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培训教材精简版-审计.ppt_第1页
会计准则培训教材精简版-审计.ppt_第2页
会计准则培训教材精简版-审计.ppt_第3页
会计准则培训教材精简版-审计.ppt_第4页
会计准则培训教材精简版-审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会计准则讲座,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这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6年10月30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会200618号); 2007年4月出版了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对制定背景、难点重点、账务处理和报表列报等进行了讲解,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停止执行原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基本准则开宗明义地指出,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必须为报告使用者作出科学决策提供相关、真实、可靠、公允的会计信息,并为此对确认计量原则作了系统严格的规定。这一目标的确立和理念的升华,为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2006年8月4日,第一期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培训班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开班。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出席开班典礼并讲话。 王军指出,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强调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供给和需求为核心,要求财务报告在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同时,应当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他表示,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基础理念、指导思想、体系设计、内容安排和具体规定等方面,着眼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企业实际工作需要,着力打造更透明、更相关、更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并与国际会计准则达成了实质性趋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创新、突破和跨越。,新准则自成体系,层次分明,可独立实施。 新准则体系基本涵盖了各类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新型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规定的空白。 适当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成为新准则体系的一大亮点。 既考虑了国际惯例,又充分兼顾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对特殊事项的会计问题进行了规范,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为国际准则制定相关准则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依据。 大大减少中国海外上市企业财务报告转换调整工作量,使用国际通用商业语言与国际资本市场对话。 更注重备查账簿和合并工作底稿,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用国际语言与资本市场对话”-06年4月14日中国财经报,新准则与国际准则存在的极少差异:关联方关系(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同了中国的做法,借鉴中国准则在07年2月22日公布了修订后的征求意见稿,计划在07年内完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 新准则与国际准则相关规定不同但不构成差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公允价值的计量(中国准则强调适度、谨慎引入公允价值,IAS要求广泛运用公允价值,体现相关性的质量要求);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中国准则在固定资产和财务报表列报中进行规定,达到了类似等效);恶性通货膨胀会计(在外币折算准则及应用指南中,规定了恶性通货膨胀下的有关处理规定),下一步工作重点: 密切关注实施情况,及时解决发现问题: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了“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跟踪准则执行情况,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意见。2007年2月1日,首次就有关问题及时对外公布了指导意见。4月30日发布了第二份指导意见。 联合执法,加强监管:中国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张为国(2006年11月6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宣布,基金会受托人已任命现任中国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国际部主任兼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张为国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理事,任期五年,从2007年7月1日开始。他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代表亚洲和新兴市场的第二位理事,也是该理事会首位来自中国的理事 )在2006年8月4日新准则培训开班典礼上表示,证监会将会采取配套措施,如修订相关监管规则等,积极配合新准则的贯彻实施。2006年11月27日“关于做好与新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证监发2006136号)。按照财政部的安排,从06年底至08年上半年,准则执行问题是会计监督和执法的主要领域。财政部将会同审计署、国资委、证监会、税务总局等单位联合执法,提升监管力度,确保新准则的有效实施。,证监会整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新规征求意见 中国证监会昨日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作为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统领性文件,对现有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规则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并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和国务院有关政策规定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细化。 提高资产重组认定标准 征求意见稿规定,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50%以上;资产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所产生的业务收入占上市公司同期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50%以上;以及交易的成交金额达到资产净额的50%以上,并且超过5000万元认定为重大资产重组。 针对现实中一些公司资产净额较小,金额不高的交易也容易达到重大资产重组的标准,降低了并购效率的问题,细化和提高重大资产重组认定门槛后,将有利于集中重组审批资源,提高其运作效率。 在细化重大资产重组标准的同时,除资产购买和出售行为外,征求意见稿明确将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所进行的资产交易也纳入了监管范围。 