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ppt_第1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ppt_第2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ppt_第3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ppt_第4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主讲教师:程丽芳,绪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 东魏北齐 汉 魏 北方十六国北魏 末 蜀 西晋 西魏北周 建 吴 隋 安 南方东晋 宋齐梁陈 (196)(约400年)(589),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196)开始,到隋文帝统一中国(589)结束,约400年的文学史。它包括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太康文学、东晋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等几个大的阶段。,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环境:,1、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时代特征是:全国长期处于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乱不休,民族矛盾尖锐和民族大融合。 大分裂的时代背景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了两个特点:(1)典型的乱世文学;(2)南北的长期分裂对峙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南北文风的不同。南朝后期南北文风的融合。,2、在政治生活上从皇权专制走向士族与皇权的共治: 门阀士族制度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现在: (1)、高门世族不只握有政治经济的特权,而且也是文化传统的承继者。“人人有集”成为一种高门风范。文学家族大量出现。 (2)、与此相应的是,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创作中,也构成了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西晋的左思和此后刘宋时的鲍照,是魏晋南北朝庶族文学的卓越代表。,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产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的局面。,3、在思想领域上从独尊儒术走向思想多元 : 儒学衰微;玄学兴起,老庄思想得到空前推崇;佛教流布。 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显得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什么是玄学? 一种抽象思辨哲学,以老庄学说为核心,还结合了儒家经义,是魏晋时期新的人生观、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玄学对文学的影响: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辨。,佛、道二教广泛传播流行 佛、玄、儒的交流及大量的佛寺的创设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道教约产生于汉末,相传张道陵为道教创始者,此期广泛传播 道教的文学影响:游仙诗及文学作品中生命意识与主题,北朝佛雕像,4、文人风尚:从规行矩步到名士风流 : (1)纵情越礼; (2)服食饮酒; (3)清谈; (4)隐逸; (5)人物品藻; (6)山水审美。,名士风流 名士风流的“风流” 指的是一种人格美,在外在上体现为一种自由浪漫的风度,包括言谈、举止、趣味、仪表、习尚等等,在内在上,则表现为一种艺术化的人生态度。 冯友兰论风流认为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玄心指的是超越感,不以死生祸福成败萦于心,洞见指的是一种直觉的感受力,即颖悟。妙赏指的是对于美的深切感悟,深情指的是对于万物,都有一种深厚的同情。,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 (1)文学的自觉。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新变。 (3)文学集团活跃、文学的家族化、宫廷化。 (4)文学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1)文学自觉的表现: 1、文学观念的发展:把文学从广义的文化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文笔之分。 2、文体辨析的发达: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尤其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抒情性、骈偶、声律、藻饰、用典)。 3、文学总集的编撰、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新变 1、文学风尚与主题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从而形成了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主题,这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 玄言诗(文学与哲理相结合的新趋向) 山水田园文学 山水田园文学继玄言诗而兴起,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从题材到风格都有了重大的突破,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文学集团的活跃 建安时代,在曹氏父子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结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集团邺下文人集团。 魏末有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 西晋时有围绕权臣贾谧的包括陆机、左思等在内的“二十四友” 东晋前期,在会稽一带有以王羲之、谢安为中心的文学交游 宋代临川王刘义庆门下招纳了鲍照等众多文士 齐竟陵王萧子良周围有著名的“竟陵八友”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简文帝萧纲各自组成了自己的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学集团。,文学的家族化 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籍、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朓)、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文学的宫廷化 晋宋以后,文学更兼有了宫廷化的特色。文人从广阔的社会生活退缩回贵族的、宫廷的狭小圈子,放纵感官于世俗的享乐,又陶醉于家族门第的光环,迷恋于个人情感的玩味,沉溺于贵族文化的雕琢。当时作家的吟咏性情,侧重于月露风云、闺房衽席,“宫体”之号,由斯而起。,(4)文学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1、从时间上看可分为魏晋型文学与南朝型文学 :魏晋型文学关怀现实,情志的抒发较为深沉,采用比兴言志的基本手法,风格相对高古自然;南朝型文学:性情渐隐,声色大开,气骨顿衰。 2、从空间上看:南北文化发展不平衡,形成南北文风差异,北方尚质,南方尚文。