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19章课件_第1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19章课件_第2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19章课件_第3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19章课件_第4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19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教师资格证培训,教育心理学,2,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主要派别,3,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性质,(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建立 的心理实验室为标志,至今则仅 仅只有120多年的历史。,4,(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5,6,(三)心理学的任务,1.描述心理现象 2.揭示心理规律 3.指导教育实践 4.心理学的科学性质,7,二、心理学的体系,8,三、心理学的主要派别,精神分析学派 (psychoanalysis人物: 弗洛伊德 观点:人类的行为源 于欲望和动机;欲望 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 人的行为。,9,行为主义(behaviorism) 人物:华生;斯金纳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 主张研究行为;反对 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10,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 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观点:人性本善;人有 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 的需要。,11,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重点: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12,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大脑的结构 灰质(又叫大脑半球皮质),简称皮层。 整个机体活动的最高管理者和调节者 中央沟、大脑外侧裂、顶枕裂 额叶(控制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顶叶(躯体感觉)、颞叶(听觉)、枕叶(视觉) 白质,13,大脑结构图,14,大脑结构与功能,15,大脑半球内侧,16,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一)人的心理、意识是高级物质的高级反映形式 (二)人的心理来源与客观现实、具有社会性 (三)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1.人的心理意识具有观念性 2.人的心理意识具有主观性 (四)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1.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 2.人能创造性地理解世界,创造性地改造世界 3.人能认识是自己,控制自己,完善自己,17,第三节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学好心理学有助于学好教育学科理论 2。学好心理学有助于建立科学世界观 (二)实践意义 1.有助于认识学与教的心理活动规律,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3.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教育科研 4.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水平 5.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促进自身的发展,18,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 5.教育性原则,19,(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自然观察法) 是在日常生活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和记录被试的外部表现(行为、动作、言语、表现等),以了解其内部心理活动的方法。,20,二、实验法 实验法的涵义 是有目的的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的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的方法。它是心理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例如:通过实验法了解学生的再认能力。 例如:通过注意分配仪可测定出学前儿童的注意分配能力较小学低年级儿童差。,21,三、调查法 谈话法 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计划直接询问研究对象的看法、态度;或者让他们做一个简单演示,并说明为什么这么做,以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中分析心理的特点。 例如:通过谈话法了解某一学生与他的老师和同学之间是否形成了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进而了解该同学的人际关系。,22,四、测验法 也叫心理测验。是根据预先制定的量表来测验人的智力与人格的个别差异的方法。如:韦氏智力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等。,23,五、个案法 六、教学经验总结法,24,第二章 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概述,一、什么是感觉与知觉 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由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人脑反映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知觉的定义 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是比感觉复杂的心理过程。,25,二、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一)感受器的刺激过程,26,客观事物,属性,形状 颜色 大小,滋味,气味,质地 重量 温度,感官,眼,舌,鼻,皮肤,脑,视觉,味觉,嗅觉,肤觉,27,(二)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28,29,(三)感觉中枢的活动过程,自主神经系统,30,31,三、感觉和直觉的区别和联系,32,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的种类,1. 感觉的种类 内部感觉: 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感觉。 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觉等。,33,视觉,视觉是人的眼睛对光波的反映,适宜剌激为390800毫微米。 视觉的感受器是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视杆细胞对弱光敏感,产生暗视觉的基础; 视锥细胞对强光和色光敏感,是产生明视觉和色觉的基础。