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村一品工作总结.doc_第1页
2011年一村一品工作总结.doc_第2页
2011年一村一品工作总结.doc_第3页
2011年一村一品工作总结.doc_第4页
2011年一村一品工作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省一村一品及休闲农业工作会议交流材料杨陵区2011年一村一品及休闲农业工作总结2011年,在省农业厅的精心指导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重视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跟“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这一主线。依托杨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确立了“依据市场、因地制宜、一村一品、产业富民,为西部地区做出示范”的工作思路,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杨凌区“一村一品”发展的新路子。一、取得的成效1、一村一品全面开花。全区已经形成了设施农业、良种繁育、畜牧养殖、优质杂果、铜鼓乐器、民俗接待等8类特色产业,“一村一品”示范村由最初的10个迅速发展到28个,遍布全区三镇二办,其中:设施农业村17个,生猪养殖村2个,奶牛养殖村3个,猕猴桃村2个,铜鼓乐器加工1个,农家乐村1个,洋葱村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占到全区总村数的33%。2、一乡一业稳步推进。2011年杨凌示范区进一步实施杨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积极扶持特色产业。全区按照园区建设规划,打破乡村界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规模发展。初步形成在大寨、五泉境内由三镇二办合力建设的设施农业产业圈。目前,已有5000多座大棚蔬菜产品陆续上市,销往上海、天津、西安等大中城市,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达1亿多万元。3、农业增长方式迅速转变。随着现代农业建设和“一村一品”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传统经营向集约经营、规模经营、一村一品产业化经营的转变,农民的生活方式实现了由农村传统型向城市化的转变,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仅设施农业一项,全区集中连片建成日光温室大棚5460余座,面积10000多亩;建成塑料大棚7300亩;建设育苗点9处,占地150多亩。全面超额完成了项目的各项指标任务。并配套建设了水电路等生产基础设施和蔬菜市场、农资超市、农民夜校等技术、市场配套设施。全区有超过一半的农民从粮食生产转变到集约化、高附加值的精细蔬菜生产产业上来,实现了快速增收。二、具体做法一)深入调研,进一步理清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思路。我们先后组织相关部门多次赴北京、上海、山东等省区及延安、泾阳、兴平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及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教训,邀请省发改委、省农业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有关专家老师深入调研论证,确立了以建设“五个万”工程为抓手(即万亩设施蔬菜、万亩粮食良种、万亩苗木花卉、万头奶肉牛和20万头生猪养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聘请了西农大5名专家教授为设施农业建设首席专家,按照集中连片、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原则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对设施大棚整体规划设计,编制了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及控制性详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碾压式日光温室施工图、主栽蔬菜的栽培模式和技术规程等一系列建设标准,为设施农业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积极就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及时完成了2篇调研报告。二)广泛宣传动员,激发引导群众发展设施生产。区委、区政府先后5次组织区乡干部群众100多人次赴山东、北京、上海等地参观学习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组织区内典型户现身说法,对比算账,激发了干部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热情。各镇办还通过召开动员会议、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使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宣传引导,规划区内群众建棚积极性高涨,规划区外的二办群众也积极响应,争相走出家门到园区发展设施农业,后稷大地再次迸发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巨大活力。截止目前,全区共有3镇2办、38个村组、1000多户群众参与了设施农业建设,其中户建大棚3座以上的达200多户,是我区设施农业发展史上成效最好的一年。三)加强农民培训,确保设施蔬菜规模化发展。区委、区政府制定了促进标准化生产园设施农业发展办法(试行)及相关配套文件,对入园发展设施农业的企业和农户,按照建棚规模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并在土地租用、基础设施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制定了关于农户建设日光温室大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协调金融部门简化手续,降低门槛,解决农户建棚资金短缺难题,区上给予三年贴息,促进了设施农业建设快速推进。成立由区级有关领导任组长的3个包抓工作组,驻扎乡镇,深入一线,协调解决设施农业建设中的困难,有力推动了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在园区建设过程中,由政府出资聘请5名专家和65名农民技术员,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全程指导建设生产,提高作务管理水平。全年共完成农民培训5155人次,全区农民的技术水平和标准化意识大大加强。四)推进机制创新,促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一是积极推动土地流转。组建了7个土地银行,制定了土地流转相关政策,探索推行合并调整、反租倒包、企业租赁、自愿互换、入股合作等五种土地流转模式,顺利完成了设施农业用地流转任务,为园区建设项目实现规模化提供了保证。二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指导成立设施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287个,带动农户1500多户,这些合作社在园区建设、群众发动、土地流转、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整合项目,捆绑使用资金。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将争取到的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捆绑使用,主要用于设施农业基地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既统筹了涉农项目的实施,也保证了设施农业建设资金需要。2011年捆绑使用涉农项目资金1500多万元。四是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出资、农户自筹、银行贷款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积极探索活体动物抵押反担保、集合担保等多种担保贷款方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5) 科学管理,提高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 设施蔬菜大棚建设遵循“五统一”原则,即统一规划布局,对设施农业区域内涉及的3个镇5万多亩土地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大棚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设施大棚实现规模化发展。统一设计监管,由西农大园艺学院承担大棚整体设计,聘请监理公司实施工程质量监督,严格把好建棚质量关。统一施工指导和技术服务,制定了日光温室建设施工管理办法,大棚墙体全部采用机械碾压,由专家教授和区乡农技人员全程指导技术服务。