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ppt课件_第1页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_第2页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_第3页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_第4页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概述,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介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之间的一门中间性、边缘性学科,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的出版,标志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F.H.奥尔波特的著作社会心理学(1924)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包括个体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决策等 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勒温的公式:B=f (P,E)。其中B-行为, P-人格, E-环境, f-函数关系,人际交往心理,个体社会心理,2,1,群体心理,3,社会心理,4,社会化 自我意识 社会动机 社会知觉 态度 社会学系,人际关系 人际沟通,群体凝聚力 群体心理氛围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风俗 时尚 阶层 阶级 民族心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三阶段,美国学者霍兰德分为三个阶段 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到19世纪上半叶 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经验理论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实证分析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今 特点: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价值中立原则 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观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系统性原则 伦理原则,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法 观察法 调查法 档案研究法,实验法,实验法是判断因果关系的唯一方法,是社会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设计方法。 自变量:研究者操纵或改变的变量,目的是了解它是否会对其他变量产生影响。 因变量:研究者所测量的变量,目的是了解它是否会受到自变量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社会学习论 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过程有三种机制:联想、强化和模仿 联想 看到白大褂,就想到打针,所以感到害怕。 强化 婴儿因第一次发出“妈妈”的叫声,得到了爱抚,以后为了得到这种结果,会不断地叫“妈妈”。 模仿,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社会交换论 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成功命题 刺激命题 价值命题 剥夺与满足命题 侵犯与赞同命题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企图在交换中获取最大收益、减少代价,交换本身就是得失权衡。,社会交换理论对人际关系的解释,人们对人际关系满意与否取决于 自己在关系中的收益; 自己在关系中所花费的成本; 自己应得到什么样的关系的可能性; 与他人建立一个更好的关系的可能性。 比较水平:个体对人际关系的期望和实际的收支情况 高比较水平的人期望在人际关系中高收益而低成本,如果实际的成本与收益不符,他们可能不满 替代性比较水平:换一个人是否会比现在的结果更好? 高替代性水平的人更倾向于重新进入人际市场,结交新朋友或新恋人,长期关系中的社会交换,虽然许多人对现存的亲密关系不满意,甚至可替代的关系的质量也很高,但并未导致亲密关系的终结,是因为投资水平(代价)太高。 投资:个体投入到某段关系中的任何东西,一旦离开这段关系,这些东西便会失去。 投资包括可见的财产和不可见的情感、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个体在关系中的投资越多,个体离开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小。,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符号互动论 代表人物:詹姆斯和米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使用符号互动论的是布鲁默 符号互动论的假设 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 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于事物自身中 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件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件对他的意义。,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精神分析论 荣格(分析心理学)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倾向。 新精神分析论代表人物沙利文、霍妮、弗罗姆、埃里克森等强调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霍妮(文化因素论):行为是个体对环境的反应,人格由环境和教育决定,后天因素在神经症和精神病的病因中起主要作用 沙利文(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社会化,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 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 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它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终身社会化:按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有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继续社会化(成人期) 