,34,35,视觉的主要现象,1、混色与补色,36,2、后像,刺激物虽然消失,但感觉暂时留存的现象,37,Positive afterimage 正后像,正后像,烟火,38,负后像,39,负后像,+,Negative afterimage,40,负后像,Negative afterimage,41,3、颜色对比,同时对比 黑白二色并列 黑色越黑;白色越白,42,颜色对比,看看中间四个小灰色方块,有没有觉得最左边的颜色最深,最右边的颜色最浅。其实,它们是四个一模一样的方块。这是由于颜色对比,同样一块灰色,在黑色的背景里比在白色的背景里来得亮,两对比色之间差异越大,效果越强。,43,听觉,听觉是人的耳朵对声波的反映,适宜刺激为1620000赫。 超低音 超高音 钟下刑 听觉的感受器是耳蜗中的科蒂氏细胞(毛氏细胞)。 听觉的三个属性: 音调 音强 音色,44,耳蜗(底部由膜状构造称为基底膜,基底膜上有柯蒂氏器,是听觉的感受器),听道,鼓膜,半规管,前庭,45,味觉,味觉是人的舌头对有味的水溶性化学物质的反映。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 人的基本味觉有四种: 酸 甜 苦 咸,46,(二)内部感觉,1.运动觉 2.平衡觉 3.机体觉,47,二. 知觉的分类 (根据知觉的对象) 空间知觉 (空间属性:三维特性的知觉) 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 、立体知觉 时间知觉(对客观对象持续性、顺序性的知觉) 运动知觉(位移特性)、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 错觉 几何图形错觉 形重错觉 方位错觉 倒飞错觉,48,运动知觉,真实移动 似动现象,自动现象,闪动现象,诱动现象,49,50,冯特错觉,51,缪勒一莱耶错觉,52,你相信中间是一个圆吗?,53,Ebbinghaus 错觉,54,55,A、相对大小,B、遮挡,C、线条透视,D、明亮和阴影,56,深度知觉,视觉悬崖(Visual Cliff)人类在婴儿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出深度知觉的能力.实验者设计了一个台子,左右半边有高度的落差,在台子上铺一层透明玻璃,让婴儿在上面爬行,婴儿爬到中间时,即使他手摸得到前方的透明玻璃,仍然不敢再向前爬过去,证明人类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对深度有了警觉心,这种能力具有帮助物种生存的作用.,57,立体知觉,思考:视网膜是二维的空间,如何反应三维立体的东西的呢?,基础是双眼视差。 实体镜,58,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我们把刚刚可以被人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强度称为 ; 而人能够感觉到这一最小强度的能力就叫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E)与绝对感觉阈限(R)之间成反比。即E=1/R。,绝对感觉阈限,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的基本规律,绝对感觉阈限,59,绝对感受性强,绝对感受性弱,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刚刚能感觉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绝对阈限低,60,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视觉30英里以外的一烛光 听觉安静环境中20英尺以外的手表滴答声 味觉两加仑水中的一匙白糖 嗅觉弥散于6个房间中的一滴香水 触觉从一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一个苍蝇的翅膀,61,(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可以被人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而人能够觉察这一最小差别量的能力便叫差别感受性。,62,30克,0.5克,没有觉察,觉察,1克,差别阈限是1克,63,60克,没有觉察,0.5克,没有觉察,1克,没有觉察,1.5克,2克,觉察,差别阈限是2克,64,原初刺激强度 30克,原初刺激强度 60克,差别阈限 1克,差别阈限 2克,差别阈限/原初刺激强度1/30,65,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66,二、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一)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1.适应 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人的某种感觉的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视觉 嗅觉 味觉) 2.感觉的对比 同一感觉在不同刺激物影响下感受性会发生变化。 同时对比 (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先后对比),67,(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一种感觉受刺激物影响会使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发生变化。 联觉或通感。一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68,三、实践的锻炼 感受性可以通过练习而得到提高。 例如:盲人、从事某种特殊职业者,69,三、 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明度和颜色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声音恒常性 4、知觉的 选择性 (1) 对象与背景的相对关系 (2)知觉者选用参照系,70,对象与背景的相对关系,同一知觉对象处于不同的背景上,从而引起知觉的变化。,71,花瓶人头双关图,72,73,74,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 ,但人们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 知觉对象的特点 接近律 相似律 连续律,75,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 ,但人们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76,接近律,空间位置相近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77,相似律,物理属性(形状、大小)相似的物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78,79,连续律,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特点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80,知觉的理解性,81,大小恒常,82,明度和颜 色 恒 常,83,形状恒常,84,大小恒常,85,言语的指导是影响知觉理解性的一个因素,字母,数字,86,第四节 小学生感觉、知觉特点及培养,一、小学生感觉发展特点 (一)视觉 1.视觉度的发展 2.颜色视觉的发展 (二)听觉的发展 二、小学生只觉发展特点及培养 (一)视知觉,87,(二)听直觉能力 1.听觉的辨别能力 2.听觉记忆能力 3.听觉系列化能力 4.听觉混合能力 (三)空间知觉 1.大小知觉,88,2.形状知觉 3.方位知觉 4.时间知觉 5.运动知觉,89,第三章 记忆,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记忆与感知觉虽然都属于人的认识过程。但感知觉是人脑对当前事务的反映,而记忆比感知更复杂,它是头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记忆是人的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持续。