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优美乡镇规划总论1.doc_第1页
环境优美乡镇规划总论1.doc_第2页
环境优美乡镇规划总论1.doc_第3页
环境优美乡镇规划总论1.doc_第4页
环境优美乡镇规划总论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论 1.1任务由来 通榆县兴隆山镇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西北部,地处吉林、内蒙两省交接处。全镇幅员面积1080平方公里,总人口31000人。2005年被吉林省确定为发展改革“十强镇”。作为西部重点镇,域内有保存完好的亚洲最大的蒙古黄榆林和风力发电厂,与向海国家自然保护区一起形成一道独特的旅游观光线。为把兴隆山镇建设成为一流的经济、社会、环境强镇,镇政府按照通榆县总体规划,立足镇情、着眼未来,科学地预测了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宏观趋势,制定了兴隆山镇2009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兴隆山镇20092020年总体规划、兴隆山镇2009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兴隆山镇20052020年环境保护规划。这四个规划的制定,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集中精力规划、整治、建设城区内的生态环境,综合的对全镇发展优势进行科学分析,认为生态对全镇的发展起着头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全镇的生态品位,把兴隆山镇打造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强镇。兴隆山镇政府决定对兴隆山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进行进一步规划。按照我国环境保护“三同步三统一”的方针,根据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白城市生态市建设规划、通榆县生态示范区总体规划、通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兴隆山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和兴隆山镇环境保护规划,通榆县人民政府、通榆县环保局、兴隆山镇政府等单位对兴隆山镇所辖范围的环境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特编制修订通榆县兴隆山镇生态镇建设规划。1.2编制修订依据1.2.1主要编制修订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995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修订);(7)国务院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2000年11月; (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282号文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关于印发“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2002年5月;(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2101号文件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2002年7月;(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技术指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 2002年12月;(11)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01年9月;(12)通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13)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通榆县兴隆山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14)兴隆山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和兴隆山镇环境保护规划。 1.2.2执行标准(1)全国生态镇考核标准(试行);(2)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划2005年11月;(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8)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标准1.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1.3.1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三同步三统一”的环境保护方针,为创造兴隆山镇良好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使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环境管理与环境建设相结合、集中控制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镇健康发展;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1.3.2规划原则 (1)“三同步三统一”原则 城乡建设、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协调的发展。这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也是环境规划编制的重要原则。