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doc_第1页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doc_第2页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doc_第3页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doc_第4页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由漳州师院学生逃课引发的思考 文章摘要:“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这是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的一句话。由此观之,逃课现象的普遍性。本文通过对漳州师范学院的本科大学生的调查,找出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和态度,并提出对策和建议,并引申出自己对此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 逃课 行为 原因 现象 引言: 难道只有“一个讲台和一块黑板”才是课堂?很多大学生如此发问。论文百事通时下大学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大一是“实习生”,观察积累,瞅准机会,偶尔逃之;大二是“熟练工”分轻重缓急,酌情逃之。大三大四是“老油条”,逃课没商量。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高校专业课逃课率在20% 左右,基础课的逃课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学等公共课则高达50%。逃课成了“必修课”,必修课成了选修课,选修课相当于没课 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的这句话成为一些大学生的真实写照。面对逃课一族,很多人批评大学生叛逆、自由、散漫。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很多高校,名师的课堂总是“人满为患”。对大学生逃课不能简单地求全责备,相反要引起我们对高等教育的反思。大学生逃课现象应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自律能力不够、放任自流;另一方面学校应该认真反省,课程安排得是否科学、讲课内容是否陈旧。专家认为逃课其实也是一种选课,喜欢的课可以随便去听,不喜欢的也可以不去。在他们的经验里,大学那些课程无所谓,一定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在这方面机械化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硬制度搞得学生“毫无自由”。众所期待的是,管理应该更人性化,应更大程度上尊重学生求知的选择。 一、 问题的提出 1、 为何选择研究“大学生逃课”? 在这个全球经济高速发达的时代,因为我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这句至理名言,因此,愈来愈多的人选择继续读大学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实现人生的目标。 可是,我发现对于在读的大学生,或者曾经是大学生的,甚至还在为大学而拼搏的高中生都很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学生逃课是很正常的”。如今的校园里却弥漫这一种逃课的风气,而且这种不良风气的扩散范围广,持续的时间长,对校园文化有很大的破坏性。可想而知,如今大学逃课现象已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 现在大学里流行一句话:“新大学三门必修课:谈恋爱,逃课,重修。”逃课成了大学里一个普遍的现象并且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由地支配过自己的时间;我们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远离过父母和老师的严格管教;我们恰好又处在这样一个不安分的年龄。我们追求个性、崇尚自由、渴望刺激,甚至标榜另类,我们一次次地从课堂上逃离去寻求所谓的“自我”,并且心安理得地重复着同样的一句话:“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心态令我们再也无心听课,然而,当四年的大学生活将要悄然逝去的时候,两手空空的我们是否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大学生活是完整的吗? 随着市场经济话语权的扩张,在高校经历了几次大“扩招”之后,高校的教学与管理不断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其中克服大学生逃课就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因为无论是从逃课的相对数量,还是从逃课的历时态、同时态来看,逃课都不再是个别学生羞答答的行为,而是已具有相当普遍性的一种轻度的校园越轨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当今大学中从未逃过课的学生几乎为零。在大学里基础课逃课率一般在25%以上,专业课的逃课率在20%以上,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等公共课学生到课率仅有50%左右。 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逃课一直都是很敏感的话题。空空如野的教室,寥寥无几的学生还在昏昏欲睡,不管讲台上的教授如何激情四溢,唾沫横飞。我们逍遥的利用本该在宝贵的课堂接受知识的时间在做那些看似重要无比的事情。我们到底怎么了?让我们无限期待和神往的大学课堂是这个样子吗?难道我们的青春应当这样记录吗?逃课真的该成为我们的时尚吗?大学生逃课现象非常普遍,许多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这影响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校大学生逃课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大学生的质量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克服大学生逃课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通病”和难以有效根治的“顽疾”。所以,本次将通过对我校大学生逃课的调查研究,找出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我们能够尽可能快的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改变我校教学模式,加强我校教师、学生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学术的角度。