然发现其缺失叶黄素色素带为了研究缺失该色素带的植株(甲)和正常的植株(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了两植株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表光照强度(klx)051015202530CO2吸收速率(mgm2h1)甲3.60.722.43.04.86.97.0乙4.612.43.65.87.98.8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当光照强度为10klx时,植株甲的光合作用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植株乙;当光照强度为25klx时,植株甲积累的葡萄糖的量约为mgm2hl细胞内的核DNA数27、(12分,每空2分)如图A点时用32P标记果蝇精原细胞(2n=8)所有DNA的双链,然后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a、b连续两个分裂过程 请分析并回答:(1)a与b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中,32P标记的DNA数分别为、;a与b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中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为、。(2)a、b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发生在段;着丝点分裂发生段。(用图中大写字母表示)28、(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和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每空2分)(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29、(15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如图是从土壤中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_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作指示剂,分解尿素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色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为_之后,才能被植物利用,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将尿素分解,是因为细菌能合成_(2)制备实验所需的培养基时,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和分装前,要进行的是_和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倒平板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_(2分)(3)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溶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91、16、326、173和182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个/ml;与血细胞计数板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目较_(填“多”或“少”)生物高三二模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BACDDBDCBDDBC141516171819202122232425ADCDCDBDBACD二、非选择题26、(12分,每空2分)(1)一定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