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微山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山东省微山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山东省微山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山东省微山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山东省微山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届山东省微山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有着极大的声誉,关于郑和的祠堂、庙宇等当地纪念物,至今犹存。而美洲目前尚没有发现当地人为哥伦布修建的具有类似意义的纪念物。这反映出( )A两者航海的不同目的导致了不同结果B郑和下西洋意义远大于美洲的发现C东南亚人民的文明程度高于美洲地区D美洲人没有认识到欧洲文明的先进2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这里的“奇迹”主要是指( )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D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下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该贸易产生的深远影响主要是( ) A导致了非洲人口的急剧下降 B加快了美洲各地的开发速度C引发了全球人口的迁移热潮 D增加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4在铁路和轮船时代到来之前,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的可能性非常有限。工业经济引起人口迅速、全面的增长,这意味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必先大幅度地增产,此即“农业革命”。这里强调的是( )A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B农业进步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快速提升D工业发展之后应首先注重粮食的生产5据统计,美国19211929年每个家庭的真实债务从388美元增加到739美元,消费所欠下的债务的增长上升了131%。这一现象( )A促进了经济的持久繁荣 B加速了消费市场的萎缩C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D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6“我们的政府不是主人,而是人民的工具。国家的责任之一,就是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致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基于此,罗斯福政府的施政( )A加强了对经济全面干预B催生了“福利国家”模式C使美国避免了法西斯化D采取了“以工代赈”措施7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发出这样的感概。”在美国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教了它。”罗斯福在“挽救”美国的过程中( )A扩展了美国政府的职能B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理论C根除了危机发生的因素D成功移植了计划经济模式88罗斯福新政一开始就引起中国政论界的关注,有人指出:“此项试验如能成功,则非特美国之经济组织将有极重要之转变,即世界各国之经济政策亦必受其影响。”这一评论( )A认为新政不能取得成功B预见到新政的世界意义C未看到新政的久远效果D担心经济危机蔓延中国91950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将退休工人养老金平均增加了775%,1952年又增加125%。美国的上述举措意在( )A扩大社会保险以缓解经济危机B缓和社会矛盾以促进社会发展C稳定社会秩序以对抗苏联等国D规范保险行业以赢得大众好感10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迅速摆脱了危机,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材料中的“新思路”主要是( )A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B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C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11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的意图是( )A肯定新经济政策在工业化方面的作用B揭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指出斯大林模式在工业化方面具有一定贡献D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21954-1959年,苏联农业产值以平均每年70的速度在增长。1958年同1953年相比,谷物产量增长了91%(其中小麦增长了131%),肉类产量增长62%,奶类产量增长105%,蛋类产量增长76。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重点在农业方面 B符合苏联的国情C实现了根本突破 D取得了一定成效13 20世纪30至40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这表明( )A学习苏联成为当时世界潮流B苏联“五年计划”成就得到一定肯定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态度D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已被摒弃142010年IMF执行董事会通过改革议案,在IMF中,中国的份额计划由3.65升至6.19%, 2013年3月11日,美国国会否决这一提案。这本质上反映了( )A布雷顿森林体系仍起关键作用BIMF的运行机制CIMF是美国国内金融机构,国际影响力大D中国经济势力大增,影响力扩大1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16某国际组织曾签署了如下协定(节录),据此判断该组织( )A是世界上首个区域经济集团 B注意减少国际贸易间的壁垒C成员国均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D构建了美国主导的金融体系17英国学者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影响我们生活的主导性现象,我们不仅要把全球化理解为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更要把它理解成生活方式的转变。单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全球化现象是一个错误。”材料说明全球化( )A是一个心理认同的过程B使世界各民族文化趋同C应该全方位地进行交流D必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8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 )A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C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D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19钱穆在中国文化导论中提出:大体在孔子以前,那时的书籍,后世称之为“经书”;在孔子以后的书籍,后世称之为“子书”。这一变化反映了( )A传统礼乐制度逐渐没落B新兴儒学对经学的冲击C学术向平民阶层转移D城市商品经济的兴起20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 )A宣扬君权神授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D强调教化民众21下面是宋明理学家对之前儒学家关于儒学思想的评价一览表。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具有 ( )A传承性 B批判性 C佛学化 D超前性22黄宗羲在原臣中说:“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任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材料中的主张( )A有利于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C为规范君臣关系提供思想基础D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23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 )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 B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C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 D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24下表是明代小说家作品中部分章节的标题,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 )A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B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C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D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论述题25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中发展,这一时期,带“新”的词汇频繁出现。