丰富并购重组手段 “以发行股份作为支付方式购买资产的特别规定”作为征求意见稿中的新增章节,对原则、条件、股份定价方式、股份锁定期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 如根据征求意见稿的规定,“特定对象以现金或资产认购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后,上市公司用同一次非公开发行所募集的资金向该特定对象购买资产的,视同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该章节的设立,明确以上市公司以发行股份作为支付方式的合法性,进一步丰富了上市公司重组并购的手段,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加强重组后续监管 为了切实保护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征求意见稿对重大资产重组的信息披露做出了新的制度安排。 如征求意见稿规定,上市公司在董事会就重组事宜做出公告前,如相关信息在媒体上传播或者公司股票交易出现异常波动的,上市公司应立即将有关计划、方案或者相关事项的现状及可能影响事件进展的风险因素等予以公告。同时,为了与修订后的公司法相衔接,征求意见稿将股东大会审议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的表决权比例由1/2以上修改为2/3以上,同时明确关联股东须回避表决。此外,规定公司就重大重组事宜召开股东大会的,应提供网络或者其他方式为股东参加股东大会提供便利,以此强化股东自治,促进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 此外,征求意见稿依据审慎监管原则确立主动监管机制,加强对资产评估和盈利预测的后续监管,对重大资产重组实施情况的后续监管以及派出机构和交易所的协同监管机制。,新准则体系以强调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供给和需求为核心,要求财务报告在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同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着眼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一章企业会计准则2006概况,中国会计准则建设要与会计国际趋同的时代潮流相协调,在趋同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发挥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制和优势,制定出一个既与国际惯例趋同、又符合中国实际的会计准则。,第一章企业会计准则2006概况,一、问题的提出 有人对新准则体系理解为,新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以及应用指南等几个层次组成,并延伸到各个层次的具体条文内容。此定义为对新准则体系的法律效力层次的分析。 这种理解和分析思路本身很准确,但同时认为这种分析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一定程度上流于表面化,还没有完全把握新准则体系的精髓所在。为有利于读者对新准则体系的宏观把握和对具体内容的学习理解,除了需要对法律效力层次进行分析外,还需要从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角度对新准则体系进行讨论。,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介绍,二、从法律效力层次的角度解读新准则体系 (一)会计方面的法规体系 按照我国立法法的相关规定,我国现行的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会计方面的法规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部门规范性文件)等三个层次组成,也构成了一个体系。 第一个层次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会计法及相关法律的相关规定,会计法是会计方面的根本大法,是所有会计方面法规的“母法”; 第二个层次由国务院制定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行政法规; 第三个层次则是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方面的部门规章和部门规范性文件,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介绍,法律会计法,行政法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部门规章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制度,会计工作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企业会计制度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 行业会计制度 问题解答 专业核算办法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基本规范 具体规范,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会计人员荣誉证书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财政部,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介绍,(二)新准则体系的法律效力层次 新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以及以后将要发布的解释公告构成。 基本准则属于部门规章,以财政部部长令的形式发布,具有法律效力。基本准则是纲,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基本准则。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中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以下简称“概念框架”)。基本准则吸收了国际准则概念框架的合理内容。 对于具体准则没有专门规范确认和计量的交易或事项,基本准则提供了处理的原则框架。 基本准则主要规范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定义和确认条件、会计计量、财务报告等。,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介绍,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架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基本准则,第三层次,会计准则应用指南,32个具体准则的解释,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介绍,具体准则属于部门规范性文件,以财政部部门文件的形式发布,也具有法律效力,具体准则是目,是依据基本准则原则要求对有关业务或报告做出的具体规定。 具体准则基本涵盖了到目前为止各类企业的各项业务,按规范的内容分为:(1)一般业务准则,规范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等;(2)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规范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生物资产等;(3)报告准则,规范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通用的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列报、合并财务报表等。,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介绍,应用指南,也属于部门规范性文件,以财政部部门文件的形式发布,也具有法律效力,包括32项具体准则的解释和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通常情况下,应用指南不能突破对应的具体准则。应用指南是准则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具有更强的操作意义,适合我国企业广大实务工作者的工作习惯。,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介绍,针对企业在执行新会计准则过程中提出的有关问题,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了“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适时公布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以便及时指导有关方面正确地理解和执行新会计准则。专家组意见本身不具有法律效力,没有强制执行力,只能起到指导作用。目前,专家工作组已经公布了第两份“专家组意见”。 据了解,专家组意见公布以后,如果时机成熟,财政部将以此为基础,发布会计准则解释公告。解释公告也属于部门规范性文件,将以财政部部门文件的形式发布,也具有法律效力。