此次选题并不是本着新颖与创新的角度,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可谓不少。而再次选择这个主题是为了能够通过客观的调查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最重要的是与之前的研究形成比较,从而有利于达到借鉴的目的,完善学校的管理与教学模式。 (2) 现实性角度。目前“大学生逃课”这一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深刻认识、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 (3) 宏观的角度。“大学生逃课”从表层看来,似乎只不过是大学的一个正常的现象,但是它却关乎着学生本人的自身素质,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并且对于学校、社会乃至国家未来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二、 研究问题的背景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还十分短缺,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虽然已达17%,但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60%左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中国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必须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历经了千辛万苦的求学竞争之后进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却有许多人时常逃课。 2000年以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出台,高校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更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据最新数据统计表明,中国高等学校的毛入学率达到20%,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就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时,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学生们却出现了“逃课”现象,而且越来越普遍。其实大学生“逃课”,现今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它从出现到成为“热点”,再到成为一种现象,也不过只是五六年的时间,这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高校扩招以来,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有机会步入理想中的大学校园,实现青春的梦想。但大学却并非一些人心目中的殿堂,当不少大学生感受到大学所带来的压力时,彷徨和困惑接踵而至。此时,逃课程了他们逃避现实的方法之一。大学生逃课现象并不罕见,不少大学生基于心理压力、情感因素,个人情绪以及身体不适的原因,往往将逃课作为最好的对付办法。 “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 “大学生不逃课是件奇怪的事”,如今像这样的话语在大学校园里极为流传。时下大学生逃课就这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对各高校来说是一个难题,也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逃课问题,在当前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逃课问题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种种问题中较为重要的问题.关于逃课,前苏联心理学家季亚钦科是这样定义的,/逃课是指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时间和地点去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目前,我国高校学生逃课问题比较突出,名牌大学和大部分重点大学的逃课情况,尚处于正常状态,一般院校和高职高专的学生逃课问题就比较严重了,逃课率偏高,而且大都属于消极逃课范围.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逃课是一种典型的学生失范行为,使对教育习俗和教育规章的双重违背。这种越轨行为不如违法、犯罪行为危害性大,但当逃课不再是个别行为群体中大部分人的态度也由反对到不置可否甚至赞同时,这种越轨行为对教育规范就有了相当强烈的冲击作用,甚至会引起学校秩序的混乱。 逃课成风首先与高等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巨大差异有关。拿我来说,在中学为了高考而炼狱的时间太久,刚进大学时,那种自由、放松的意识就很强烈。并非我不求上进,而是那种松懈、散漫的态度,有时完全是不自觉的内心反应。归根结底,这是中学与高等教育之间没有有效的过渡通道,只能靠学生自己摸索和适应造成的。在我看来,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带来的持续影响,造成上大学后逃课还是轻的。不是还有人堕落、退学甚至自杀吗? 一些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教师的授课方法不当,也是导致逃课率高的重要原因。比如,政治理论课高中就学过一遍,大学还要学一次,叫人如何提得起兴趣?而且,一些老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内容毫无新意,令人感觉索然无味。即使不逃课,也大多以睡觉、看其他书等方式混过去。我发现,国外众多高校都喜欢采用“讨论班”的方式上课,让学生在底下阅读大量材料,然后到课上互相辩论的做法很好。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不多试一试呢? 三、文献回顾 “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这是如今在大学最流行的一句口号。一个大学生介绍了学校时下流行的逃课“等级观”:大一是“实习生”,观察积累,瞅准机会,偶尔逃之。大二是“熟练工”,分轻重缓急,酌情逃课,大三大四是“老油条”,逃课没商量。 比较早的分析大学生逃课的文献是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大学生“隐形逃课”的社会学分析(2001年),也是唯一一篇仅就“隐形逃课”行为讨论的文章。作者将隐形逃课定义为“学生按时来上课,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实质则形在而神不在,从不听老师讲课,只顾自学其他知识(如英语、计算机等)。”