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纲.doc_第1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纲.doc_第2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纲.doc_第3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纲.doc_第4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大纲流行病学Epidemiology(2010版)海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流行病学课程代码:课程属性:必修课课程类型:专业课适合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流行病学作预防医学的部分,它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一起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医学进行观察研究由于三方面医学家的共同努力,使医学研究能从方面深入发展,内容加充实。流行病学涉及的面较广,它与医学的许多学科以及非医学的一些学科都有关。课程的性质:流行病学是一门从群体水平研究疾病和健康的科学。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流行病学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为医学科学研究开辟了一个独特的方法学领域,逐渐成为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流行病学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它不仅在传染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病因不明的慢性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的病因研究与防治起着独特的作用。近年来,流行病学在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社区卫生干预和评价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流行病学的系统学习,使学员初步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和树立流行病学的研究思维;初步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的能力;初步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的能力。二、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及预防为主的观点,了解流行病学在预防医学和整个医学中的地位,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现代流行病学一些新概念和新的分支,为以后的工作与学习打下基础。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介绍了流行病学定义、特征、发展简史;流行病学方法及其在食品、营养与健康评价中的应用;流行病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重点:流行病学定义、特征了解:流行病学的历史、主要研究方法及应用,流行病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教学内容:1流行病学定义和主要特征流行病学定义及其基本含义;流行病学的群体特征、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医学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2流行病学的历史及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其在营养与健康评价中的应用简介流行病学研究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又以观察法和实验法为主。流行病学研究按设计类型可分为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四类,每种类型又包括多种研究设计。每种方法的特征及其在食品、营养与健康评价中的应用举例。4流行病学的特点、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形成的分支学科。5展望。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讨论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介绍疾病分布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基础作用。重点:疾病分布相关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计算;疾病三间分布的特点及其意义。理解:疾病分布的意义;疾病流行的强度指标的概念;疾病的三间分布的流行病学描述方法,及其在疾病与健康研究中的意义。教学内容:前言疾病分布的定义及其意义第一节 疾病分布的常用测量指标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感染率、病残率、死亡率、死亡专率、病死率、生存率、累计死亡率、续发率等的概念及其表示;及计算指标时的注意事项。第二节 疾病流行强度疾病流行强度的概念及其常用的流行强度术语(散发、爆发、流行)。第三节 疾病的人群分布疾病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种族等的不同分布特点及其意义。第四节 疾病的地区分布疾病在不同地区分布的特点及其意义。地区聚集性及地方病的概念。第五节 疾病的时间分布疾病时间分布的四种类型(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概念及其意义。第六节 疾病的三间综合分布移民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判断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对疾病作用大小的依据。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讨论、PBL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介绍了描述性研究的三种研究方法(现况研究、筛检、生态学研究)的概念、应用、常见偏倚,资料的整理分析。重点:各描述研究方法的概念、目的、特点、应用范围,偏倚及其控制、各抽样方法调查的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难点:筛检方法的评价指标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筛检方法的评价指标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各抽样方法的概念。描述性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现况研究现况研究的概念、应用范围及分类;普查的概念、目的、优缺点;抽样调查的概念、各种抽样方法的概念、优缺点、抽样误差的大小;抽样调查样本量大小的决定因素;抽样调查中误差的概念;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第二节 生态学研究生态学研究的概念、目的、优缺点。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第四章 队列研究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介绍了队列研究的定义、特点以及队列研究设计中研究因素、研究结局、研究对象的选择、资料分析指标、偏倚及控制方法等。重点:队列研究的定义、特点以及研究对象的选择、资料统计分析、偏倚及其控制。难点;研究对象的选择、资料统计分析。理解:队列研究中研究因素和研究结局的确定;主要分析指标的计算及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 队列研究的定义、特点、目的、类型。第二节 队列研究的实施队列研究中研究因素、研究结局的确定方法和原则;暴露人群和对照人群的选择原则和方法;样本量计算时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及样本量大小的影响因素;队列研究的资料收集过程。第三节 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步骤;队列研究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计算方法;暴露因素和结局事件关联强度的计算方法及其意义。第三节 队列研究中的主要偏倚及其控制失访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在队列研究中产生的原因以及主要的控制方法。第四节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介绍了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特点、研究对象的选择、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等,病例对照研究中的主要偏倚、结果解释等。