统一农资供应,以乡镇或合作社为单位,统一提供大棚骨架、卷帘机及蔬菜用苗等,促进了设施大棚建设全面快速推进。六)扎实细致、认真做好示范村申报及台账的建立工作坚持贯彻落实省“一村一品”指导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认真做好示范村的选拔申报和台帐统计工作,区农经站配合一村一品办对所有示范村的台账进行调查进行跟踪,实行干部包村,责任到人,确保台账填报准确,上报及时。全区共收回农户台账3787份,并由一村一品办及时上报了省部有关统计部门。三、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今年全年主要以建设设施蔬菜大棚为主,实施“十百千万”人才计划,也就是在区级技术员中培养10名蔬菜研究生、培养100名区乡农技员、培养1000名农民技术员,造就10000名懂科学、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形成设施蔬菜技术服务新体系。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培训,特聘请西农大专家教授给广大农民群众授课,除了室内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培训外,还经常在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全年开展培训50场次、5000多人次接受了不同层次的各种培训,近1000人次接受了现场技术指导,农民朋友普遍反映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培训所用教材的编写,培训场地的租赁、指导老师的授课补助等。四、2012年工作计划2012年,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为契机,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虚心学习借鉴兄弟市县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1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面建成投产。以实施“1338”工程为重点,提升三大功能、推进五项改革、完善六大体系。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主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聚焦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创新创造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杨陵模式和机制;调动三大主体企业、合作社、农户,强化利益联动机制,优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搞活三个机制土地流转、合作社运营、信贷融资,创造现代农业规模化运营模式;推动八类产业设施蔬菜、小麦良种、奶肉牛养殖、生猪养殖、种苗花卉、经济林果和名优食用菌。简称“1338 ”工程2012年围绕一乡一业发展现代农业主要工作(一)围绕提质增效,抓好标准化生产。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要在继续抓好原有6个示范合作社,2000亩溯源基地示范工作的基础上,以赛德、新华府为中心,再实施2600亩二维码溯源基地建设工作,确保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等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二是落实农产品质量检测三级网络体系建设。要将区级检测中心项目与创新园检测站整合,实行人财物统一监管。另外,各镇还要为所有产地市场监测点配备2-3名专职检测员,确保群众送检样品随到随检。三是着力推广订单农业,严格按照订单要求开展标准化生产,做到每出必检,坚决杜绝非标准化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四是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推广。在揉谷拱棚基地全面推广西甜瓜多膜覆盖技术,在大寨五泉日光温室基地,着力推广三沼综合利用、秸秆反应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引导品种布局朝板块化发展,在揉谷镇打造叶采、洋葱生产基地,以天合园合作社为中心,打造优质西甜瓜生产基地,以新华府合作社为中心,打造特色人参果、母子黄瓜、牛奶草莓生产基地,以康农菌业为核心打造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使我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区尽快转化为特色优势商品基地,进而向特色优势农产品地理标识迈进。要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努力探索年产值过5、超8、达10万元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二)围绕农民培训,重点做好“十百千万培训工程”。培养10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基层农技员,100名具有高级农技师职称的农民技术员,1000名种养示范户,10000名懂科学,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要整合区委组织部、区人社、科技、农林、畜牧、水务局的相关培训项目资源,捆绑项目资金,集中开展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最终目标的形式多样的培训工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全区农民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三)围绕服务体系,要重点做好市场和技术两方面的信息网络建设。通过示范区政务网开设园区农产品专栏,依托靖杨市场信息平台,再建3处LED显示终端。使其成为农户家门口的市场信息发布台、技术服务明白纸、政策信息公布栏;推进“三网融合”进一步向园区企业、合作社延伸。推动网络宽带进园区,接企业、连合作社。开通园区农技120,实行24小时响应;要成立“园区技术服务指导中心”,调整专家技术员队伍,增加专家领域、精简技术员人数,实行园区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下的专家技术员全额全勤上岗制。开辟“农技120”专线电话,开通建立“杨陵蔬菜技术指导”QQ群,24小时接受群众咨询。(四)围绕休闲观光,打造休闲农业示范县。杨凌作为农科城,其整体的农业布局在国内以具有独特性,自示范区成以来,一直致力于观光农业的发展,而且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大力开丁旅辩农业的条件四机遇分析杨凌位于西安和宝鸡之间,正好处于西安西线4级景区法门寺、太白山和乾陵的中心地带。它既可以作为西安文化古迹旅游西线的延伸和补充,又可以依靠区位及园区的特色成为西线的旅游的龙头。经过几年的建设,杨凌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功能完善、科教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农科城”。开辟综合性的农业观光园可以充分发挥杨凌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和社会效益优势,充分展示杨凌的农业优势。以农业观光和科技旅游为主特色的旅游正在成为杨凌发展的一个亮点,杨凌目前已被国家旅游总局列为全国农业科技旅游示范点侯选城市。过去两年,共接待中外游客295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近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17亿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农的业博览园、杨凌水运中心被陕西省旅游总局分别评为4A、3A级景点。打造休闲农业示范县,我们的定位是:以观光农业为特色,以参与性和娱乐性为原则,以农业生产农村生括、农村农耕景观为依托,以特色项目为支点,面向陕西面向全国,开发特色旅游,打造国家级旅游精品。建设重点是:-揉谷镇是杨凌城市建设的重点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示范镇,依据“一心两点三特色”的杨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总体上形成揉谷“一带四园三区”的“143”产业发展格局。-大寨镇是杨凌城市建设的近郊镇,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缓冲区, 依据“一心两点三特色”的杨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总体上形成大寨“一轴三带四区四园”的“1344”产业发展格局。-五泉镇为杨凌城市远郊镇,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服务区, 依据“一心两点三特色”的杨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