运用默顿的“动机理论”,作者得出结论是大学生隐形逃课是市场取向的理性和功利性选择,是学生的正当目标无法用正当手段实现的一种合理的异化,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制度层面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学者对逃课行为的性质定义也不同。几种典型的观点是:经济学的视角。考虑到成本和风险因素“逃课是行为人在约束条件下要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选择行为”【李武江:2006(3)】;从教学过程出发。逃课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一种反向的行为表征【陈刚:2005(8)】;教育社会学的视角。逃课是一种典型的学生失范行为,应实施有效的教育控制【陈扬:2006(3)】;从理性行为理论或理性选择理论来看,大学生逃课是“一种有目的的理性行动”。【陈鲁平:2003(70)】 研究者对于学生逃课有不同的归因,基本覆盖在以下三个方面当中: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学校管理松散。 学生方面: 进入大学后对于建立新的学习动机的不适应。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要完成三方面的适应过程,即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对自我认识的改变。如果没有及时建立新的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再加上生活方式不适应,容易对上课形成无所谓态度,放松对自己的监控。【丘熙:2005(4)】在学习和考 试中持有“避免失败”学习动机的学生逃课次数明显高于“追求成功”的学生,学生如果人为几节课不上不会影响自己考试不及格,不会导致他们失败的耻辱感,这种“避免失败”的动机也会增加他们逃课的次数【田正学:2004(3)】 持不同的学习观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逃课后行为。大学生的学习观指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基本看法,主要反映大学生对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认识。有什么样的学习观就有什么样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行为。坚持“自由学习论”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和控制能力,逃课是为了集中经历于有助于个人成才的课程,放弃认为对自己未来发展不大的专业及课程【赵新峰:2006(1)】反映出学生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无法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所提供的专业教育中实现。家庭背景好的学生更倾向于“60分万岁”,逃课可能上网、睡觉、打牌,家庭困难的学生逃课可能是做社会兼职以完成学业。毕业压力小,就业压力大,使学生置疑课堂教学内容的社会认可度,学生行为呈现一定盲目性,主要表现在盲目考证、盲目考研、盲目提前离校找工作或者盲目放弃【毛宗良:2006(1)】 同伴群体的影响。大学生同伴群体中的同伴压力能影响学生对学校和学习的态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从逃课的行为上看,学生或者是赞同他人看法,认为逃课是正常现象,或者在特定情境中采纳逃课,或者是长期逃课而将逃课合理化。【田正学;2004(3)】 课堂教学方面:【毛宗良:2006(1)】 教师的个人风格,包括知识层次、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师生的关系等对大学生是否愿意上课有直接的关联,同时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面临两难境地即如何选择适应学生发展水平的内容。 课程考核标准松散。考试题基本上是考记忆力,许多逃课学生都有考前“突击思想”以应付考试。 教学管理方面: 对于逃课行为的“软约束”。虽然大多数高校的学生手册中明确把旷课作为一种违规违纪行为,但是这一制度约束往往并不一定非常严格的执行,一项猜测的原因是严格考核的费用太大,最直接的就是处分太多影响学校声誉。另外教师常常在学期开始是验证声明旷课对课程成绩的影响,或者采取点名制,但实际上也并不一定严格执行。【李武江:2006(3);毛宗良:2006(1)】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归因,得出的控制学生逃课行为的措施也略有不同,大致有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教育,并且创造多种多样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发展需要。但是严格限制大学生毕业资格,实行“宽进严出”政策充分发挥“两课”在大学生学风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学生的防变能力,加强就业观教育学校日常教学管理亟待改革,包括分级教学、培养教师服务主体的教学观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优化课程设置、改革完善教学管理模式、发展网络教育建立逃课的检测评估制度,把大学生逃课率作为考核高校办学质量的一项内容。【陈刚:2005(8);毛宗良2006(1);赵新峰2006(1)】 从总体上看,在这些研究中,以问卷调查和经验性论述为主,除了陈扬(2006)采用叙事研究方法对一个典型个案做的研究,还没有见过有关这一课题的质的研究。没有系统的量的研究,这些调查都是小范围的、浅层次的事实描述,而且尚未得出一个反映总体的准确的逃课率。至于学生逃课的深度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控制学生逃课等却偏重于群体的探讨。宏观的面上指导其实对具体化的操作指导及其有限,总觉得有“隔靴搔痒”之感。因而我认为微观意义上的研究要大大加强,这样才可以让理论的研究服务于实际的人,而不是让调查结果和研究结论停留在“思考建议”的阶段。 回顾文献的结果表明:大学生逃课这一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的原因及其复杂,并非三五条提纲挈领的理由所能囊括。逃课现象的存在有其复杂的原因,因而不能单纯依靠惩罚制度来消除。而且在看到逃课现象普遍存在的这一事实的同时还应该反思的是教师的教学成效、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本次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收集有关漳州师范学院本科学生的逃课情况的数据,用相对系统的经验资料和统计分析,来客观描述大学生逃课的整体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和举措。 