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A.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 治大国,若烹小鲜D.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司马迁评价的是道家的主张,C项是指治理一个大国不宜翻来覆去,不要动辄扰民,更不要乱折腾,也是道家主张。AB属于儒家思想,D属于墨家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AB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点睛:理解题干关键信息“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等可知道家主张,逐一分析选项可知答案。2.有一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在奏稿中指责在辽东立高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主张( )A. 春秋大一统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天人感应 D. 君为臣纲【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杀不法大臣以谢天,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天人感应学说,C项正确。春秋大一统的概念由西汉董仲舒提供,根本特征是思想的统一,实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迎合皇帝心理的,与材料强调天人感应不符,排除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尊奉儒家,抑制其它学派的发展,与材料强调天人感应不符,排除B。君为臣纲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与材料强调天人感应不符,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董仲舒认为两处火灾是天意,天告诫皇帝应该杀掉那些不听话的诸侯王和不正派的高官”,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3.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A. “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B. 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C. 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 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儒家以“礼”确定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刘邦借助儒家的“礼”维护封建统治,稳定汉朝的政治秩序,故刘邦以“太牢大礼”祭拜孔子,古代帝王进行祭祀时,牛、羊、猪三牲齐全为“太牢”,A项正确。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排除B。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适应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排除C。宋明理学使儒学信仰体系得以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与材料不符,排除D。4.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说主要是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新的儒学体系。他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刘非不太听命于中央,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应该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故选C。A项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学说;B项“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属于法家的学说;D项“存天理、灭人欲”是北宋时“二程”的主张。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5. 复旦大学的校训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该思想家应该是A. 孔子B. 孟子C. 董仲舒D. 朱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中庸中的一句比较经典的语录,它不是孔子的语录,传说是子思的话。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它后来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因此对于这句话来说影响很大的人是朱熹,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其它选项都没有关系。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6.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 “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C.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D.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答案】C【解析】格物致知强调通过读书、学习、考察等方法探究理,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ABD项体现的就是伦理道德方面,而题目要求选的是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故ABD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注意要符合“伦理与科学两方面”,根据选项进行排查。7.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A. 诚敬存之 B. 读圣贤书 C. 发明本心 D. 端坐澄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以此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B项正确。诚敬存之是“二程”的主张,与材料不符,排除A。发明本心是陆九渊的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C。端坐澄心是指使心安静下来,去掉一切杂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8.南宋思想家朱熹和陆九渊在鹅湖寺会上相遇,两位思想家关于“理”的认识和方法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你认为二人的主要分歧在于A. 是否继承和保留儒家思想问题B.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C. 探究获取“理”的途径方法问题D. 是否保留理学思想中封建伦理道德的问题【答案】C【解析】程朱理学偏重于外在工夫,主张“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即通过对外物的考察来启发内心潜在的良知。陆王心学则偏于内在工夫,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但良知容易被私欲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去掉人欲,以恢复良知,因此正确选项为C。9.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A.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 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项表示人天生就有区别善恶的良知,这是人的本性,即“致良知”,此项为王阳明的言论。乙项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此项为黄宗羲的言论。丙项表述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的思想,提出这些思想的是董仲舒。丁项由顾炎武提出。综上所述,排除ABD,本题正确答案为C。10.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思想被概括为妇孺皆知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激发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B项正确。材料思想并没有对宋明理学进行批判,没有动摇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排除A。材料思想强调激发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并不是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排除C。材料思想强调激发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并不是推动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排除D。11.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 从对立统一出发 B. 从天人感应出发C. 从万物本原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无论是北宋的“二程”还是南宋的朱熹还是陆王心学,都在试图并努力从万物本源的角度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释人间的伦理纲常,C项正确。对立统一符合春秋战国道家学说,与材料不符,排除A。天人感应是汉代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排除B。人性论是先秦儒学的内容之一,不属于新的角度,排除D。12.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主张“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知A. 朱熹和李贽都肯定人的正常私欲B. 李贽的思想源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C. 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D. 朱熹和李贽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朱熹对“存灭理,灭人欲”的解释,饮食和山珍海味的关系,夫妻和三妻四妾的关系辩证地论证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朱熹肯定了人的正常欲望;而李贽的言论同样肯定了人的正常私欲, A项正确。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贽反对僵化的理学教条,则对“存灭理,灭人欲”思想的大肆批判,但是题干并没有反映李贽思想的背景,排除B。李贽和朱熹都肯定了人的正常私欲,没有体现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排除C。朱熹肯定了人的正常欲望,除此以外的欲望要抑制;而李贽肯定人的私欲,但不能反映李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1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牲),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B. 民为邦本C. 天下为公D. 民贵君轻【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强调学校教育(或人民大众)有判断是非的权利,天下事不再是天子个人的事,是天下人的事。