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制度.doc_第1页
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制度.doc_第2页
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制度.doc_第3页
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制度.doc_第4页
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制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德市中心血站管理制度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制度文件编号CBC/MS432009版本/修改状态D/0第 1 页 共 7 页1.目的为了使员工明确采供血活动过程中可能暴露的风险和防护措施,以及发生职业暴露时的处理,登记和报告方法,并定期做好监控,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与卫生,根据安全与卫生管理程序第4.1.2.1条款的要求,制定本制度。2.范围适用于本站职业暴露的评估,预防,处理,登记,报告和监控等活动的管理3.职责3.1各科室 3.1.1对本科室及进入本科室的人员进行管理和培训。3.1.2对本科室的物品进行管理。3.1.3在本科室发生的职业暴露进行处理,登记和报告。3.1.4监控本科室范围内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行为。3.1.5对本科室工作和环境的安全负责。3.2质量管理科3.2.1对员工实施年度健康检查并备案。3.2.2对已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进行积极的救护,治疗和监控。3.2.3负责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其培养基和高危传染性血液的管理。3.3行政后勤科 为各科室配备必要的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装备。3.4检验科 负责高危传染性标本的管理。4.工作程序4.1职业暴露危险性评估 工作人员在献血者初筛,血液采集,血液加工,医疗废物处理或对标本和仪器设备进行操作过程中,有感染病原体的潜在危险,可能的感染途径有:4.1.1具有传染性的体液,标本和血污在某些情况下形成气溶胶散布在空气中。4.1.2病原体可通过轻微划伤,刺伤,擦伤或损伤的表皮直接进入人体造成感染。4.1.3一些病原体可通过黏膜(如眼结膜)的直接接触进入人体。常德市中心血站管理制度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制度文件编号CBC/MS432009版本/修改状态D/0第 2 页 共 7 页4.2职业暴露的预防4.2.1人员的管理(1)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工作和环境安全负责,所有工作人员都有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的责任。(2)在进行工作区域布局时,要根据工作种类和涉及生物材料的情况,对工作环境做好安全防护。(3)非授权人员不得进入工作区域。(4)严格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的要求,执行工作人员年度健康检查和备案制度。工作人员从事工作前必须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各项目的检测,以后每年复检一次,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4.2.2个人防护装备(1)工作服1)血站工作人员在从事可能存在职业暴露的采供血活动时,应当穿专用工作服。 2)离开工作区域之前应脱去工作服,置于专用存放处。3)按规定间隔的时间更换工作服以确保清洁,若工作服被危险材料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并放入防漏的黄色医用塑料袋内进行搬运后消毒。 4)当具潜在危险的物质极有可能溅及自己时,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镜,防护面罩等。(2)手套1)血站工作人员在从事可能存在职业暴露的采供血活动时,应当戴手套,以防生物危险,化学品,冷和热,血液污染,刺伤和擦伤等。2)手套应符合舒适,灵活,耐磨的要求,并应对所涉及的危险提供足够的防护。3)对新进工作人员进行手套使用前和使用后的佩带及摘除等培训。 (3) 工作鞋:鞋应舒适,鞋底防滑,可穿一次性鞋套。(4) 面部用具:在处理危险血液,标本和物品时应使用安全眼镜,面部防护罩等眼部面部保护装置。常德市中心血站管理制度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制度文件编号CBC/MS432009版本/修改状态D/0第 3 页 共 7 页 (5) 综合防护:处理标本的过程中,如可能产生含生物因子的气溶胶,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进行容易产生高危害气溶胶的操作时,要求同时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生物安全柜和(或)其他物理防护设备。4.2.3 实验室安全应急装备(1)设置洗眼装置和急救药箱,定期检查急救药物。(2)设置专用紧急冲淋装置。4.2.4 安全防护的行为(1)禁止在工作区中进行与工作无关的一切活动。(2)男员工不留长发,女员工应将头发盘在脑后。工作时不得佩戴影响安全与卫生的饰物。(3)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不得在工作区域放置;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应及时清理。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收集和处置。(4)有潜在传染性的材料应小心存放、拿取和使用,以降低气溶胶的产生及防止其外溢和泼溅。 (5)留取标本时,需保证身旁没有人员走动,以避免碰撞而被针头扎伤。标本在运输、离心和保存等过程必须加盖,以防泄漏。(6)用于运输血液和标本的容器必须具有优良的结构,防止导致血液或标本的运输破损和泄露。