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doc_第1页
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doc_第2页
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doc_第3页
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doc_第4页
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个人的礼仪修养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形象,也涉及到国家的尊严。因此,学习了解国际交流礼仪知识,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基本礼仪包括行为举止、气质、风度、服饰等内容。国际交往礼仪基本原则、基本要求。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皮鞋应擦亮。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到不雅的小动作。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说话客气,注意身份。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发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在图书馆、博士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守约遵时。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亲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2、礼貌用语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使用:“请”。几乎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事情,都应该说“请”。“谢谢”。只要别人为你做了什么,都应该说声“谢谢”,包括家人或关系密切的朋友。“对不起”。凡是不小心妨碍或干扰了别人,都要说“对不起”。“再见”。“再见”不仅是同事、朋友、家人之间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也是陌生人之间接触后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3、尊重隐私在国际交往中,尊重隐私也是重要的礼仪规范。尊重隐私,要坚持以个人为交往对象的礼仪原则。如:给一家人中的某个人帮了忙或送了一份礼物,这行为本身也仅是对某个人而言才有意义,除受惠人会表示感谢外,其他家人一般不会因此而致谢,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尊重隐私,不能侵犯属于个人的空间与领域。一家人同住一栋房子里,各个房间便是每个家庭成员自己的天地,不敲门,不经允许,便不能突然闯入。拜访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办公室洽谈,都须预先约定。尊重隐私,在交谈中应回避涉及个人隐私的任何话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五不问”:一不问年龄;二不问婚否;三不问去向;四不问收入;五不问住址。4、女士第一“Ladies 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优先,这是国际礼仪中很重要性的原则。 女士优先的核心 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要在行动上从各个方面尊重、照顾、帮助、保护妇女。在社交场合遵从女士第一的原则,可以显示男子气质与绅士风度。男女同行时,男子应走靠外的一侧。不能并行时,男士应让女士先行一步。