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拉美收入分配问题的几点思考doc.doc_第1页
对拉美收入分配问题的几点思考doc.doc_第2页
对拉美收入分配问题的几点思考doc.doc_第3页
对拉美收入分配问题的几点思考doc.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拉美收入分配问题的几点思考白 凤 森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收入分配不公的状况严重存在。5060年代,拉美国家主要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其主要内容是出口自然资源(原材料),推行替代进口、面向国内市场的工业化;在社会发展方面,扩大私人消费并使其多样化,同时不断增加公共开支以刺激国内需求。在这种模式下,拉美在经济发展上获得较大的增长,19501980年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7%,成为世界上发展较快的地区。战后拉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拉美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之一是创造了大量新的劳动岗位,带动了劳动力方面的巨大变化。尽管在此期间劳动力人数每年增加2.5%,但由于城市化运动迅猛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的比重迅速下降,从1950年占55%降到1980年的32%。这支劳动力大军中的一部分在城市正规部门找到工作,使正规部门的就业每年增长约4%,但经济增长仍不足以吸收大量增加的城市劳动力,约有30%的人没有工作或在非正规部门谋生。这些边缘化的城市居民和农村中广大贫苦农民,构成拉美地区的贫困人口,1980年约占全部人口的35%。在此期间,虽然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几乎与美国不相上下,但未能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防止收入分配差别的扩大,以致到1980年,不论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拉美多数大国和中等国家都存在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而且收入分配集中程度呈逐渐扩大的趋势。根据世界各国通用的吉尼系数反映收入差距的标准,一般认为,吉尼系数在0.200.30之间为收入分配比较平均,在0.300.40之间为合理差距,在0.400.50之间为较大差距,在0.50以上为悬殊差距。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墨西哥1950年为0.55,1963年升到0.60以上,1977年回落到0.57;阿根廷(首都地区)1953年为0.39,此后逐步上升,到1980年升到0.47;巴西1960年为0.57,1980年升到0.60以上;智利(首都地区)1953年为0.48,1980年升到0.53。由此可见,以上几国1980年都已属于悬殊差距之列。即使哥伦比亚从1971年的0.53降到1981年的0.47,哥斯达黎加从1971年的0.43降到1980年的0.41,委内瑞拉从1971年的0.50降到1981年的0.42,也仍属于收入较大差距之列。总之,战后拉美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分配,收入集中程度总的来说在加大,收入分配不公是该地区一个历史性的问题。二、实行结构调整和经济改革后,拉美国家取得宏观经济的稳定并已恢复经济增长,但社会发展依然滞后,收入分配不公的状况仍在加剧。1982年爆发债务危机后,拉美各国陆续进行结构调整和经济改革,放弃替代进口的内向发展模式,转而实行外向发展模式。经过这一战略性转变之后,拉美国家逐步摆脱“失去的10年”的阴影,在稳定宏观经济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并已走上恢复增长的轨道。19811990年,拉美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只有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负增长(-1%);1991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为3.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为1.8%。但是,在经济形势已经好转的同时,拉美国家在克服社会发展的落后局面上却进展甚微。其中在改善收入分配方面不仅进展缓慢,基本上停滞不前,而且在有些国家反而出现倒退现象。正如拉美经委会所作的评价那样,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没有扩大到收入分配领域,只有乌拉圭一国在这方面有所改善。拉美经委会评论杂志主编奥斯卡阿尔蒂米尔在研究拉美国家改革前后收入分配状况时,根据吉尼系数测算出的数据,用收入集中指数列举了拉美一些国家的变化情况。以危机前的指数为100,近些年的变化情况是:哥伦比亚1986年为92,1990年为94,1992年和1994年为101;哥斯达黎加(城市地区)1990年为99,1992年为101;智利(首都区)1987年为102,1990年为99,1992年为100,1994年为101;墨西哥(以1984年为100)1994年为110,1992年为112;乌拉圭(首都区)1990年为93,1992年为79;阿根廷(首都区)1990年为116,1992年为112;巴西1990年为104;巴拿马1989年为115,1991年为112;委内瑞拉1990年为105,1992年为106。上述数据说明,进入90年代后,除乌拉圭一国收入分配状况有所改善以外,所列举的其他国家的收入集中程度都或多或少地高于1982年的水平,就是说分配不公的状况依然如故,并呈现加剧的趋势。拉美历来是收入分配差距巨大的地区,许多拉美国家一直是发展中国家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国家。据世界银行统计,发展中国家20%最穷居民的收入占总收入的7%,而拉美地区20%最穷居民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4%(也有统计数字称只占3%)。