,90,二、记忆的过程 “记” “ 忆” 识记:学习和获得经验的过程,是记忆的开始,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 保持:经验的储存与巩固过程,是识记和回忆的中间环节 回忆(再现)与再认:经验的提取过程,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91,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识记与保持。,92,二、记忆的种类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 1.形象记忆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所以又称“表象记忆”。它是直接对客观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颜色、声音、气味、滋味、软硬、温冷等具体形象和外貌的记忆,直观形象性是其显著特点。,93,形象记忆按照主导分析器的不同,可分为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味觉的和嗅觉的等等。,94,2. 词语记忆 逻辑记忆(抽象记忆) 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或主题为内容的记忆。以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 3.情绪记忆(情感记忆) 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负性情绪记忆强于正性情绪记忆。 情感记忆,95,4.运动记忆 以人们过去活动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是形成多种熟练动作的基础。 运动员对动作要领的记忆等;具有易保持、恢复,不易遗忘的特点。,96,(二)根据以及信息保持的时间分类 1.瞬时记忆 指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还能继续保持瞬间映像。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大约有0.251秒; 容量很大; 感觉记忆中保存的信息如果没有受到注意,就会很快地消失;如果受到注意,它就进入了短时记忆系统进行保存。,97,短时记忆 (工作记忆) 也称为操作记忆,是感觉记忆与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指信息保持大约一分钟左右的记忆。 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 信息来源: 信息保持时间约为5秒2分钟;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约为72个组块; 具有明确的意识性;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就进入了长时记忆,98,小实验:组块化(练习),18511921183919371935 1851,1921,1839,1937,1935 EARTVCIAFBTGMGEUSA EAR-TV-CIA-FBT-GM-GEUSA,99,3.长时记忆 指信息在记忆中的储存超过一分钟以上直至保持许多年,甚至终身不忘的记忆。 长时记忆阶段,信息的来源主要来自短时记忆阶段加以复述的内容,也有印象深刻一次记忆的。储存在长时记忆的信息为词语和表象,两种信息的组织方式,语意编码和表象编码。,100,记忆系统模式图,101,三、记忆表象 (一)记忆表象的概念 指感官过的客观事物在人头脑中留下的印象,也称为表象。 (二)记忆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 2.概括性 (三)记忆表象的作用 1.是从感知到的思维过程的过渡阶段,是认知过程的重要环节 2.表象是人们从事实现活动的必要条件,102,第二节 识记,识记是构成记忆过程的第一个环节。 一、识记的分类 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根据提取记忆过程中有无明确的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无意识记是指没有事先预定目的,不需要经过努力而进行的识记。,103,无意识记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无意识还与人的个性特点有密切关系。 (二)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三)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 (四)集中识记与分散识记 二、良好识记的条件 1.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 2.识记的目的、任务 3.活动的任务、性质 4.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5.对材料的理解程度,104,第三节 保持和遗忘,一、保持 (一)什么是保持 保持是人们通过实践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与巩固的过程。 (二)记忆内容的变化 1.保持曲线 2.保持量的增加(记忆恢复现象),105,(二)记忆内容的变化,106,二、遗忘 (一)什么是遗忘 人们对曾经感知过的、体验过的、工作过的对象和现象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或回忆,就是遗忘。 (二)遗忘的种类 (三)遗忘的原因 1.衰退说 对材料的识记会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痕迹。遗忘是由于这些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消失所致。,107,2.干扰学说 关于遗忘原因的假说之一。它与痕迹消退理论相对立,认为遗忘的原因不是时间的消逝,而是由于多种记忆痕迹之间相互引起相应的神经抑制过程而产生,当抑制过程解除,记忆还可恢复。 干扰分为前摄干扰(亦称前摄抑制)和倒摄干扰(亦称倒摄抑制)。 3.压抑学说 由弗洛伊德提出,由动机而引起的遗忘。认为一般人常常潜意识地压抑痛苦的回忆,以避免引起焦虑。通过特殊的方式能恢复,如催眠或自由联想。,108,(四)遗忘的进程,109,不同时间间隔后的成绩,110,艾宾浩斯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可用遗忘曲线表示,是描绘遗忘速度的曲线,表明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的变化关系。 这是由艾宾浩斯首先发现的,他用遗忘曲线来表示了这种遗忘的进程。艾宾浩斯是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进行研究的,后来有人(陆志伟,1922)用有意义材料进行研究,证实了遗忘进程的这种趋势。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以后基本稳定在一个水平上。,111,(五)影响遗忘的因素 材料的意义与作用 材料的性质 材料的数量 学习程度 150% 材料的序列位置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学习方式 反复阅读 尝试回忆,112,三、有效复习、克服遗忘 1.提高复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灵活运用复习方法 3.合理安排复习时间,113,第四节 再认和回忆,一、再认 (一)什么是再认 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在眼前能够确认出来的心理过程。 (二)再认的种类 (三)影响再认的条件,114,1.对事物的认知速度和确定程度很大程度取决记忆的巩固程度; 2.当前呈现的事物同经验过的事物的相似程度。 3.与再认的场合因素有关,115,二、回忆 (一)什么是回忆 回忆是指经验过得事情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重新想起来的过程。 1.按有无预定回忆任务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分为无意回忆和有意回忆 无意回忆是无预定的回忆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是自发生产的; 有意回忆往往是有特定的回忆任务,需要意志努力。 