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面塑手工艺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济南面塑手工艺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济南面塑手工艺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济南面塑手工艺的调研报告.doc_第4页
济南面塑手工艺的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济南面塑手工艺的调查报告调查人:李莹调查时间:2010-7-10至2010-8-10调查地点:济南调查对象:济南面塑手工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渊远流长。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比作一座花园,那么民间手工艺术文化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民间手工艺术出自最普通的老百姓之手,但却体现出生活的感悟,闪烁着群众的智慧。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方式等等的改变,民间手工艺术品被现代的机械产品所挤压,但手工艺术却从没有中断过,这也是我们值得欣慰的一件事。济南面塑就是这样一种在经历风雨后保存下来的民间手工艺术。(一)济南面塑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在民间也叫“面花”,是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汉代时期,人们把面粉蒸制成一定的形象,为食用增强装饰效果。到了明代,面塑逐渐脱离食用,演变成单纯艺术形式独立存在。一些身背工具箱四处奔波的面塑艺人出现在繁华闹市,以此为生计,进一步促进了艺术水平的提高。面塑,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它曾在鲁西南地区流传广泛、极具影响,济南面塑是济南工艺美术中,最具地域特色的种类之一。中国现代面塑艺术现在已公认起源于山东省菏泽地区,而济南面塑正是菏泽面塑的正宗传承地。济南的现代面塑创作是从建国初期开始的,当时李芳阁、李芳清两位著名面塑艺人从菏泽来到济南,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面塑组织济南面塑社,开始授徒并出售作品,自此济南的面塑艺术创作以独特的面貌出现了。济南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至今己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旧社会的面塑艺术都是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但他们的艺术作品却被作为一种民间小玩意儿,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济南面塑是济南工艺美术中,最具地域特色的类别之一。著名的济南面塑老艺人李俊兴曾挑着担子走遍中国各地,还远离国土到过东南亚、欧洲、中东等十多个国家。解放后,在党和政府关怀下,面塑艺术获得了新生,李俊兴被聘到济南工艺美术研究所传授技艺,培养出两代面塑艺人,形成了济南面塑的独特风格。济南面塑的色彩对比鲜明,手法细腻,应用于指的捻、揉、搓,再配以刀、篦、针的搓、切、点,制成的人物形象,衣饰容貌逼真传神,特别是对中国古装戏剧人物的塑造,尤为专门。优秀作品火烧琵琶精、老寿星等,曾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得到好评。以后又创造出嫦娥奔月、天女散花、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霸王别姬等古装人物作品。这些高仅数寸的小巧玲球小面人,有的龙腾虎跃,有的亭亭玉立,栩栩如生,见者无不为之叫绝,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其中不少作品在省、市乃至全国的工艺美术展览中获奖,有的作品还参加了国际展览销售。(二)济南面塑的类别及其用途。类别:现代山东济南面塑界可谓人才辈出,以各自特色和市场共同形成了济南面塑圈。济南的面塑有山东何派面塑、济南学院派、传统面塑、清风面塑等。而就艺术成就、艺术地位和行内辈份而言,李俊兴的关门弟子何晓铮在济南、山东乃至全国都是泰斗级的领军人物。目前何氏面塑从内容、形式、造型上基本发展为七大版块:1、传统经典类面塑:如五虎上将、八仙过海、桃园结义、福禄寿禧、古典仕女等。 2、人物肖像类面塑:如姚明、刘翔、杨利伟、萨马兰奇、米卢等。 3、浮雕类面塑:如醉美图、百鸡图、生肖等。 4、超大中空类面塑:如玉面观音(高九十二公分)、孔子像(高七十公分,重五十斤)等。 5、微型核桃类面塑:如核桃观音、核桃仕女、核桃罗汉等。 6、仿真类面塑:如挂炉烤鸭、香辣肥蟹、果蔬系列等。 7、水晶类面塑:将面塑与有机物聚合而成,可永世保存,如“媒婆”、“陈世美”等。用途:1、食用:面塑也称作“面花”和“年馍”,人们通常把它用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的喜庆日子。有的也被引进餐饮殿堂,它也和食雕一样,担当起点缀和美化菜肴、烘托宴席气氛的作用。2、美术欣赏:面塑精准的艺术造型、艳而不俗的色彩搭配、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3、学术研究:面塑技艺精湛,不但造型生动更注重人物的喜怒哀乐,背景、服饰、器物等无不蕴涵着鲜明的时代特色,高超的技艺和精妙的技法无不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4、用于收藏。面塑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得到广大民艺爱好者的喜爱。(三)济南面塑艺术的制作原料及制作流程。面塑艺术总的特点是“一拧二捏、三镶、四滚”(泥塑的步骤),还有“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人不同色彩的颜料和防腐剂,用手指和简单工具小刀、小篦子、竹针等,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塑像。