(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针对兴隆山镇的环境特征、功能定位及资源配置,实事求是地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科学确立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 (3)防治与保护并重、保护与建设并举原则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4)重点突出,统筹兼顾原则以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兼顾城区周边农业污染和农村居民生活污染防治;既要满足当代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为后代人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 (5)生态镇建设规划服从区域总体规划的原则 坚持生态镇建设规划服从通榆县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兴隆山镇城镇建设规划及兴隆山镇环境保护规划等,并将此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相互衔接、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6)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7)相融性原则1.4规划范围及规划期限1.4.1规划范围依据通榆县兴隆山镇生态镇建设规划规划范围,并根据具体规划内容分别确定规划范围如下:全镇现辖16个行政村,60个自然屯,全镇幅员面积1080km2。兴隆山镇土地利用现状详见附图(1-4-1) (1)水环境:包括全镇域,以兴隆山镇区为重点; (2)大气环境:全镇域1080km2;中心城区 7.0 km2; (3)声环境:以中心城区为主,兼顾全镇域。 (4)生态环境:包括全镇域。 1.4.2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2008年;近期规划年:20092015年;远期规划年:20162020年;本环境规划的编制本着近、中期详细规划,远期科学构想和超前预测的方法进行,并将在实施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予以完善和提高。1.5规划重点(1)时限上,着重在近中期,适当兼顾远期。(2)地域范围上,将兴隆山镇域整体进行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体现生态自然、富有风貌特色,使之真正成为吉林省西部的风景园,北与吉林八景之一向海相辉映,东与长白山遥相呼应,为向海联袂增色。(3)内容方面,重点在水、气、声、固废环境保护,防治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建设。1.6技术路线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分析见图1-6确定规划方向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分析规划区自然和社会、经济与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规划区城建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保护要求生态环境预测制定规划目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制定规划方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投资概算不可行实施计划可行性分析保障措施生态镇建设规划编写与审核 技术路线图2、规划区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地理位置兴隆山镇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西北部,地处吉林、内蒙两省交接处。东与乌兰花镇毗邻,南与瞻榆镇、新发乡、团结乡相连,西与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接壤,北接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发、东风河、兴盛、三宝、长发几个村的草原及湿地属于向海保护区的核心区。详见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图(2-1-1)。兴隆山镇对外交通主要靠东西科铁线、南北兴团线两条公路,东接县城,西连内蒙。兴隆山镇是以风电产业、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和农牧产品加工为主要功能的生态新城,幅员面积1080km2。其地理位置详见附图(2-1-1-1)兴隆山镇区位图;附图(2-1-1-2)兴隆山镇行政区划图;2.1.2地质地貌 兴隆山地处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在大地构造上属松辽凹陷的西部沉降带,自中生代以来大幅度下沉,有深厚的中生代和中生代沉积,地貌以沙化和盐渍化的平原为特征。发源于大兴安岭东的霍林河,到这里失去了河道,水流漫散排泄不畅,形成了大面积的芦苇沼泽。地势由西向东微微倾斜,海拔在156-192米之间,垄状沙丘与垄间洼地交错相间排列,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表现为沙丘榆林茫茫草原蒲草苇荡湖泊水域的自然景色,地貌为沙丘覆盖的冲击平原,属科尔沁沙地(草原)的延伸部分。 2.1.3气候 本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于吉林省半干旱草原气候地带。春季多风干旱,夏季温暖,冬季严寒少雪,风沙较多。年平均气温5.1,最高37,最低32;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蒸发量为194.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876小时,无霜期150天左右;全年冬季多为西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多年平均风速4.09m/s。2.2资源概况2.2.1野生植物资源兴隆山镇属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景观,有野生植物6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200多种,尤其是以蒙古黄榆为主的沙丘黄榆天然林,林相丰富,错落有致,是目前我国半干旱地区唯一集中成片、生长较好的黄榆天然林群落。此外,还有春榆、家榆、小叶杨等近20多种乔、灌木树种。境内芦苇群落以芦苇和东方香蒲为主。苔草沼泽以苔草、灯寥草、花蔺和水葱等为主。湿草地和草原以羊草、拂子茅、狗尾草、甘草、葱、羊茅、蒿、苦莱、乌头、藜、地肤和碱茅植物为主。沙丘和田埂上自然林地的残余植物以大果榆、榆和桑为优势种,此外还有红柳、杏、蒿、槐和甘草属的一些种类。水域中,浮生植物有莲、眼子菜、狐尾藻等植被覆盖率为70。沙漠边缘的自然灌丛和树林中的植物具有相当重要的植物学意义2.2.2野生动物资源(1)鸟类 兴隆山镇和向海保护区属同一水域湿地,向海保护区所记录到的17目53科132属286种鸟,也同时在我镇域内栖息繁衍。