故答案为C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属于顾炎武的思想,排除A项;本题材料没有强调君民关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地位),排除BD项。点睛:本题考查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公的思想。与材料精神实质最为接近实际上也就是对材料主题的概括提炼,故本题可通过对材料中的“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等信息的分析得出。14.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A. 注重对经验的总结B. 缺乏创新和逻辑C.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D. 与农业息息相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可知,古代中国科技多为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总结,A项正确。材料强调我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对经验的总结,没有体现缺乏创新和逻辑,排除B。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材料强调我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对经验的总结不符,排除C。材料强调我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对经验的总结,没有体现与农业息息相关,排除D。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进行思考即可知道答案。15.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有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 汉赋和唐诗B. 风俗画和文人画C. 元曲和摊戏D. 话本和小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曲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时间不符,排除;风俗画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的体现,文人画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故选B;元曲和摊戏文化均是世俗化倾向,排除C;话本和小说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排除D。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宋词16.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属于A. 骚体B. 宋词C. 元曲D. 明清小说【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和结合所学可知是屈原的楚辞,其特点是采用楚国方言,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其骚体开中国浪漫主义之先河,A项正确。宋词又称长短句,便于灵活自如地表达感情,并可配乐演唱,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词,与题干不符,排除B。元曲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C。明清小说重视情节通过动态刻画人物语言生动风格独特,与题干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关键信息“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等。17.2008年8月8日晚8时,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鸟巢盛装开幕,它“通过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示了中国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历史,展现了中国的自信和力量。”下图是开幕式表演中的一个画面,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最早的A. 丝绸之路B. 造纸术C. 书法艺术D. 活字印刷术【答案】D【解析】画面的素材是印刷用的模具,属于活字印刷,D正确,其他信息与材料信息不符合。18.下列哪一项是对下图所反映史实的正确描述 ()A. 这项发明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 B. 毕昇改进后提高批量印刷速度C. 是书写材料一次伟大的革命 D. 直接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描述的是造纸术,其中的文字描述说明此时的造纸术程序多,工艺复杂,属于造纸术的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C项正确。西汉时已经发明植物纤维纸,A项错误,排除。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与材料不符,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造纸术的改进,与科举制形成无直接联系,排除D。19.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下列诗句中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出自春秋时期的诗经,出自战国时期的离骚,出自唐朝李白的静夜诗,出自宋朝柳永的雨霖铃。唐宋在北魏之后,故不可能研究过,答案为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题中所涉及的诗歌出处和年代的准确掌握和理解,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20.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A. 山水画 B. 写意画C. 宗教画 D. 风俗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山水画、写意画、宗教画、风俗画风格的理解。由材料中“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可见这一描述反映出的绘画的特点是注重意境,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属于写意画,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笔墨丹青中国画21.“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 时“他”属于中国近代的( )A. 地主阶级抵抗派 B. 资产阶级维新派C. 地主阶级洋务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B【解析】文中描述的“他”是康有为,而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地主阶级抵抗派是林则徐等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地主阶级洋务派是李鸿章等人,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孙中山等人,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2.“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 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这说明( )A.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B. 民主共和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C.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可以看出主张改造国民的思想文化;依据所学知识,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选D。A项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B、D两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目的2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了许多新词,如参议院、众议院、总统、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火轮机等,这表明魏源A. 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 关注西方新知识、新技术D. 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政治、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表明魏源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C项正确。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排除A。题干强调魏源关注西方新知识、新技术,没有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D项错在“全面”,在题干没有体现,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参议院、众议院、总统、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火轮机”等。24.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A. 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 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C. 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 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康有为”、“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的代表,他反对以革命的形式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认为革命会带来更多的流血牺牲,而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可知,只有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西方(制度阶段)维新思想25.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政治学说B. 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C. 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 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答案】B【解析】据材料“康有为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康有为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故B项正确;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政治学说,属于康有为思想的特点,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将西方的理论中国化,也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C项错误;康有为没有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故D项错误。故选B。26.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A.