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docx_第1页
吉林省辽源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docx_第2页
吉林省辽源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docx_第3页
吉林省辽源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docx_第4页
吉林省辽源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辽源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四川省仁寿县)下图为西周分封示意图,周天子封颛顼后代熊绎于楚,封王室周章于吴,封功臣姜尚于齐,封王室召公奭于燕。据此可知分封制A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有利于加强边远地区的开发C削弱了先代贵族地方人事权D实现了统治权力的高度集中2(2019年全国卷原创模拟)柏拉图认为,这种“民主政体”是一种很坏的政体,最大缺点是“极端民主”、“过度自由”。只要人民推举,不管什么人都可当执政者,而富有治国才能的贤人却反而被抛弃。柏拉图认为的“最大缺点”A带来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繁荣B是对雅典民主政体全面客观的评价C有利于调动当时雅典居民积极参政D为后世民主集中制出现提供了借鉴3(2019福建省泉州市)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人认为它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是国家转型的助推器;有人认为它结束了封建帝制,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也有人认为它反帝反封建不彻底,是一次有限革命。这说明A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客观B历史事实的多元化影响评价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评价D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4(2019湖南省岳阳市)1959年,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成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确规定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早已无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A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B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C蒋介石欲借机使台湾问题国际化D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5(2019四川省绵阳市)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下表中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情况主要反映了A美国加强欧洲的军事渗透B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C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D美苏对东欧国家的争夺更激烈6(2019湖南省醴陵市联考)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A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B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C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D颁布“推恩令”7(2019广东省肇庆市)1890年,与西方相比,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5元左右(月薪)。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人也只有18元。这说明当时A直隶地区经济发展优于上海B上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新生产方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D男女工人收入差距日益缩小8(2019甘肃省靖远县联考)1952197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4.3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3.6倍,而居民消费水平仅增长了68.5,平均年增长仅2.1。这一经济增长形势A说明计划经济体制调节失灵B反映经济结构发生本质变化C不利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D表明人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9(2019山西省部分学校)1973年,世界石油价格大涨,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笔“大而易得”的外汇收入,苏联领导层认为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可以高枕无优,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进口依赖越来越大。这导致了苏联A新的经济体制得以建立 B对美国军备竞赛优势明显C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矛盾 D综合国力与美国相差无几10(2019安徽省合肥市质量检测)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前后推出逆全球化口号,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一些欧美大国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逆全球化趋势逾发明显。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B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C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已经形成D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11(2019四川省绵阳市)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B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C欧洲贵族推动法国启蒙思想传播D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12(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教育方面主要是改造旧教育和学习苏联。到1958年,教育开始进入尝试探索阶段,既不学欧美,也不学苏联。