包括六种鹤,其中丹鹤、白枕鹤、和蓑羽鹤是繁殖鸟、白鹤、灰鹤和白头鹤在迁徙时把该地作为驿站。其它的繁殖鸟包括:大鸨、东方白鹳、鸿雁、灰雁;大群的大白鹭和苍鹭等;大量的黑翅长脚鹬、反嘴鹬、普通燕、灰头麦鸡;白腰勺鹬、红嘴鸥、须浮鸥和白翅浮鸥。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丹项鹤、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鹤、黑鹳、大鸨、金雕、白尾海雕、白肩雕10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白枕鹤、灰鹤、蓑羽鹤、大天鹅、白枕鹅、鸳鸯咀及燕隼、灰前隼、红脚隼、黄爪隼、红隼、黄羊、秃鹫等42种。(2)其它动物兴隆山镇地域开阔,村屯分散,水草茂密,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泡沼、水域内有3目7科近27种鱼。两栖、爬行动物有蜥蜴、蝮蛇等3目6科13种。兽类有狼、狍、蒙古兔等6目13科35种。 2.2.3水资源 区域总水域面积为1491公顷。北部有霍林河贯穿东西,由于蒸发、渗透,在区内无明显河床,只有在丰水年份和雨季时,形成季节性湿地或沼泽地。境内水域无污染,酸碱度7.6,浅水湖域水草肥美,水温高,境内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水质较好。 2.2.4旅游资源兴隆山镇的旅游资源在通榆旅游景点中独具特色。沙丘、草原、黄榆,旋转风车纵横交错,相互渗透,形成了观榆林、赏风车、体验蒙古风俗等特色旅游。纯真的自然风光使人回归自然,让人留连忘返。随着基础设施及服务业不断地配套完善,旅游业将成为兴隆山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2.3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3.1社会发展概况兴隆山镇共16个行政村,60个自然屯,2008年底统计总人口数31,000人,镇区人口数9,126人,农业人口数22,236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7.6。全部取消了下伸点,在镇区建有教育集中区。 2.3.2经济发展概况 2008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4亿元(含风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7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200万元,年均增长19.29%,镇本级财政收入960万元,年均增长32%。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牧业生产效益规模稳步提升。按要求启动了全年禁牧工作。牧业生产已跨入舍饲化阶段。规模化、优质化的饲养模式正在形成。已有2个村引进优质绒山羊500只,舍饲绒山羊项目运作良好,前景广阔。育肥牛、育肥羊、奶牛效益明显,牧业产值稳步提高。2008年全镇牛存栏4000头,羊存栏50000只。牧业总产值实现3000万元。牧业是我镇发展潜力较大的支柱产业,我们要在现有的奶牛园区、育肥羊园区、舍饲绒山羊园区的基础上,进一步精心培育,采取抓龙头、建园区、带万户、促发展的思路,全力抓好牧业生产。2009年舍饲绒山羊要发展到400户,存栏20000只。3.规划区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1.1评价原则兴隆山镇属于农村地区,冬季只有在新区采用集中供热,按照国家要求本区域环境空气评价采用二级标准。本评价利用符合该文件条件的监测结果通榆县环境监测站于2008年的区域环境空气监测结果进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3.1.2大气监测点的布设因规划区大部分区域为农村地区,因此,在规划区内布设四个大气监测点,即长胜村一社(1)、长胜村四社(2)、兴隆山镇小学(3)和兴隆山镇中学(4)。3.1.3监测时间及项目监测时间为2008年12月15日至12月19日,每天早6:006:30,午12:0012:30,晚18:0018:30,连续5天。根据本项目及该区域污染物种类和地表水污染物特征,本评价选择SO2、NO2、PM10三项作为监测因子。3.1.4评价标准及方法(1)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采用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如表31。表3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浓度限值 单位:mg/Nm3污染物取值 时间浓度限值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NO2日平均1小时平均0.080.120.120.240.120.24SO2日平均1小时平均0.050.150.150.500.250.70PM10日平均0.050.150.25(2)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同时计算污染物日均值超标率,公式如下:Pi=Ci/Coi式中:Pii种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指数;Cii种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值,mg/m3Coi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m3。当Pi1时,则环境空气质量不满足环境功能区划等级的要求,若Pi1,则满足要求。3.1.5监测及评价结果兴隆山镇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统计结果见表5-2表3-2 兴隆山镇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mg/Nm3时 间SO2NO2PM10备注6月5日平均值0.0320.0180.0596月6日平均值0.0410.0200.0786月7日平均值0.0350.0140.0616月8日平均值0.0480.0170.0666月9日平均值0.0370.0210.072由表3-2监测统计结果可知,兴隆山镇空气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其标准指数详见表3-3表3-3 兴隆山镇空气质量标准指数计算结果时 间SO2NO2PM10备注6月5日平均值0.2130.180.3936月6日平均值0.2730.170.5206月7日平均值0.2330.120.4076月8日平均值0.3200.140.4406月9日平均值0.2470.180.480从表3-3中可以看出,SO2 、NO2 、PM10均有较大的环境容量,区域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良好。