,四、魏晋南北朝各体文学的发展概况,诗歌: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 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赋: 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1、建安、正始文学 建安文学代表作家: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正始之音代表作家:竹林七贤 2、两晋文学 西晋: 太康诗坛: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左思)。 永嘉诗坛:刘琨、郭璞。 东晋: 玄言诗:孙绰、许询、王羲之 晋宋之际的大诗人陶渊明及其田园诗,3、南朝文学 宋初:谢灵运及其山水诗,鲍照的诗歌创作(七言歌行、边塞诗) 齐梁时期:“永明体”的产生,沈约、谢眺、王融等 梁陈两代:浮靡轻艳的宫体诗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 南朝乐府民歌 : 西州曲,4、北朝文学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 散文: 郦道元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颜之推颜氏家训,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指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以三曹、七子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多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时代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 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三人,三人在文学创作中均有一定成就,尤以曹植为高,后人因合称之为“三曹”。 建安七子:指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的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应玚等七人。这七人均属曹氏集团中人物,创作风格大体相近,此名称最早出自于曹丕典论论文。七子中以王粲文学成就为最高。,一、曹操 1、曹操的生平。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曹操二十岁举孝廉为郎,后在汉末大乱中聚集兵马,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武装。建安元年,受封为丞相,官渡一战击败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丕称帝建魏后,追尊他为武帝,史称魏武帝。 探寻真实的曹操,2、曹操诗歌的内容: 分为两类: 一类反映汉未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悲愤情绪及对人民的深厚同情。薤露行对何进误国、董卓殃民有很真实的描绘;蒿里行揭露初平元年袁绍等人兴兵讨伐董卓,内部混战的情形,突出地写了军阀混战所造成的惨象。苦寒行和却东西门行描写征人的生活和他们的思乡之情十分逼真。,另一类表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类诗慷慨悲壮,具有更浓厚的抒情色彩。如观沧海、短歌行,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演义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附:毛泽东浪淘沙,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之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3曹操诗歌的艺术特点、风格 第一,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 朱乾乐府正义说:“乐府题目,自建安以来,诸子多假用,魏武尤甚。”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 文章的祖师” 第二,风格慷慨悲凉,语言极为本色。 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跌宕悲凉,独臻 超绝。” 第三,四言、五言皆擅长,二、曹丕 曹丕诗歌题材 公宴诗 抒情言志之作 写男女爱情及游子思妇题材 曹丕诗歌体裁:燕歌行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 曹丕诗歌主导风格:清新流丽、细腻缠绵 沈德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刘勰:“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迭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第二节 曹 植,一、生平 二、创作情况 :曹植的诗歌今存八十余首,辞赋、散文四十余篇 创作经历大致以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即位为界,分前后两期,1、曹植前期诗歌创作。其内容大致有三个方面: 一是宴饮游乐唱和酬答,反映了贵公子的生活情景。如公宴、侍太子坐、斗鸡等。这类作品大都辞采华丽,充满贵族气,显露出诗歌的娱乐性和社会交际的功能。也有一些诗表现了友人间的真挚感情,主要是赠答诗如赠徐干诗。 二是抒发个人的理想怀抱。如白马篇,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不惜牺牲的游侠少年的形象,赞赏了游侠少年的爱国精神,游侠少年实际上是作者自我的化身。这类诗作者大都充满了乐观自信,洋溢着浪漫的情调,表现了作者豪迈的气概。,三是反映社会现实。这类作品不多,今存只有送应氏和泰山梁甫行两首,很值得珍视。 (2)后期诗歌创作。曹植后期的生活与创作发生了巨大变化。曹植在曹丕父子的监视与迫害下忍辱苟活,抑郁悲愤。曹植后期诗歌创作主要是述说自己怀才不遇,壮志不遂的苦闷及所受迫害的悲愤,不像早期那样豪迈自信,而是显得深沉悲凉,时常流露悲哀怨愤之情。 1、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如杂诗。,2、抒发自己被压抑被迫害的痛苦和不幸,如赠白马王彪,揭露了骨肉相残的残酷性 ;野田黄雀行则表现了自己对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怒;还有吁嗟篇,借蓬草被风所吹四处飘荡来象征自己飘泊不定的命运。 3、游仙诗和情诗。寄托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及怀才不遇的情感。七哀在思妇身上寄托自己的失意和苦闷;美女篇把女性形象写得美而深情,感叹自己身世潦倒。 七步诗,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削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餘哀。 借问叹者誰,言是宕子妻。 君行踰十年,孤妾常独棲。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時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洛神赋,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赠白马王彪,序曰: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扼,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赠白马王彪,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常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 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赠白马王彪结构:,全诗分七章,诗前有小序,交代写作缘由。 第一章,离开京师的依恋与感伤。 第二章,归藩途中的艰难与孤苦。 第三章,谗巧离间激起的胸中悲愤。 第四章,秋日暮景触动的内心凄凉。 第五章,由曹彰之死引发的人生感喟。 第六章,与白马王彪的惜别之情。 