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论荀子儒学思想.doc_第1页
开题报告--论荀子儒学思想.doc_第2页
开题报告--论荀子儒学思想.doc_第3页
开题报告--论荀子儒学思想.doc_第4页
开题报告--论荀子儒学思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模板(论文)开 题 报 告题 目: 论荀子“冰火相序”的儒学思想 系 部: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李晔 班级学号: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姓名: 赵棚鸽 指导教师职称: 讲师 2015 年 1月 10 日系(部):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5年 1月10日 (学生填表)课题名称论荀子“冰火相序”的儒学思想学生姓名李晔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课题类型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赵棚鸽职称讲师课题来源学术期刊一、 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1.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国外没有学者直接系统的研究荀子的儒学思想,从总体上看,西方世界荀子研究者将哲学分析方法和比较研究法应用于荀子研究之中,更主要地是进行中西比较。其中,如Aaron Stainaker关于荀子与奥古斯丁人人性问题的比较;Schwitzgebel在自然与道德教育问题上,对荀子与霍布斯、卢梭思想的比较;Rosemont则辨析了荀子的儒家理想社会并非Karl Popper所说的“封闭社会”。日本重则俊郎的荀子研究不仅从生平、学术风格,乃至从经济、政治、法律、逻辑等各个角度较为系统的介绍了荀子思想,概述被认为是日本研究荀子思想的第一部专门著作。佐藤将之的二十世纪日本学界荀子研究之回顾、东亚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郑宰相的韩国荀子研究评述、石立善、阎淑珍的汉学研究集刊对荀子的群分思想略有涉及。国内学者对于荀子儒学思想的研究较为广泛。荀子与中国文化,该书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把荀子的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深入探讨了荀子的自然观、人性论、认识论以及荀子与中国礼文化、法律文化、政治文化的关系,指出荀学是战国文化重建过程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中的“礼乐”思想更是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方式。胡玉衡、李育安的荀况思想研究,该书以论文的形式,把荀子的思想分十一个部分来探讨,同时,作者还深刻地分析了善恶、荣辱、君子小人三对伦理范畴以及荀子的道德修养论。王廷洽的荀子答客问。专著以问答的方式展现了荀子思想的全貌,作者在书中阐述了士、君子、圣人、小人的不同群体;有关孝、礼、仁、义、乐的问题,指出了“礼乐守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因礼守制”。 孔繁的荀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该书是以专题的形式对荀子的礼、法、王霸、正名、人性等思想进行梳解,从而使读者对荀子的学说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试论荀子的人生修养观(贺莉:燕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二期)、荀子道德修养观探析(刘玉明迟淑荣:淄博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荀子修身养心论(姜元奎张华松:东岳论丛2006年第1期)。韩德民的荀子与儒家的社会理想(齐鲁书社2001);郭志坤的旷世大儒荀况(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马积高的荀学源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储昭华的明分之道从荀子看儒家文化与民主政道融通的可能性(商务印书馆2006);陆建华的荀子礼学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朱夏甄陶的论荀子的哲学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向仍旦的荀子通论等著作对荀子的宇宙观、性恶论、社会观礼乐思想等进行了探讨。2. 选题的依据 国内外对荀子的“礼乐形式”与“仁义”思想的内涵联系研究不多,主要分散于性恶论和礼乐思想的内涵上,对于礼乐思想的现实意义以及对于荀子子从性恶论出发,以“因乐达礼,由礼及人”的儒学思想鲜有涉及。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社会秩序的构建不同于法家完全从政治性的国家出发,相反,他以家国通体的社会结构为立足点,来构建他的社会秩序的控制体系。 3. 选题的意义 荀子的儒学思想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实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荀子肯定了人的欲望的合理性并且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他的社会控制中, 对合理的欲望建立了保障渠道, 对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进行了积极引导。这一思想包含着对人的尊重,实质上与当今和谐社会建设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强调将“ 依法治国” 与“ 以德治国” 相结合。在现代文明国家,社会治理是法律先行。而在荀子看来,法从属于礼,礼是法的总纲,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原则。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将从荀子的哲学思想为重点,结合其政治主张,社会环境来揭示“礼乐与“仁义”的内在联系。荀子所提倡的儒学思想概述荀子的“性恶论”思想荀子“礼乐”思想荀子“性恶论”与“礼乐教化”的相序关系(二)儒家学说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由“外在之礼”到“内在之仁”2、从“善美相乐”看“性论本原”(三)荀子思想与儒家学说的内蕴关联1、秉承并发展于孔子的礼乐思想(1)社会道德思想的人性基础性恶论(2)社会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礼乐制度2、实现“仁义”的现实途径(1)荀子社会制度思想的核心礼义(2)社会治理思想的文化手段隆礼(3)社会规则思想的制度手段至法(4)社会阶级思想的秩序目标至平(5)荀子社会思想理论结合礼法相序(四)荀子礼乐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荀子的“礼乐”思想是维持社会秩序的主要手段,但是鲜有著作对荀子的如何通过具体“礼乐制度”以实现“善美相乐”的方法进行系统的论述。本论文主要对荀子的儒学思想进行系统论述,主要解决前人很少研究的荀子的社会政治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代价值问题。以期借鉴荀子儒学中治理国家理念的有益成分来管理现代社会,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 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1、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通过网络资源以及图书馆的资料,收集整理资料;2、整理、总结和综合已有资料,根据任务书写出论文提纲;3、在国外主要报纸和网络上收集与本课题相关资料,4、综合已有的资料和研究结果,完成开题报告;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善论文提纲;完成初稿,并交由指导老师审阅;5、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反复修改任务书和开题报告,进一步完善论文的结构与内容;2. 方法及措施1、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相关参考书目;2、在学院资料室查阅相关的书籍;3、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做读书笔记;4、以史料分析和比较研究为方法,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前人的观点进行归纳、梳理和总结。5、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修改论文并按照指导老师的安排完成任务。四、研究工作进度2015年放寒假前,在教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完成开题报告, 通过开题答辩, 接受论文任务书;2015年寒假期间进行论文资料收集整理,拟出论文提纲, 写出论文初稿;2015年2月30日之前完成论文初稿写作,接受教师指导,进行修改;2015年3月15日之前完成论文二稿写作,接受教师指导,进行修改;2015年4月15日之前完成论文三稿写作,在指导教师认可后定稿,准备参加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 1梁启雄.荀子简释M.北京: 中华书局, 1983.2赵士林.“礼”的诗化: 从宗教情感到审美情感荀子美学新解J.哲学研究, 2001.3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上册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4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 中华书局, 2004.5刘泽华.不宜从儒学中刻意追求现代意识N.文汇报, 1990-02- 13.6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 中华书局, 2003.7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M.长沙: 岳麓书社, 1986.8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 岳麓书社, 1985.9诸葛志.荀子“物欲论”的美学诠释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1) .10蔡元培.蔡元培全集: 第 2 卷M.北京: 中华书局, 1984.11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