3.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2.1评价原则兴隆山镇地表水流向为霍林河南路,其中霍林河为季节性河流,除雨季外,一般情况下河流流量很小,平水期和枯水期基本无水,因天然降雨形成的泡泽在雨季过后会自然干沽,故此次未能监测到霍林河水质。本区域无工业企业,所以无生产废水。本区域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根据省环保局吉环管字200513号文件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考虑到上述情况,本规划利用近二、三年的例行的代表性监测数据和已有的有效监测结果进行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3.3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3.1监测点的布设在规划区内布设四个噪声监测点,即长胜村(1)、东兴村(2)、爱国村(3)和粮丰村(4)。3.3.2监测时间2008年6月5日至6月10日,每天昼夜各一次。3.3.3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执行GB3096-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1类标准。如表3-8。表3-8 城市环境噪声标准限值(GB3096-2008) 单位:dB 标准限值类 别噪声标准值昼 间夜 间0类50401类55452类60503类65554类70553.3.4监测及评价结果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见表3-9表3-9 兴隆山镇环境噪声监测统计结果 单位:dB(A)监测点类别监测结果统计平均值昼间夜间11类52.541.521类50.441.731类51.340.941类50.842.1由表3-8和表3-9对比可看出,兴隆山镇环境噪声质量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噪声环境质量状况较好。3.4固体废物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兴隆山镇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二类:一是生活垃圾,全年的产生量约为1700t,全部由环卫部门运至垃圾填埋场填埋;二是燃煤产生的炉渣,年产生量约为2000t,全部用于制作轻体建筑材料。兴隆山城市规划区的环卫工作目前处于集镇初级阶段。3.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5.1植被生产力评价由于兴隆山镇内用地现基本为农田,以人工植被为主,占兴隆山镇总面积的64.49%,所以本生态评价部分对区域植被生产力做重点评价。兴隆山镇内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见表3-10。表3-10 兴隆山镇农作物播种面积及粮食产量作物品种播种面积(hm2)比例(%)单产量(t/ hm2)总产量(t/a)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094一、粮食作物1900072.817.56143640葵花700026.837.8653200玉米600022.998.2549500杂粮杂豆600022.996.6539900二、其他农作物709427.19(1)评价方法及参数绿色植被生产力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最本质的标志,因此本评价利用相对生物量这一重要参数,做为衡量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指数,其表达式为:Pm=Bm/Bmo式中:Pm-相对生物量;Bm-本区生物量Bmo-对照点生物量相对生物量的判定级别依据见表3-11。表3-11 相对生物量判定级别级 别IIIIIIIVVVI相对生物量1.01.0-0.80.8-0.60.6-0.40.4-0.20.2(2)现状评价区域植被生物量评价表见表3-12表3-12 区域植被生物量评价表植被类型面积(hm2)生物量相对生物量级别农 田2609440.590.88II林 地3312453.160.82II从表312可以看出,本区域旱田、水田的生物量级别为II级,林地的生物量级别为II级,评价结果与现在植被状况基本相符合。区域内农田、林地生物级别较高,主要是区域内土地土质较适于农作物生长,且人工投入较大,生态生长状况较好;林地多处于林区,生长茂密,其生物级别也相对较高。3.5.2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本评价采用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所2006年(最新数据)对兴隆山镇长胜村、长发村和粮丰村旱地土壤的监测,其监测结果详见表313。表313 兴隆山镇土壤监测与评价结果编 号123123采样时间2006年5月评 价标 准标 准 指 数采样地点长胜村长发村粮丰村土壤类型黑 土黑 土黑 土采样深度(cm)020020020监测结果汞0.0240.0210.0450.50.050.040.09镉0.0450.0810.0900.30.150.270.30铅39.042.123.61500.260.280.16砷8.754.0210.1250.350.160.40铬59.962.057.62000.300.310.29铜36.924.227.61000.370.240.28从表313兴隆山镇土壤监测与评价结果中可以看出,兴隆山镇区域土壤状况良好,各项评价指标标准指数均小于1,尚未受到有害物质污染,较适宜于农作物生长,符合食品和无公害蔬菜基地对土壤环境的要求。3.5.3乡镇生态系统评述目前兴隆山镇16个行政村,60个自然屯,总人口数31,000人,城镇人口数9,126人,农业人口数21874人,受教育人数28,000人。由于兴隆山镇内现入驻企业较少,处于城镇经济初期发展阶段,镇内无工业污染源,为乡村环境,居民生活空气环境质量较好。3.5.4区域生态环境特点综上所述,兴隆山镇所处的生态环境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其特点如下:(1)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半自然的人工生态系统。一方面它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创造的条件,如适宜的气候、土壤等,并遵循自然生态规律运行;另一方面,它的所有过程又都受到人工调控,按人的目的进行成份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其社会性特别强,因此有很多行为又是反生态或不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2)生物多样性趋于均化。