第七章,与曹彪的绝望之别。,感情丰富复杂:旅途的艰辛,骨肉分离的悲伤,对人生的失望,对曹丕不敢明言的怨恨,对监视者的诅咒,兄弟之间强作达观的慰勉等等。 诗中还出现了一种从根本上对人生表示怀疑、否定的倾向。,赠白马王彪艺术特点:,1、采用章章蝉联的顶真格艺术形式,运用顶真手法,章章相应,层层蝉联,曲折跌宕,准确而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的哀怨之情,具有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 2、在叙事、赠别中穿插写景与抒情,情景交融,创造了苍凉浑融的意境,具有一种沉郁顿挫、淋漓悲壮的艺术风格。 3、善用比兴,如以“鸱枭”“豺狼”“苍蝇”比喻险恶小人,以“孤兽走索群”兴起身世感慨,使感情表现得深婉委曲,从容沉着。,三、曹植诗歌特色,第一,乐府形式。曹植是第一个使乐府诗文人化的作家,他的诗脱胎于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但有自己的创造和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文人化趋向,使以叙事为主的乐府诗转为以抒情为主。如美女篇,是模仿汉乐府陌上桑而成。它标志着乐府诗向文人诗的转变,为后代诗歌的发展开了新风。,第二,“辞采华茂”。钟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植的诗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曹植诗用词华美而又形象生动,讲究用词的华美工巧,色泽的鲜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赠徐干中“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惊”“飘”用得工巧,又如公宴:“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其“冒”、“被”是经过精心锤炼的,形象而生动,不仅为诗篇增色,而且提高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第三,工于起调。曹植诗很少平铺直叙,其结构大多都比较精致,常常以警语开头,突出和渲染气氛,使读者一开始就能感觉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野田黄雀行:起首用“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来渲染环境的险恶,暗示出作者的处境和心情 。,第四,善用比喻。曹植诗中的比喻不仅多,而且贴切,并且常常以全篇作比。如:野田黄雀行,整首诗就是一个完整的形象,通过它,具体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大力者来解救难友脱险的心情。吁嗟篇用飞蓬比喻自己迁徙飘泊的生活等。,四、曹植诗歌评价 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馀辉以自烛。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第三节 王桀、刘桢及蔡琰,一、“建安七子” 曹丕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河南许昌七子塑像,当代画家笔下的建安七子,二、王粲 生平: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 三国时曹魏名臣,也是著名 文学家。其祖为汉朝三公。 献帝西迁时,王粲徙至长安, 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后到荆州依附刘表。 代表作:七哀诗、登楼赋,王粲和登楼赋,七哀诗其一,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 钟嵘诗品:“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羸.在曹、刘间别构一体。方陈思不足,比魏文有余。”,三、刘桢与其他诸子 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钟嵘说他: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然自陈思以下,桢称独步。 ”(诗品上),饮马长城窟行陈琳,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侍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四、蔡琰与悲愤诗 内容:1、写董卓作乱,作者被俘以及俘虏们所受的虐待。 2、写作者在南匈奴的生活和被赎归汉的经过。 3、写归途与到家后的情景。,悲愤诗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上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胆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徵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第四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风骨:“雅好慷概、志深笔长” 理想的高扬;人生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悲剧的色彩,第五节 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二、 “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三、阮籍 1、生平、性格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中国三国时期魏的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与嵇康并称嵇阮。 阮籍与酒,刘伶,阮籍,竹林七贤,2、创作 咏怀:政治抒情组诗的出现 非一时一地之作,主要写诗人在魏晋易代的 黑暗现实中的各种感慨,(1)忧生之嗟。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其三: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第三十三首: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2)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揭露。如咏怀诗三十一首: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 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 容饰整颜色,磬折执圭璋。 堂上置玄酒,室中盛稻梁。 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 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 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3)抒写理想。 如三十九首: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4)隐逸求仙。,艺术特色举要: 1、寓情于景,言近意幽。 2、象征手法,主旨表达委婉隐晦。 文心雕龙:“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惟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 锺嵘诗品卷一:“晋步兵阮籍诗,其源出于小雅,无雕虫之功,而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卷二十三:“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故粗明大意,略其幽旨也。” 严羽沧浪诗话:“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四、嵇康 1、生平、性格 嵇康(223年263年),字叔夜,三国魏谯郡铚(约在今安徽省宿州亳州淮北的交界处)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并称嵇阮。