,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介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自成体系,层次分明,可独立实施,执行新准则体系的企业不再执行原有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2001、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这在我国会计发展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从会计规定的表现形式和实施方式上也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介绍,三、从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角度解读新准则体系 新准则体系不仅表现为法律效力层次的外在体系,而且更表现为,新准则体系紧紧把握了会计要素及相关交易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并构成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为主体的内在逻辑体系。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三者之间有机统一,确认、计量主要规定了会计政策,报告则反映了执行会计政策的结果。无论是基本准则还是具体准则,包括应用指南的正文部分,都是以确认、计量和报告等为规范的重点内容。我们主要分析基本准则对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具体规定。,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介绍,关于确认问题 基本准则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每一要素均单设一章)的定义,解决的是确认问题。其中关键是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四个要素,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分别体现为资产与负债、收入与费用的差额。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上述四个要素,只有同时满足相关要素定义和要素确认条件的项目,才能够予以确认并列入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要素定义和要素确认条件,两者缺一不可。符合相关要素定义、但不符合要素确认条件的项目,不能予以确认并列入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介绍,我们以资产要素为例说明,一项资源首先要符合资产定义,即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该资源还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确认条件时,才能确认为资产并列入资产负债表: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介绍,关于计量问题 基本准则单设一章予以规范。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基本准则主要规定了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这几种会计计量属性有其内在联系,基础是历史成本,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后四种计量属性都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重在反映资产、负债的当前价值,但又不能全部统一采用公允价值,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需要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计量属性。,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介绍,关于报告问题 基本准则也是单设一章予以规范。新准则体系提升了财务报告的地位和作用,贯彻充分披露原则,着眼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报告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新准则体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概念,除基本准则外,专门有8个关于报告类的准则。对于报告部分的规定,作为应用指南的正文,而不是作为附录。报告体现企业全部会计信息的结果和载体,新准则规定所有控制的子公司均应当纳入合并报表,企业应当定期提供中期财务报告,需要披露分部报告等信息。 所有这些规定,均说明了报告的重要。这与国际上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也相吻合。国际会计准则(IAS)之所以改变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报告的重要性。,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介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报告的内容不仅仅是几张会计报表本身,也包括会计报表附注。鉴于附注的重要性,笔者适当展开论述。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依据、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作的解释。其作用主要在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理解性,促使会计信息充分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更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做出正确决策。总之,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对于报表而言,同样具有重要性。报表使用者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应当全面阅读附注。,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介绍,通常认为,会计是一个由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四个环节组成的系统,新准则体系以确认、计量和报告等为规范的重点内容,那么新准则体系对记录做出了什么规定。 新会计准则在强调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同时,适当淡化了记录环节。新准则体系对记录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在基本准则第一章规定了一条,即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在应用指南中以附录形式规定了“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同时给与企业很大的灵活性。做出这样处理的主要原因在于,记录解决的是会计方法问题,不涉及会计政策。而且“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部分,打破了多年来不同行业的会计制度封闭割裂的局面,不同行业的会计科目和账务处理融为一体。,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介绍,四、新准则体系的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一)与我国以前的会计制度纵向比较 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均由国家财务制度规定,会计制度只是按照财务制度规定进行相关账务处理。1993年进行的会计改革,改变了我国多年来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会计模式,将原来资金平衡表的体系改为资产负债表体系,完成了会计模式性转换。当时的行业会计制度并没有完全解决会计的确认、计量问题,仍然只规定会计记录和报告,这种会计制度本质上还是规范簿记的内容。财务制度规定确认与计量,解决会计政策问题。因此当时所实现的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是初步的。,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介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1998年实施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第一次没有对应的财务制度,该制度涵盖了确认、计量和记录、报告等四个环节,本身包括了会计的计量、确认等过去认为是财务制度规定的内容。2001年实施企业会计制度2001,也没有对应的财务制度,该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会计的计量、确认方面的内容,同时对记录、报告也做了详细的规定。 