农田大多是清伐森林或开垦草原形式的,农田作物的多样性比之原来的森林或草原的生物多样性,有较大差别;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更在广大的域实行单作,形成“葵花带”、“玉米带”,造成区域均化现象。(3)高度的变动性。农业生态系统受人类强烈干扰,系统形成得快消亡也快。不仅作物年年更换,就是旱作与水作,植树或种田,也在不断变化,是一个十分不稳定的系统。(4)系统高度开放性。农业生态系统不是自给自足、自我循环的完全的生态系统,更不是平衡的生态系统,它是高度开放的不稳定系统,只有在人工控制之下才能存在。(5)本区域植被覆盖率很高,而且林地面积较多,森林覆盖率较高。3.6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3.6.1大气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兴隆山镇辖同发牧场,使用生活锅炉12台,总容量16.2吨,年燃煤总量为0.5万t,SO2排放量约为30t,对环境影响较小。根据环境监测系统监测,兴隆山镇大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二级以上。3.6.2水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兴隆山镇城区内无废水排放企业,所产生的污水基本全部是生活污水,城镇居民年排放废水约为13.5万t,其主要污染物是COD,根据监测排放浓度为384mg/L,年排放COD总量为51.8t。城镇生活污水经自然排入氧化塘蒸发干涸;3.6.3噪声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兴隆山镇中心城区内噪声污染主要为交通噪声、娱乐场所噪声和商业区噪声。3.7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3.7.1主要环境问题(1)现区内排水管网基本完善,缺少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只经过自然处理。(2)现有企事业单位各自采用小锅炉房供热,平房采用土暖气供热,现有锅炉房容量小于2t/h。锅炉房分布零散,锅炉陈旧、容量小,热效率低,能源浪费大,经济效益差,除尘效果差,污染环境,影响城区景观,危害人体健康。(3)使用液化气罐、燃煤、燃柴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造成环境污染。(4)霍林河在区域内穿过,防洪设施基本健全,河道无障碍,大洪水发生年度可影响流域下游水质质量。3.7.2条件分析(1)有利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近年来,兴隆山镇政府进行生态镇建设,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以规范的制度作保障,在全镇范围内掀起抓环境、促建设的热潮,全面改善了兴隆山的生态环境状况,向吉林省西部现代化生态旅游区的战略目标迈进。资源优势兴隆山镇辖区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储最高达1500万m3,满足供应。兴隆山镇地处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山脉之间西南气流重要通道上,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风能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兴隆山镇是全省唯一建成并运行的风力发电基地,全省最大的通榆风电场就座落在镇域内。在未来一段时期,风能转化为电能仍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兴隆山镇的风电产业已具备了规模发展的能力、基础和经验,有优势也有实力将其打造成为区域性新兴支柱产业。兴隆山镇气侯干燥、光照时间长、发展太阳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区位优势兴隆山镇地处吉林省与内蒙古的交界处,距通榆县60km,北临向海乡,西与内蒙接壤,是吉林省西部重点开发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意识优势兴隆山镇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大力开展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大大增强了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不利条件经济基础薄弱,环境建设缺少资金支持兴隆山镇本身的经济发展尚处于小城镇经济自然发展阶段,难以依靠本身经济基础和资源条件快速发展。兴隆山镇在近几年发展中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吸引众多中小型项目,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不断提高。但是区内建设与资金短缺依然存在,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改造的资金渠道需进一步拓宽。用地布局有待改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基础设施薄弱,土地利用率低,其公共设施服务相对水平低,配套不足,建设落后。旧城区路网不成系统,迫切需要整体规划的衔接和协调。中心区建设与周边村镇和乡村居民点连接处于相对分隔状态,用地上缺少相应控制和协调。镇区内必备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兴隆山镇城镇规划区的环卫工作目前处于集镇初级阶段,镇区垃圾只是收集和集中堆放,还有部分污水未经处理即排放于自然水体。目前环境状况良好的部分原因是城镇经济比较落后、工业企业少、人口较少,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压力将加大,一旦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将造成更严重的环境污染。4.兴隆山镇总体规划要点 4.1社会经济生态发展规划要点4.1.1社会经济规划要点20092015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镇域经济综合实力逐步增强,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区域特色经济和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基础设施功能逐渐完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开发和利用更加合理,可持续发展能力普遍增强。