再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 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社会化,社会化的内容 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立人生理想 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化的条件 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社会化,社会化的分类 语言社会化:个体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 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 道德社会化: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个体学会接受现时的政治制度的规范,并且掌握相应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过程。,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是对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社会角色的分类 按获得方式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 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按角色的功能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角色扮演,角色期待个体承担某一角色,首先遇到的 是他人与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即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 角色领悟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是按他人的期待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来进行的 角色实践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其社会角色的过程,角色失调,角色失调: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效。 角色失调的形式 角色冲突 角色间冲突:同一主体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所致 角色内冲突:人们对同一角色有不同期待引起的冲突 角色不清 角色中断 角色失败,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的认知 主我与客我由詹姆斯提出 镜我由米德提出,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自我的结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的功能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解释经验 决定期待 自我概念的形成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生理自我:出生八个月-3岁左右 社会自我:3岁-13、14岁左右 心理自我:青春期到成年,大约10年左右 自我概念的测量,身份,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 地位身份是相对稳定的,是身份的主体 处境身份是易变的,身份的特点 客观性 主观性 多重性 稳定性 契约性,自尊,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 自尊公式(詹姆斯,1890):自尊=成功/抱负 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 影响自尊的因素 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自尊的测量,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对他人和群体的知觉是人际知觉 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 对行为原因的知觉是归因 社会知觉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认知者的经验 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认知者的情绪,印象形成,个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 印象形成: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分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 印象形成的效应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光环效应 刻板印象,印象管理,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使他人印象符合个体期待。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按照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按照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得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 投人所好,归因,人们解释行为原因的过程称为归因 原因的种类 内因和外因 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可控制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归因方式控制点理论 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归因,归因原则 不变性原则 折扣原则 协变原则,影响因素 社会视角 自我价值保护 观察位置 时间因素,Kelly的归因过程,为什么这个学生在我的课堂上睡觉?,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社会动机,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由人的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自然动机 由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社会动机 人的社会动机是其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动机过程 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动需要满足、紧张解除新的需要,社会动机,功能 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 倒U型曲线 动机引发与维持活动,但其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亲合动机,亲合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 亲和即合群,是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 影响亲和的因素 情境因素 情绪因素 出生顺序,成就动机,成就动机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即个体在各种情境下,追求成功与成就的动机。 