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朱翠翠开题报告.doc_第1页
聊城大学朱翠翠开题报告.doc_第2页
聊城大学朱翠翠开题报告.doc_第3页
聊城大学朱翠翠开题报告.doc_第4页
聊城大学朱翠翠开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研究生姓名 朱翠翠 学 号 1010060401 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 导 师 姓 名 郝明朝 开 题 日 期 2011年11月19日 聊城大学学位办公室制表2011年11月19日填 表 说 明一、开题报告书一律用A4纸打印,页面按上边距2.54cm、下边距2.54cm、左边距3.17cm、右边距3.17cm、,行间距20磅。字体、字号:宋体、小4号。为A4大小,单面打印(前2页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二、报告书前8项内容都要打印填写,第9-14项内容都应手写。三、本报告书为研究生学位档案内容,需长期保存。研究生须按照格式要求,认真填写。四、本报告书一式3份,分别由研究生、学院和研究生处各存档一份。姓 名朱翠翠导师姓名郝明朝学 院文学院学 号1010060401专 业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向儒家经典文献整理与研究开题题目左传与两汉今古文经学之争课题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其它选题方式()导师推荐()自选项目()其它课题来源()国家项目()省部项目()学校项目()其它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左传是中国最早的、最为详备的编年体著作,同时它又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自古以来关于左传的基本问题,如作者、成书过程、成书时代、流传授受及其与春秋的关系等的纷争从未间断过,然而,至今仍无定说。自哀帝时刘歆始为左传等古文经争立起,左传又成为两汉今、古经文学之争的焦点。(1) 、选题的目的: 1、了解两汉之际的今、古文经学之争的社会大背景(政治、经济、文化、学术),及在这一背景下催生的今、古文经学之争的特点与性质。 2、梳理汉代四次今、古文经学之争的史实:第一次,西汉哀帝时,刘歆(古)与太常博士争立古文尚书、逸礼、左传;第二次,东汉光武帝时,韩欣、陈元(古)与范升(今)争立费氏易、左氏春秋;第三次,东汉章帝时,贾奎(古)之主左传与李育(今)主公羊传之争;第四次,东汉桓、灵二帝之间,郑玄(古)与何休(今)争论公羊、左氏优劣。 3、通过对汉代四次今、古文经学之争史实的梳理,从复杂的矛盾陈述中,清理出左传在汉代争立的历史真相,追索致使左传在几次大争论中都是争论焦点的原因及意义。(2) 、选题的意义: 1、汉代今、古文经学四次大的争论,都关乎左传,甚至不如说是以左传为焦点的尽管每次争议的具体议题或者说关注点都不尽相同。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无论是主观选择还是客观促成,是偶然中的必然还是必然中的偶然,对这一问题系统深入的研究,对进一步了解整个汉代的今、古文经学之争的性质及意义,了解汉代经学在中国传统文化史、思想史上的地位都有很大的价值。2、左传与两汉今、古文经学的纠葛,是汉代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是汉武帝“独尊儒术”政策实施、发展结果。自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汉人奉春秋为最高法典,似乎就预示了左传在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中的地位及发展前景。通过与两汉今古文经学之争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更好的了解汉代的政治、文化传统和经学在汉代社会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二、分析该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经笔者多方查找,发现前人的著作和论文中对左传与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的研究,已有涉及,主要集中在左传学、春秋学、经学史、思想史等方面。今就从左传学、春秋学、经学史、思想史等方面对这一课题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做一下简要介绍: (一)、研究现状1、春秋学史方面:这方面的专著有,如沈玉成、刘宁的春秋左传学史稿,赵伯熊的春秋学史,刘黎明的经传研究,马勇的汉代春秋学研究,黄觉弘的的左传学早期流变研究等。其中,沈玉成、刘宁的春秋左传学史稿,第四章主要论述了左传的流传、思想倾向、文学价值等,第五章主要论述了汉代的左传学,然而也只是事实、现象的叙述,并没有从四次今、古文经学的争论中探讨、分析左传的流变。赵伯熊的春秋学史也只是讲求全,对于春秋学的一支左传学着墨并不精深,刘黎明的经传研究虽然关于左传论述很多但也只是涉及其作者、成书时代、成书过程、性质等基本问题,而并没有涉及左传与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的问题。