在开门、下车、上楼或进入无人领路的场所、遇到障碍和危险时,男士应走在女士前面。乘坐计程车或其他轿车时,应让女士先上车;下车一般是男士先下,然后照顾女士下车。在门口、楼梯口、电梯口及通道走廊遇到女士,男士应侧身站立一旁,让其先行。在需要开门的场合,男士应为女士开门。在社交聚会场合,男士看到女士进门,应起身以示礼貌;当客人见到男妇主人时,应先与女主人打招呼。就餐时,进入餐厅入座的顺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随后,男士“压阵”。一旦坐下,女士就不必再起身与别人打招呼,而男士则需起身与他人打招呼。点菜时,应先把菜单递给女士。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礼让时,不能过分腼腆与羞怯应面带笑容道谢。5、不卑不亢国际交往中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中国人与外国人交往时不卑不亢,这也是国际礼仪的重要原则。国际礼仪中的不卑不亢原则,最重要的是保持人格平等,因为“卑”和“亢”都是置对方或置自身于不平等位置上的交往态度。“卑”有损自身人格甚至国格;“亢”则显得虚张声势,也有伤对方的自尊。要做到“不卑不亢”,应注意:不能对对方有金钱与物质利益上的希望和企图。“心底无私天地宽”,宽双方的人格就平等互利了。我方无所企求而心地坦然,对对方无需戒备则轻松自如,这样的交往自然分不出尊卑。如果一味希望对方担保子女出国或获得其他物质上的好处等,就很难坚持此项原则。要有为国家和民族争气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涉外交往中尤其重要。实事示是,不过谦,不说过头话。以宴请为例,中国人请客,即使是相当丰盛的一桌,主人也会对客人说:“今天没什么好菜,请随便吃点”。西方人则相反,不管饭菜质量如何,主人都要自我夸赞:“这是本地最好的饭店”,“这是我的拿手好菜”,目的在于表示诚意。同样,中国人到别人家作客经常客气有余,主人问客人是否再添饭,客人说不用不用,实际上也许并未吃饱。西方人作为宾客赴宴,说不吃不喝时则是真的,绝不是客气。所以,在国际交往中,客气与谦虚都不能过分。6、入乡随俗入乡随俗,是国际交往中的一条很重要的礼仪原则。出国或在国内接触外宾,都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与礼节。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差异,文化习俗有别,思维方式与理解角度也往往差别较大。因此,每到一个国家或接待来自某一国的客人,都要事先了解该国的礼俗,即使相当熟悉的友人,也应注意基本礼仪。在交往中相互尊重,谨慎从事不能不拘小节或超过限度。如美国人有三大忌:一是忌有人问他年龄;二是忌问他所买东西的价钱;三是忌在见面时说:“你长胖了”。这是因为:前两忌是个人私事,不喜欢他人干涉,后一忌是美国有“瘦富胖穷”的观念。日常交往应注意的礼仪一、称呼1. 在国际交往中对男子称先生,对女子称夫人、女士、小姐。 2. 对已婚女子称夫人,对未婚女子统称小姐。 3. 对不了解婚姻情况的女子可称小姐,年纪稍大的可称女士。以上这些称呼均可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 4. 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情况称“阁下”、职衔或先生。 二、寒喧两人初次相见,应先寒喧,如问:“您好?”“您身体好吗?”“很忙吧?”或者说“见到您真高兴”,“我早就想见到您”,以及“久仰、久仰”等。告别时可说“我们的谈话很有意思”,“我希望能再次见到您”、“一回生、二回熟,下次见面我们就是老朋友了,”等等。三、交谈初次交谈,可以从天气、旅行工具、会谈时间大致安排谈起,切忌询问对方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四、握手伸手相握,表示友好。在欧美地区男性初次相识可相互握手;遇到女性,如女性先伸手,男性可和其握手,否则就以笑相迎。与女性握手时,要轻一些,而且时间不能过长。握手时,男性要脱手套,女性可戴一副薄型手套。握手时要面对对方,切忌一脚在门内,一脚在门外,也忌4个人交叉握手。必须用右手,不能坐着握手。五、文明用语“谢谢您”和“对不起”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貌用语。