成就动机的重要性 抱负水平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培养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 家庭教养方式 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权力动机,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个体都有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满足这类需要的心理倾向具有动力性质。 权力需要是权力动机的决定因素 权力动机的影响因素 社会控制的需求 对无能的恐惧,侵犯行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动,侵犯行为由侵犯动机引起 侵犯是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三方面的因素构成 伤害行为包括身体伤害和言语伤害; 侵犯动机即侵犯意图,是侵犯行为的原因; 社会评价指的是违反与破坏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的侵犯具有反社会性质;维持社会规范与准则的侵犯是亲社会性质。,侵犯行为,侵犯的原因 本能论 挫折-侵犯学说 社会学习论的观点,侵犯的影响因素 情绪的唤起水平 道德发展水平 自我控制能力 社会角色与群体 大众传媒的影响,侵犯行为,敌对性攻击:一种源于愤怒、旨在将痛苦加于人的攻击行为 工具性攻击:以攻击为手段来达成某种目的,而非以造成伤害为目的的攻击行为。,性别与攻击,男孩更多表现出公开攻击行为,女孩更多表现出更多的关系攻击行为(说闲话、背后诽谤、散步谣言)。 攻击型犯罪(谋杀、袭击)大多数是男性,女性一般是由于财产犯罪(伪造、欺诈和盗窃)而被捕。 当女性公开攻击时,她们比男性更容易感到罪恶和焦虑。 文化的作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女性比来自瑞典和韩国的男性攻击性更强。,亲密伴侣之间的攻击,美国2000年的数据: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中,22%来自她们的情侣(男性4%);1998年,美国女性被谋杀案的32%来自伴侣(男性4%)。 睾丸素并非解释这一现象的唯一因素,在一个男权社会中,男性会认为他们被赋予了控制女性的权利。,挫折-攻击理论,挫折会提高一个人做出攻击反应的可能性 挫折并非总是导致攻击。攻击是否发生,取决于当时的环境事件以及对环境事件的解释。,模仿与攻击,社会学习理论:我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社会行为。虐待型的父母小时候也多受虐待,攻击行为经常通过观察和模仿其他人的行为而获得。,暴力媒体对儿童的影响,观看暴力电视的确会使儿童出现攻击行为的频率增加 对那些本来就具有攻击倾向的孩子的影响更为强烈 不具有暴力倾向的小孩,若长时间观看暴力影片,也将变得更具攻击性。,对成年人的影响,对700多个家庭的17年追踪研究发现,青春期和成年早期花费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和随后的暴力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 重量级拳击赛的下一周,谋杀率总是增加; 对拳击赛的宣传越多,随后的谋杀率增加也越多; 职业拳击赛失败选手的种族,关系到拳击赛后谋杀事件的种族。,战争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一个国家经历了一场战争之后,它的谋杀率会相应上升。,暴力色情刊物与性暴,性脚本对“约会强暴”的暗示 脚本:是我们从文化中学来的关于在社交场合中如何举止合适的方式。 传统的女性角色会抗拒男性的性攻势,而男性的角色则是继续坚持。,暴力色情刊物与性暴,色情刊物的确会造成对女性的暴力犯罪(美国,1985年) 长期接触暴力色情刊物会使得对女性施加暴力的容忍度增加,也会影响到实际的攻击行为。 观看针对女性的暴力色情趋向于增加以女性为对象的攻击行为。 观看强暴影片的人,有更多的性幻想。 长期观看针对女性的色情暴力影片,使观看者对这类暴力事件的容忍度上升,对受害者的同情心下降。 这些结论适用于男性观众和女性观众,利他行为,利他行为是个体有利于他人、公众和社会,不期待回报的行为。 利他行为的性质 是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由利他动机引起,以有利于他人为目标 利他的原因 社会生物学的观点 社会规范论的观点,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外部因素 自然环境 社会情境 时间压力 利他对象的特点,利他者的心理特征 心境:积极情绪 内疚 人格:社会责任感、移情能力 利他技能,社交情绪,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基本的社交情绪 社交焦虑 嫉妒 羞耻和内疚,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 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 人们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是减少社会交往,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 成长过程中经常遭受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意识感强、自卑、模仿和暗示都可能强化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是仅次于抑郁和酗酒之外,第三大危害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嫉妒,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 嫉妒情绪的特点 具有针对性 具有持续性 具有对抗性 具有普遍性,羞耻与内疚,羞耻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适应社会、改善自己的一种方式 内疚是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过多的内疚会使个体长期生活在压力、紧张和痛苦之中,不利于身心健康,第五节 态度,态度,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客体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它具有评价性。 态度的特点 内在性 对象性 稳定性,态度的成分 认知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的知觉、理解、判断与评价;规定了态度的对象。 