马勇的汉代春秋学研究,黄觉弘的的左传学早期流变研究对于左传与汉代四次今、古文经学之争的论述较为详尽,但他们并没有对左传在四次争论中都处于焦点位置这一现象做深入的分析。2、经学史方面:对中国经学的研究有诸多专著,如皮锡瑞的经学历史、经学通论、徐道勋的中国经学史、吴雁南的中国经学史、章权才的两汉经学史等。这些可谓是经学通史或断代史,他们无一例外的都从宏观上论述了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的情况,对于汉代今、古文经学的四次大的争论,也是置于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的大的时代背景中,但并没有突出的表现左传在这一大的事件中的特殊地位。这些经学史专著,是针对整个封建社会的经学史而作的,它们虽然全面,但在具体的细节上却论述的并不深入,这也正是通史的局限性。 3、思想史方面:关于汉代思想史研究的专著也有不少,如金春峰的汉代思想史(增补第三版),徐复观的两汉思想史,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两汉卷,张岂之的中国思想史、李申的中国儒教史等。这些专著是汉代的断代思想史。经学在汉代是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在封建思想的建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著作虽然都提到了汉代的今、古文经学之争,但更侧重于从思想、哲学、政治学的层面论及,而对左传与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的史实勾勒的较为简单。4、其他相关论著:钱穆的两汉经学今古文评议、孙筱的两汉经学与社会、汤志钧的两汉经学与政治、王葆玹的今古文经学新论、金德健的经今古文字考、杨鸿年的汉魏制度丛考、严正的五经哲学及其文化学阐释、周光庆的中国古典解释学导论、顾颉刚的秦汉方士与儒生、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集等。以上诸家在论述两汉今、古文经学之争时,虽各有创见,但也存在着不少可议之处。尤其是没有将左传置于前后争论的背景中来探讨今、古文经学争论主题的变化。5、关于左传与两汉经今、古文经学之争的论文。如:李卫军的两汉学发微,主要论述了汉以前左传的流传、汉代左传学者、汉代左传学的特点和盛衰原因,并没有从四次大的论争中观照左传在汉代的流变。郭丹的与两汉经学简略记述了汉代四次今、古文经学之争但没有展开论述,同样也没有从动态的变化中关注左传的变化。与这一专题相关的论文还有陈大同的关于设立博士的一场辩论、卢毅的刘歆与经今古文学、黄觉弘的论东汉地位之变迁、周书灿的经学传统下的学研究。另外还有一些论文涉及汉代治左传的学者及经古文之争的性质的,如:黄丽丽的试论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的性质、曹洪祥的经今古文学之争的解释学解读、汪廷奎的岭南最早的经学家陈钦、陈元等。这些论文虽各有新见,但都不是针对经学语境下的左传而展开的论述。 (二)、发展趋势从上述的研究现状来看,对汉代今、古文经学的研究越来越细,越来越深入、和具体,从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哲学、解释学等各个层面切入研究,来揭示对汉代今、古文学之争的不同解读。顺应这一大的学术研究的需要,我的选题、研究也从小处着笔,以左传为切入点,以汉代四次今、古文经学的论争为背景,试图具体、深入的分析、论述每次争论的主题及其影响,和左传在汉代经学史语境中的变异。三、该课题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提纲 (一)研究内容: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肇始于西汉哀帝时刘歆争立毛诗、古文尚书、逸礼、左氏春秋。此后在东汉光武帝、章帝和恒灵二帝之间又发生了三次大的争论。但就每次相争的内容来看,争论最多的是围绕左传的相关问题。表面上是争论今、古两派春秋说解的优劣,但实质上则是以春秋之义为根本的据点,以己意来作符合时代和统治需要的春秋义的阐释。汉代今、古文经学的四次论争是一个前后关联的整体的历史事件,而对左传的争论贯穿始终。从最初的以“左丘明与孔子的渊源关系”为虚设性前提命题而为左传争立博士,到后来的“经书大义”成为争论的具体命题(左传具体事例的比较),这一变化正是今、古文经学之争主题的深化,亦是左传地位越来越得以强化的过程。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与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加以探讨。 第一部分为引言。简要梳理有关左传的基本问题:诸如,左传的作者、成书过程、成书时代、在汉以前的流传授受、与春秋的关系等的研究资料,引出汉代围绕着左传展开的四次大的争论。 第二部分是第一章到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1章 首先叙述古文经在汉代争立的时代背景,然后通过对刘歆与左传的渊源、刘歆与太常博士有关左传是否传春秋的论争等的论述,梳理西汉哀帝时刘歆与太常博士以左传为中心展开的古文经学争立的始末。第2章 主要论述东汉光武帝时范升和陈元围绕左传是否立于学官的辩难。通过对范升基于师法对陈元左氏的辩驳的论述,明了这次争论中今、古文两派对左传的性质的不同观点。这次争论是对西汉末年围绕左传争立学官的进一步发展,然而这次争论也是对左传传不传春秋这一表层问题的争论,并未涉及今、古文经学的具体分歧。通过对左传立与废的背景、原因的分析,揭示这次争论的意义和影响。第三章主要论述东汉章帝时贾逵之主左传与李育主公羊传之争。