四、研究设计 1、调查对象的抽取。本校虽然名为师范院校,但是其所设置的专业是综合性的,师范与非师范、文科与理科并存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而一般的观点是师范类的学生相对于非师范类的学生会更加勤奋,逃课相对也较非师范学生的概率低。毕竟,他们中的更多数人以后的就业方向会更多的倾向于在学校任教,所以也就能够更快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给自己做出更准确地定位。而非师范类的学生将来选择的范围将广泛得多了。所以他们要追求更多更泛的知识与技能。或许他们会认为单单接受课堂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可想而知,他们将是我们此次研究主题的一大对象了。还有就是男女生的逃课比例也是有差别的。因此,我们抽取的对象是比较全面的,而且还根据学校的女生比男生多,进行有比例地抽取。本次的调查对象是大学四年的本科生,由于这个学期大四的学生没有课时,调查年级从大一至大三。对全院的所有本科系别进行比例性抽取。 2、主要的假设与设想。大学生逃课不是一句“是与非”就解决问题的简单现象。有这样一种有趣的矛盾现象,即大学生逃课之后虽然“教室空空”,却出现了“图书馆爆满”场面。学生普遍反映,从内心讲他们愿意学习,逃课的同学大多数是去图书馆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书,或者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以增长能力和才干。他们认为自主学习得到的知识更牢靠、有效。大部分教师则认为不能肓目的指责学生。这是与我们通常批判的状况有所差别的一种现象,可以说是不能过于批判的一种积极倾向。因此,通过对师院学生较为全面的调查,认知他们逃课的理由,逃课去向,逃课后的想法、态度等的调查,以便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我们能够尽可能快的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改变我校教学模式,加强我校教师、学生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3、问卷设计。根据研究的总目标和有关的设想,我们的问卷设计了由三大部分、总共24个问题组成的自填问卷。问卷内容涉及个人基本情况、逃课行为情况、逃课态度情况等大的方面,该问卷经过了几次修改和试用后最终正式用于研究中。 4、说明研究人员组成 小组名称:06社本班的调查小组 组长:陈艺勇 小组成员:周美雅 雷谕 张白容 刘蓝琳 黄小花孙义茶 陈宇丽吴艺婷冯金龙 林光顺 指导老师:邓宁华老师 5、研究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研究时间进度: 2007年10月2007年11月为调查准备阶段,选题、确定研究问题,查找文献并进行文献的回顾,制作调查问卷,分配组员任务进行调查,完成开题报告。 2007年11月2007年12月为整理分析资料阶段,主要工作:搜集资料;统计分析,不断地分析资料,写出课题思路和大体框架,并交给老师接受其指导。 (在其间,我们组进行经验观察和资料收集,对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情况不断进行监控,直到如质如量的完成。) 2007年12月2008年1月为成文阶段,认真地以论文的形式写出调查报告,完成任务,并交于指导老师。 经费使用:整组文献以及问卷的打印及复印:30元左右 个人上网查阅资料以及打印电子版的格式的网费:20元左右 最后,个人上交的打印稿:2.8元左右 五、调查方法、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主要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为主,并把文献作为间接资料。是以问卷的形式采用多级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的抽样方式进行调查,e.g.大学院系年级学生的模式。通过网络、文献、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对师院同学采用当面访问、问卷调查、经验总结、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方位研究。另外,还进行个别的访谈。通过与部分学生与教师的访谈,收集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具体表现和逃课的深层原因信息,与问卷调查结果互为比较。 六、结果与资料分析 1、从大学生个人的基本情况看,采用关联度来进行分析。据统计,师院学生的家庭户口属于农村城镇以下包括农村城镇的比例是占总调查的65.4%,县级城镇的家庭户口的占24.1%,其他的仅有12.5%是地极以上城市。再看看他们逃课的情况,经常逃课的仅占2.7%,一般般的占10.7%,而很少或者几乎没有的占了86.4%。由此可以看出,从师院的学生的总体情况看,家庭户口为农村的家中会有较多的兄弟姐妹,父母要供应孩子的上学费用,家庭负担将是很大的,这也使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能够更加懂事,了解父母的不容易,从小灌输的思想促使他们的行为会相对较为规范,学习态度较为端正。当然,也不能排除一些顽固不化,行为不良的恶习的存在。 2、从大学生逃课的行为看,由上面的分析,逃课的学生不会占特别大的比例,而且据调查数据:课堂上,选择认真听课的占60.7%,其他的是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此外,还对他们逃课的去向进行调查发现,逃课他们一般做什么? 上网 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 运动 去逛街购物 与男(女)朋友在一起 7.1% 41.1% 8% 10.7% 1.8% 学生中有59.8还是赞成尽量去上课的,人数占了所调查的一半以上。 3、逃课原因分析 好不容易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本应珍惜时光好好学习的大学生,为什么时而不断!隔三岔五地逃课?如此触目惊心的逃课现象,其背后隐藏了一些值得深思的原因。 表格:逃课原因统计分析 睡眠不足,情绪低落,没精力上课 45.1% 听不懂,老师讲课很无聊,跟不上老师,上了也是白上 41.2% 我觉得课程太简单了,没必要听老师讲 16.7% 做兼职,学生会、义工联的工作等, 实在有事 29.4% 老师不经常考勤,或者不喜欢某个老师或者同学 7.8% 就是不想上, 反正去了也是睡觉,没什么收获 24.5% 考上大学了,应该像“传说”中的大学一样犒赏轻松自己 3.9% 学生逃课的原因众多,以上表格所列的事比较典型的一些逃课的原因。 4、对策 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体制,构建和谐的课堂秩序,更新教学内容,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新思路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查统计结果中,有77.5%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改善课堂教学方式。