情感成分:个体在评价基础上对态度对象产生的情感反应或情感体验。 行为倾向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倾向。,态度,态度与行为 态度是决定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但个体具体采取何种行动,还取决于情境、认知因素甚至是过去经验的影响 态度与价值观 价值观更为抽象、更稳定不易改变 价值观通过影响态度而最终影响行为,态度,态度的功能 工具性功能 自我防御功能 价值表现功能 认知功能 态度的形成 服从 认同 内化,态度的属性 方向 强度 深度 向中度 外显度,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传递者方面的因素 传递者的权威 传递者的立场 说服的意图 说服者的吸引力 沟通信息方面的因素 信息差异 畏惧 信息倾向性 信息的提供方式,接收者方面的因素 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 人格因素 个体的心理倾向 情境 预先警告 分心 重复,态度改变理论,海德的平衡理论(POX模型) P是认知者,O是P认知的另一个人,P与O之间建立了一定的感情,X是第三个人或物。 如果P、O、X三者之间的关系适应,则三者呈均衡状态,P的态度毋需改变;如果不适应,则P心理不协调,需要改变。,海德的P-O-X模型,态度如何改变,途径一: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态度 费斯廷格(1957)的认知失调理论 当人们的认知体系不协调时,就会设法减轻或解除这种不协调的关系。,态度如何改变,途径二:说服 沟通的来源-谁说的 公信力 吸引力 信息的性质 信息的隐蔽性 信息的全面性 信息呈现的顺序,听众的特性-对谁说 分心程度 智商水平和自尊水平 认知需求程度 年龄,态度如何改变,途径三:情绪 恐惧 愉悦,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沟通,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形式。 大众沟通,亦称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影视、报刊、网络)中介的沟通过程。,沟通,沟通的结构 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等七个因素构成。 人际沟通的分类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现实沟通和虚拟沟通,沟通的功能 获取信息的手段; 思想交流与感情分享的工具; 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 协调群体内行为,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与效率的提高。,沟通网络,正式沟通网络:在正式群体中,个体与个体的信息交流与传递的结构 链式 轮式 圆周式 全通道式 Y式,非正式沟通网络 流言式 集束式 偶然式 比较指标:信息传递速度、准确度、接受者接受的信息量及其满意度,体语沟通,体语指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 通过体语实现的沟通叫体语沟通 专门研究体语沟通的领域是身体语言学,目光与面部表情,个体的情绪变化,首先反应在瞳孔变化上。 人的情绪由中性向愉悦改变,瞳孔会不自觉变大;对使人厌恶的刺激物,瞳孔反应是明显缩小,情绪状态由“睛”转“阴”时,亦有同样反应。 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其它的体语沟通也与目光接触有关。 人际沟通中如果缺乏目光接触的支持,会成为一种令人不悦的困难过程。,身体运动和触摸,身体运动是个体最易发现的一种体语,其中手势语占有重要位置。 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 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日常中身体接触是表达某些强烈情感的方式,人际距离,人体与他人沟通或交往时双方的空间距离。 由于人们的关系不同,人际距离因而不同。 四种人际距离(霍尔) 公众距离(1225尺) 社交距离(412尺) 个人距离(1.54尺) 亲密距离(018寸),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人际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 人际关系的特点 个体性 直接性 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阶段 定向阶段 情感探索阶段 情感交流阶段 稳定交往阶段,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自我暴露就是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 自我暴露的程度可以分为四种水平 情趣爱好 态度 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状况 隐私,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相互性原则 交换性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平等原则,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美国学者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称自己的理论是基本人际关系取向(FIRO)理论。其要点是: 个体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人际关系需要决定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不能满足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它严重问题,如精神崩溃 对于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有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形式,构成六种人际关系取向 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以满足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对其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有决定性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熟悉与临近 相似性 互补 外貌 才能 人格品质,人际吸引的要素,时空接近效应:我们看见并与之交往最多的人,往往最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和恋人。,人际吸引的要素,曝光效应:我们暴露在某一刺激下越多,就越可能对其产生好感。,人际吸引的要素,相似性 认知风格 人格特质 人际风格 兴趣和经验,互惠式的好感,人际吸引的要素,外表吸引力 在对可能的性伴侣的评分上,两性都把外表吸引力列为首位。 当对潜在的婚配对象进行评分时,男性比女性更注重外表吸引力。 