六、尊重妇女举止行动上处处都要“女士第一”。男士要处处照顾、帮助女士。女士入室,男士要先开门,让女士先行。女士进屋或离开时,要照顾女士脱大衣、穿大衣,等等。七、入室叩门到对方办公室去,入室前要轻声叩门,得到允许方可进入。步子要轻,说话声音宜低。八、进屋脱帽无论是公事拜访,还是私人拜访,或出席各种社交活动,男士进屋都要脱帽、解围巾,放入衣帽间或挂在墙边的衣帽钩上。九、坐立要端正坐,要端正,不翘腿、摇膝、抖动。女士更要注意端正,并拢双腿,切不可以裙代扇。十、动作要文明在公众场合或上商店购物、逛马路要落落大方,举止文明,切勿大声喧嚷。遇到熟人也不要高声打招呼,而以微笑招手示意为好。说话时不要指手划脚、手舞足蹈。不要随地吐痰,不能乱扔糖纸和瓜果皮。吃食要细嚼慢咽不出声,切忌狼吞虎咽呼噜出声。餐饮礼仪 1. 一般礼仪 入席时应有优雅的风度和良好的仪态,手应该洗干净,头发应梳整齐。要坐得端正,双腿靠拢,两足平放,不宜两腿交叠。双手和手肘部离开桌子。入座后,可取白色餐巾铺在膝上(餐巾只可擦嘴,不可擦汗)。就餐时,应有愉快的表情。进餐时应自然、从容,嚼食物时慢些,喝汤时不要发出在的声响。若控制不住要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捂住口鼻,低头而向一旁,避免发出声响。在餐桌上不能拧鼻涕,可用手帕轻擦或去洗手间;宴席上的谈话应自由轻松,不要静坐不语,不要只与一两人交谈。交谈时既要注意谈话的内容,又要讲究谈话的艺术。敬洒时,上身挺直,双腿站稳。需干杯时,应按礼宾顺序由主人与主宾先干杯。正式宴会上,女士一般不宜首先提出为主人、上级、长辈、男士的健康干杯。劝酒要适可而止,尤其在国际交际场合,不宜劝酒。切忌饮酒过量,以控制在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为宜。 2. 中餐礼仪 中餐宴请除遵守一般的就餐礼仪外,特别应注意的是:用筷子时,一旦夹上食物,应立即放入口中,不要停留时间过长。夹菜时,筷子不可在盘子里不可在盘子里乱搅,也不要把筷子伸到离自己太远的菜盘里。若偶尔掉下一些菜于盘外,不可重新放回盘内。使用汤勺时,筷子需整齐放在桌上。同时执筷执匙舀汤是最忌讳的。端碗时,拇指扣住腕口,食指、中指、无名指扣住碗底,手心空着,伏在桌上就着碗吃是被子禁止的。餐毕,筷子应整齐地放在靠近碗右边的桌上,并等众人都放下筷子后,主人示意散席方可离座。不要反复向外宾劝菜,可向外宾介绍中国菜的特点与典故,以引起其兴趣;不能把自己认为最好的菜夹到外宾碗里,以免引起反感。以野味或山禽走兽来招待外宾会引起反感,因为他们的信条是保护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 3. 西餐礼仪 餐具:西餐餐具主要是刀、叉、匙、盘、杯、碟等。餐具一般在就餐前都已摆好。放在每人面前的是食盘或汤盘,盘较大,左边放叉,右边放刀。刀叉的数目与菜的道数相当。吃鱼、肉、菜的刀叉都有区别。使用刀叉的顺序是按上菜的顺序,由外至里排列。盘子上方放匙,小匙用于吃冷饮,大匙用于喝汤。再上方为酒杯,从左到右排成一排,顺序由小到大,分别用于饮各类酒。面包碟放在匙的左方,匙的右方是黄油碟,碟内有专用小刀。进餐时,不应手持刀叉比划着与人说话,若需给别人夹菜,一定要用公用餐具。喝汤时,应用右手持汤匙,侧起,顺汤碗靠自己的一侧盛汤。叉子若不与刀并用,可用右手持叉取食。右手持刀时,则用右手持叉。进餐期间,刀叉尽量不要发出声音。如临时离座,刀叉在盘内摆成“八”字形,表示尚未用完。用毕,并排横斜放盘内,柄朝右。吃法:正式的西餐宴会,一般有九至十道菜点,按上菜的顺序,吃什么菜用什么餐具,喝什么酒用什么酒杯,否则就是“外行”。 o 第一道 面包,黄油。面包撕成小块,抹黄油,吃一块抹一块。 o 第二道 冷小吃。用中刀叉。 o 第三道 汤。饮舍利酒,用舍利杯。 o 第四道 鱼。饮白葡萄酒,用白酒杯。 o 第五道 副菜(小盘)。用中刀叉。 o 第六道 主菜(大菜)。整只熏烤动物,如烤火鸡。用大刀叉,饮红葡萄酒,用红酒杯。 o 第七道 甜点。用点心勺和中叉,馀香槟酒,用香槟杯。 o 第八道 水果。用水果刀。 o 第九道 咖啡。如加牛奶,用咖啡勺搅拌后饮用。 o 第十道 立口酒(蜜酒)。用立口杯。 o 但在一般西餐中,餐具比较简单,菜点也比较简单。 4. 冷餐与酒会礼仪 冷餐:按顺序自动取食,不要抢先;取食后可找适当位置坐下慢慢进食,也可站立与人边交谈边进食;所取食物最好吃完;第一次取食不必太多,若需添食,可再次或多次去取。