(7)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标本,应当有专人护送,在护送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8)标本应在有安全罩盖的离心机内离心,标本取帽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在可能出现有害气体和生物源性气溶胶的地方应采取局部排风措施。有害气溶胶不得直接排放。(9)对血液或标本进行离心前必须称量配平并对称放入离心机,离心时员工应与离心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离心机未停止严禁打开离心机盖。(10)打开标本容器的塞子或瓶盖时向外用力,以避免标本向自身方向飞溅。禁常德市中心血站管理制度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制度文件编号CBC/MS432009版本/修改状态D/0第 4 页 共 7 页止用口移取标本或其他液体。(11)发生血液和标本泄露或工作接触后,应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工作区域和工作台表面消毒。被血液、标本或试剂污染的设备在工作场所内或外送进行维修前,应先进行清洁和消毒。清洁和消毒的方法见清洁与消毒操作规程。(12)工作人员在实际或可能接触了血液或其他污染材料后,即使带有手套也应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使用卫生间前后,离开实验室前应洗手。对某些消毒液有过敏反应的工作人员应提供洗手用的替代品。实验室应有专用洗手池。在无洗手条件的地点应使用免洗手消毒液。(13)用过的针头禁止用手直接折弯,剪断,折断,重新盖帽。从注射器取下,应直接放入专用锐器盒中。(14)皮肤伤口应以防水的敷料如“创可贴”覆盖。(15)实验室入口处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必要时内部显著位置须贴上有关的生物危险信息,包括使用传染性材料的名称,负责人姓名和电话号码。(16)污染物重大泼溅事故的处理: 1)疏散污染处人员,并防止污染扩散。 2)控制污染,防止他人进入。 3)通知科室负责人和安全与卫生负责人等,确定消毒处理的程序。 4)发生溢出后应离开房间约30min。穿防护服,被溅的地方用经消毒剂浸泡的吸水物质覆盖;消毒剂起作用30min后清理该地方。移走吸水性物质,用消毒剂冲洗该地方. 4.2.5高危传染性材料的管理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其培养基,高危传染性血液和标本未能及时清理或需要做保留时应在冷藏柜,冰箱或培养箱等容器内存放并上锁。不可随意将高危传染性材料移出存储区。4.2.6进出实验室的物品管理(1)非实验室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常德市中心血站管理制度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制度文件编号CBC/MS432009版本/修改状态D/0第 5 页 共 7 页(2)含有高危传染性的包裹应在安全柜或送到合适的实验室方可打开;必须由受过感染源处理培训并以穿戴防护衣的工作人员打开;实验室中具有处理感染源的设备。(3)高危传染性材料发生溢漏时应全部按医疗废物处理,如果需保留部分,应严格消毒。(4)运送高危传染性材料时应按要求包装并注明传染性材料的相关信息;应有明确的接收地点,接收人和联系电话;负责人应及时确认材料已送达指定地点。4.2.7职业暴露的处理4.2.7.1皮肤污染:污染部位用洗手液和流动水冲洗,然后用200500mg/L的“84”消毒液浸泡、搓洗5分钟,再用水冲洗。对不能浸泡的部位用消毒液棉球擦洗。4.2.7.2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洗手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4.2.7.3 液体溅入眼睛必须迅速用生理盐水冲洗,且避免揉搓眼睛,连续冲洗至少10分钟。4.2.7.4衣物污染时尽快脱掉,并进行清洁消毒,以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4.2.7.5发生严重损伤或暴露时,除进行局部处理外,应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和安全卫生负责人,安全卫生负责人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必要时会同市疾病控制中心专家)对其暴露的种类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并给予随访和咨询。具体方案为:(1) 乙肝病毒:立即注射抗乙肝免疫球蛋白。(2) 丙肝病毒:立即服用相应抗病毒药物。 (3) 梅毒:立即注射抗梅毒免疫球蛋白。常德市中心血站管理制度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制度文件编号CBC/MS432009版本/修改状态D/0第 6 页 共 7 页(4)艾滋病病毒:预防性用药应尽快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4.2.8职业暴露的登记和报告质量管理科建立职业暴露登记表,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保存和上报。内容包括:被暴露人员;时间;地点;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处理方法、用药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4.2.9职业暴露的监控 质量管理科对受暴露的人员立即抽血检测HbsAg 、HCV抗体、HIV抗体和梅毒抗体等传染性相关项目,在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也要定期检测,并做好相应的记录。4.3记录的管理 职业暴露管理的相关记录和报告由质量管理科定期进行整理、归档,记录至少保存15年。5.相关/支持性文件5.1 安全与卫生管理程序5.2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2004)5.3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5.4 可感染人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2006)5.5 病原微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