全镇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4.1.2、总量结构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到2010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6亿元,年均增长20%,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8亿元、5.1亿元、1.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22%、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21:60: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到175亿元,全口径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到2073万元,年均增长20%,镇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1989万元,年均增长21%。到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亿元,年均增长20%,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4亿元、12.6亿元、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22%、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2: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到215亿元,全口径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到5554万元,年均增长20%,镇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4557万元,年均增长21%。4.2.、城镇建设到2015年,全镇总人口保持在4.2万人左右,其中镇区人口达到2.4万人,镇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全镇基本完成交通,水电、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主干道路面硬化率达到100%。净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管道排水服务率达到100%。2020年,全镇总人口保持在5万人左右,其中镇区人口达到2万人,镇区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城镇功能更加完备。4.2.1、社会事业“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媒体等社会功能进一步增强。到201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0%。每千人拥有病床数达到4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建设农民科技培训和职业上岗培训学校。到2015年,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5%。每千人拥有病床数达到5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建设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农民科技培训和职业上岗培训学校。4.2.2、人民生活城镇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环境要有较大改善。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年均增长3.2%,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1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居民住房砖瓦房率达到100%。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年均增长8.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年均增长4.05%,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2平方米。居民住房砖瓦房率达到100%。4.2.3、生态环境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到2010年,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20.7%,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清运率分别达到80%和90%。土地退化恢复率60%,盐碱地治理率70%。到2015年,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3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5平方米。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清运率分别达到90%和95%。土地退化恢复率75%,盐碱地治理率80%。4.3区域村镇发展规划划分 (1)等级结构根据加强中心战略和三级体系的思想,将本区的村镇按其等级分为城镇发展区、城镇改造区和旅游项目建设区三部分。 (2)空间网格结构 根据本区城镇发展格局的交通轴线特征,将本区村镇空间规划为“四轴一带三分区”的发展格局。 4.3.1中心城区 总用地面积为700公顷,人均建设用地为175平方米。 (1)规划用地范围与规模 规划中心镇区由长胜村长胜屯构成,中心镇区用地的全部用于规划建设用地、公共绿地和生活用地。 (2)镇区形态与规划结构 路网结构充分尊重周边环境,在各个规划区中体现随着地势和周边交通干道蜿蜒伸展的形态。 (3)镇区用地功能布局特色 建设密度要体现西部区域中心城镇的特色。注重绿化、美化、亮化环境建设,加大体育、文化娱乐用地的比重。(4)近期建设重点加强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投资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完成4条主干道、2条环路和12条支干道建设,形成镇区路网新格局。同时配建地上、地下管线设施。合理进行土地开发,包括兴隆山镇旅游服务设施、兴隆山镇居住小区建设、庭院经济产业小区建设、旅游主题公园。