酒会:鸡尾酒会允许来宾中途离开。中途离开的客人,应向主人道别,但出席酒会不能太迟或到达不久就即离去。 5. 正确的“吃相” 在入座之后,一面做好就餐的准备,一面可以和同席的人随意进行交谈,以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用餐气氛。不要旁若无人,兀然独坐;辄不要眼睛碌碌地盯着餐桌上的冷盘等,或者下意识地摸弄餐具,显出一别迫不及待的样子。 当开始用餐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o 一是主人举杯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开始;客人不能抢在主人前面。 o 二是夹菜要文明,应等菜肴转到自己面前时,自己再动筷,不要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也不宜太多。 o 三是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决不能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 o 四是不要挑食,不要只盯着自己喜欢的菜吃。或者急忙把喜欢的菜堆在自己的盘子里。 o 五是用餐的动作要文雅,夹菜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盘里的菜拨到桌上,不要把汤泌翻。 o 六是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如喝汤时“咕噜咕噜”,吃菜时嘴里“叭叭”作响,这都是粗俗的表现。 o 用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纸或服务员送来的小毛巾擦嘴,但不宜擦头颈或胸脯; 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饱嗝或嗳气; o 在主人还没有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离席。 6. 使用筷子有关忌讳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对合作筷子也形成了一些礼仪上的忌讳: o 一忌敲筷。即在等待就餐时,不能坐在餐桌边,一手拿一根筷子随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盏或菜杯。 o 二忌掷筷。在餐前发放筷子时,要把筷子一双双理顺,然后轻轻地放在每个人的餐桌前,相距较远时,可以请人递过去,不能随手掷在桌子上。 o 三忌叉筷。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不能一根是大头,一根是小头。筷子要摆放在碗的旁边,不能搁在碗上。 o 四忌插筷。在用餐中途因故需暂时离开时,要把筷子轻轻搁在桌子上或餐碟边,不能插在饭碗里。 o 五忌挥筷。 o 在夹菜时,不要把筷子当作道具,在餐桌上乱七八糟舞; o 也不要在请别人用菜时,把筷子戳到别人面前,这样做是失礼的。 7. 正确使用西餐餐具 中国人习惯使用的中餐餐具是筷子和汤匙,而西方人则习惯使用刀叉,而且相当讲究不同刀叉的不同用途,不能随意混淆。因此,当我们吃西餐时,就应该了解和遵循西方人的礼仪规范。 食物盘子应放在就餐人的正前方。右侧放刀,左侧放叉,两者都按使用顺序,由外侧向内侧摆。碰到吃全席大菜时,这些餐具就按照用开胃小菜、汤、海鲜、肉类、冷饮、烘烤食物、沙拉、餐后甜食的顺序依次摆出。 通常,刀、叉都成双成对,唯独喝汤的汤匙是单个使用。正餐一般从汤开始,放在你面前最大的一把匙子便是汤匙,它放在食盘右侧的最外面。桌上的刀、叉以三副为限,当用完三道菜后便撤去,再随菜摆上新的刀叉。餐后的甜食另有叉子和汤匙。涂面包黄油用的奶油刀,应放在左侧的面包碟子上。如果菜单上有鱼的话,它一般在用过汤以后再送上。桌上有吃鱼专用的叉子,它放在肉叉的外侧,比肉叉略小些。 英国人和美国人使用刀、叉的习惯略有不同。在上主菜即肉菜时,虽然他们切分肉食都是右手持刀,左手持叉。但是,英国人用左手拿叉,叉头朝下,把肉扎起来送入口中;如果有烧烩 的蔬菜,就用刀把菜挑到叉上再送入口。