可见课堂和教师是导致他们逃课上网的首要因素。建立或改革并健全教学效果评估管理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是解决这个问题前提。“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居主导地位,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影响学生的思想。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效果评估管理机制沿用传统的方式,虽然高校的教学改革在不断进行,但是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潜意识影响仍然存在。许多老师由于自己以前接受长期的应试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无形之中将应试教育的思想运用在课堂上,缺乏教学之开拓精神使高校教学改革步伐依然滞后社会需求的发展,很多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水平和能力不能适应这种需求变化。学生普遍认为知识渊博、讲授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分析透彻、逻辑严谨、敬业勤勉、风趣、诙谐的老师最为他们接受,但是目前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的教师比例比较小。随着新技术地出现和学科地交叉发展,这种当时能够体现效果的机制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逐步暴露不少问题,如学生教学意见反馈不及时,教师接受意见是否改进跟踪不到位或错过等等。这严重阻碍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影响了教师教学意识的加强和教学思想的改进。把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效果监控机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进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建立基于良好的教学效果评估管理机制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课堂管理,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激情,以深深吸引着大学生,让同学们感到每堂课都有所启迪和收获,很多教师追求教学生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照本宣课,而忽略了课堂管理,只要求学生顺从和狭隘的遵守,而互联网恰好给了他们一个这样的发泄窗口因此灵活、有效构建和谐的课堂秩序,活跃课堂气氛,将会积极培养学生的民主心态和潜意识,从而使他们的对课堂有一个健康心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5、调查结果 本次的调查对象是大学四年的本科生,由于这个学期大四的学生没有课时,调查年级从大一至大三.调查主要以显形逃课为主题,共发了140份问卷,收回112份,经整理确认有效问卷112份.这次调查按年级和性别为主.其中有理工类和文史类的学生. 表一:调查问卷的发放情况 大一 大二 大三 份数 35 46 31 表二:逃课数据 大一 大二 大三 逃过课的人数 17 33 17 逃过课的学生占人数的百分比 49% 72% 55%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15% 29% 15% 表三:男女生逃课的数据 男生 女生 调查人数 43 68 逃课人数 33 34 百分比 77% 50% 表四:户口情况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一 大二 大三 农村村庄 20 25 8 逃课人数 15 20 5 农村城镇 9 8 8 4 5 2 县级城镇 3 9 11 无 6 7 地级以上 3 4 4 无 3 2 调查结果表明: 从整体上来说,逃过课的学生比率高达60% 从年级上来说,随着年级的递增逃课的人数由递增到递减,呈现 “波峰”状.从表二可以看出, 大一逃课率占总人数的15%; 大二逃课率占整人数的29%; 大三逃课率占整人数的15%. 从性别上来说,男生的比女生的逃课率高出27%. 七、总结 无论有多少正当的理由,逃课成风毕竟不是正当的,它严重影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情绪,也打破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也就是说,对于逃课不管肯定不行,关键在于怎么管。考勤永远只是一种手段,而不应成为教育的目的。现在的考勤制度都是治标不治本,不仅引起学生的强烈反感,还逼得学生们想出了种种应对之招。为了应对考勤,同学之间互相帮忙代答,甚至人帮忙上课的情况屡有发生。至于在课上看与教学无关的书,甚至打瞌睡的更是大有人在。在教育理念上,大学本身需要扭转非要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固有观念,完全可以采取更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引导他们研究和学习。同时,也应该有这样一种机制,让学生有渠道针对教学提出问题,进一步完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里,逃课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正在引起更多关注,这是件好事,关注才能引起重视,并进而获得解决。要杜绝大学校园的逃课现象,单纯地“堵”解决不了问题,应对之策是疏导,各方都应作出积极的努力。学校应改革不合理的教育体制,采取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并鼓励老师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最大限度上凝聚课堂人气。当然,作为学生,更应明确学习目标,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时光,不要在逃课风潮中迷失了努力的方向。 八、讨论 通过本次历时一个学期的的调查研究,我们对这个课题有刚开始选择的萌芽了解到现在对大学生选择逃课的理由与态度,我们都能够更深刻地意识到逃课的不良影响。就算师院的老师再年轻,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多么无趣等一大堆的缺陷,但是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想,既然是老师,他必定有我们所没有的,具有我们可以吸收的,也许不是他的阅历,不是他的学识,但或许是它的人格魅力,道德修养等,因此,我想我们的不必去批判老师,批判学校,而应该去发现,去寻找我们所没有的,可以获得的。 