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总结:三篇_第1页
2019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总结:三篇_第2页
2019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总结:三篇_第3页
2019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总结:三篇_第4页
2019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总结: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总结:三篇一,守护童真 无痕衔接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也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共同关注的工作。不仅需要共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而且需要大家的主动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强势作用,特别在“拒绝小学化”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多形式、多方法、多渠道的为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创造条件。为帮助大班幼儿有能力、有自信、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实现幼小无痕衔接,*幼儿园暨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后, 特举办“家、园、校携手共话幼小衔接”研讨活动,来自双语小学政教主任,一年级班主任老师、幼儿园家委会主任、副主任以及大班家委会成员参与研讨会,进行现场指导,答疑解惑。以此消除家长对幼小衔接可能出现的问题恐慌,形成家、园、校三位一体的共识性认识,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小学资深教师原老师从小学生零起点讲起,结合当今幼小衔接的现状,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幼儿的入学生理、心理准备、习惯的培养、家长要做的事情、孩子在上小学时将会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幼小衔接存在的误区等方面,用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好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来自幼儿园大班的家长代表带着目前大班家长们比较疑惑的问题进行抛问:1.孩子在上小学之前有无必要上幼小衔接辅导班?2.父母要不要带孩子提前预习拼音?3.家长在家怎样帮助孩子培养专注力、自我控制能力?4,如何进行时间管理?5.家长比孩子还要焦虑怎么办?*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原老师和唐老师以及家委会主任吴主任和孙主任解答:幼小衔接中家长要静下心来,用平和的心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规则意识,养成乐于阅读和良好倾听的习惯。王园长针对目前大班幼儿的发展状况,结合幼儿核心经验,从自理能力、专注力、任务意识等方面提出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倒计时中的教育目标。本次幼小衔接沟通见面会,架起了家、园、校幼小衔接的沟通桥梁。让家长和教师面对面零距离沟通在孩子成长中的困惑,让家园达成“零起点”入学的一致,让幼儿园、学校和家长找到幼小衔接中的方向,教育路小区幼儿园幼儿园和双语小学将以此为契机,制定幼小衔接活动方案,解决幼儿在升入小学中的障碍,让孩子们愉快地度过幼儿园的最后一段美好时光,顺利地进入小学!二,解决问题的策略孩子应该做到:学会准备好、学会负责、学会尊重1、学会准备好现在每个家长都想培养“天才”儿童,恨不得从一出生就教他们各种本领。往往最重要的“硬件基础”被他们忽略了,身体和头脑要准备好。如果这些没有准备好,那么找全世界最优秀的老师教他,他也不可能学好。这里说的准备好分为身体准备好和头脑准备好。能够保持坐姿正确,愿意积极参与活动,到困难会自己思考或寻求帮助,并能遵从游戏规则。带了这么多孩子,尤其到大班的时候会发现,有些孩子已经做好了上小学的准备,有些孩子则不能。因为坐不住,遇到问题直接放弃。即使从小班我们就要求坐坐好,遇到事情请先思考,但是因为家长的要求不同,部分孩子会做不到。这时候就要求家长应该多重视孩子这两方面的培养,不论是玩玩具还是看书的的时候都应该让孩子坐在椅子上,身体做直,小脚放好,眼睛、耳朵、嘴巴、小手、脑袋准备好。细化这些规则,坚持就是胜利。这时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思考了。2、学会负责很多孩子上学后不监督就不写作业,总爱磨蹭迟到,上课不专心听讲,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本原因就是孩子没有学会对自己负责,因为他所有的行为都是父母负责的,自己可以什么都不用搞,父母会帮我搞好的。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要明白自己和孩子的界限在哪里,知道自己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做到不越界、不包办替代,除非孩子主动寻求帮助。平时孩子做一些决定的时候,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比如,孩子不想吃饭,那就尊重他,如果过了饭点他饿了,那么他就会知道,到了饭点就要吃饭,不然会饿。让孩子参与收玩具,虽然会收的很慢,但是他学会了对自己的玩具负责。3、学会尊重。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面是老大,可以随意使唤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而且不说谢谢。家里的好吃的,好玩的都是他的,不开心就发脾气这时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从“个人”逐步过渡到“社会人”。让他们开始接触真实的“社会”。在那里他需要明白: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玩具需要轮流玩,上洗手间需要排队等待,要学会说“你好”“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这些看似简单的社交礼仪,却是孩子融入社会的基础。然后家长应该做好一些孩子入学前的知识储备。1、了解小学幼儿园和小学在生活环境、活动形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社会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学龄前期的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着期待,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带幼儿走进小学能够帮助幼儿对小学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和了解。参观小学校园,进人课堂听课,观察小学生的学习方式,认识文具、学具,与小学生交流,参加少先队入队仪式等活动都是幼儿了解小学学习生活的途径。在幼儿对小学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讨论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明确目标,培养幼儿的入学意识。2、建立时间观念幼儿园的活动主要以生活、游戏活动为主,幼儿在园的时间虽有统一的安排,但因幼儿年龄小,家长接送都比较随意,没有时间约束,而小学却没有这样“自由”。