新准则体系继承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2001的做法,全面规范了会计的计量、确认内容,并提升了财务报告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介绍,(二)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体系横向比较 国际上,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体系一般只规范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内容,不涉及记录的内容,准则本身不规范会计科目和账务处理,借什么、贷什么和账务处理由企业自己决定。确认、计量和报告均有严格规定,不可以随意改变,但记录环节可以适当灵活。 按照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原则,新准则体系没有沿用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突出记录(会计科目和账务处理)的处理方法,仅在应用指南中以附录形式规定了“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表现形式上也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这样处理容易为国际会计界所接受。,第二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介绍,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可以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和理解,最主要的是必须理解和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所体现出来的、贯穿会计准则体系始终的基本会计理念,这些会计理念是新会计准则的精髓所在,也是我们理解和掌握新会计准则体系具体内容的基础和前提。,第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理念,二、贯穿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会计理念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调资产负债表观,适当淡化损益表观(利润表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综合收益观 资产负债表观以资产负债表为财务报告的重心,强调全面收益。资产负债表观要求根据未来期间经济利益流入流出企业情况对相关资产、负债等进行确认与计量。损益表观以损益表为财务报告重心,强调当期收益,以当期确认的收入和费用的配比计量当期收益。现行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都倡导全面的资产负债表观。我国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基本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都以资产负债表观为基础。,第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理念,在基本准则中,不再单独规定会计人员熟悉的配比原则,因为配比原则与损益表观相对应。比如衍生金融产品,公允价值的变动带来收益,但却没有发生相应的成本。 在会计信息质量的诸多要求中,基本准则首先规定可靠性,强调相关性必须以可靠性为基础。 对于会计要素的规定,新会计准则首先规定资产、负债要素的定义,收入、费用要素的定义以资产、负债要素的定义为基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所得税等若干具体准则都充分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要求确保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真实可靠,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最终结果都是对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影响。新会计准则规定的权益变动表要求,不形成企业利润但形成的资本公积,也构成企业的权益。这些都体现了综合收益观的要求。,第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理念,(二)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适度引入了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一种会计计量属性。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的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这一定义已经与国际惯例接轨,这也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一个重要标志。 无论中国准则还是国际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目的都是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具相关性,更反映企业的现时价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由于历史成本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引入公允价值成为必然。如果会计还完全按照原来的规定,固守历史成本处理,会存在很多问题,因为会计上所反映的信息可能越来越无法达到决策有用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就可能被边缘化。要使得会计不被边缘化,就必须保证会计所反映的信息能够基本符合市场的规律,在可靠性的基础上考虑必须相关性。,第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理念,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强调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负债、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所形成的资产与负债、投资者投入的资产等一些特定交易或者事项,如果有关资产或者负债存在活跃市场并且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这将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全面衡量企业经营业绩,及时反映市场价值变动信息。,第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理念,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公允价值的三个级次:第一级次,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例如企业购入股票、债券或基金,因为其价值变动较大,对其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记入当期损益;第二级次,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通常投资性房地产适用这一级次,例如对于某栋投资性房地产,可能无法取得所处地段的数据,可以类似地段的房地产的交易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三级次,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资产,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这三个级次涉及到我国的所有企业。,第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理念,需要特别注意是,新会计准则应用公允价值的前提条件是,有确凿证据表明公允价值能够获得并能可靠计量。由于我国的市场还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因此我国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采取了适度、审慎原则,适度引入公允价值,而没有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主要考虑到以下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公允价值损益变动可能没有现金流量作支撑。二是公允价值的确定不易得到市场的验证。当无法从活跃市场中获取公允价值时,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依赖一些技术手段和市场参数。