作为一个大学生,在此给各方面几点建议,或许能更好地满足学校、老师、学生等的需要: 首先,对学校来说,搞好教学基础设施的配置,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调整课程安排,取消某些专业 性不强的课程,如家具,工业专业的物理,化学,语文课程等,从而使学生感到自己学到的东西很有用,而不是在纯粹地浪费时间。不要把专业性的课程都留到大三大四才教,应当让学生过早得了解专业知识,知晓自己专业的社会动态,否则学生的心理是难以接受的,现实的生活让他们也没有精力再安心的学习。同时学校应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建立一些可供学生实习的地方,增进知识的应用,让他们感到学习是很有用的。对学生的生活多给予关心和帮助,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尤其是爱情观的教育。 其次,老师应该使本学科的知识与时俱进,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不要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上课的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在相关公共选修课上,某些老师并没有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与学生打打闹闹,开开玩笑,浪费那仅有的一个半小时。 再次,从学生自身的角度考虑,首先大学生应拥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大学不比中学,有老师的约束和轨道化教育,在大学里,我们拥有更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我们拥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同时也就造成了大学生严重两级分化的现象,有的同学思想上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间断地向党组织进行思想汇报,然而,有的同学整天萎靡不振,只是坐在电脑旁边玩玩游戏,上上网,当然这里并不是要求每个同学整天都在认真学习,其实,说到根源这还是政治觉悟问题。我们要经常地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是做人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我们要真正地学会反思,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应该考虑一下后果和造成的影响,在做完一件事情之后要考虑一下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间是否有什么错误。其实,大学是规范自己,锻炼自我约束能力的最佳平台,这里有我们所需要的自我支配空间,有我们所需要的自我支配时间。其次,全方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大学生应该都有自己的价值观,科学观了,应该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个性了。某些同学自控能力差,易受环境干扰,他们受另外部分“电脑游戏爱好者”的“唆使”天天沉迷与网络游戏,真是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他们之中有的被学校勒令退学,有的无法完成学业只能暂时休学,又有的濒临退学,相比那些应为家里穷而无法上学的人来说,他们简直在浪费国家和社会的资源。从环境因素上来说,环境其实是造成两级分化的根源,尤其在大学,四个人或者六个人为一个寝室,如果里面有两个人是“疯狂玩家”,那么其他几个也会慢慢地变得如此,这在我身边也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周围环境好了,人才会积极上进,当然这可能会被别人说成责任的推卸,但是不可否认,这就是我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所看到的客观存在的事实。最后,我们要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时间,比如上述中,有的同学为了自主学习而逃课,这些现象是他们是对于自己专业的忽视和时间的不佳支配而引起的。 最后,希望我们要以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促进教评为契机,学校、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努力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水平和专业文化素养,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 九、参考文献 1毛宗良.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分析. 2周琦. 目标与手段的分离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1(3) 3毛宗良. 浅析我国高校就业的市场营销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4) 4 戴雪梅,范文杰. 本科教育中实施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J. 经济师2004(4). 5 张新昌等. 本科生班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J.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2). 6 郭立场. 逃课为何成了大学生的“必修课”. 【视 野】 新闻与调查 7陈扬:叛逆与“回归”关于一个大二学生逃课的叙事研究,载教育发展研究2006(3). 8 李武江:市场信号传递、逃课成本和人才度量费用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经济学分析,载嘉兴学院学报,2006(3) 9 丘熙:大学生逃课的自我归因,载绵阳学院学报,2005(4) 10 柯羽:高校学生逃课行为的理性思考,载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6) 11 田正学等: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载重庆石油高等学校学报,2004(3) 十、附录 (1)问卷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 亲爱的同学: 您好! 我们是06社本班的调查小组成员。“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 “大学生不逃课是件奇怪的事”,如今像这样的话语在大学校园里极为流传。为了解大学生逃课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了此次调查活动。 此次调查是一次抽样调查,您是我们随机选择的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