2.按是否借助于中介性联想,又可分为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116,(三)回忆的条件 第一,需要毅力和持久性 第二,需要机智和判断力 第三,要善于联想,117,第五节 小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及培养,一、小学生记忆量的发展 1.小学儿童记忆广度的发展 2.小学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 二、小学生记忆质的发展 1.小学生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 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 初入学的儿童在教学的影响下,虽然有意识记开始发展,但仍不够完善,记忆的有意性仍未转化为儿童自身的需要,识记的自觉性差,不会自行设定记忆任务,因而在学习中仍然是无意识记占重要地位。,118,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和对记忆材料的理解的加深,再加上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有意识记逐年提高。 特别是2-4年级期间,有意识记的效果提高迅速,与无意识记相比占有一定的优势地位。 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心低中年级这个有意识记的迅速发展的关键期。 在识记中教师应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侧重点。,119,3.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在头脑中容易记住事物的具体形象。中高年级时,抽象记忆渐渐占主导地位。 4.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发展 三、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 1.再认 2.回忆 四、小学生记忆策略的发展 1.复述,120,2.记忆的组织 3.精加工 4.线索的利用 五、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 六、小学生良好记忆能力的培养,121,第四章 思维和想象,122,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应过程。 (二)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以及事物间普遍的联系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来反映客观事物。 2.间接性: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来理解从未感知或根本不可能感知的事物。,123,二、思维的种类 (一)按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个体发展过程不同可分为: 1、直观动作思维: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124,(二)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导经验可分为: 1、经验思维: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 2、理论思维:以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论为依据,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125,(三)根据思维过程中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 1、集中思维(聚合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朝着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索多种答案的思维。 特点: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126,(四)根据思维的创造性的不同 1、常规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惯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意、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127,IBM公司面试的三道题中其中一道: 在房里有三盏灯,房外有三个开关,在房外看不见房内的情况,你只能进门一次,你用什么方法来区分哪个开关控制哪一盏灯?,128,三、思维和言语,(一)思维与言语的联系 首先,思维活动是借助言语而实现的 其次,言语也离不开思维 (二)思维和言语的区别 思维和言语的本质属性不同。 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是由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物质的,以声、形的物质形式存在。思维是人脑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心理过程,它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式,是观念的,以意识的形式存在。,129,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一、思维的一般过程 (一)思维过程的基本操作 分析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 (例如,我们把植物分解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把动物分解为头、尾、足、躯体;把几何图形分解成点、线、面、角、体;分析一个句子由哪些语言成分构成等,都属于分析过程。 ),130,综合 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例如,把单词组成句子;把文学作品的各个情节联成完整的场面;把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学业成绩、健康状况等方面联系起来,加以评价,作出结论等都属于综合过程。 ),131,比较 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的思维过程 例如:教师要讲清“思维”这个概念,必须与相近的“思想”这个概念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它们的共同点是,二者都是理性认识;它们的差异点在于,思想是理性认识的内容,思维是理性认识的形式。通过比较,对思维这一概念的认识就更加准确了。,132,抽象 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例如:我们对人的认识,人可以分为男性、女性;大人、小孩;工人、农民、军人、学生、教师、商人;高个、矮个;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人能吃饭,能睡觉,能喝水,能活动,能知觉,能记忆,能说话,能思维,能制造工具,会使用工具等。通过分析、比较,抽出人类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即能说话、能思维、能制造工具等,舍弃能吃饭、能睡觉、能喝水、能活动等其他动物也有的非本质属性,这就是抽象过程。,133,概括 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 例如:我们把“人”的本质属性能言语、能思维、能制造工具综合起来,推广到古今中外一切人身上,指出:“凡是能言语、能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都是人。”这就是概括。,134,具体化 是指在头脑里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认识运用到具体、特殊的事物上的过程。 