随着今、古文学争论的深化,经学的争论由争立学官、富于浓厚的政治色彩开始转向具有较强学术色彩的义理之争。对左传的争论也从空虚的假设转移到对具体事例的分歧上来。本章从贾逵左传和李育公羊的义理论战、白虎观会议与左传经、传文的相互发明 、经学语境中左传的变异等三个方面来揭示这一争论主题的变化。 第四章主要论述东汉末年郑玄与何休关于公羊、左氏优劣的辩难。本章首先通过对何休、郑玄对左传不同看法的论述,分析这次争论主题的变化以及争论方式的变异:不在朝廷举行、不由皇帝裁决,较之于前三次争论,这次争论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的、经义的学术之争。接着论述左传经学地位的确立。这次争论是在经今文学日趋衰落,经古文学特别是左传学日益勃兴的情况下进行的。何休为挽救经今文学特别是公羊学的没落而愤然著书立说,与经古文派的郑玄、服虔相互驳难,但这并没有阻止左传的兴起及经学地位的确立。左传经学地位的确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伴随着左传的经学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而最终完成的。最后论述以不主今、古而是兼其所长,融汇贯通的郑玄春秋学的出现为标志的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的终结和郑学的兴起。 第三部分为结语。这一部分主要探析、揭示左传在汉代四次大的争论中都处于焦点位置的原因。通览汉代经学史的发展状况和左传在汉代的兴衰演变,虽然在东西两汉始终没有被立为博士,但它有最初的仅在私下传授,到广为流传,有超越公谷二传,一枝独秀的倾向。促成这一流变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经学的双重审视中来关照左传争立的性质,以此来揭示左传在汉代四次大的争论中都处于焦点位置的原因。 (二)论文提纲:与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摘要引言第一章 西汉哀帝时期刘歆争立左传始末第一节 古文经学争立的背景第二节 刘歆与左传的渊源第三节 刘歆与太常博士有关左传是否传春秋的论争第二章 东汉光武时范升和陈元围绕左传立于学官的辩难第1节 范升基于师法对陈元左氏的辩驳第2节 左传的立与废第三章 章帝时贾逵之主左传与李育主公羊传之争第一节 贾逵左传和李育公羊的义理论战第二节 白虎观会议与左传经、传文的相互发明第三节 经学语境中左传的变异第四章 郑玄与何休关于公羊、左氏优劣的驳难第一节 何休、郑玄的左传分歧第二节 左传经学地位的确立第三节 郑玄春秋学和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的终结结语四、预期研究成果 (一)、保证阶段性成果的质量,论文争取能够在核心刊物发表本课题是对与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进行系统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以论文的形式作为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如:刘歆与太常博士有关是否传的论争,通过对西汉哀帝时刘歆与太常博士以左传为中心展开的古文经学争立始末的梳理,揭示刘歆在这次左传争立中的贡献以及这次今、古文学之争的中心点;范升基于师法对陈元的辩驳,范升基于师法对陈元左氏的批驳,是对“左丘明与孔子的关系”这一命题的遵循,是反对增立师法的门户之见,而范升则是对这一命题的创新。通过两家的辩驳考察这次争论的特点;贾逵和李育的义理论战,通过贾逵以图谶明左氏及对左氏的经、传文的相互发明,来考察左氏、公羊的优劣等等。这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力争在导师的指正及改写与调整之后,能够公开发表。 (二)、以毕业论文的形式提交本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字数在4万字左右。本人在研究生阶段将以积极、严谨的态度投身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力保最后交出的文章结构严密、思路清晰、引证丰富、富有创新精神、能够给与后来的研究者以某些方面的启发。五、研究课题的创新点 (一)内容的创新 1.学术界对左传、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等方面的研究表较多,但关于与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的研究却没有系统完善的论著。本文将以汉代关于经今古文学之争的四次大的争论为节点,把左传置入这样的大的背景中,揭示左传的流变和争立的实质以及左传对整个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的意义及影响。 2.学术界对左传的性质、对汉代经今古文经学之争的性质的方面的研究都有相关的专题论文,或一些论著中也有相关的章节论述,但关于左传在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的四次大的争论中始终处于焦点的位置这一现象,虽有人提到过,但并没有人深入探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本文将从经学和历史的双重审视中,探寻并揭示左传在汉代几次大的争论中始终处于焦点位置的原因。(二)方法的创新本文倾向于以经治经与史学治经学相结合的方法。