两性都把外表吸引力列为引发性趣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外表吸引力,吸引力标准,人际互动,人际互动专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往、交流,主要包括合作与竞争两种形式。 合作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互相配合的一种行为。 合作的基本条件 目标的一致 共识与规范 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竞争,竞争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 竞争的基本条件 只有双方对同一目标进行争夺才能形成竞争 目标是较为稀有或者难得 争夺中可能出现零和冲突(一方赢另一输),也可能出现双赢结局 竞争是有理性的,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个体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与他人行为目标与手段间如存在相关依赖关系,他们之间就会产生相互作用 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积极的、肯定性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例如足球队队员 当不同个体的目标手段存在消极或否定性的依赖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不能达到目标或实现手段时,自己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例如:拳击,人际互动 囚徒困境CT现场.mpg,第七节 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从众,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即个体的意见与行为与群体中多种人相符合。 从众的特点 引起从众的群体压力可以是直接存在的,也可以是想像; 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 用,使个体通过理性抉择,选择从众;也可以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使人不自觉地跟随多数人行动; 从众行为有时候虽然不符合个体的本意,但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自愿性是从众的重要特点。,从众,从众的功能 积极:社会适应 消极:盲从 从众行为的原因 寻求行为参照 避免对偏离的恐惧 群体凝聚力,从众的类型 真从众 权宜从众 反从众 影响从众的因素 群体因素 个体人格因素 情境的明确性,阿希 (Asch) 线段研究中的判断任务,保持一致才能得到认同!,参与者从众行为的表现次数,社会促进,社会促进又叫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隐含在场、想象在场。 有时候,他人在场反而会使个体的工作业绩降低,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干扰,也称社会抑制。 社会惰化: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体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社会促进和社会懈怠,社会促进:他人在场并且个体的表现将得到评估的情况下,人们在简单任务上的表现更佳,而在复杂任务上的表现更差的倾向。 社会懈怠:当有他人在场并且个体的表现无法得到评估时,人们会在简单任务上表现更糟而在复杂任务上表现更佳的倾向。,优势反应强化说对社会促进和干扰的力量解释,优势反应:那些已经学习和掌握地相当熟练,成为不假思索就可以表现出来的习惯动作。 他人在场引起行为者的是一种普遍而未特定化了的驱力,由这种驱力激发的动机,将对个体的行为产生两种相反的影响作用 对于简单的或个体已经熟练的行为,这种增强的动机将产生助长影响 对于过于复杂的、个体还很生疏的行为,这种增强的动机只会起到妨碍作用,模仿,模仿是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 模仿是人们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个体感知到他人行为时,会有重复这一行为的愿望,模仿便随之而来 模仿的特点 模仿的社会刺激是非控制性的,榜样是模仿的条件,但模仿是自愿产生的,有时可能是无意识的,模仿,模仿的意义 模仿是学习的结果 适应作用 促进群体形成,模仿的发展趋势 从无意模仿到有意模仿; 从游戏模仿到生活实践模仿; 从对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对内部实质内容的模仿。,暗示,暗示是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体语以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 暗示往往采用较含蓄、较间接的形式进行。 暗示有三个环节,即暗示者、暗示信息和被暗示者。,暗示,暗示的分类 暗示来源: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 暗示者的目的: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 暗示双方的接触关系:直接暗示(望梅止渴)和间接暗示 暗示效果:暗示和反暗示,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 暗示者的权力、威望、社会地位及人格魅力对暗示效果有明显影响 被暗示着的独立性、自信心、知识水平;被暗示着的年龄和性别 被暗示者的所处情境是暗示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社会感染,社会感染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它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特点 双向性 爆发性 接受的迅速性 社会感染的分类 个体间的感染 大众传媒的感染 大型开放式群体的感染,第八节 爱情、婚姻和家庭,爱情三元论,爱有三个基本成分:激情、承诺和亲密 亲密:与伴侣接近和联系的感觉 激情:指向伴侣的生理唤醒,包括性吸引力。 承诺:短期承诺是对伴侣的爱,长期承诺是对伴侣的忠诚。,进化与爱情 配偶的选择,爱情的进化取向:两性为异性身上不同的特征所吸引(男性被女性的外表所吸引,女性被男性的资源所吸引),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他们繁殖成功的概率。 由于两性在养育后代中的角色不同,他们就有了不同的择偶策略。 女性必须慎重考虑与谁一起完成后代的繁殖。 动物界的雄性为了最大程度地将他们的遗传信息保存下来,追求和不同的雌性进行交配CT现场2.mpg,进化与爱情 配偶的选择,对于面临高繁殖成本的女性而言,将会寻找那些可以提供她养育后来所需资源的男性,男性将寻找那些看上去能够成功繁殖后代的女性。 女性更看重男性的事业心、勤勉和收入 男性更看重女性的外表吸引力 两性同样看重对方的诚实、守信以及令人愉快的个性特征。 男性更偏好比自己年轻的女性,而女性更偏好与她们年龄相近的男性, 男性对配偶的肉体不忠更感沮丧,而女性对配偶感情不忠更感担忧。,婚姻关系的预测模型,婚姻关系是否会终结的预测变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