这种变化反映了A政治局势影响教育改革B国际环境制约教育改革C国际关系决定教育改革D旧中国教育的严重滞后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13题、第14题为必考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题第17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13(2019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早在18世纪中期,掌握政权的辉格党左翼主张议会改革,成为议会中的反对派,并发表了选举制度改革计划。19世纪初期,资产阶级激进派又活跃起来,议会改革的高潮又一次兴起。1829年,伯明翰工业家组成以阿特伍德为首的伯明翰政治同盟。此后,类似组织在其他城市相继成立,议会改革是这些组织活动的主要目标。他们还宣布同工人联合,竭力争取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支持。在群众的压力下,1830年重新上台掌权的辉格党人表示赞成改革,提出议会改革法案,1832年6月被议会通过,并经国王批准生效。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材料二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但没有提到开国会的具体年限。针对开国会这一旧问题,在1907年秋至1911年1月尤其是在1910年,以立宪派人士为代表,各省咨议局为阵地,先后进行了四次请愿活动。期间,各省请愿代表团赴京并成立国会请愿同志全,呈递请愿书,吁请“皇上速降谕旨”“召集国会”,形成了国会请愿的热潮。规模越来越大的国会请愿运动,对清廷的统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引起当权者的极大恐慌,最终请愿运动在清廷的镇压下偃旗息鼓。据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议会改革运动与清末国会请愿运动的特点及其背景。(1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结果不同的原因。(12分)14(2019安徽省阜阳三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结论1“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它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2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是中国“文革”时候,与此同时,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先从学生运动开始,后来变成全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美国的群众运动有一个大的背景,冷战延续到那个时候,大家有些厌倦。如果不认同冷战中一切以“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那么打越南是没有道理的。这场运动与以前不同,与经济诉求没有关系。中国的“文革”跟美国的群众运动是一致的。3但丁反对中世纪的“教会至上论”,他在神曲里写道:“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今日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但丁是近代早期反对宗教的人文主义者。4对于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张海鹏教授说:“为反抗西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而袁伟时教授却说:“义和团毁电线、拆铁路、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即使义和团真的立下了“扶清灭洋”的伟大功勋,也不能回避它的这些反文明、反人类的错误。”义和团运动扑朔迷离,难以洞察真相。通过解读材料推导结论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表中对四组材料的推论均有不当之处,请选择其中一组,结合所学史实说明结论的不当之处,并从解读材料方法的角度,简析“不当之处”产生的主要原因。15(2019四川省绵阳市)(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唐朝政府深切关心丝路路政建设。近年来吐鲁番出土文书,对此多有揭示,唐政府在丝路沿线设置驿馆,配置驿马、驿丁,以供往来官员食宿之需要。丝路沿线,唐朝政府设军置守,从戍、烽、铺到守捉、军、镇,组织严密。为纠察奸宄,唐朝政府对“丝路”上来去行人颁给“过所”。行人通过关戍、守捉,必须勘验过所,这是汉代以来就实行并取得效果的一项制度。既表现了唐朝政府对人民的严密控制,也说明在丝绸之路上只要有“过所”在身,即使迢迢千万里,也可以通行无阻。据出土文书,唐代在西州设有“长行坊”。这是一种官办运输机构,运输工具有牛车、长运马、长运驴等,又称“长行转运史”。为供应丝路沿线所需给养,自汉代以来,一项成功的政策就是实行屯田。唐代屯田同样取得巨大效果。伊州、高昌、安西等处,都是当年重要的屯田基地。反映屯田状况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数量颇多,很明显,没有屯田作后盾,要维持丝路行政管理机构,确保沿线驻军、驿馆开支,满足使节、商旅需求等,都是很困难的。摘编自王炳华大唐丝路国之重器(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丝绸之路”路政建设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丝绸之路”路政建设的意义。(7分)16(2019河北省邯郸市摸底考试)(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一 1939年8月19日,苏德政府达成苏德贸易信贷协议,在未来两年时间里,苏联向德国供应农、林、工业品,总价值18亿德国马克;所得货款用于从德国购买工厂设备、车床、武器装备等及其他物品。此后,苏联又增加价值64亿以上德国马克的货物给德国。此外,苏德还秘密商定由苏联出面向第三国购买物资再转运德国的办法。摘编自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汇编材料二 从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美国对苏出口比上一年增长75%,也高于往年最高水平。在战略物资方面也出现大幅增长,如1938年苏联从美进口合金3268000美元,到1939年跳至6984000美元。苏联从美国的过境转运(主要是锡、铜和原油)也出现大幅增长。苏联还首次在美国大量采购小麦。1939年11月底,苏军入侵芬兰。罗斯福公开谴责苏联并对苏联实施“道义禁运”从1939年底至1940年6月,美国政府的各个部门联手对苏联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管制措施,将苏联所需的战略物资、生产机械、生产技术和运输船舶等,都纳入美国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摘编自张愿二战初期美国对苏联的经济管制(193991941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签署苏德贸易信贷协议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初期美国对苏联进行贸易管制的背景,并分析说明其意图。(8分)17(2019河南省开封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蒲安臣,美国著名律师、政治家和外交家,美国驻华公使,担任过清政府首任外交使节,被称为“为清廷打工的美国外交官”。1867年11月,蒲安臣即将离任回国,总理衙门为他举办饯行宴会,他表示“嗣后遇有与各国不平之事,伊必十分出力,即如中国派伊为使相同。”当时,清朝政府正在准备第一次派团出使外国,苦于缺乏合适的外交人才,并对礼节问题感到十分为难。恭亲王奕建议委任蒲安臣担任中国首任全权使节(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代表中国政府出使美、英、法、普、俄诸国,并说明,由于中外礼仪不同,“用中国人为使臣,诚不免为难,用外国人为使臣,则概不为难”。