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D. 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之后地主阶级改革派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器物”的思潮,但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斗争,但这两者背后的经济根源则是相同的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所以答案选B。A、C两项只是其促进其转变的重要原因;D是五四运动的重要影响,不符合题意。27.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 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B. 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C. 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 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动政治运动,解放民众思想,新文化运动发生,因此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思想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之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28.有一位民国时期的诗人(18961931)曾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B.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C. 辛亥革命对新青年的影响深远 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片面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相对论是科学理论,民约论是民主政治理论;该诗人24岁之前正是20世纪20年代左右,当时新文化运动正在中国轰轰烈烈地开展,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和科学,该诗人与中国其他进步青年一样深受其影响,追求民主和科学,A项正确。文学革命带来了文学的全面革新和解放,使中国文学告别古典,走向现代,排除B。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对新青年影响深远,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而是强调该诗人与中国其他进步青年一样追求民主和科学,排除D。【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一是弄懂“在24岁以前”所指的时间范围,二是抓住关键信息“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9.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发展资本主义B. 救亡图存C. 反对专制统治D. 反抗外来侵略【答案】B【解析】据材料“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其主题是救亡图存,故B项正确;发展资本主义不符合“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马克思主义”,故A项错误;反对专制统治不符合“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故C项错误;反抗外来侵略也是为了救亡图存,故D项错误。故选B。30.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是在A. 新文化运动兴起后 B. 俄国十月革命后 C. 五四运动后 D.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基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李大钊等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要到五四运动之后,因此排除A、B选项,选择C选项。D选项时间过晚。二材料题(共3小题,合计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共经历了两次大的改造。第一次改造在汉代。它是由汉武帝支持,由董仲舒推行的,董仲舒借孔子的口,宣传适合汉代统治者要求的宗教思想,开启了儒学 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统治者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第二次改造在宋代。宋统治者集团利用机会从唐末五代分散割据的混乱局面中榜到了政权,他们需要接受前朝覆亡的教训。为了适应宋朝统治者的需要,产生了程朱宋明理学。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宋明理学的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作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 者,朱熹用一生的精力为“四书”(、)注解。朱熹的 被宋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定为全国通用的教科书。(1)材料一中,为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在两次大的改造中,儒家思想分别有了怎样的发展?试分析这两次改造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儒学地位、文化发展三方面产生的相同影响材料二 十五六世纪以后,儒家思想逐渐出现所谓“坐标转位”或“基调转换”的重大变 化若干学者也指出,这股思潮转向绝非单纯的哲学思辨的结果,而是和时代脉动的重大 变迁如商业化与都市化的急剧发展-互通声息、与时推移的产物,并影响到当代的宗 教、文学以及新兴都会中的庶民文化、商人文化与女性文化的发展。由此可见,此儒家思想的转向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其历史意义也不可不谓深远重大。(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淸之际儒家思想转向的深厚的社会基础是什么?【答案】(1)第一次改造: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的大一统维护政治上的大统;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第二次改造:程朱理学提出“存 天理,灭人欲”(严格维护君主专制和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尊卑等级秩序。)相同影响:都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制度,成为专制统治的思想支柱;都提升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政治地位,成为正统思想;儒学在文化领域的独尊地位对古代文化的发展 起了消极作用(比如限制了其他学说的发展)。(2)社会基础: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阶层壮大;传统儒学不能适应新 形势的发展霜要;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解析】【详解】(1)关于发展,根据材料一“第一次改造在汉代为统治者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可从汉代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方面分析第一次改造即可;根据材料一“第二次改造在宋代为了适应宋朝统治者的需要,产生了程朱宋明理学”可从程朱理学的内容方面分析第二次改造即可。关于相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儒学地位、文化发展三方面思考作答。(2)根据材料二“商业化与都市化的急剧发展-互通声息、与时推移的产物,并影响到当代的宗 教、文学以及新兴都会中的庶民文化、商人文化与女性文化的发展”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壮大、传统儒学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等方面回答社会基础即可。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梦民主路解说词中说:“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们将“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维,活跃于当时思想界中的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极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民本与民主的比较材料二 西汉巨贾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两情相悦,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尢”;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提出了哪些“民本”思想主张?分析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的民本思想做出的“升华”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在对待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问题上,宋明理学家与李贽的看法存在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1)主张:孔子的“仁”(或“德治”);孟子的“仁政”“ 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表现: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限制君主权力。(2)原因:宋明时期,封建专制不断强化,统治者用三纲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理学家强调妇女要遵守妇德,压制人的自然需求,因而理学家反对卓文君的爱情追求。 明朝末期,在商品经济冲击下,蔑视礼教、追求人性解放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李贽主张追求幸福的生活,因而他肯定卓文君的爱情追求。【解析】【详解】(1)关于先秦时期儒家提出的“民本”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民本”思想方面回答即可。关于升华,根据材料一“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极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可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限制君主权力方面回答即可。(2) 本题要求分析产生两种不同态度的原因,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发展、思想文化以及相关人物自身的价值认同等多方面作答。结合所学可知宋明时期,封建专制不断强化,统治者用三纲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理学家强调妇女要遵守妇德,压制人的自然需求,因而理学家反对卓文君的爱情追求。在明朝末期,在商品经济冲击下, 蔑视礼教、追求人性解放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李贽主张追求幸福的生活,因而他肯定卓文君的爱情追求。【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极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逾墙淫奔,无耻之尢”、“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等,这是解答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