而美国人则在切分好肉以后,把刀入下,换用右手拿叉,叉尖朝上插入小块食物下面,铲起食物送入口中。用餐完毕,英国人将刀、叉放在食盘中央,绝不让刀叉的一端放在盘子上,而另一端搁在桌上。但美国人却把刀横放在盘子右下边边沿上,叉放在旁边,让叉尖朝上。 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吃色拉只准用叉子吃,以右手拿叉,叉尖朝上。通常,有一把吃色拉专用叉子。另外,取面包则应该用手,而不用叉。面包放在旁边的小碟中或大盘子的边沿上。涂面包黄油时,应从面包上掰下一块,用刀抹些黄油再吃,而不是把整块面包一下子都抹上黄油。 在席间谈话时,可以不必将刀、叉放下。但如果你要做手势,就应该把刀叉放下,切不可拿着刀叉在空中比划。另外,也不能将刀叉竖起来拿着。正确使用刀叉,不仅是礼仪上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8. 正确使用餐巾 餐巾又称口布。餐巾的用途,主要是防止食物沾污衣服,也可用来擦手上或嘴上的油渍。餐巾纸是一种简便的代用品,也具有餐巾的某种用途。 在正式宴会上,客人需待主人先拿起餐巾时,自己方可拿起餐巾。反客为主的做法是失礼的。 打开餐巾后,应摊放在自己的腿上,以能接住可能滴落的食物为宜。有人喜欢把餐巾别在衣领上或背心纽扣上,这在我国不是通行的规范做法。 如果一打开餐巾或拿起餐巾纸,就揩擦自己的杯盏刀叉,实际上是对餐厅卫生工作的不信任。对餐厅服务员来说,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如果有事临时离座,应将餐巾折好放在餐桌上,不要随意揉成一团或顺手往椅背上一搭。 用餐后,可用餐巾揩拭嘴角或手,但千万不要把餐巾当作抹布,在餐桌上乱擦。 9. 喝汤注意事项 每当进餐,无论我们享用的是中菜或西菜,在喝汤时有些礼仪应特别注意。 喝汤不能发出响声。 西餐中的喝汤习惯,应是用勺由内往外舀,如果与西方人一起进餐,喝汤时采用由外向里的舀法,将被认为是不知礼俗。汤匙就口的程度,也要以不离盘身正面为限,切不可使汤滴在餐盘外面。切不可对着热汤吹气。汤很烫时,可将汤倒入碗里用汤匙慢慢地舀,等汤降温后,再一口一口地喝。不要将汤碗直接就口。合乎礼仪的正确做法是:用左手端碗,将汤碗稍为侧转,再以右手持汤匙舀汤。如果盛汤用的是汤杯,可以手持杯耳喝。 10. 饮茶礼仪 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比如,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饮。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茶艺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分。比如中国的“功夫茶”,便是茶道的一种,有严格的操作程序。 o 嗅茶。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o 温壶。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入“茶船”一种紫砂茶盘。 o 装茶。用茶匙向空壶中装入茶叶,通常装满大半壶。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或杂味混入。 o 润茶。用沸水冲入壶中,待壶满时,用竹筷刮去壶面茶沫;随即将茶水倾入“茶船”。 o 冲泡。至此,才可正式泡茶。要用开水,但不宜用沸水。 o 浇壶。盖上壶盖之后,在壶身外浇开水,使壶内、壶内温度一致。 o 温杯。泡茶的间隙,在茶船中利用原来温壶、润茶的水、浸洗一下茶盅串味。 o 运壶。第一泡茶泡好后,提壶在茶船边沿巡行数周,以免壶底的水滴滴入茶盅串味。 o 倒茶。将小茶盅一字儿排开,提起茶壶来回冲注,俗称“巡河”。切忌一杯倒满后再倒第二杯,以免浓淡不均。 o 敬茶。双手捧上第一杯茶,敬奉在座的客人。如客人不止一位时,第一杯茶应奉给德高望重的长者。 o 品茶。客人捏着小茶盅,观茶色,嗅茶味,闻茶香,然后腾挪于鼻唇之间,或嗅或啜,如醉如痴,物我两忘。 o 茶艺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相信茶艺也将得到振兴。 11. 喝咖啡礼仪 在我国,喜欢喝咖啡的人日渐增多。因此,了解一些喝咖啡的礼仪的要求,是完全必要的。