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功次制度初探.doc_第1页
汉代功次制度初探.doc_第2页
汉代功次制度初探.doc_第3页
汉代功次制度初探.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代功次制度初探5汉书记载自佐史至丞相十二万二百八十五人,这支庞大的队伍是如何维持自身规模与规范内部流动的呢?自古及今的学者多将察举、征辟制作为汉代主要的仕进制度,然而,如果我们将十二万二百八十五人作为考察的对象,就会发现一些长久以来被忽略的重要问题:首先,每年只有极少数官吏被举,绝大多数汉代官吏终其一生与察举无缘。其次,被举孝廉为秩百石以下少吏,被察廉吏为秩六百石以下黄绶吏,大部分中高级官吏都不在察举的范围之内。再次,郡国守相只有权辟除百石以下少吏贤良方正等特科不定期举行而且每次不过百余人。征辟一途不可能全部满足经常出现的官吏缺员。最后,岁举孝廉始于武帝元光元年,举秀才更晚。那么,自汉朝建立以来的五六十年间,官吏是依据什么黜陟,这一制度在察举出现后是继续存在,还是被取代而消亡了呢?显然,察举征辟制之外,还有一项仕进制度左右着十几万官吏的命运。幸运的是,本世纪初以来发现的大批汉简为了解该项制度提供了真实的原始资料,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一! 关于汉代的功与劳/ 以功劳行田宅,功劳是获得官爵与赏赐的依据,蔺相如从赵王与秦昭王会于渑池,以其英勇表现而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老将廉颇对此十分不满:“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对照司马迁的记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功指军功,劳,指军功之外一切为政府的服务,军功有其严格的计量标准,劳则是以累积时间来计算的,二者不可混通。二! 汉代军功制度 汉代基本承袭了秦的军功制度,又增加了若干新的内容。 秦以战而能斩首有功者为上。汉五年大封功臣时,诸将所依据的是:“ 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功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排列功臣位次时,众功臣又说: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于此可见汉代对秦军功制的承继关系。 汉代军功,于上述者外,又有破贼,破群盗,追捕。这是因为汉代基本上处于和平发展时期,国家军事力量在防守边境的同时必须保障内郡地方治安,而且地方社会秩序的稳定是政权统治的基础,功的大小多寡决定官吏升迁时的秩等与赏赐数量,因此功的计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对于将帅校尉来说,土地的狭阔,城之大小, 俘获敌方将帅的职务高低, 攻战的时间,次数等都构成评判功之大小的依据。 官吏因军功而获得提升的事例在两汉年间十分普遍,略举几例如下: 李广从弟李蔡初为郎事文帝,景帝时积功劳至二千石,从卫青击匈奴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代公孙弘为丞相。景帝时,李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周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徙为上谷太守。武帝时朱买臣为会稽太守,受诏与将军破东越,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贰师将军伐宛,其所将军官吏为九卿者三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百余人,千石以下千余人。名将赵充国始为骑士,武帝时以军功拜为中郎,昭帝时以击氐人迁中郎将,宣帝时以军功为少府,杜周之孙杜缓少为郎,本始中击匈奴,还为谏大夫。酒泉太守辛武贤之子辛庆忌少以父任为右校丞,战功拜为侍郎。