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 短文两篇《行道树》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 短文两篇《行道树》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2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 短文两篇《行道树》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3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 短文两篇《行道树》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 短文两篇《行道树》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 短文两篇行道树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教材分析】 作者张晓岚女士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反映了一个人人生哲理:“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精心品味文章中形象而又深刻的语言。2、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以及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3、培养环保意识;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正确看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2、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进而让学生多读、多说、自愿做、自愿学。3、了解象征、比较手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准备】学生: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牢记文学常识。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独立完成导学案。3、掌握散文的特征“形散而神不散”4、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关于象征手法的知识。教师:1、布置学生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2、师设置精当的思考题备案,供学生参考;3、师为课文录伴乐朗读。4、师制作课件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5、师搜集非典时期白衣天使工作的图片。边防战士守边疆、人民警察抓罪犯,运动健儿奋力拼搏的图片。【设计思路】行道树是一篇满含着哲理与情感的优秀散文。文章篇幅短小,主旨突显,比较容易把握,加之又是自读课文。因此我采用“学生自学为主,书写读后感言,教师选择重点进行点拨”的教学策略。尽量地把研读、表达的权利交给学生。通过我的引导,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社会现象来解读文本,感悟出生命存在的价值,以及如何在奉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样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感知文章的内涵,理解行道树这一奉献者的形象,引发学生去思考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联系现实,对比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漫步在街头,会看到街道两旁种着许多树,我们叫它“行道树”,它是我们的朋友。你有没有特别去关注过他们呢?(简单回应学生的发言)然后联系现实,用一组反映原始森林和城市中树的生活环境的图片,播放反映城市污染的视频,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行道树的话,有何感想?(如有学生回答的话,应该予以简评)那么,大家想不想听听它们的心里话呢?好,下面让我们跟着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的脚步,一起走进行道树的内心世界,倾听它们的诉说。二、解释课题及简介作者。(由学生利用多媒体完成)1、学生介绍关于行道树的常识。明确,学生介绍的资料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行道树是指种植在各种道路两侧及分车带树木,它们的分布非常广泛,作用很大,可以补充氧气、净化空气、美化城市,减少噪音、提高行车安全等。2、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作者名片”张晓风,笔名有晓风、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湾,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她的散文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她于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为标志;第二阶段以你还没有爱过为标志;第三阶段以我在为标志。代表作有小说梅兰竹菊,散文地毯的那一端、行道树,戏剧画爱等。三、积累字词:读准加点字的音,并解释下列词语。(由学生在自学时完成)堕落点缀贪婪冉冉红灯酒绿繁弦急管四、配乐朗读,倾听行道树的心里话,走进行道树的内心深处。1、先是仔细听录音朗读,注意字词的正音,初步感受阅读的语气、节奏及情感。(教师同时展示城市充满烟尘的图片,加强气氛)2、老师提示应当用怎样的语速、情感来朗读课文比较合适?(明确:语速适中、情感深沉而坚定)3、全班配乐齐读,并思考:“我”是一棵_的树。(以课文内容为依据,读完后请同学回答) 明确:学生可能有如下回答:我是一棵忧愁而又快乐的树。我为人们不珍惜我的劳动、不珍爱生存的环境而忧愁,我为能替人类作贡献而快乐。我是一棵无怨无悔的树。我是一棵不被别人理解的树。我是一棵能承受痛苦的树。学生可能还会从其他方面来说,只要合理,即以肯定。五、读后感言的交流与分享。学生们自愿地交流和分享先前教师要求书写的读后感言。然后教师从感言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加上课文的重难点语句组织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分小组讨论。六、合作探究,品读感悟。1、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填充,明确:行道树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从词义的角度来看,“忧愁”和“快乐”是一组反义词,作者却同时用它们来形容行道树,这矛盾吗?仔细品读文章,找出:行道树为什么“忧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行道树为什么“快乐”,表现在哪些方面?(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合作式学习)各小组成员先自己思考2分钟,然后小组交流3分钟,推举代表发言。然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劳动成果进行点评。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分析重难点语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明确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学生精读文章,明确如下:忧愁的是:A、离开了原始森林,生活在充满车辆与烟尘的城市里。与它们的同伴相比,自身形象变差了。B、城市充满了烟尘和废气等,环境污染严重,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和发展。