咖啡杯的正确拿法,应是用拇指和食指拈住杯把而将杯子端起。 给咖啡加糖时,如果是砂糖,可用汤匙舀取,直接加入杯内;如是方糖,则应先用糖夹子把方糖夹在咖啡碟的近身一侧,再用汤匙把方糖加在杯子里。如果直接用糖夹子或手把方糖放入杯内,有时可能会使咖啡溅出,从而弄脏衣服或台布。 在用汤匙把咖啡搅匀以后,应把汤匙放在碟子外边或左边。不能让汤匙留在杯子里就端起杯子喝,也切不可使用汤匙来喝咖啡,因为汤匙只是用来加糖和起搅和作用。 一般来说,喝咖啡时仅仅只需端起杯子。将碟子一起端起来或用手托住杯底喝咖啡的做法都是失礼的。但参加鸡尾酒会,或在宾馆、饭店的大厅里,如果没有餐桌可以依托,则可以用左手端碟子,右手持咖啡杯耳慢慢品尝,如果坐在沙发上,也可照此办理。 12. 在餐馆就座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餐馆里是配备有服务员引领顾客入座的,顾客应尊重服务员的指点,跟随前往;如果没有服务员的引领,则可自己寻找空位入座;如果餐桌上已有先到的顾客,应先礼貌地问一声:“请问,这里可以坐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才可入座。 餐馆是公共场所,因此要随时注意不要影响别人就餐。在抽出座椅时,动作要轻巧,不要乱拉乱拖乒乓作响。还要注意在自己的座位和邻桌的座位间留出通道,以免影响服务员出入。 如果陪同亲友前往,那么在入座时,应示意请长辈先坐,女士先坐,客人先坐,待别人坐定后,自己方可入座。 在招呼服务员时,一般应用眼色或举手示意,切忌高声大叫,骚扰其他顾客;而且要注意礼貌。“喂!喂”乱喊,是缺少教养的表现。 用餐中,如果有顾客想和自己同桌,应表示欢迎。同时,不妨酌情移动一下座位,让后来者可以宽舒地入座。见面的礼节一、握手 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最常见的礼节。西方人通常是在经人介绍与别人相识时才握手,若相识的对方是妇女、年长者、职位高者,则应尊重对方意愿,不主动伸手。宾主之间,主人有向客人先伸手的义务,无论在机场或宾馆接待外宾,不管对方是男是女,主人都应先伸手。握手要有适当力度,太轻会使人感到冷淡,太重会使人觉得粗鲁。男士与女士握手可轻些,不要握满全手,只握其手指部位即可。握手时男士应脱去手套,女士除遇地位高的人外,一般不用脱手套。握手时切忌站在门口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多人同时握手时注意不要交叉,可等别人握完再伸手。 二、拥抱 是欧美、中东及南美洲国家常见的熟人和朋友间的一种亲密礼节,有时与接吻礼同时进行。拥抱的方法是右手扶住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以“左右左”交替的方式进行。一般礼节性的拥抱多用于同性别之间。 三、鞠躬礼 一般通行于日本、朝鲜、韩国等东方国家,欧美国家较少采用。行鞠躬礼时需脱帽,呈立正姿势,两眼注视对方,上身前倾15度,而后恢复原状并致问候。 四、合十礼 盛行于信奉佛教的南亚、东南亚国家。行礼时,两只手掌在胸前对合并微微上举,同时头微向前俯下。在对外交往中,当对方以这种礼节致礼,我们也应以合十还礼,但要注意合十的同时不要点头。 五、其他见面礼节 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形成了诸多具有浓厚地域及民族风格的见面礼俗:有西方国家通行的“脱帽礼”,有流行于波兰和法国上流社会的“吻手礼”,还有非洲国家的“吻脚礼”、“蛇环礼”等,对这些礼俗应有所了解,可减少一些场合中的误会。 六、称呼 按照国际惯例,在交际场所,一般称男子为“先生”,称已婚女子为“夫人”,称未婚女子为“小姐”,如无法判断女方婚否,用“小姐”比冒然称之为“太太”更安全。在外交场合,为了表示对女性的尊重,可以将女性称为“女士”。这些称呼均可冠以姓名、职称、头衔等,如市长先生、怀特夫人等。对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一般可称“阁下”;对军人一般称军衔加先生,知道姓名的可冠以姓名;对知识界人士,可以直接称呼其职称,或在职称前冠以姓氏,但称呼其学位时,除博士外,其他学位(如学士、硕士)不能作为称谓来用。 德国人十分注重礼节、礼貌。初次见面,一定要称其职衔。如果对方是博士,则可以频繁地使用“博士”这个称谓。 同美国人打交道时在称呼上不必拘礼。