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八周主题汇总.docx_第1页
自然辩证法八周主题汇总.docx_第2页
自然辩证法八周主题汇总.docx_第3页
自然辩证法八周主题汇总.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周讨论主题: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对象和范围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创立的。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奠定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该书对于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自然辩证法于1925年在前苏联公开出版。从那以后,自然辩证法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在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逐渐发展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和一个新学科。 请大家阅读教材绪论一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以及龚育之、孙小礼写的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主要了解和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2、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范围是什么?3、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STS的联系和区别?4、在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谈谈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 第三周讨论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对党的十八大精神有所了解的同学可能都知道,“生态文明”成了十八大报告的一个关键词;而且“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写入了党章。 以下是胡锦涛于年月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第八部分的一段话:“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请同学们学习教科书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三章的内容,并且阅读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自然界和社会”一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1995年版)。在此基础上对以下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1)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2)对于以上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的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 (3)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第四周讨论主题:李约瑟难题李约瑟博士(Dr.Joseph Needham),英国著名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英国学术院院士(FBA)。1937年,在鲁桂珍等人的影响下,转而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医学。1946年春开始编写系列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他被誉为“20世纪的伟大学者”、“百科全书式的人物”。1995年3月24日,李约瑟在剑桥寓所逝世,享年95岁。 李约瑟曾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语境中,对他提出的难题作过种种不同的表述。其中规范性的表述包括两个问题:“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要比西方文明有成效得多”;“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这两个问题相互联系,构成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有人也将此问题简单地概括为“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之后,很多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各种观点针锋相对,经久不息。与之相关的另外一个事件,也可以看作是对李约瑟难题的延续。 2004年9月3日,杨振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作题为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的演讲,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时舆论大哗,国学家、易学家们纷纷出来批评杨振宁不懂装懂、说外行话,甚至对杨振宁破口大骂。10月23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论坛”上,杨振宁再次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和与会者进行了激烈争论。 实际上,杨振宁的观点可以说是对李约瑟难题的一个回应。他跟爱因斯坦等人给出的观点相似(“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希腊哲学家(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发明了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人们不必对中国圣贤没能做出这些进步感到惊讶。这些发现竟然被做出来了才是令人惊讶的。”爱因斯坦致斯威泽的信,1953年),只不过他把原因进一步归结为易经的影响。他认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有5条,其中2条与易经的影响有关:中国传统里面只有归纳法而无推演法(即演绎法)的思维方法;“天人合一”的观念。归纳与推演都是近代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思维方法,但是贯穿易经的精神,都是归纳法,而没有推演法。近代科学的一个特点就是把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分开,而易经的“天人合一”观念却将天道、地道与人道混为一谈。 综上,请问你对“李约瑟难题”是怎么看的?这个问题的提法本身有没有问题?如果你认为这个问题成立,那么你认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可以参考网络资源或相关文章进行思考和总结。第五周讨论主题:科学研究始于观察还是始于问题?有些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科学研究“始于观察”。科学家首先是通过观察获得观察事实,进而基于观察事实通过归纳获得全称形式的理论陈述。 也有些有见地的科学哲学家认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在他们看来,正是难解的科学之谜促使科学家去提出科学假设,进而通过检验假设来增进科学知识(经过检验证实的假说就成为科学理论)。 请阅读教材以及相关资料,试举例说明: 1,何谓科学问题?2,何谓科学假说? 3,请基于你的学科背景给出理由,捍卫或者反驳其中一种立场。 第六周讨论主题:关于技术本质的讨论关于技术的本质,一般有三种理解:一种是技术决定论,重视技术的内在逻辑,认为技术是自主并价值无涉的;一种是技术建构论,强调社会因素对技术的决定作用;还有一种是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认为技术的自主因素和社会因素都起作用,它们构成一个“无缝之网”。问题:(1)你如何理解技术的本质?理由是什么?(2)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什么? (3)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人的生活有何深远的积极影响?(4)技术的应用有何限度?如果不加限制地滥用的话,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第七周讨论主题: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关于科学家是否应该为自己的研究承担伦理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一、认识到自己的道德责任,但对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感到无可奈何。二、不承认科学家有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科学技术被用于何种用途与科学家无关。三、认为科学家不仅在科学研究中负有道德责任,而且还有义务使科学造福于人类社会。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谈谈你的观点,并给出充分的理由。第八周:科学技术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个题目属于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及其限度的全面反思,涉及的范围较广。 如,科学技术可以做什么?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等。 科学技术不能做什么?主要是讲科学技术的限度,比如,科学技术是否可以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如果不能,它在哪些方面是无能为力的? 请同学们依此范围,自选子题目进行思考和讨论。第九周讨论区主题:人造生命与人类的未来2010年5月20日,基因研究急先锋、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syntheticlife)诞生,并为它起名为“辛西娅”(Synthia,意为“人造儿”)。他表示:“辛西娅其实是一个人工合成的基因组,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细胞,也是第一种以计算机为父母的可以自我复制的生物。”这个取名“辛西娅”(意为“合成儿”)的生命由蓝色细胞组成,父母虽然是电脑,却可以进行自我复制、生长、繁殖、分裂,产生一代又一代的人造生命。 辛西娅的诞生意味着:1、创造出自然界完全不存在的高级生物是可能的;2、对人类DNA进行筛选或改造是可能的。这一研究结果的公布在全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