经学史的研究方法有多种,有以史学治经学,有以小学治经学,也有以经治经者,这些方法在以往的学者中都有代表人物。论文之所以选着两种治经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是由所选择的论述主题所决定的。第三、四章论述贾逵、李育和郑玄、何休时,不仅要求对经义的相当熟悉,而且要求对那个时期的历史背景也很熟悉。对于今、古文经学之争语境下的左传的研究,不仅仅是经的关照,它更是一个历史事实的关照。六、国内外主要参考文献(列出作者、专著、论文、期刊名称、出版日期)专著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黄觉弘.左传学早期流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沈玉成、刘宁.春秋左传学史稿 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5刘黎明.春秋经传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 巴蜀书社,2008.6马勇.汉代春秋学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7赵伯熊.春秋学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8皮锡瑞.经学历史(三)M.北京:中华书局,1959. 9章权才.两汉经学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 10马宗霍.中国经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影印,1998.11孙筱.两汉经学与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2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评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3吴雁南、李学颀.中国经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4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5张岂之.中国思想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9. 16徐复观.两汉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7金春峰.汉代思想史(增补第三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8杨鸿年.汉魏制度丛考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19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0李申.中国儒教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1周光庆.中国古典解释学导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2严正.五经哲学及其文化学阐释M.济南:齐鲁书社,2001. 23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4王葆玹.今古文经学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论文 1李卫军:两汉左传学发微D, 河南大学,2005. 2郭丹: 与两汉经学,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3陈大同:关于设立博士的一场辩论,岭南文史,1996年第4期.4卢毅:刘歆与经古文学,唐都学刊,2000年第3期. 5黄丽丽:试论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的性质,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6曹洪洋:经今古文学之争的解释学解读,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7许雪涛:何休与公羊、左氏之争,中国哲学史,2010年第2期. 8汪廷奎:岭南最早的经学家陈钦、陈元,开放时代, 1986年第6期. 9周书灿:经学传统下的左传学研究,学习与探索, 2007年第5期.7、 研究方法(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 1、以经治经与史学治经学相结合的方法。从经学和历史的双重审视中,考察左传在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中的流变。 2、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尽可能广泛地选择材料,包括直接相关的材料,其他学科的相关材料,各种研究者的有关著述等等。从而全面、正确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 3、采用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所罗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