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2、嵇康的诗歌:文心雕龙评云:“清峻”,赠兄秀才入军诗(其十四),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3、散文创作 与山巨源绝交书,第二章 两晋诗坛,第一节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一、太康诗风 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两晋诗风。他们以才华自负、驰骋文思,在诗歌方面,重视拟古,追求形式技巧,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繁缛。 二、“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指西晋太康时期的几位诗人、文学家。 “三张”指诗人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 “二陆”指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两潘” 指文学家潘岳与侄潘尼;“一左”指诗 人左思。 这七人代表了太康文学的最高 成就。,三、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 (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赴洛道中作陆机,远游越山川, 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悼亡诗 潘岳,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黾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默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怳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隟来,晨留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名词解释:左思风力:在太康时期的诗人左思,其诗歌内容深刻,笔力遒劲,气势豪迈,直率质朴,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气息。其风格与建安诗人相近,后人称之为“左思风力”。,一、左思咏史诗 1、左思咏史诗的渊源与特征 2、左思咏史诗的内容 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咏史诗其一 左思,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咏史诗其二 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咏史诗 其五,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歘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3、左思咏史诗的评价和影响 锺嵘诗品卷一:“晋记室左思诗, 其源出于公干,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 锺嵘诗品卷二:“宋征士陶潜诗,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创成一体,垂式千秋。” 二、刘琨扶风歌,第三节 郭璞的游仙诗,一、游仙诗溯源 诗歌以“游仙”名篇始自曹植,但以游仙为题材则可上溯至战国。早期游仙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抒其愤世之情,源于屈原远游,如曹植的游仙诗。另一类是以求仙为主旨,源于秦始皇的仙真人诗,如汉乐府中的吟叹曲王子乔等。 二、郭璞的游仙诗 今存19首,其中有9首为残篇。钟嵘诗品评为“辞多慷慨,乖远玄宗”,“坎壈咏怀”。郭璞游仙诗,继承了诗、骚比兴寄托传统。郭璞以游仙写失意之悲,与左思借咏史抒牢骚不平,有异曲同工之妙。,游仙诗14首其一 郭璞,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 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 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蕃羝。 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第四节:王羲之与兰亭唱和 兰亭诗的地位: 标志着诗人已开始留意山水 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第五节: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东晋玄言诗的 产生、发展和影响,玄言诗:玄言诗是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等;其特点是以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较少反映社会生活。,采 菊 东 篱 下,悠然见南山,第三章 陶渊明,第一节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陶渊明,东晋浔阳柴桑人,字元亮,晚年更名潜,自称五柳先生。后世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一、生活的时代 1、政治风云变幻无常, 阶级矛盾尖锐复杂 2、思想学术领域玄学盛行、佛学渐兴 二、家世与生平 1、家世:曾祖陶侃,东晋初名臣;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父早亡,母为东晋名士孟嘉之女。 2、生平:在家闲居(29岁前)、出仕(2941岁)、隐居(41去世)。,三、思想性格 1、思想 :儒、道、玄兼综, 与佛学稍有关联 2、性格 1)崇尚自然 2)真率 陶渊明与酒,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一、田园诗 二、咏怀诗、咏史诗 三、行役诗 四、赠答诗,一、田园诗,第一类描写恬美静穆田园风光,抒发了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这些诗歌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表白了诗人脱离樊笼的自由心境。 如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读 山 海 经 十 三 首 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第二类歌咏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移居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移居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辄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第三类,反映了农村的凋蔽和农民生活的贫苦。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吁嗟身后名,於我若浮烟。 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二、咏史、咏怀诗,杂诗 其二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饮酒 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这首诗表面上咏的是失群而终归宿于孤松的“飞鸟”,实际上用以比喻经历了人生坎坷而终于归隐田园的诗人自己。“失群鸟”的“独飞”喻诗人之独处;“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喻诗人寻找自己的真正归宿,追问自己人生价值与人格理想时的心理矛盾;“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喻苦闷侵袭着诗人,使他忍受着漫长无期的煎熬。