以下的“新”就是其中的代表。材料一 美国之“新”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材料二 苏俄之“新”-新经济政策1921年10月14日,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措施的作用。(2)概括材料二中的核心观点,结合俄国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相关措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该观点。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应该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或者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27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2019届山东省微山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 史 答 案1A【解析】郑和和平友好的交往促进与当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而哥伦布的殖民掠夺给当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导致两地对其不同的态度,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打破了世界隔绝,促进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意义更大;C人们对郑和和哥伦布的态度与文明程度无关;D项说法错误,哥伦布到美洲主要给美洲人们带来灾难。点睛:结合郑和和哥伦布对所到地区的态度和交往方式的角度分析即可。2C【解析】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是指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促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C正确;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对于世界市场影响,不是说明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A错误;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表现,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故排除。3D【解析】三角贸易从欧洲出发到达非洲,从非洲掠夺奴隶贩卖到美洲,从事种植园业务,然后掠夺黄金和白银带回欧洲,这一航程获得巨额利润,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打下了基础,D正确;导致了非洲人口的急剧下降和加快了美洲各地的开发速度不是材料中说明的深远影响,A和B项错误;C中全球人口迁移不符合事实,三角贸易没有涉及亚洲,排除。【点睛】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历时300年之久。4B【解析】材料“工业经济引起人口迅速、全面的增长,这意味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必先大幅度地增产”说明国内农业生产增加方可满足工业化发展人口需求,故B正确;交通运输革命不是工业革命的前提,A错误;材料说明农业发展为工业化奠定基础,而不是工业革命促进农业发展,C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工业发展之后应首先注重粮食的生产,D错误。5B【解析】19211929年属于经济危机爆发前时期,这一时期的过度消费引起的债务增多,将导致经济“泡沫现象”,实质上将会加速了消费市场的萎缩,B正确;这一时期经济是虚假繁荣,不会促进经济持续增长,A错误;这种经济属于病态经济,不会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以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C和D项错误。6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国家的责任之一,就是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致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罗斯福政府加强救济工作和社会保障措施,催生了“福利国家”模式。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或影响,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C、D项。7A【解析】罗斯福总统通过“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新政”的最大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际上扩展了美国政府的职能。故答案为A项。凯恩斯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排除B项;C项“根除”说法绝对,排除;美国仍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点睛: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是一种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理论。但罗斯福新政实施之时,凯恩斯主义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1936年通论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正式形成,这既来源于凯恩斯对理论的持续探索,也来源于经济大危机中罗斯福加强国家经济职能的实践。在如何应对经济危机这一点上,凯恩斯与罗斯福可以说是不谋而合。8B【解析】据材料“罗斯福新政此项试验如能成功,则非特美国之经济组织将有极重要之转变,即世界各国之经济政策亦必受其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政论界预见到新政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新政是否成功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已经涉及了新政的久远效果,故C项错误;材料不是讨论经济危机蔓延中国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B。9B【解析】美国的社会保险法属于社会福利政策一部分,主要是稳定社会,缓和社会矛盾,B正确;经济危机是20世纪30-40年代,A错误;对抗苏联属于国际事务,不属于国内经济问题,C错误;D显然不是政府政策的目的。10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思路”指的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故D项符合题意。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属于政治策略,与新经济政策不符。因此A项错误;吸收外来资本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但不属于新思路。所以B项错误;推行企业国有化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因此C项错误。11C【解析】 “送上工业化大道”“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说明材料强调了斯大林模式在达到工业化道路的作用,C正确;材料评述的是斯大林模式工业化,不是新经济政策,A错误;材料主旨是肯定斯大林模式积极性,其主旨并不是揭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B错误;材料没有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项错误。12D【解析】题干中的数据说明1954-1959年间,农业产值和谷物、肉类、奶类、蛋类等具体的门类产量都有了实际的较大增长,这说明赫鲁晓夫在农业领域进行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故选D;由于农业改革过程中不顾苏联的国情,大规模推广玉米种植,最终导致出现了问题,据此可以排除AB;其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C不符合史实。13B【解析】A项错误,部分经济学家对苏联模式的研究不能代表世界的潮流;由“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可以看出西方对苏联模式认可,结合所学之所以有这种认可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使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故本题答案选B项;C项中“放弃对苏联的敌视态度”太绝对;D项不选,题干没有提及自由主义,推断不出摒弃自由主义。14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IMF执行董事会的改革议案,受到美国国会的反对,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和影响力的扩大,故D项正确。