但遗憾的是,“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没有想办法去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它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C、不被人理解。当人们沉浸在热闹的夜生活中时,它们处在“寂静里,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快乐的是:A、能吸附烟尘废气等,减轻污染。B、为人们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C、春天勤生绿叶,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社会中一些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形象,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的含义。(这是一种哲理,一种价值观。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解决)首先,让学生明确“神圣”“深沉”二词的含义。(神圣:形容崇高而庄严,不可轻慢和亵渎。 深沉:形容程度深。)其次,引导学生思考和明确:“什么样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最后,在明确前两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然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理解、归纳和总结。附录:参考答案要点:行道树认识到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需要光明。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可以抓住描写痛苦的关键语词,如: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疼痛、忧愁、堕落等来理解。跟生活在原始森林里的同伴相比,它们放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里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人们的健康而忧愁。总之,它们是痛苦的。然而,它们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它们甘愿自我牺牲,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这就是无私奉献者的胸怀,一种以苦为乐的崇高精神。虽然,神圣的事业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承受牺牲,但是它们在这一过程中有所经历,有所磨难,有所付出,最终,有所获得。所以它们在观察这个世界,思考各种问题的时候能够更有深度,更有远见。正如行道树承受痛苦,为城市和行人带来“清新”“浓阴”,这种牺牲体现的是奉献精神,这种为人类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是一种更深沉的幸福。3、解决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其它问题。(这种现象随时可能会发生,教师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例如,学生有可能提出:本文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稍有不同,有什么不同?明确:两段文字所表达的重点不同,第1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所处环境的恶劣。最后一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虽身处劣境,但仍乐于奉献的自我意识。4、引导学生归纳主旨。通过以上的自主、合作学习后,先由各小组选代表归纳本文主题,然后教师补充、提炼和总结。明确:作者采用“托物言志 以物喻人”的方法(即象征,第六课已经详细讲过),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胸怀,赞美奉献者以苦为乐的崇高精神。七、课堂延伸,拓展联想,激发感情同学们,在生活中有许多具有“行道树精神”的人(群体),比如说:环卫工人、教师、农民工等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心里话呢?(由学生分组讨论,只要学生的观点没有思想性错误,都可以肯定,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多角度分析问题。但是教师在最后应该指出一个前提性观点:我们要尊重他们,因为在很大成程度上来说,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和默默奉献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最后,教师让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书写的对行道树的祝福语和“提高环保意识,关爱城市绿化”的倡议书,体现语文的情感陶冶和生活教育功能。八、体味生活,表达心声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多多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下面留给大家一个作业:请同学们在课下去搜集一些具有奉献精神的事物的例子(蜡烛、扫帚、路灯等),并简要说明原因。然后从中选择一种你喜欢的事物,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作文。【板书设计】行 快乐 忧愁 神圣 痛苦 深沉道 张树 晓 以苦为乐的奉献者 风 (托物言志 以物喻人) 【教学反思】1、“好的导课能为全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并由此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发展、开拓,把课的进展不断推向高潮,产极的连锁反应。”导课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子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就顺利多了。本课设计的观察图片、谈论图片的导课方式,能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利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新授内容上来,并为更快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2、“从教学对象上看,教学艺术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艺术。”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在于学生具有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因而教学艺术是人对人的艺术,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节课引导学生为行道树画像,并让学生了解无私奉献者的神圣,进而帮助学生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3、“教学结束是教师依据课堂教学计划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一个特定的学习任务即完成课堂学习的步骤,教学结束艺术则是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或课堂教学任务终了阶段,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并转化、升华而采用的各种教学行为方式方法。”本教学结束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精心设计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