重点: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特点、研究对象的选择原则和方法、资料分析、偏倚及其控制。难点:研究对象的选择、资料的整理分析。理解:主要分析指标计算及其意义;对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进行正确的解释。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特点、用途 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病例与对照的选择方法及原则;成组对照与匹配对照的特点;病例对照样本量大小的影响因素;研究因素的收集与测量。第三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病例对照研究的描述性分析内容;不匹配不分层的病例对照推断性分析的指标计算及意义;个体匹配的病例对照资料的推断性分析指标计算及意义。第四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偏倚及其控制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的概念及其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产生的原因;偏倚控制的主要方法。第五节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解释及优缺点。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第六章 诊断试验的评价目的与要求:掌握筛检的定义、实施的原则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熟悉筛检试验的效果评价、筛检中易发生的偏倚及其控制;了解筛检试验的目的、分类理论学问题。教学内容:重点讲解筛检试验的含义、实施的原则、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的区别、评价筛检试验的各项指标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详细介绍筛检试验效果的评价方法及领先时间偏倚、自我选择偏倚发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第七章 病因与因果推断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介绍了病因概念、病因模型;病因推断的基本过程及其准则。重点:流行病学概念、病因推断准则。难点:流行病学病因推断的基本过程、统计学关联和因果关联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流行病学病因概念、流行病学病因推断的基本过程、统计学关联和因果关联的区别和联系。理解:病因模型的类型、病因作用的联接方式、Mill法则。教学内容:第一节 病因概念和病因模型病因的定义、不同的病因模型、病因作用的联接方式。第二节 病因推断流行病学病因推断的基本过程、病因推断中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假设演绎法和Mill法则)、病因推断的准则。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第八章 偏倚及控制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介绍了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各类误差、产生原因、控制方法。本章不作为考核的章节,本章中的相关内容可作为其它章节的参考。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误差的概念、种类。第二节 随机误差抽样误差的特点、样本量和研究功效。第三节 各类偏倚及其控制方法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的概念、种类、来源、举例、控制。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第九章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目的与要求:掌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措施、疾病的三级预防与疾病监测的定义、种类、步骤;熟悉“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战略,疾病监测的组织与系统;了解我国疾病监测工作开展概况。教学内容:重点讲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改善卫生条件、免疫接种、健康教育、国境卫生检疫)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疫情管理、防疫措施);详细讲解防制策略;疾病三级预防的概念及意义,疾病监测的定义、种类及步骤;一般介绍“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战略,疾病监测的组织与系统及我国疾病监测工作的概况。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第十章 药物不良反应目的与要求: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其预防策略和措施。教学内容: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其三间分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危害;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与评价,其监测的意义,其监测的现状及监测方法;加强药品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加强药品包装管理和宣传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第十一章 循证医学及系统综述目的与要求:掌握循证医学及系统综述的发展,如何操作,其重大意义。教学内容:偏倚及识别, meta分析实例,质量评估,系统综述和传统综述的区别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四、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一 疾病频率的测量 基本内容 ,对在流行学研究中,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主要对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感染率、病残率)、死亡指标(死亡率、死亡专率、病死率、累计死亡率)等计算进行实例练习。实验二 现况研究基本要求 根据第四章描述性研究中第一节现况研究部分的学习,对描述性研究、现况研究、普查、抽样调查、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概念进行实例练习。实验三 病例对照研究基本要求 根据对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的学习,通过实际案例资料的分析,掌握病例对照研究常用指标计算(卡方、OR值)及资料基本整理分析方法。通过研究设计,熟悉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课程内容讲授讨论实验示教合计绪论33疾病的分布33描述性研究66队列研究66病例对照研究66诊断试验的评价33病因与因果推断33偏倚及控制33传染病流行病学33疾病的预防与控制33医院感染33药物不良反应33循证医学及系统综述33实验一 疾病频率的测量22实验二 现况调查22实验三 病例对照研究22小计54六、考试方式课程完成后,进行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60,实验成绩占30,平时考察(包括上课提问,课后作业)占10。七、推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教材: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主编叶冬青,人民卫生出版社 流行病学 ,王建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参考书: 1、书籍(1)李立明主编. 流行病学. 第四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耿贯一主编. 流行病学. 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王天根主编.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曾光主编.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5)谭红专主编. 现代流行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期刊(1)中华医学会主办.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双月刊. 北京. 中国标准刊号:ISSN0254-6450, CN11-2338/R(2)中华医学会主办. 中华传染病学杂志. 季刊. 北京. 中国标准刊号:ISSN1000-6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