另据统计,1996年拉美10%最富者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50%,而50%的穷人的收入只占全部收入的15%。至于分配不公造成的两极分化程度则更为严重,不少国家因收入悬殊俨然分成两个社会。据世界银行1996年报告,在乌拉圭、巴拿马和巴拉圭3国,10%最富者与10%最穷者的收入相差15倍,而在洪都拉斯和秘鲁竟相差80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称,危地马拉和巴西等国富人与穷人的收入相差30倍。三、战后以来拉美国家现代化的经历表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社会政策是造成长期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战后50多年以来,拉美国家发展模式经历了从替代进口工业化到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发展的转化。经济形势经历了快速增长到80年代萧条再到90年代恢复增长的周期性变化。但无论是在哪种发展模式的背景下,也无论是在顺利增长还是在克服危机后的恢复时期,作为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一个重要方面的收入分配问题却始终存在,而且从50年代以来收入集中程度越来越严重。国内外学者认为,造成拉美收入分配不公的因素在于:拉美国家经济增长不够强劲有力,人均产值仍然不高;经济增长未能创造充分的就业机会;劳动力教育水平较低,影响其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进而影响其收入;未进行真正有效和彻底的土改,影响广大农村劳动力的资产收益,等等。毫无疑问,这些因素确实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拉美的收入分配,造成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但笔者认为,这些都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表面原因,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中一些原因恰恰是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的必然结果。拉美国家长期以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发展,没有制定和执行正确的社会政策、特别是分配政策,才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众所周知,正确的现代化道路应是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的发展,包括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教育水平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等内容。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恰恰相反,人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促进经济发展惟一稳定和持久的方式是增加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这就要求实行兼顾经济和社会两方面的“边增长边分配”的政策,在获得经济增长的同时使社会各阶层居民分享增长的成果,从而普遍提高收入水平,形成更大规模的国内消费,进而刺激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同时,劳动者通过得到保健、教育等社会服务增强身体素质和提高劳动技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创造可靠的条件。这样的发展道路使经济与社会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达到互相促进和协调发展,逐步建立起繁荣富足和公正的社会。拉美国家的情况并非如此。长期以来,它们未能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甚至陷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公正不相容性”和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分工论的误区中。由此产生的结果是,社会进步或社会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公将广大中下阶层排斥在现代化进程之外,不仅造成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而且也直接限制社会集体和个人消费的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不振,进而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形成一个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当然,在5070年代期间,拉美国家政府也通过扩大就业、提高工资和控制物价等一些措施在社会方面做了一些实事,刺激了社会的消费需求,使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城市中先进部门与传统部门之间发展的极不平衡,拉美国家历史上遗留的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其表现就在于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成果没有平等地为各个社会阶层分享,除了富有者,只有庞大官僚机构的政府官员、城市中组织程度较高的产业工人和公共职员在较大程度上得到了实利;而非正规部门的劳动者、大城市周围贫民区中的下层群众和农村中的广大居民并没有真正受益,依然处于边缘化状态和社会最底层。