上党冯奉世武帝末以良家子选为郎,后以击莎车有功,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严延年由丞相掾为好令,神爵中从军,还为涿郡太守。顺帝末冯绲为车骑将军,荆州平定而推功于从事中郎应奉,荐以为司隶校尉。桓帝时,度尚擢为荆州刺史,出兵三年,群寇悉定,七年封右乡侯,迁桂阳太守。三! 汉代劳绩制度 汉代,从军出征达到立功标准则称为功,未达到标准则只能按服役期的长短记作劳,内地官吏的任职期间亦记作劳功可记作功一、功二,而劳都是以日数来计算,这种区分功与劳的制度起自战国或更早,在汉代边郡戍卒中依然被保留使用,汉简中有许多记载居延地区士卒校尉功劳的簿书,其中有只记劳绩日数的,也有兼记功与劳的,基本格式是功记载在劳前,这些功劳簿书中的中功与中劳,是秦汉时期记载官吏功劳的规定用语。en赐劳与增劳都是依据法令或诏书奖励官吏以任职期间,官吏据此可以提前获得提升或回到内地,夺劳即秦律中的弃劳,官吏必须无偿为政府服满被夺的劳日数,是对官吏的一种处罚制度。官吏的功劳必须按时记载,上报到所属部门备案,这就是上劳 与上功制度。四! 对伐阅官簿的管理制度 在汉代,记载官吏功劳,籍贯,年龄,身长,家庭住址等数据情况的档案称为:伐阅官簿。汉代官吏任用有财产上的限制。景帝后元二年五月诏书改“訾算十以上乃得宦”。为“訾算四得宦”而“伐阅官簿”亦可略称为“伐阅簿”或“官簿”。县令长以上治民并接受刺史、丞相府考课的地方官等。还记有任职期间的考课内容。如丙吉为丞相时,相府驭吏为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见驿骑持赤白囊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随驿骑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因曰:恐虏所入边郡二千石长吏有老病不任兵马者,宜可豫视,吉善其言,召东曹案边长吏,琐科条其人。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卒遽不能详知,以得遣让。”张晏注曰“琐”录也。欲科条其人老少及所经历,知其本以文武进也。成帝时谷永上疏推荐少府薛宣说“宣考绩功课,简在两府,不敢过称以奸欺诬之罪。”0元帝时安定太守王尊到任后出教敕掾功曹“府丞悉署吏能,分别白之,贤为上,毋以富。”朱博为齐郡太守,移书姑幕县“王卿忧公甚效檄到,赍伐阅诣府。”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郡太守的“老少及所经历” 的档案保存在丞相府东曹,如薛宣历任职务的“考绩功课”由丞相府、御史大夫府分别保管,而郡县属吏的行能伐阅由郡县各自管理。汉代,每个官吏一入仕途就有记录各项情况。主要是功劳、考课的档案保存在相应的官府,这种“伐阅簿”官簿是任用迁免官吏最直接、最基本的依据。 汉代州郡属吏的伐阅由州郡管理,县吏由所在县管理,每岁终丞尉以下伐阅由郡课校,见汉官解诂“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所以朱博要任用姑幕县游徼王卿时要求他“赍伐阅诣府”,当是调王卿任太守府的郡吏。中都官所属百石吏由大鸿胪管理,地方州郡属吏以秩补调中都官吏时伐阅由州郡转到大鸿胪。二百石以上的官吏伐阅则全由丞相府管理,而郡守、县令以上的地方官和六百石以上中都官的考课记载亦由御史大夫府管理,所以,大夫以上,即六百石以上官吏的伐阅应有一式两份分别保存在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也就是谷永所说“考绩功课,简在两府”。0五、功劳次序升迁制度在汉代,官吏一生任职期间,只要不犯赃罪,即使与孝廉、茂才等察举升迁方式无缘,依然可依功次经过漫长的岁月积累升任至二千石郡国长官一级。而且,官吏升迁至一定秩等,即使因触犯“小法”、“残贼”等被免职,遇有官职空缺或被荐举时依然有重新被任用的可能。官吏自动去职或被免职后,已积累的功劳并非一笔勾销,而是按已获秩等降秩再次被征用,如此循环往复,表现优异者仍可升迁至较高职位,这是汉代官吏任用中体现功次升迁的典型措施。汉代官吏在考课中未获得“最”、“高第”、“第一”等成绩,在廉吏、茂才选举中亦未获得长官荐举,治绩平平时如何由低秩等向高秩等升迁呢? 换言之,官吏在某一秩等上任职几年就可升入上一秩等呢?