这个意见随即被采纳。委派蒲安臣作为中国政府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率使团出访。出使期间,设计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面国旗,即黄龙旗,标志中国第一次以主权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社会中;同时一定程度上完成了“笼络各国”的外交使命,得到了美英等国政府不借修约之机提更多要求、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承诺。其中与美签订的蒲安臣条约,是近代以来中国首次以主权国家身份而不是战败国身份签订的对等条约。主要内容强调两国民众自由交往,尊重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美国则通过这一条约得到廉价的华工,解决了内战后和修建太平洋铁路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中美两国自此开始推行相互“合作政策”。摘编自威廉士:蒲安臣与中国第一次造使出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蒲安臣成为“中国政府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的主要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蒲安臣担任中国首任全权使节对中国近代外交带来的变化及积极意义。(8分)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历 史 答 案第卷1【解析】分封制一定程度上拱卫了王室,加强了统治,分封制拓展了疆域,有利于加强边远地区的开发,B正确;西周时期,中央权力尚未形成高度集中,故A错误;分封制的对象有王室、功臣、先代贵族,故C错误;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因此实现了权力的集中说法是错误的,排除D。【答案】B2【解析】雅典直接民主形式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存在许多弊端,因此需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来解决这一弊端,故答案D项。柏拉图否定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不是它的优点,排除A项;柏拉图的评价忽视了雅典民主政治对城邦的贡献,不够客观和公正,排除B项;雅典民主政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政治,而非“居民”,排除C项。【答案】D3【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评价,说明对于同一历史事实,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价。故答案为C项。历史评价没有历史叙述客观,排除A项;历史事件的多元化影响是指某一历史事件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而材料反映的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评价,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辛亥革命的不同评价,突出体现其主观性,排除D项。【答案】C4【解析】根据材料“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可知台湾方面并不认可美国方面提出的政策,坚持“一个中国”,但是没有改变蒋介石追随美国敌视大陆的基本政策,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蒋介石使台湾问题国际化,故C项排除;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晚于材料中的时间,故D项错误。【答案】A5【解析】北约是冷战的产物,应当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终止,但从材料信息看,北约仍然在不断增加成员国,这是由于北约已经成为美国霸权主义的工具,即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了转变,故B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北约不断扩大的事实,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北约的成员国包括美国与西欧国家,不属于区域集团,排除C;1991年底苏联已经解体,D错误。【答案】B6【解析】西汉初年为解决王朝财政问题,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加强政府对经济资源的垄断。故答案为B项。A项不是主要措施,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西汉政府没有实行这样的政策,排除;颁布“推恩令”是为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不是解决财政问题,排除D项。【答案】B7【解析】由材料“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5元左右(月薪)”可知其年收入大概是5*12=60元,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人也只有18元”,说明工人的年收入要高于农民,故C正确;由两地工人和农民年收入的比较可知是上海优于直隶,故A错误;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就开始解体,故B项“开始”错误;材料未体现男女工人收入差距,故D错误。【答案】C8【解析】材料表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都有较快增长,而居民的消费水平增长有限,这必然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计划经济体制调节失灵”,排除A;材料反映经济生产不能与消费能力同步增长,无法体现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排除B;材料表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都有较快增长,而居民的消费水平增长有限,人民生活质量不可能大大提高,排除D。【答案】C9【解析】材料“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进口依赖越来越大”说明其进出口贸易过于单一,苏联经济制度存在问题,新经济制度没有成效,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问题,故排除A,选C;材料没有提到美苏军备竞赛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比较美苏综合国力,排除D。【答案】C10【解析】结合所学,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欧美大国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说明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故D正确;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A错误;经济全球化是世界主流现象,B错误;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已经形成”表述错误,排除C。