在建设工程中,应同时重视停车场、市民广场、公共绿地的建设。4.3.2旅游项目建设区(1)规划用地范围与规模发展依靠现状兴隆山镇区,将其周围的零散村屯和住户迁并,集中规划生活用地建设住宅小区,中间原住宅区进行土地收储建设公共绿地和主题广场,建成原始生态与新式民居相结合的花园式城镇。(2)城镇形态与规划结构项目区所在地依附现镇区向东南、向西北发展。在科铁线北、中兴大街西、镇政府前建设公共绿地和主题广场,新政路以西及中兴大街两侧、兴盛街两侧规划建设现代化住宅小区,使项目实现“生态环境原始化,居住环境现代化”。(3)城镇用地功能布局特色以生态居住区为主,吸引和容纳通榆县及周边乡镇部分居民。(4)居住用地现有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兴隆大路两侧和中兴大街以西。住宅建筑大部分为平房,建筑比较陈旧。规划居住用地在南部城区均匀分布,住宅建筑6层以下,与绿化环境结合,营造高档生态居民区。规划用地面积为450hm2。(5)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公共行政办公用地在现状基础上发展,分三区:南部行政办公区、西部旅游核心区、北部商贸集中区。行政办公区位于镇南部发展区,主要集中了镇政府、公安、司法、地税局、教育集中区等行政管理和社会公益事业用地,以满足发展需要,共同形成城镇的管理中心。改造区位于城镇北部,围绕原有建筑布置服务功能区,餐饮、邮政、电信、供电、卫生等设施在原址基础上翻新改建。文体科技区位于城镇南部发展区,作为住宅区和休闲娱乐附属区,用地周边留足公共绿地,在景区路西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和生态采摘园,这两处可作为城镇内吸引旅客人流的主要景点,城镇内一处教育培训机构用地规划建于兴盛路西侧,可作为培训旅游人才基地。(6)道路布局在原兴隆山镇的现状道路基础上,根据本次规划中心城区的用地规模和用地性质,以及城市远期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以科铁线、兴团线公路为依托的纵横向高密度连接的道路网。(7)绿地布局加强项目区绿化,增加覆盖率。绿化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点主要指各种公共绿地,大体分为两级:主题公园和居住区内部各种公共绿地。线主要指道路绿化,规划红线宽度在18米或15米以上的道路,在人行道均栽种行道树。点、线连在一起,与庭院绿化等分区内部绿化共同组成了绿化系统的面,形成了“楼在树木中,人在花草中”的美丽环境,并很好地与周围耕地、林地等生态绿地紧密聩系成一个整体。把项目区建设成生态良好、经济繁荣的大花园。4.3.3中心村(1)规划用地范围与规模整合原有兴隆山镇建设用地,往西结合科铁线公路发展轴有机伸展。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340hm2。(2)村屯形态与规划结构交格庙、林茂、长胜、兴盛、粮丰村随兴团线公路呈带型发展。东风河、爱国、长胜村沿科铁线带型发展。形成米字放射性对称布局。(3)用地功能布局特色主要容纳兴隆山镇附近村屯村民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养殖业开发等项目。(4)居住用地现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老镇区内或周边,住宅建筑多为平房,建筑比较陈旧。规划居住用地集中在科铁、兴团公路两侧,以建设新式农居为主,统一结构和院落布局,降低建筑密度。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50hm2。(5)道路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用地在科铁和兴团公路两侧展开,为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好野生森林资源,规划路网结构表现为规则的“井”形。详见附图(4-3-3-1);(4-3-3-2);5.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5.1规划目标根据兴隆山镇总体规划确定其总体目标:申报兴隆山镇为吉林省西部现代化生态示范区,到2015年,基本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兴隆山。依托黄榆林和结合向海自然保护区与郁洋淀风景区共同构建吉林省西部旅游的“金三角”。类别序号指标名称指标要求创建成果2010 2020 环境质量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00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1002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或环境规划要求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环境污染防治3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7576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60654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96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80825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1001006饮食业油烟达标排放率(%)95967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9092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96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59610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年)250241农药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年)3.02.8生态保护与建设11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5052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121413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59614森林覆盖率(%,高寒区或草原区考核林草覆盖率)山区、高寒区或草原区7576丘陵区4546平原区181915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60545.2控制指标体系根据规划区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参考国家级生态镇考核标准(试行),结合兴隆山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兴隆山镇生态镇考核标准,其中规定了26项考核指标,其中农村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工业废弃物处理率(%)及行政村道路绿化率(%)是根据兴隆山镇实际情况增加的指标。