而这些技术手段所得出的结果必须足够可靠,支持这些技术手段的市场参数也必须较丰富和完备,做出主观专业判断的人员还必须具备较高素质,否则公允价值就难以可靠地计量,甚至可能导致对会计利润和资产价值的人为操纵。,第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理念,(三)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突出了财务报告的重要性 财务报告体现了企业的全部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结果和载体。新会计准则体系提升了财务报告的地位和作用,贯彻了充分披露原则,着眼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报告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新会计准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概念,基本准则单设一章予以规范,除基本准则外,专门有8个关于报告类的准则。 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报告的内容不仅仅是几张会计报表本身,也包括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依据、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作的解释。其作用主要在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理解性,促使会计信息充分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更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做出正确决策。,第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理念,(四)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有利于企业加强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防止短期行为 首先,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提出较高要求。目前,会计准则的理念与财务管理的理念有融合的趋势。财务管理的重点和目标是进行财务决策,而财务决策的前提是计算和评估企业的价值。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管理都是关于价值的确认和计量,有研究表明,美国市场的市价与账面价值的比例为1.04,而美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平均增长率为3%-4%,这说明会计信息越来越符合决策有用的理念,即企业价值与根据会计准则计量确认的价值,两者的吻合度是比较高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从决策有用的观点出发,更好地考虑了和财务管理的融合。新企业会计准则与财务学、金融学、管理学以及信息和网络技术等紧密结合,若干具体准则如金融工具、租赁等准则,涉及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现值等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精算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特别是对金融企业。,第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理念,同时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的机构、人员、职能的设置等也会带来影响,如金融衍生产品的运作和处理,以前会计人员只是事后记录和反映,很少参与到该业务的决策和管理。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现在财务部门和会计人员必须参与到业务运作过程中,这样才能准确地进行确认计量,从而有利于企业控制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第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理念,其次,新企业会计准则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最终要通过财务报告来反映,只要抓住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这条主线,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抓住了企业经营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重心和主体;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可靠,是企业的法定责任,是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基础环节,强化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是提升企业市场形象与诚信度、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基本要求;从政府监管和资本市场监管的角度看,包括发达国家,也将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体,因为满足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要求,能够合理保证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公允,能够有效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有义务对外披露财务报告的企业至少必须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第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理念,再次,新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完善了成本补偿制度。其中一个突出体现即是,企业应当根据新会计准则要求,将符合条件的资产弃置义务确认为预计负债。在固定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和或有事项等具体准则中均有具体规定。新会计准则体系紧密配合国家大政方针,适应了国家政策的宏观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充分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时代要求。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弃置费用会计政策的规范,进一步完善了成本补偿制度,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理念,最后,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监管部门需要适应变化。为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监管部门需要依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企业财务报告反映了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新会计准则规范的企业财务报告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新的评判准绳和衡量标准,比如确认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促使监管部门需要适应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变化,进一步规范会计秩序,提升行政能力。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对企业的考核指标需要适当调整,不应单纯考核利润,这样也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防止企业短期行为。,第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理念,(五)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有利于吸引投资者,维护和完善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发展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投资者的可持续投资。树立市场信心和投资者信心是发展资本市场的重中之重。国内经济市场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需要公开透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作支撑。