哀帝时朱博曾上奏言:“ 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故事,居部九岁举为守相,其有异材功效著者辄登擢秩卑而赏厚,咸勤功乐进前丞相方进奏罢刺史,更置州牧,秩真二千石,位次九卿九卿缺,以高第补,其中材则苛自守而已,恐功效陵夷,奸轨不禁请罢州牧,置刺史如故。”灵帝时卢植上封事曰:“ 今郡守刺史一月数迁,宜依黜陟,以章能否,纵不九载,可满三岁御下者请谒希爵,一宜禁塞,迁举之事,责成主者”。从朱博与卢植的奏事来看,汉代官吏黜陟之法规定的每一秩等任职期限为九年,满九年则称为“功满”,如黄香章帝时拜尚书郎,永元四年拜尚书左丞,“功满当迁,和帝留,增秩”。 在一般情况下,官吏任职满九年升迁至高一秩等的职务,也有增秩等而仍任原职的规定,这时当属秩高官吏任秩低职务,功满增秩是两汉通制。如宣帝时“王成为胶东相,黄霸为颍川太守皆且十年,但就增秩、赐金、封关内侯,以次入为公卿。”“中兴后,上官象为并州刺史,祭彤为辽东太守,视事各十八年,皆增秩至中二千石。” 功次制度下,三辅长官一般由郡国守相中考课高第者迁补,而能治理三辅者又是群卿即中二千石出缺时的首位人选,官吏由佐史积功劳至二千石郡国守相,如果在考课中成绩平平,依然不能进入高级领导层。六! 关于功次制与察举制的关系 武帝时确立的察举制度虽属新制亦体现了依据功次选拔任用官吏的基本原则。 东汉章帝年间, 陈事者多言郡国贡举率非功次,故守职益懈而吏事寝疏,咎在州郡,章帝建初元年三月诏书亦曰:“ 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0”。贡举时强调被举者的“功次”即诏书所说“乡举里选,必累功劳 ”这种状况,可以说是从察举制度设立之初就存在的惯例,至东汉末,为维持国家统治机构的正常运转,曾下令重申察举中功次的要求。后汉书桓帝纪本初元年七月诏:“ 孝廉、廉吏皆当典城牧民,禁奸举善,兴化之本,恒必由之。其令秩满百石,十岁以上,有殊才异行乃得参选。” 察举中的孝廉至中央入三署为郎,经若干年后再出任地方县职或迁补中都官属吏其中尤异者由光禄勋与三署举为茂才四行。选举的标准仍是功次,见于后汉书黄琬传“ 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以穷退见遗”。0 察举制中的廉吏是孝廉之外又一重要科目,见诸文献记载的廉吏被察举的经历如下: 黄霸由郡吏以察廉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平当,以大鸿胪文学察廉为顺阳长赵广汉,以平准令察廉为阳翟令。尹翁归,由郡督邮察廉为缑氏尉,复举廉由都内令迁弘农都尉。张敞,由太守卒史察廉为甘泉仓长。王尊,由刺史从事察廉为辽西盐官长。萧望之,由御史大夫属吏察廉为大行治礼丞。薛宣,由大司农斗食属察廉为不其丞,复察廉为乐浪都尉丞。朱博,由太常掾察廉为安陵丞。王嘉,由光禄勋察廉为南陵丞,复察廉为长陵尉。尹赏,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综合分析以上史料,可以得出廉吏升迁的规律如下:第一,廉吏由本秩迁升,均为现任官吏。第二,被荐举官吏本秩为百石少吏或以下斗食之属时,升任为二百石以上,六百石以下的长吏,一般为四百石。第三,被荐举者本秩为六百石以下长吏时,升任为六百石长吏。第四,廉吏为六百石官吏时,迁升为千石或比二千石以下长吏。官吏被察廉吏后即升任新职。同为郡县属吏,被举为“孝廉”后必须至京都为郎若干年,再经光禄勋选拔后方能出任四百石官吏,而被举为“廉吏”者立迁,说明廉吏是较孝廉高一级的荐举名目。这是因为孝廉可选自平民,而廉吏必须是有“功劳伐阅”,即有任职经历的现职官吏,在察举“ 廉吏” 的制度规定中同样体现了功次升迁的原则。 功劳次序升迁制作为一种代替世卿世禄制的新型任用制度,自战国变法运动以至汉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功劳是一种具有公平性而且可度量! 对比的客观性标准,用此来衡量官吏的行政。管理能力,在现实中是一种易于执行的任用制度,有利于广泛地从社会各阶层中选拔任用人材。在功劳制度执行较好的西汉前中期,一批贫穷人士如儿宽、杜周、路温舒、胡建、常惠、王尊、匡衡等得以依靠自身的才能进入统治集团的中高层。其次,有军功者与考课中次序先者擢拔提升,课殿者免职的规定是一种奖优汰劣的竞争机制,并由此保证了只有治绩优异。确有能力者才能进入高层领导集团。再次,功次制度下,官吏的升迁采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