例如: 某某是人,所以他能言语、能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135,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136,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1.知觉的作用 2.想象的作用 3.定势的作用 4.迁移的作用,137,第三节 想象,一、什么是想象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二、想象的种类 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 又称为不随意想象,指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有意想象 又称为有意想象,指根据预定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138,有意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程度,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139,三、影响想象的因素 1.实践的要求和个人想象的需要 2.表象的积累和储蓄 3.原型启发 4.思维的积极活动 5.灵感,140,第四节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及良好的思维能力培养,一、小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 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虽然已开始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他们所掌握的概念通常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例如:自然课中对空气的认识,设计四个环节“看,摸,听,称”。 中、高年级学生逐步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的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的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地进行逻辑论证。正如我国心理学家刘范所指出的:“即使是只要儿童对抽象的数进行运算的项目,儿童往往会借助于直观的图象来求答案,当遇到困难时,这种现象更为常见。”,141,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142,3.逐步稳定地形成各种概念 4.已能初步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 二、在教学中培养儿童良好的思维能力,143,第五节 小学生想象发展特点及培养,一、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1.有意性的增强 初入学的儿童往往容易离开想象的主题与目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做自由的联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儿童按照教学的目的产生符合教材内容的想象,因此,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就迅速增长起来。例如:在阅读课中,要求儿童进行有系统的、生动的讲述或表情朗读;在作文课中,要求儿童围绕主题进行连贯的构思;在绘画中,要求儿童通过想象来设计富有美感的构图等等。小学儿童想象的有意性随年级增高而不断增长。,144,小学生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想象的现实性是指想象的形象受现实的制约,能真实地反映现实 想象所反映的形象,越发接近现实事物。想象形象的特征数由少到多,结构配置由不合理到合理 从热衷于完全脱离现实的神话虚构,逐渐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幻想,145,小学儿童想象创造性的发展,小学儿童想象创造性的发展是指从再造想象中有创造性的成分,扩展到独立地进行创造想象。,146,低年级儿童的想象,还和学前儿童差不多,想象中富于模仿性、复制性(再现性),创造加工的成分不多。儿童想象的内容常常是事物的简单重现。这种情况是和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发展很低这一事实密切相联系的。在教学影响下,随着儿童言语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到了中、高年级儿童,他们不仅在再造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便日益增多,而且能独立进行的创造想象。例如,同是一个作文题目“我爱春天”,低年级儿童写的内容就比较简单、贫乏,而中高年级儿童就能写得比较细致、丰富,并且有逻辑布局。,147,小学儿童想象概括性的发展,小学儿童想象概括性的发展指想象从有很大的具体性、直观性,向有一定的概括性、逻辑性发展。表现为想象所凭借的依托物由实物向词汇演变。,148,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想象必须依靠具体的对象,如果没有这些对象,想象就难以进行。 例如:低年级儿童在做“作战”游戏时,要有玩具或其他模拟物作为武器时方可进行。 三、四年级的儿童可以不用任何材料,徒手做游戏。如:一个男孩用伸开拇指和食指作枪,用眯着一只眼,另一只眼睛朝着食指指引的方向作瞄准状。口中发出“砰、砰、砰”子弹出膛声,并不时地改变方向和体姿,以扫清四处埋伏的敌人。,149,二、小学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丰富儿童的表象 利用生动的言语描述 指导儿童阅读文艺作品 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进行想象的训练 正确引导小学儿童的幻想培养正确的、符合现实的想象,150,学习体会,Click to add your text,151,Contents,152,升级思维格局,153,拓宽思维边界,怎么样只动一个杯子,使满杯子和空杯子交叉相邻?,154,看此图,说出五点以上的联想。,155,1.学会系统思维,156,要不要改变,用6条直线把这16个点一笔连接起来,只能有6个拐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157,突变点曲线图,突变点,升华至另一种境界,沉沦,惊惶者生存。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Intel董事长安德鲁.葛洛夫,惊惶者生存,158,3.打破思维定势,从问题出发,财富思维测试,30个: 16个小正方形 9个2*2 4个3*3 1个最大,159,3.打破思维定势,从问题出发,打破路径依赖,160,每人从1-100,任意写一个数字。谁写出来的数字最接近全场数字平均数的一半,谁就胜出。 考察全局思维、团队协作能力、换位思考能力,数字游戏,161,第五章 注意,第一节 注意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活动所指向的外部世界的对象与现象。 注意活动所指向的内部世界的对象与现象。,162,(二)注意的特征 指向性选择注意对象 集中性强度与紧张度 (三)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 保持功能 调节功能,163,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一)适应性运动 (二)无关运动的停止 (三)呼吸运动的变化 第二节 注意的规律 一、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164,(一)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二)人的主观状态 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 人的情绪和精神状况 人的知识经验,165,二、有意注意 (一)目的任务的明确性 (二)培养间接兴趣 (三)合理地组织活动 (四)排除内外干扰 三、有意后注意,166,第三节 小学生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培养,一、小学生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 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2.