企业的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是投资者决策的基本前提。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企业财务报告反映企业价值,重点满足投资者需要。 新会计准则强化信息供给约束,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为投资者做出理性决策提供制度保证。此外新会计准则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努力降低交易成本,将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第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理念,立足国情:适应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借鉴国际: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 涵盖广泛:基本涵盖了各类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 独立实施:不再执行原有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各项专业核算办法和问题解答,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特点,第四章 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探讨,立足国情 顺应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 企业改制、重组企业合并 股权激励股份支付 金融工具创新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金融资产转移 套期保值 金融工具列报 保险市场发展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第四章 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探讨,立足国情 适度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一些交易和事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债务重组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第四章 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探讨,立足国情 着眼于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建立了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 完整的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 附注 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等,第四章 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探讨,立足国情 资产减值不允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减值损失的转回,国际准则允许转回; 关联方披露不将仅仅因为同受国家控制而没有其他关联方关系的各方视为关联方,国际准则则视为关联方并要求披露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了不该披露的信息) 企业合并规定了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国际准则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尚未作出规定; 政府补助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谨慎采用公允价值,与美国准则理念一致,第四章 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探讨,借鉴国际 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上与国际准则趋同 形式不同:构成中国行政法规的组成部分 只存在极少数差异:关联方披露、资产减值转回 没有对应中国准则的国际准则: IFRS 5/IAS 29 实现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双向互动 关联方披露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公允价值计量 对于趋同的理解财政部意见: 趋同是方向和趋势 趋同是双向的 趋同不是完全相同 趋同是个过程 趋同过程中注重充分发挥中国的积极影响,最终实现从趋同到等效,第四章 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探讨,涵盖广泛:广泛适用于各类企业 一般业务准则和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 基本涵盖了各类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新型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规定的空白 1、对原有的16个准则进行全面修订,很多为重大修订 2、其余22个具体准则均为新增,涵盖资产减值、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农业、所得税、保险合同、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年金、金融工具等多项具体业务和行业 3、过去发布执行的16个具体准则主要侧重工商企业,新准则扩展到涵盖金融、保险、农业、石油等众多领域 新准则体系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涵盖各类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这也是新准则体系可以独立实施的必要条件,第四章 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探讨,独立实施:涵盖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环节 自成体系: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应用指南 执行新准则体系的企业不再执行原有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这在我国会计发展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从会计规定的表现形式上也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充分协调,第四章 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探讨,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企业会计制度2001的基础上,新准则更加强调职业判断能力,如公允价值的采用、商业实质和现金产出单元的判断、合并商誉以及总部资产减值的处理等,都需要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 由于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相辅相成,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也有助于培养符合国际资本市场认可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减少对国际会计事务所的依赖,减少走出去的成本(事务所也应该走出去),第四章 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探讨,第五章 新准则体系核心和基础基本准则,第五章 新准则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基本准则,第五章 新准则体系核心和基础基本准则,主要内容,一、基本准则的作用 二、会计要素定义 三、财务报告的目标 四、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五、关注事项,一、基本准则的作用 理论作用为具体准则提供基本概念并指引方向,提供理论依据,指导、评估和发展制定具体准则 实务作用对于具体准则没有专门规范确认和计量的交易或事项,提供处理的原则-(条例21条的要求),第五章 新准则体系核心和基础基本准则,二、会计要素定义 1.