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主题27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1含解析.docx_第1页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主题27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1含解析.docx_第2页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主题27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1含解析.docx_第3页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主题27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1含解析.docx_第4页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主题27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1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27: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李仕才命题一物质的检验1.(2017年全国卷,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向2 mL 0.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FeFe2+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D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sp(AgI)Fe2+,正确;B项,发生反应4Na+CO2C+2Na2O,CO2中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以CO2具有氧化性,正确;C项,发生反应NH4HCO3NH3+H2O+CO2,由于NH3与水反应生成NH3H2O,溶液显碱性,因此石蕊试纸变蓝,错误;D项,生成了AgI沉淀,没有生成AgCl沉淀,所以Ksp(AgI)Ksp(AgCl),正确。【答案】C2.(2016年全国卷,12)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该白色粉末可能为()。A.NaHCO3、Al(OH)3B.AgCl、NaHCO3C.Na2SO3、BaCO3D.Na2CO3、CuSO4【解析】NaHCO3、Al(OH)3 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无固体存在,A项错误;AgCl不溶于酸,加入稀盐酸固体不能全部溶解,B项错误;BaCO3不溶于水,加入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中,稀硫酸和BaCO3反应生成BaSO4沉淀,C项正确;Na2CO3、CuSO4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D项错误。【答案】C命题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2017年全国卷,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解析】根据题目中有关砒霜现象的描述“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可知,这是砒霜气化以后又冷凝的结果,显然这种分离方法是升华。【答案】B2.(2016年上海,16)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操作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B.操作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C.操作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操作总共需两次过滤【解析】KNO3中混有NaCl应提纯KNO3,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温度对NaCl溶解度的影响较小,故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KNO3。操作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操作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操作为冷却结晶,利用溶解度差异使KNO3结晶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即得KNO3晶体。【答案】C3.(2015年全国卷,26)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 ,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 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DEFGHI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3)设计实验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草酸为二元酸:。【解析】(1)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是否有CO2气体,若有CO2气体生成,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B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降低温度,使水和草酸冷凝。若草酸进入装置C,会生成草酸钙沉淀,干扰CO2的检验。(2)检验CO可通过检验CO还原黑色的CuO生成的CO2来进行。因为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中有CO2,所以先要除去CO2,可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并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是否除尽,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CO,然后通过加热的CuO,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气体,没有反应掉的CO可用排水法收集。若前面的澄清石灰水无现象,装置H中黑色的CuO变红色,后面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3)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可以利用溶液中较强酸制较弱酸的原理,将草酸与NaHCO3溶液混合,看是否有气体产生。证明草酸是二元酸,可以利用酸碱中和滴定原理,若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2倍,则可证明草酸是二元酸。【答案】(1)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发生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2的检验(2)F、D、G、H、D、ICuO(或氧化铜)前面的澄清石灰水无现象,装置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向盛有少量NaHCO3溶液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2倍4.(2014年全国卷,26)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H2O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水中溶解性异戊醇880.8123131微溶乙酸601.0492118溶乙酸异戊酯1300.8670142难溶实验步骤:在A中加入4.4 g异戊醇、6.0 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 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 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 g。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B的名称是。(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填标号)。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的目的是。(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填标号)。(7)本实验的产率是(填标号)。a.30%b.40%c.60%d.90%(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 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填“高”或“低”),其原因是。【解析】(1)装置B为球形冷凝管。(2)两次水洗的目的不同,第一次是为了洗去大部分醋酸和催化剂硫酸;第二次是为了洗去NaHCO3溶液。(3)分液时先从下口放出密度大的液体,然后从上口倒出密度小的液体,根据题意知d项正确。(4)由于酯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因此为了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常加入过量的乙酸。(5)无水硫酸镁用于吸收产物中少量的水,起干燥作用。(6)蒸馏过程中,温度计水银球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且不能用球形冷凝管,球形冷凝管主要用于冷凝回流,故b项正确。(7)异戊醇为0.05 mol,理论上得到0.05 mol乙酸异戊酯,其质量为6.5 g,故产率为100%=60%。(8)异戊醇沸点为131 ,若从130 开始收集馏分,则未反应的异戊醇会随乙酸异戊酯进入产物,造成结果偏高。【答案】(1)球形冷凝管(2)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洗掉碳酸氢钠(3)d(4)提高醇的转化率(5)干燥(6)b(7)c(8)高会收集少量未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