所以对进入学龄期的幼儿提出每天按时入园、不迟到、不随便请假的要求,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十分重要。教师可鼓励幼儿每天按时入园,在各项活动中也要让幼儿感受到时问的重要性,在活动室摆放时钟,教幼儿认识钟表等都是培养幼儿时间观念的好方法。3、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会帮助幼儿服从规则,形成规则意识,是幼儿完成学习、完成任务的保障,也是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必要能力。幼儿教师可从幼儿生活活动开始,引导幼儿专心致志地做事,杜绝边吃边玩、边睡边玩、边学边玩的不良习惯;课前课后提醒幼儿入厕,改变随时入厕的习惯;上课期问要求幼儿坚持专心听讲,积极旧答问题,并学会聆听同伴的发言,不随惑打断别人,尊重同伴;参加集体活动时,教师要鼓励幼儿遵守集体秩序等。三,如何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小衔接教育托管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针对现行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理论上存在专业路径与政策法律路径两种路径,但理想的路径应该考虑到家长的合理需要。理论上的两种路径都没有关注家长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难以完成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任。幼小衔接如何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有哪些路径?(一)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专业路径与法律路径专业路径主要从专业的角度来思考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途径;政策法律路径则强调运用国家政策、法律手段来解决现行学前教育中的问题,认为只要政策、法律健全,就可以解决幼儿教育发展现实中的任何问题。专业路径又分课程路径与师资路径。针对幼小衔接的要求,从课程理论出发,假设存在一种通用的完成幼小衔接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通常认为是专题性的)在理论上不存在任何小学化倾向,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部分城市(特别是幼儿教育比较发达的城市,如南京、上海、北京等地)有了比较成熟的幼小衔接经验,这些经验是基于这样一些“高”的事实:家长文化程度高、家庭教育水平高、幼儿教师素质高、幼儿园办园质量高。这些地方的幼小衔接经验,却不能复制或者推广到家长文化程度低、幼儿教师素质不高的地区。加之,各地小学在接受入小学儿童上采取的标准不同,客观上造成了各地幼小衔接的不同标准。另外,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家长和幼儿园似乎不太愿意冒险只花一个月或者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完成幼小衔接的任务,课程路径在现实中已经被认为是行不通的路径。师资路径强调幼儿教师素质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性,认为提高教师素质是一个根本的方面,这种路径被认为是专业路径。面对家长在学前教育方面的特殊要求、小学现行的入学测试、社会存在的考试等因素,特别是各幼儿园现行的文化环境不同,参加过培训的教师(或者培训并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在实践中还是沿袭原有的形式,即小学化并没有得到改变。政策法律路径主要致力于依赖法律的武器,通过行政手段来达到促使幼儿教育脱离小学化的目的。一般教育部门牵头组织相关治理小组对辖区内的幼儿园实施监督和检查,通常的检查是检查组的现场检查,检查幼儿园教育内容特别是活动组织中是否存在小学内容、小学教育的方法,这种检查只是突击性的,往往一学期检查一次,不具有长年监督效果。也有地方联系新闻媒介设立家长举报电话,通过家长举报,经检查组查证,如果属实的话,则要求更改,这种措施主要依赖于家长的举报,但家长举报的情况非常少见。这种政策法律路径,由于不具有完善的法律,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整治也只是流于形式,未见到效果。(二)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合理路径应该定位在学前教育制度改革合理的路径以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家长的合理需要、幼小衔接的现实需求为基础,强调反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应特别指向中班和小班儿童,不针对大班儿童,结合义务教育的发展趋势,强调大班年龄段儿童班级挂靠小学,这种路径强调的是对现行幼儿园制度的改革,故称为制度路径。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主要是针对幼儿阶段忽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造成的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包括内容选择、教学组织方式等。所以,我们在讨论幼儿教育阶段小学化问题的时候要区别正当的发展需要、家长需要。合理的路径选择应该允许合理的需要,防止不合理的需要。理想的路径应该针对的是现行幼儿教育的不足,主张满足家长的一定需要,同时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这条路径指向的是现行幼儿制度的缺陷,现行学前教育制度虽然在局部有些变化(如有时会考虑到迎合家长的需要),但整体上还是延续着过去的制度(36、7岁在幼儿园阶段接受学前教育),幼儿离开幼儿园后,即升入小学。由于从幼儿园到小学,存在着学习方式与教育内容的巨大差异,而且我国的幼儿园和小学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各种差异的存在,为幼儿园、小学间的衔接需要提供了基础。虽然我们一直坚持幼儿园为主体的办园形式,强调幼儿园与小学的绝对分离。事实上,这种分离是不能绝对化的。小学教育的要求与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而学前教育理论工作者所信奉的信念却是游戏化和生活化的活动,关注保育和教育的结合,玩和学的统一。受当代科技进步的影响,当代儿童的家庭教育水平越来越高,5、6岁儿童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能力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具有接受小学阶段教育的能力。这为幼儿教育小学化提供了可能,虽然我们目前为这种学习方式给出了一个学术性定义:幼小衔接。但在实践过程中,幼小之间的衔接更多演绎为小学化教育方式。如果我们把这种大班儿童的小学化教育方式合法化,可以结合当今的防止小学化趋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更应该明确指向较低年龄阶段,如35岁年龄段,即小班、中班年龄段的儿童不适合小学化。此为这样一种新的学前教育制度提供了依据:大班儿童可以采用不同于中班、小班儿童的学习方式,即中班、小班儿童适合于游戏化、生活化的活动,大班儿童可以适度地采用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大班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时候会影响到小班、中班教师的教学方式。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大班儿童应该可以具有不同于中、小班儿童的学习环境。虽然我们还认为:相比小学低年级儿童,大班儿童的学习环境更趋向于幼儿园低年龄阶段儿童。这意味着大班儿童是介于幼儿园小、中班环境与小学低年级环境之间的过渡阶段。从国际经验来看,早期免费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