这里的“飞鸟”形象已不再是鸣叫于林间的欢乐之鸟了,而是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政治苦闷和理想的孤鸟。,陶渊明始终忧患于自我人生价值无法实现,隐居又得不到世人的理解,这使他处于孤寂、苦闷并试作自我解脱和安慰的不安与凄楚的状态中,孤鸟形象正是在这种状态下诗人那颗不安的灵魂的形象化表现。这种孤独而凄苦的形象在历代不遇文人身上都可以找到,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 醒”的屈原曾以“鸷鸟”自喻;空有壮志,遭遇坎坷 的曹植在“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鸣”中寄托情志。,拟挽歌辞,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其二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形影神诗三首,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赠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影答形,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神 释,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曰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第三节 陶诗艺术及其渊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陶渊明田园诗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朱子语类)苏轼说他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二)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 (三)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 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第四节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一、五柳先生传中的自我形象 二、归去来兮辞与文学中回归主题 三、桃花源记的理想模式 桃花源理想社会,是以没有压迫剥削、人人平等、热爱劳动、富于人性、酷爱自由、忠于传统为特质的。这是对当时现实社会的根本否定。,归去来兮辞,序文要点:1、交代出仕原因,一是“家贫”,二是“脱然有怀“。2、表明对当时政治局势及官僚集团或官员个人的态度。3、交代弃官原因,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妹逝奔丧。 辞为陶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第一部分:写回归田园之心切。 第二部分:写归隐之乐 。 第三部分:对归隐后的生活展望,归去来兮辞的意义 与离骚相比较而言,离骚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儒家思想影响,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黑暗的时代,用世理想难以实现,甚至生命无从保障,这时,归隐就有了它的真实意义。其意义在于树立独立自由的精神。陶渊明正是以自己的创作,成为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历代评价,欧阳修:“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 宋庠:“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 李格非:“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 北宋 苏轼:“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与苏辙书) 金 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论诗三十首),第五节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一、陶渊明的被发现 二、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1、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2、不为五斗米折腰 3、酒与菊,研修书目: 逯钦立陶渊明集; 许逸民陶渊明年谱; 钟优民陶渊明论集; 袁行霈陶渊明研究; 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钱志熙魏晋诗歌原论,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第一节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一、音乐上:清商曲辞,声音清丽 二、来源上:大部分出于都市,故人们又称其为都市之歌 吴声歌产生于江南吴地,以建业为中心。西曲歌产生于荆、郢、樊、邓,以江陵为中心,三、内容上:描写以女性为中心的爱情生活 四、艺术上 1、风格清丽婉转 2、体制短小,多为五言四句 3、语言清新自然,多用比喻、 夸张以及双关隐语 等艺术手法,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之绝唱。以一位 江南少女的口吻,抒发了她对 江北情郎的无限相思 艺术造诣自然高妙,体现了南朝乐府的最高成就 1、构思上,采用连环式的章法结构。以四季节序变化为主线,语语相承,段段相接,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多用比兴,而比兴皆取江南风光。如“单衫杏子红”、“日暮伯劳飞”、“海水梦悠悠”等 3、采用谐音双关。如采莲一节,委婉含蓄,使诗意更加婉曲多姿 4、运用顶真手法。既宛转回环又富于节奏感,第二节 北朝民歌与各民族的风习,一、音乐上:梁鼓角横吹曲,刚健有力 二、来源上:当时北方广大地区 三、内容上:有表现北方的景色和风俗;有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战争;有反映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有反映爱情和婚姻作品,四、艺术上 1、风格刚健豪放,情调坦率爽朗 2、形式有五言四句,还有七言四句 3、语言直率朴素 木兰诗:北朝民歌杰出代表,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谢灵运:是使玄言诗转变为山水诗的关键人物 鲍照:创造了以七言为主体的歌行体 他们共同开创了南朝诗坛新风 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其中谢灵运和颜延之当时并称“颜谢”,永嘉山水,第一节 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孕育与产生,一、山水诗出现的意义 二、山水诗的孕育与产生 前代诗歌创作为山水诗提供 了艺术经验 魏晋之后隐逸之风盛行 士大夫大造别墅,游于山水,审美意识增强,三、谢灵运与山水诗 1、谢灵运善写山水诗的原因 2、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语言富丽精工;描绘生动细腻;风格鲜丽清新;结构程式化 四、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 登池上楼赏析,第二节 鲍照及其创新,一、寒士的呼声 鲍照诗歌内容: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之士倍受压抑的痛苦;描写边塞战争与戍卒生活;描写征夫思妇的情感与生活 二、奇矫、凌厉、险俗的风格 思想情调表现昂扬激越、慷慨不平、怨愤难抑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以及风格方面,多得益于汉魏乐府和南朝民歌的艺术经验 三、对七言诗的贡献 发展了七言诗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