严格界定了6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要素定义与现行规定基本相同 要素内涵更加丰富: “所有者权益”中“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利润”中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固定资产处置损益,第五章 新准则体系核心和基础基本准则,以“经济利益的流动”为主线,有机联系所有要素 资产:在一定会计时点对预期经济利益的拥有或控制 负债:预期经济利益在未来流出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在一定会计时点,对预期净经济利益的拥有或 控制 收入:一定会计期间内与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一定会计期间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 总流出 利润:一定会计期间属于收入(利得)的经济利益流入扣去 属于费用(损失)的经济利益流出的净额,第五章 新准则体系核心和基础基本准则,2.明确了某一项目能够纳入财务报表中进行列报的标准 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 符合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 (1)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 (2)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第五章 新准则体系核心和基础基本准则,会计要素定义(特征)和确认标准 两者密不可分,在会计确认中,即使肯定某个项目已符合要素的定义,如果不能可靠计量,不能予以确认。 如: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的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列入资产负债表。,第五章 新准则体系核心和基础基本准则,三、财务报告的目标 -财务报告应当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这些主要信息由财务报告所提供) -信息的用途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有助于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相关性 逐渐引入资产负债表观,适当淡化收益表观 损益本质上是资产的增减,第五章 新准则体系核心和基础基本准则,规范了会计计量的5种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资产按照购买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重置成本。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第五章 新准则体系核心和基础基本准则,-可变现净值。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现值。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第五章 新准则体系核心和基础基本准则,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特征):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性质 可靠性: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相关性: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可理解性: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 可比性: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第五章 新准则体系核心和基础基本准则,实质重于形式: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重要性: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谨慎性: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及时性: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权责发生制配比划分两类支出历史成本,第五章 新准则体系核心和基础基本准则,关于实质重于形式 1、收入确认 甲方将成本800万元设备以1000万元卖给乙方,乙方支付了货款。双方约定,一年后甲方以1100万元购回设备(不考虑税费等因素) 法律形式上:甲方卖出了设备,取得货款,应确认收入1000万元 经济实质上:对外融资借款。设备相当于抵押物,差额100万元实际是支付的利息。 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第五章 新准则体系核心和基础基本准则,2、融资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 法律形式上:承租方不拥有该资产的所有权 经济实质上:出租方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几乎全部风险和报酬,承租方应将该融资租赁资产视为自有资产核算 3、是投资,还是借款 甲乙签定协议,甲方出资2000万元,乙方出资1000万元。约定由甲方经营管理,乙方不参与公司经营;不管盈亏如何,乙方每年取得100万元收入 法律形式上:甲乙签定协议共同出资成立公司,乙方为投资行为 经济实质上:乙方不参与经营管理,每年取得固定收益,实质上是对外借款,100万元为利息收入。,第五章 新准则体系核心和基础基本准则,第六章 具体准则的主要内容讲解,第六章 具体准则的主要内容讲解存货,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 存 货,第六章 具体准则的主要内容讲解存货,一、本准则的适用范围 二、存货的确认 三、存货的计量及披露 四、变化综述,主要内容包括:,第六章 具体准则的主要内容讲解存货,说明了制定新存货准则的目的、依据以及该准则不涉及的内容范围;,目的:为了规范存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范围:除消耗性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通过建造合同归集的存货成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外的全部存货。,一、本准则适用范围,第六章 具体准则的主要内容讲解存货,存货的定义以及确认条件 、定义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确认条件 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二、存货的确认,第六章 具体准则的主要内容讲解存货,1、原材料 2、在产品 3、半成品 4、产成品 5、商品 6、周转材料,二、存货的确认,存货通常包括以下内容:,第六章 具体准则的主要内容讲解存货,会计手册对存货确认的相关规定: 会计手册2.2.2.1:通常存货应以公司对存货是否具有法定所有权为依据。凡在盘存日期,法定所有权属于公司的,不论其存放何处或处于何种状态,都应作为公司的存货。反之,凡法定所有权不属于公司的,即使尚未远离公司,也不应包括在本公司的存货范围内。 存货确认的举例 1、客存油;2、代储油;3、转口油;4、暂估油品,二、存货的确认,第六章 具体准则的主要内容讲解存货,(一)初始计量 存货应当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三、存货的计量,1、存货的采购成本:指企业物资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第六章 具体准则的主要内容讲解存货,三、存货的计量,存货的采购成本特殊情况的处理:对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物资毁损、短缺等,除合理的途耗记入采购成本外,应分不同情况处理: 从供货单位或外部运输机构等收回的物资短缺或其他赔款,应冲减所购物资的采购成本。 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的途中损耗,暂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查明原因后再作处理。,第六章 具体准则的主要内容讲解存货,三、存货的计量,指南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商品流通企业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会计手册3.2.18.1规定: 销售公司(包括控股公司)从股份公司外部单位购入物资时发生的以上采购费用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能计入当期费用。,第六章 具体准则的主要内容讲解存货,三、存货的计量,2、存货的加工成本:指企业在进一步加工存货(如材料)的过程中追加发生的生产成本,包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不包括直接由材料存货转移来的价值。 加工成本的确定原则: 直接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