拉美国家在进行结构调整和实行新自由主义改革后,社会发展问题退后于更加次要的地位,完全成了经济增长的附属物。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统治一切,认为市场的自由运作可以保障资源的合理配置,克服经济和社会方面出现的各种不平衡现象。这种理论认为,任何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都是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只会给市场的运作造成扭曲。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国家放弃了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整合的功能,使发展模式带有明显的“经济主义”倾向,让社会政策的目标从属于经济政策。由于社会发展完全从属于经济发展,政府的社会政策范围就不断压缩,其表现是:(一)社会政策不是一整套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策,而是对经济政策在一部分居民中造成的消极后果进行补偿的具体措施;同时这种补偿只是暂时的,待到市场作用得到完善并合理配置资源后,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不平衡就会自动消失。从这种意义上说,社会政策失去了对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功能,仍指望通过经济增长的成果将来“溢出”或“滴漏”到广大社会的途径来解决诸如贫困等社会问题。(二)社会政策不是普遍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而是使处于极端贫困境地的居民的生活不至于进一步恶化,因而只对经济政策的牺牲者提供救助,使其勉强维持生计。形象的说法是“不是帮助他们爬出井外,而是防止他们淹得更深”。从这种意义上说,社会政策退化为民间团体或急公好义之人的慈善行动,这样的行动只能暂时缓解极端贫困者的燃眉之急,而不能促进他们社会经济状况的全面改善。(三)社会政策不被认为是为促进社会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而进行的人力投资,而被认为是为缓和严重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分化所付出的开支,因此,为确保执行财政纪律而对政府的社会开支进行消减,使本来就已严重不足的用于社会方面的资金越来越少。这就给政府有限的扶贫计划和救助行动打了折扣,限制了其可能达到的效果。总之,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拉美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整计划以及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都没有包括社会发展的内容,充其量只是列举一些旨在补偿或减轻经济政策和体制改革造成的负面效果的计划和措施,这说明,拉美国家政府仍然忽视社会发展,也没有提出系统完整的政策,因而也就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四、只有正确、全面地认识发展的全部含义和内容,制定和实行同时兼顾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才能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两大目标。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公正问题,早已引起众多学者和国际机构的关注和重视,并提出许多建议和主张,其中拉美经委会所作的分析和提示更发人深省。早在70年代,拉美经委会就对拉美国家进口替代模式中的社会发展状况作出评估,把那种模式称为“集中化发展模式”,即造成收入分配不断集中的模式,指出拉美国家应注意解决经济增长与社会公正之间的不平衡现象。90年代初,拉美经委会在一份题为生产改造与公正的纲领性文件中,对拉美发展模式提出很好的建议,即应该同时向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正的两个目标前进,而不能有先有后。90年代拉美采取新的发展模式并在恢复经济增长以后,其重经济轻社会的倾向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至今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收效甚微,许多社会滞后现象甚至有所加剧。面对这种形势,越来越多的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阿根廷著名社会学家、专门研究发展问题的贝尔纳多克利克斯伯格明确指出,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在于“本地区国家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脱节”,在于本地区存在着“统治一切的经济主义”,为此建议采取将人置于中心地位的“社会经济学”。拉美经委会在再次研究拉美地区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于1997年4月69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第一次跟踪社会发展首脑会议的地区会议上,向各国提交了名为公正的漏洞:拉美、加勒比与社会首脑会议的文件,对地区的社会形势、形成原因和应采取的政策作了深入分析和明确论断。这份文件首先指出拉美地区严重的社会形势,在取得宏观经济稳定和恢复增长的同时,仍存在许多落后现象特别是在社会方面,其中有些问题更加严重了,并且分析说,“贫困、失业和就业不足问题、收入分配不公和教育成果的社会分化已构成地区的结构性现象。”文件评价了各国为缓解社会问题所作的努力,同时指出社会开支因执行财政纪律而压缩,社会政策的管理还没有更新,这些政策“力度不够,效果有限”。针对这些问题,这一文件进一步指出症结所在:拉美的经济改革进程把重点置于经济增长和减少通货膨胀上,这对减少贫困无疑是首要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