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3.小学生的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二、小学生注意品质的发展 1、小学生注意集中性和稳定性的发展 2.小学生注意广度(范围)的发展 3.小学生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能力的发展,167,三、小学生良好注意力的培养 (一)唤起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二)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三)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方式 (四)培养小学生相关的心理品质,168,第六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 一、什么是情绪与情感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人类的最基本情绪包括: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169,区别: 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可用于人类和动物。 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它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只能用于人类。 联系: 统称为感情。 相互依存,不可分离,170,二、情绪与情感的特征 (一)肯定-否定 (二)积极-消极 (三)紧张-轻松 (四)激动-平静 (五)强-弱 三、情绪与情感的分类,171,情绪状态的分类 心境(mood):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 激情(intense emotion):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意识狭窄:在激情状态下出现的现象,表现为认识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应激(stress):指人对某种以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172,道德感是关于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在人智力活动中所发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客观事物、艺术品以及人的道德行为的美学价值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173,第二节 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及培养,一、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一)情感的内容的丰富性不断提高 (二)情感的深刻性增加 (三)情感的稳定性增强 (四)小学儿童情绪、情感的自控力不断增强 (五)高级情感的进一步发展,174,二、小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1、提高认识能力、正确自我评价 2、创立教育情景、陶冶小学生的社会情感 3、正确地运用道德移情,促进小学生高尚情感的培养 4、指导小学生掌握提案空情绪的方法,培养健康的情绪 5、情感教育要从早期入手,注重人格的完善 6、克服消极情绪,建立积极地心理防御机制,175,第三节 意志,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例如:睡意袭来时要完成必须及时完成的作业 例如:在某个时间里进食而克制进食的生理需求 例如:学生为了升学成功,克制自己懒惰、贪玩的习性,把大多数时间用来读书、做题;,176,(二)意志行动的特征 意志行动有明确的目的性 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177,二、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一)采取决定阶段 1.动机冲突 2.确立行动目标 3.选择行动的方法 4.作出决策 (二)执行决定阶段,178,第四节 小学生一直发展特点及培养,一、小学生一直发展的特点 (一)自觉性的发展 (二)果断性的特点 (三)坚持性的特点 (四)自制力的特点 二、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179,第七章 需要、动机和兴趣,第一节 需要 一、什么是需要 (一)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要求的反映。 (二)需要的特征 1.对象性 2.制约性,180,二、需要的分类 (一)按起源分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二)按对象分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三、需要分类 (一)勒温的需要理论 (二)默瑞的需要理论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81,马斯洛的需要理论,马斯洛(19081970)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182,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图,183,第二节 动机,一、什么是动机 (一)动机的概念 激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 (二)产生动机的条件 (三)动机的功能 (四)动机水平 二、动机的分类 根据动机的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184,社会动机 好奇、探索和操作 成就动机 交往动机 本能动机,185,三、动机理论 (一)本能理论 (二)驱力理论和诱因理论 (三)归因理论,186,第三节 兴趣,一、什么是兴趣 (一)兴趣的概念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二)兴趣的种类 (1)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2)个体兴趣和情景兴趣 (3)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187,二、兴趣的品质 兴趣的广度:兴趣的范围问题。 兴趣的深度:兴趣的深刻程度,中心兴趣的问题。 兴趣的稳定性 持久保持 兴趣的效能:兴趣对行动的推动作用 积极兴趣:推动行动 消极兴趣:停留于心理状态,188,第四节 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的培养,一、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 1.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2. 学习动机激发 二、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 2.加强教学目的,培养小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189,(三)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兴趣 (四)根据小学生不同兴趣特点,培养学习兴趣,190,第八章 能力、气质和性格,第一节 能力 一、什么是能力 (一)能力的概念 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它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必备的心理条件。