面塑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不同于彩塑作品成形后再着色,而是由事先已经染色的面团巧妙组合而成,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巧妙的心思和细腻的手法。一件完整的作品历经构思、和面、蒸熟、揉面、配色、捏塑、干化、包装等过程,在捏制中采用了揉、捏、压、搓、滚、碾、拨、切等多种技法,作品形态逼真,色彩鲜艳。由于防腐、防裂技术的不断改进,有的作品可以保存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四)对工匠艺人的采访。他,曾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是一个忠实的面塑爱好者。他叫刘更财,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刘老先生说:“我是个地道的农家子弟,最初喜欢面塑,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好看又好吃。”他跟着家里的老人学着捏面人,大概是天生与这门艺术有缘,不起眼的面团在他手里变成了生动活泼的动物、人物形象。时间一久,村子里就传开了,说老刘家的孩子手特灵。跟着大人到济南走亲戚时,他在街头上看到了捏面人的商摊,摊贩们捏出来的面人不仅形似,而且花花绿绿,大人小孩都围着看。这让他又羡慕又嫉妒,他在心里暗暗较劲:自己一定要捏出比他们还好的面人来。在我和刘老先生的交谈过程中,他说要做一个寿星面塑让我“见识见识”。接着,他就忙了起来。他首先用杂色面团做一个底座,中间插上一小竹签作骨架,用白色和黄色面团分别做出下身和上身插在竹条上。又用蓝色泥片包住下身,把多余的部分剪掉,熟练地用面塑刀压出衣纹。他又用浅蓝色的面做飘带,用毛笔蘸金粉写出“寿”字图案,贴在腰部,用面塑刀压一下,使它与身体连接。头部用皮肤色泥做成椭圆形,压出额头,挑出鼻子。用一点黑色泥做眼睛,红泥做出嘴,白色面搓威细长条微弯做眉毛。“两眉间要贴上寿星痣。”他说,“这样才更逼真啊!”接着用浅黄泥做成两长袖粘在身上把手装进袖口里,剪出五指,摆好手势,用面塑刀压出衣纹,又用黑色泥做出腰带。接着他用3条白色泥做出胡须并用梳子压出须纹,然后用深红色泥缠绕竹签做出拐杖,以黄泥做出宝葫芦,红泥绳把葫芦拴在拐杖上。用白色面长条做出衣领、袖口粘上,压出纹路整理成形。用黑色面泥搓成麻花状做树枝,贴在寿星面前底座上。黄、红相间的泥做出仙桃、绿泥做出树叶作衬伴,粘在相应的位置。一件艺术品就这样诞生了。看刘更财捏面人,给人一种驾轻就熟的感觉,但这“简单”之中其实包含了他多年的心血。上世纪80年代,他进入镇上毛巾厂成了一名工人。业余时间,他就闷在宿舍里捏面人。他说,那时自己的工资是40元,刚够日常的开销,吃饭、穿衣都很抠门,偏偏在买面人的时候十分大方,而且从不还价,同事为此笑他又傻又痴。学习摸索的路上,他遇到了不少困难。第一个难题就是捏好的面人易干裂变形,这是配料不合理造成的。于是,他用各种不同比例的配料捏成面人试验,再记录、观察哪种配比方法效果最好。经过几百上千次试验后,他终于摸索出最佳配比方法。开裂变形的问题解决了,又遇到了发霉变质的问题,为琢磨解决方法,他连走路、吃饭也在想。勤学苦练后,刘更财决定上街试一试身手。没想到,开摊第一天他捏的面人就被一抢而空,一天下来,赚了20多元。从此,一有空,他就赶集串乡,他随捏随卖,渐渐在当地有了些名气。但是刘老先生有些遗憾,因为到现在他都没有找到可传承的人。他说:“我一直没有徒弟,因为现在的孩子对这都不敢兴趣,都不愿意学,这种技术想要继续传下去,难啊!”(五)济南面塑的发展现状。谈到现在济南面塑的创作,以创作“蝈蝈白菜”闻名的闻文均先生指出,面塑创作讲究快、准、色彩搭配协调等,以前的艺人在人物面塑创作时有的不太讲究比例,粗犷豪放,但现在的面塑创作对此已经比较讲究了,而且越来越快速和细腻,以后的发展还要向精、快、色彩鲜明等方面发展。现在街上的“捏面人”不是真正的济南面塑艺术,已经走了形,这些“面人”以赚钱为目的,没有创新,在创作手法以及题材等方面都比较粗俗。现在的面塑已经不是以前手手相传的简单谋生工具了,而是具有美术鉴赏、艺术收藏价值的艺术品。面塑不能固守老一套,一定要和人们的生活,要和市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六)对济南面塑艺术的发展建议。我们不能把民间文化作为现代文化、现代社会建设中的障碍而淘汰,应该认识到它是文化艺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注重民间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是不容忽视的。1、 加强民间艺术传承人队伍建设。对濒临失传、又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绝技、绝艺、绝活,鼓励带徒授艺,使民间绝技后继有人,同时进行记录、整理,用录像、录音、文字、照片等方式,把民间艺术的资料留存下来。2、 组织、联系各种对外商业性演出,将“面塑”推向市场,提高艺人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使更多的年轻人看到民间艺术的美好前景,从而有兴趣学习面塑艺术。3、 在幼儿园开设“面塑艺术”和其他民间艺术手工课,让孩子们从小学习民间艺术。4、 将“面塑艺术”和其他民间艺术拍摄成教学片,通过电视台少儿节目展播,达到宣传、普及的目的。5、 将民间艺术纳入各级学校劳动技能或美术教学的必修课,鼓励学生学习民间艺术。6、 树立全民保护民间艺术的意识。积极宣传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鼓励人们更多地了解民间艺术资源,进一步提高广大民众对抢救和保护民间艺术的认识,增强全民保护民间文化的自觉性,培养人们对民间文化的感情,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支持、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通过对故乡面塑艺人的调查,我发现故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