美国人在非正式场合,不论男女老幼或地位高低,都喜欢直呼对方名字。但在正式场合,如果与对方初识,还是先用正式称谓,等相互熟悉了或对方建议直呼其名时再改变。 日本人习惯用“先生”来称呼国会议员、老师、律师、医生、作家等有身份的人,对其他人则以“桑”相称。在正式场合,除称呼“先生”和“桑”外,还可称其职务,以示庄重。对政府官员要用其职务加上“先生”来称呼。 阿拉伯人对称呼不大计较,一般称“先生”、“女士”即可。但是由于受宗教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影响,同阿拉伯妇女接触时不宜主动与之打招呼,多数情况下可以微笑或点头示意,就算礼节周到。 七、如何称呼姓名 世界各国的姓名排序与用法各有不同,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姓前名后,多在朝鲜、越南、日本、蒙古、阿富汗、匈牙利及中国通行。朝鲜、越南人的姓名习惯与中国相同,日本最常见的是四字组成的姓名,前二字为姓,后二字为名。一般口头称呼姓,正式场合称全名。 二是名前姓后,多在欧美国家通行。口头称呼一般称姓,正式场合则用全称。大多数欧美人的姓是一个词,而名则由两个或更多的词组成。法国人往往把自己尊重的知名人士或家中某一个人的名字加进自己的名字中以示纪念,但别人称呼或书写时则只用其为首的本名,如前总统戴高乐的全名是夏尔安德烈约瑟夫玛丽戴高乐,但一般人都称他为夏尔戴高乐。俄罗斯人的姓名一般由“名父名姓”三节组成。他们一般口头称姓或只称名,为表示客气和尊敬时,称名字加父名。为特别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也有只称父名的,如列宁的全称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而人们常称列宁为伊里奇。阿拉伯人的姓名一般由三或四节组成,即本人名父名祖父名姓。正式场合用全名,简称时只称本人名。 三是有名无姓,缅甸、印度尼西亚人最有代表性。缅甸人有名无姓,但通常在名字前面加个称呼,表示此人的长幼、性别和社会地位。对年纪较大的人名前加“吴”,意即“先生”和“伯叔”;对平辈或青年人称“郭”,即“大哥”的意思;对幼辈或少年称“貌”,即“小弟”的意思;对年轻的姑娘,一般称“玛”,为“姑娘、姐妹”的意思;对年纪较大或有地位的妇女,称“杜”,意为“姑、姨、婶” 服饰礼仪一、着装的原则 整体性、个性、和谐。任何性质的国际交往活动,对着装都有起码的要求,如何穿着,是懂不懂礼貌的重要体现。 整体性原则最重要的一点是整洁的着装,整洁的衣着可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人们通常认为,衣着整洁,除了体现对相互交往的重视程度,还显示出交往的文明与修养的水平。 个性原则指根据不同年龄、身份、地位、职业与社会生活环境,来确定服装款式、面料、色彩与装饰物,只有个性化的服装,才能与个性和谐一致,在交际活动中充分展示个人的礼仪风范。着装也是一定民族和文化的个性反映。 在国际交流中,着装的和谐性是最高原则。 着装要与生活环境和谐。在正式场合穿西装时必须打领带,但外出旅游,则不打领带更自然。此外,着装还要与形体和谐,与装饰和谐。 二、服饰选择的标准 在国际交际场合,人们的着装大致可分为便服与礼服。各式外衣、夹克、衬衣、恤衫与各式西装等均为便服。便服的穿着场合很广,如办公室、赴宴及出席会议等等。出席正式、隆重、严肃的会议或特别意义的典礼,则应穿礼服或深色西装。 参加涉外活动时,男士可穿毛料中山装、西装或民族服装,配黑色皮鞋。夏季还可穿两用衫。参观浏览时,穿西装可不系领带。 三、穿西装注意事项 西装是一种国际性服装。一套合体的西装,可以使穿着者显得潇洒、精神、风度翩翩。人们常说:“西装七分在做,三分在穿”。穿着西装时应注意: 面料要根据四季和场合来选择。在正式场合穿西装,最好要精心选择衬衫和领带。 交际场合中男士衣着的颜色大致以不超过色为首要原则。 西装袖子的长度以到手腕为宜,西装衬衫的袖长应比西装袖子长出厘米。 穿着西装,在较隆重的场合必须系扣。 袜子一般应穿与裤子、鞋子同类颜色或较深的颜色。 要配好衬衫。衬衫的领子要挺括,系扣。衬衫的下摆要塞在裤子里。 内衣要单薄。衬衫里面一般不要穿棉毛衫,天冷时,衬衫外面可穿一件羊毛衫。 凡是正式场合,穿西装都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