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故A项错误。IMF执行董事会改革议案受到美国国会反对,与IMF的运行机制无关,故B项错误。MF是美国国内金融机构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15A【解析】本题考查世界银行的职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的职能之一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帮助,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得益于关贸总协定,故B项与世界银行无关;经历“滞涨”后,80年代美欧经济开始复苏,特别是欧共体推动了西欧经济快速发展,故C项错误;而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因此D项错误。【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银行16B【解析】材料中 “产品的特权和豁免”“优惠税率”可知该组织与国家贸易有关,联系“1947年”可知是关贸总协定,这一组织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成员国之间贸易壁垒,B正确;A是欧共体,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成员国均反对”过于绝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排除。【点睛】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削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关贸总协定于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签订,并于1948年1月1日开始临时适用。17C【解析】据材料“不仅要把全球化理解为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更要把它理解成生活方式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全球化是全方位地影响人类社会的,故C选项正确;材料不仅仅限于心理认同的过程,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各民族文化趋同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和要求,故D选项错误。故选C。18A【解析】材料中对比了老子与孔子对天和人的关系的看法情况,可以看出老子比孔子更加重视天和人的关系,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 错误,老子和孔子都处于相同的时代背景之下;C选项不符合孔子的观点;D选项与材料无关。点睛:解答本题我们要抛开原有的思维模式,要认清楚材料给出内容的实质,不要被原有的儒家思想的主张所牵引。材料中说老子比孔子更加重视天和人的关系,我们就要肯定和承认这一事实,在此基础上来作答。19C【解析】“经书”属于上层贵族的书籍,“子书”属于平民阶层书籍,这一变化体现出学术向平民阶层转移,C正确;此时传统礼乐制度并没有逐渐没落,A错误;新兴儒学是汉代时期,B错误;城市经济兴起和材料主旨不符合,D错误。20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从“王”字入手,美化君权,分析君权的神圣,宣扬君主代表上天统治民众,即君权神授,A项正确;“天人感应”意指天能预示灾祥,人君要顺天而行,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仁政”,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教化”,排除D。所以选A点睛: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掌握。(1)儒家思想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确立的主流地位;儒家思想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2)后经发展,从哲学的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的合理性,即程朱理学。(3)后来再由陆王心学的发展,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21B【解析】根据材料“宋明理学家对之前儒学家关于儒家思想的评价不够充分混乱不清或错误粗浅,已误入歧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明理学的批判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宋明理学对前代儒学的批判,没有体现宋明理学对前代的传承性,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儒学和佛学的融合,没有体现宋明理学佛学化的特点,排除C。材料强调宋明理学对前代儒学的批判,没有体现宋明理学的超前性特点,排除D。点睛:本题是以表格史料为情景创设的选择题,考查宋明理学的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联系宋明理学所处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环境,从对传统儒学批判以及服务于社会统治需要的角度回答。22B【解析】“君之师友也”等字眼意在强调黄宗羲主张君臣关系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一种反思,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中的主张是有利于缓和君臣之间的矛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黄宗羲仅仅是对君臣关系的反思,还起不到为规范君臣关系提供思想基础的作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黄宗羲未受过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选项D自身就是错误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黄宗羲打破封建社会君臣观,提出了全新的君臣关系构想,这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革新,同时也为为规范君臣关系提供思想基础。23B【解析】“唐末渐有印书”、“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等信息可以看出是印刷的书籍逐渐传播到各地,而唐代没有出现活字印刷术,故选B而排除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点睛:“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选项只有在材料中体现的内容才可以是正确的选项,凡是材料没有体现的选项,即使是正确的说法,也是不能作为正确答案的,比如CD就是这种情况,需要排除;还有就是本身不符合史实的选项,也要果断排除,比如A项就是这类。24A【解析】明朝小说体现出市民文化,表格中“弃家赎友”“生死交”“谢知音”“让产高名”“至孝”都体现出小说对于孝顺廉洁以及重义等的教化功能,A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八股取士对于文学的限制,B错误;小说主题还是宣扬传统儒家思想,并非冲击传统价值观,C错误;表格中主题仍然是重视儒家思想文化,并不是彰显特别个性,D错误。25(1)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国家给予补贴;农产品定额生产;重税惩罚超额产品;作用:提高农产品价格,保证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的恢复。(2)观点:国家建设要关注农民利益论证: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斯大林时期,实行农业集体化,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压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导致苏联的发展后劲不足。【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可以得出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依据材料一“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得出国家给予补贴;依据“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可以得出农产品定额生产;依据“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得出重税惩罚超额产品;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农业措施的作用是提高农产品价格,保证农民利益以及促进农业的恢复。(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可得出国家建设要关注农民利益;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及斯大林模式的作用影响分别回答。26示例一观点:“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评析:战国时期,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阶级特权;面对社会大变革,一批杰出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可以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示例二观点:辞海对“百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