根据兴隆山镇的自然条件与环境保护现状水平,确定规划期内实现的目标值列于表51。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1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与评价6.1.1人口预测兴隆山镇未来发展途径具有特殊性,经对兴隆山镇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研究确定,兴隆山镇在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靠吸引外界因素来实现,而这种实现以引进项目的形式来完成。以2008年兴隆山镇31,000人为基数,按照5的年自然增长率,进行总人口预测,进行规划区人口预测。其方程式为:Pt=Po(1+s)t式中:s5Po=31000人预测到2010年总人口为P2010P2008(1+5)131155人,增加了155人。预测到2020年总人口为:P2020P2008(1+5)1132748人,增加1748人。由此可见,在不考虑流动人口(外来人口)及其他机械增长的情况下,兴隆山镇按目前人口增长率(5)计,到2010年,人口增加155人,总人口为31,155人;到2020年,人口增加1748人,总人口为32,748人,根据兴隆山镇本规划到2020年外来人口增加17,000人,则兴隆山镇总人口将达到50,000人。兴隆山镇人口聚集功能将进一步加强。6.1.2财政收入、人均收入预测2008年财政收入1200万元,城镇人均收入9000元,农民人均收入5000元,规划到2015年和2020年人均收入详见表6-1。表6-1 2015年和2020年城市、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 (元)名 称2015年2020年城镇年人均收入1000020000农村年人均收入8500100006.2规划区环境污染影响预测分析为更好地保护兴隆山镇生态环境,促进其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通榆县政府与兴隆山镇决定对其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进行规划,规划总面积264.4km2。所以在兴隆山镇域内基本上不再新建污染的工业企业,据此,在进行兴隆山镇环境影响预测分析时,只对镇内的污染源及居住、文教区进行预测分析。6.2.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兴隆山镇中心城内现有少数几家企业、以及独门独户住宅,废气污染是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兴隆山镇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为良好,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烟尘。待其安装除尘装置后,排入大气中的污染浓度会降低。尽管镇内会出现一定量新的企业,通过除尘装置的安装,其污染物量也会得到有效控制。预计到2015年,规划区大气环境质量可达到一级标准,兴隆山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较好。6.2.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若人均生活用水量标准按150L/d计算,兴隆山按2008年基数人口总数为31000人计算,预计到2010年人口总数为31155人,到2020年人口总数为50000人,则日均生活用水量分别为:2010年为4673m3,2020年为7499 m3;年用水量分别约为170.5万m3,273.7万m3。若排水率按用水量的80%计,则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别为:3738.4m3/d和5999.2m3/d。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COD、BOD、SS和NH3-N等。根据环境保护实用手册提供的类比数据,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300mg/L,BOD5150mg/L,SS200mg/L,NH3-N20mg/L均满足污水管道接纳污水水质标准要求。根据上述污水排放量预测,近期完善氧化塘,到2015年城区生活污水可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处理率100%。6.2.3声环境影响预测分析规划区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基本消除工业噪声对环境污染,在核心区内逐步建立若干安静小区,预测到2020年规划区噪声环境应满足1类功能区要求,即平均等效声级昼间不高于55dB,夜间不高于45 dB。6.2.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分析(1)生活垃圾产量预测根据兴隆山镇总体规划可知,兴隆山镇现人均日产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69kg/d,随着生活质量提高,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将比现状有所减少,取规划2020年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3kg/d,总人口为50000人,变化系数取1.4,因此垃圾产量为6.56万t。全镇规模饲养畜禽可产生粪便500t/d。(2)垃圾收集与转运方式规划采用村收集镇转运袋装化和密闭式的城市生活垃圾清运方式,由环卫车将垃圾从小型密闭式收集站运至大型垃圾中转站,然后用大型载重运输车至垃圾处理场处理,消灭二次污染,改善镇容环境。(3)垃圾处理场根据城市规划区的年垃圾转运量,设于兴隆山镇长胜村境内1个占地面积不小于6hm2的处理场。近期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在生活垃圾处理上不断增加高科技含量,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可解决固体废物的无序排放,避免了视觉污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