【答案】D11【解析】由表中数据看出,17-18世纪,法国有阅读能力的人所占比例和妇女的识字率都明显提高,说明文化教育有利较大发展,同时欧洲出版新书和普通人藏书量都有较大增长,这有利于启蒙运动传播新思想,故B正确;材料反映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A错在因果倒置,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欧洲贵族”的信息,排除C;社会发展推动文化进步,而不是出版业推动文化进步,D表述不恰当,排除。【答案】B12【解析】由材料中学习对象的变化可知,教育改革受当时“左”倾政治局势的影响,故A项正确;国际环境对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制约因素,故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现状,不是变化的反映,故排除。【答案】A第II卷13(25分)【解析】(1)第一小问,关于英国英国议会改革运动,由材料“18世纪中期,掌握政权的辉格党左翼主张议会改革”,可见英国由工业资产阶级主导;由材料“他们还宣布同工人联合,竭力争取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支持。在群众的压力下”,可见得到广泛支持。关于清末国会请愿运动,由材料“以立宪派人士为代表,各省咨议局为阵地,先后进行了四次请愿活动”,可见清末立宪派人士主导;由材料“规模越来越大的国会请愿运动”,可见规模不断扩大。第二小问,英国要结合工业革命的开展,议会内部权力分配不均,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而清朝,由“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可见预备立宪的开展是契机,除此之外,可以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归纳。(2)英国议会改革运动取得成功可以从阶级、政治同盟和任命群众和政党等方面归纳,可见是社会发展的合力。清末国会请愿运动的失败有深刻的经济根源,其逻辑思路是:清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立宪派具有软弱性,所以将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由材料“廷的统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引起当权者的极大恐慌,最终请愿运动在清廷的镇压下偃旗息鼓” ,可见清廷的镇压。除此之外,当时由于立宪派的阶级局限性,请愿运动脱离人民群众。【答案】(1)特点: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主导;得到广泛支持。清末,立宪派人士主导;规模不断扩大。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得分)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议会内部权力分配不均。清未,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民众对清政府抱有幻想;预备立宪的开展。(2)原因: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政治同盟组织成立的推动;广大群众的参与;执政党的赞成。清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立宪派将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绝大多数群众对参与请愿热情不高;清廷的镇压。 14(12分)【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与历史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解答本小问分别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对以上内容中的“材料”部分进行分析,找出“材料”与相应的结论具有怎样的缺陷,分别从“不当之处”、“历史事实”、“原因分析”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具有怎样的不当之处,需要哪些历史事实来证明,具体的原因分析是怎样的,几个角度来进行证明。注意结合相对应的史实来进行说明,同时分析原因时,注意结合所学的史学素养的相关知识来回答即可,【答案】不当之处历史事实原因分析材料一:不当之处:否定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及制约战争的因素大大增强。历史事实:政治民主化(联合国)、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大国之间的核均势等因素使得当今世界更加包容,多元价值观念并存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互补性和依赖性,美、俄、欧盟、日本、中国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也对争霸战争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原因分析:对材料的理解绝对化、教条化。材料二:不当之处:把中国的“文革”与美国的群众运动等同看待是错误的。历史事实:美国的群众运动是反战和平运动,中国的“文革”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原因分析: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材料三:不当之处:但丁“反对宗教”这个论断不合理。历史事实:但丁是文艺复兴的代表,文艺复兴反对基督教会禁欲主义、神权至上的主张,主张改造基督教会,追求人性解放,并不是反对宗教。原因分析:把材料中的“教会”等同于“宗教”,概念不清;没有把但丁及其作品放在特定的文明、文化背景中解读。材料四:不当之处“义和团运动扑所迷离,难以洞察真相。”这个说法欠妥。历史事实:两位教授的结论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所持的史观不同。张海鹏教授从革命史观出发,认为它是反抗侵略的手段,应该给予肯定;袁伟时教授从现代化史观出发,认为它是排斥工业文明,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应予以否定。随着大量史料的出现,人们是能够洞悉历史事件的真相。原因分析:解读材料时忽视了历史理解会因立场、角度不同而不同。15(15分)【解析】(1)特点:根据“这是汉代以来就实行并取得效果的一项制度”得出充分吸纳前代路政建设经验;根据“唐朝政府设军置守”得出政治管理与军事镇守相结合;根据“要有过所在身,即使迢迢千万里,也可以通行无阻”得出注重丝路交通安全和畅通;根据“为供应丝路沿线所需给养,自汉代以来,一项成功的政策就是实行屯田。唐代屯田同样取得巨大效果”得出加强丝路沿线经济建设,为丝路发展提供物质保障。(2)意义:根据“即使迢迢千万里,也可以通行无阻”得出促进了中国内地与边疆的交通联系;根据“实行屯田”得出加速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根据所学,唐代“丝绸之路”路政建设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唐朝的繁荣,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对今天“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答案】(1)特点:充分吸纳前代路政建设经验;政治管理与军事镇守相结合;注重丝路交通安全和畅通。加强丝路沿线经济建设,为丝路发展提供物质保障。(2)意义:促进了中国内地与边疆的交通联系;加速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推动了唐朝的盛世与繁荣;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借鉴。(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