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一) 本单元选取的古典诗歌的代表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与现代诗歌相较,古代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但从鉴赏的角度来说,与现代诗歌区别不大,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诗歌的形象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和所要表现的人物。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对于鉴赏景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3)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对于鉴赏事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如何理解诗中描写的这几个意象?本诗选取了哪几个典型形象,有什么表达效果?2诗歌表达的情感诗言志,诗歌是表情达意的,所以阅读诗歌,总会涉及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态度问题。这也是诗歌阅读题必考的题目。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理解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关注诗歌的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诗歌中的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一、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渔歌子荻花秋【五代】李珣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注】荻花:似芦苇,秋天常开紫花。李珣: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慕隐沦”,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作于此时期,垂纶:垂钓。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渔歌子”为本词词牌名,“荻花秋”为词题。词牌名提示,本词描绘的是江边渔人的生活:从词题则可知,本词内容是描写秋日风光。B同样是描写湘江秋景图,本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在描写的景物内容上不同,本词写秋日湘江夜晚之景,毛词写秋日湘江白天之景。C江边荻花、江上碧烟,天空明月,水面小艇,本词选取的景物精致秀雅,词作意境清朗明丽,与沁园春长沙绚烂大气、辽阔苍茫的意境不同。D词作上片写景。“橘洲佳景如屏画”总写橘洲秋夜之美。“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近,云烟飘渺,月光皎洁,镜头最后定格在船上的垂钓者身上。E词作下片重在议论抒情,“鱼羹稻饭常餐也”一句,表达了对长期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渔人清苦生活的深切同情。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试作分析。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长安秋望赵 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 此诗是赵嘏举进士不第后客居长安时所作。云物:云雾。“鲈鱼正美”: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南冠”“楚囚”:出自左传,为囚徒的代称。“南冠”即楚冠。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失败,楚人锺仪被俘,但他依然戴着南冠以示不忘家乡故国。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凄清”二字,既指秋意的清冷,亦指心境的凄凉;既属客观,亦属主观。正是这二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颔联描绘的是秋夜的场景,“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耳闻与目见相结合,饶有情致。这是作者的名句,杜牧因此称他为“赵倚楼”。C颈联运用了拟物手法,以“静”赋菊,以“愁”状莲,使得这深秋花事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主观色彩浓厚。D尾联既用西晋张翰和春秋锺仪的典故委婉抒写胸怀,又用“不归”“空”直抒胸臆。E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全诗意境深远和谐,风格峻峭清新。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除尾联的典故外分别借用哪些古诗常用意象来表达这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一1AE 2词作上片精致地描画了潇湘秋夜荻花蒙蒙、云烟缥缈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潇湘自然风物的喜爱赞美之情;词作下片记叙自己在水乡的简朴恬淡生活,流露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与惬意;整首词作借美景与乐事表达了淡泊名利、怡情山水的旷达隐逸情怀。【解析】本词上片写景。开头三句写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画。点明时间、地点。“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近,月光下的江水,轻柔澄碧,云烟淡淡,词中主人公刚刚垂钓完毕,划着小艇在水上荡漾。真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表现了作者对潇湘自然风物的喜爱赞美之情。下片写人事,主要写词人的隐逸生活及其乐趣。隐在民间,云水就是家乡,蓬舍就是住所,经常吃的是家常的鱼羹稻米饭。杯中斟满美酒,架上摆满书籍,开怀惬意,其乐陶陶,绝不把名利挂在心上。词人淡淡地写景,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把一个一个远离名利,以隐逸为乐的词人的内心活动真实地展示出来,旷达超脱,余韵悠悠。 二3BC【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颔联描绘的是秋夜的场景”错误,从诗中来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残星”,是指天将亮时的星星,故不是夜景而是拂晓。C项,“颈联运用了拟物手法”错误,“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