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 知识是人们掌握的改造世界的历史经验。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a、能力的发展比知识、技能的获得要慢得多。 b、能力在掌握知识、技能中形成和发展。,191,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是: 1、掌握知识、技能基本属于心理活动的过程和范畴,能力则属于个性心理的范畴。 2、知识是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3、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联系: 1、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前提。,192,2、知识、技能推动和促进能力的发展,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三)能力的种类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认知能力、实践能力 和社交能力。,193,四、能力的个别差异 (一)能力的类型差异 1、一般能力的类型差异 2、特殊能力的差异 (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智力常态分布曲线,194,智力常态分布曲线,195,全国人口中智力分布表,智商 评价 百分比 130以上 智力超常 1% 110129 智力偏高 19% 90109 智力中等 60% 7089 智力偏低 19% 70以下 智力低常 1% 5069 轻度智残 3549 中度智残 2034 重度智残 19以下 极重度智残,196,(三) 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表现在发展速度的快慢上 a、早慧现象 b、中年成才 c、大器晚成,197,三、能力的测量 (一)一般能力的测验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100% = IQ(智商) (二)特殊能力测验 (三)创造能力测验 四、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一)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198,1、遗传与早期营养 2、教育 3、社会实践 (二)能力培养 1、重视早期教育 2、通过教育与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3、课外活动中培养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199,第二节 气质,一、什么是气质 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 主要是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它表明个体心理活动方式上的差异,200,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关系 气质类型及其表现 气质类型是指在某一类人身上共同具有的气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 希波克拉底对气质的分类 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医生,他最早提出气质的概念。他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201,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巴甫洛夫指出,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和抑制有强度、平衡性、灵活性三种特性。 第一种类型:强而不平衡型 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极易兴奋而难以抑制为特点,又称之为“不可遏制型” 第二种类型:强、平衡而灵活型 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比较强,而且容易转换,能够较快地适应环境,以反应敏捷、活泼好动为特点,又称之为“活泼型”,202,第三种类型:强、平衡而不灵活型 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比较强,但是二者不容易转换,以安静、沉着和反应迟缓为其特点,又称之为“安静型” 第四种型:弱型。 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比较弱,当有过强刺激作用时,容易引起疲劳,有时甚至会导致神经衰弱或神经官能症。它以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和反应缓慢为特点,又称之为“抑制型”,20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强型、平衡、灵活多血质 强型、平衡、不灵活黏液质 强型、不平衡胆汁质 弱型抑郁质,204,三、气质类型的特征 (1) 多血质: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 不随意反应性强 具有外向性和可塑性 情绪兴奋性高而且外部表现明显 反应速度快而灵活,205,(2) 胆汁质: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 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 外向性明显 情绪兴奋性高但抑制力差 反应迅速而不灵活,206,(3)粘液质: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 不随意反应性和 情绪兴奋性均低 明显内向外部表现少 反应速度慢且具有稳定性,207,(4) 抑郁质 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 不随意反应性低 严重内向 情绪兴奋性高且体验深 反应慢,且具有刻板性和不灵活性,208,四、气质与实践 (一)气质与职业活动 (二)气质与教育工作,209,第三节 性格,一、什么是性格,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 化的行为方式。 二、性格、能力与气质 (一)性格与能力的关系 性格与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两个不同侧面。性格与能力不同,能力是决定心理活动的基本因素,活动能否进行,这与能力有关;性格则表现为人的活动指向什么,采取什么态度,怎样进行。性格与能力是在一个人统一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210, 性格制约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优良的性格特征往往能够补偿能力的某种缺陷。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会促使相应性格特征随之发展。,211,(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性格特征不同;性格特征相似的人可能气质类型不同。具体地说,二者的联系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一,气质可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 例 同是勤劳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表现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黏液质的人会表现出踏实肯干,认真仔细;同是友善的性格特征,胆汁质的人表现为热情豪爽,抑郁质的人表现出温柔。,212,其二,气质会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