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工作汇报.doc_第1页
柳州市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工作汇报.doc_第2页
柳州市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工作汇报.doc_第3页
柳州市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工作汇报.doc_第4页
柳州市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工作汇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柳州市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工作汇报作者:柳州市经济委员会文章来源:柳州市经济委员会点击数:647更新时间:2009-02-27 16:59:08.0 2008年以来,在自治区经委的指导下,在柳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加快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文件精神,努力营造和改善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全市工业经济整体运行情况 2008年,我市克服雨雪冰冻灾害、洪水灾害、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多种的不利因素影响,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工业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据统计,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750亿元,增长2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21.56亿元,同比增长21.1%;工业技改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同比增长50%;41家重点能耗企业完成节能量93.5万吨标准煤,已提前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十一五”节能目标。 2、中小工业企业运行情况 2008年,我市中小企业仍然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效益出现一定的下滑,令人欣慰的是,列入中小企业成长计划116户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截止年底,我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613.28亿元,同比增长32.5%,其中,列入中小工业企业成长计划的116家企业完成产值176.19亿元,同比增长30.9%;有64家企业产值超过亿元,38家企业产值超过5000万元;51家企业的产值增幅超过30%,其中15家企业成倍增长,成长形势喜人。因受年初冰冻灾害、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利税64.48亿元,同比下降13.4%;实现利润23.48亿元,同比下降35.4%。其中列入中小工业企业成长计划的116家企业实现利税13.77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利润9.15亿元,同比增长16.8%。 另外,据统计,截止12月底,全市亿元以上中小企业突破100家,新增上规模工业小企业103家,新增中小工业企业115家,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给我市全年新增中小工业企业100家目标任务。 3、非公经济发展状况 据工商部门统计,2008年,全市共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9.3万户,资金总额30亿元,从业人员14.75万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86%、10%;私营企业1.3万户,注册资本165亿元,从业人员15万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37%、16%。 二、主要工作 2008年,柳州市主要围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这个核心,通过构筑政策体系、营造发展氛围、搭建服务平台、发展县域工业经济等方面开展工作。 (一)努力构建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围绕推进实施柳州市中小工业企业成长计划,首先,柳州市在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柳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柳州市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柳州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又制定出台了柳州市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使用方案、柳州市县域工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措施。特别是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市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工业企业造成的困难,市政府还专门制定出台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十大政策措施,在资金、信贷、担保、市场及培训等方面帮助企业努力摆脱生产经营上困境。其次,制定了中小企业发展“三个一百”年度工作目标(即力争全年新增中小工业企业达到100户,新增上规模工业小企业100户以上,年产值过亿元的中小工业企业突破100户),并与各县区进行了对接,建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目标月度报告机制。第三,加大资金扶持。在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我市在市财政预算中分别列支8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300万元的县域工业发展资金,用于支持我市中小工业企业发展项目的贴息补助及县域非公经济的发展,其他各类财政资金也向重点扶持的中小工业企业倾斜。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共有157家中小企业和服务机构获得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共计金额达9500多万元;其中,中央及自治区财政支持资金1200万元,市财政支持资金8300万元。此外,为帮助中小企业摆脱此次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困难,柳州市财政特别追加了7500万元的资金,在技术改造项目、流动资金贷款贴息、产品结构调整及培训等方面用于扶持中小企业。第四,市政府制定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市企业信贷支持规模的奖励政策,积极推动建立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激励机制,鼓励各金融机构实行下浮贷款利率、创新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信贷产品;其中,市商业银行承诺将新增6个亿的信贷规模,按基准利率对列入我市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第五,制定了市经委与担保公司、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中小企业融资贷款业务工作流程,建立了三方紧密合作的工作机制。对于列入成长计划的中小企业,市担保公司将优先为其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并将担保费率由1.92%下调到1%;同时,对市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中小企业,市商业银行将按基准利率给予信贷支持。 (二)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为营造了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从2007年起,我市开始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全市各有关职能部门、六县四城区和高新区、阳和工业新区,以及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许多各类中介服务机构都积极参与了服务月活动。2008年的第二届“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领导重视程度之高、部门参与之多、中小企业响应之踊跃、新闻媒体报道之密集、社会舆论反映之热烈,均超过了第一届服务月活动。整个服务月活动期间,共计为中小企业开展“大巡诊”、“送政策上门”、“大讲堂”、“金融产品超市日”、“人才招聘专场”、“名、优、特产品展”、“企业发展案例宣传”等各项针对性较强的服务活动,服务内容涉及中小企业所需的政策法规、融资、技术、管理、人才、培训、信息化等多个方面,涵盖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通过服务活动直接或间接受益的中小企业累计约1000多户次。在服务月活动中,市领导亲自带头,各县区、有关职能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各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配合,使各项服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搭建起了政企、银企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了企业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集中解决了一批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企业发展的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创业发展氛围。 (三)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 通过组织和引导,依托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这个公共服务核心平台,利用我市各种专业中介服务资源,不断扩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联合体的规模及服务领域,进一步完善融资担保、技术创新、政务代理、信息、人力资源等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融资担保平台。 一是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通过定期召开金融分析会及组织银企座谈等方式,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二是建立健全项目调查、筛选、推荐及全程辅导协调等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流程,有效地帮助企业缓解了融资贷款难问题。一方面,依托柳州中小企业信息网上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宣传有关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推介各商业银行的优质金融产品;同时接收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网上申报业务。另一方面,深入企业进行摸底走访,收集企业资金需求,积极指导企业按照银行及担保公司的规范要求准备有关申报材料,并推荐到各商业银行及担保公司,同时进行全程跟踪协调服务;三是推动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促进中小企业提高融资贷款的能力。目前我们已与国内有资质的知名专业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准备推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工作,为担保机构、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提供综合、系统和权威的信用风险信息,增强企业的融资贷款能力;四是鼓励引导各担保机构不断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对于主要为我市中小企业,特别是为中小工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在积极帮助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市财政将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鼓励我市的担保机构大力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业务。 2008年,通过融资担保平台,共向有关银行推荐了38家企业,帮助家中小及非公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4.98亿元;在市经委备案的5家担保公司累计完成担保业务总额20.49亿元,其中,为中小及非公企业担保业务总额15.86亿元,有力的支持了我市中小及非公企业的快速发展。 2、技术创新平台 主要致力于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医药技术服务平台、汽车零部件技术服务平台等三大技术平台建设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我市多年发展所积累的雄厚的技术资源基础,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龙头,以中小企业信息网络为载体,联结广西工学院、广西汽拖所、职业技术学院及相关国家级、自治区级的企业技术中心,整合各方的技术人才、仪器设备及设施等各类资源,搭建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柳州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目前,该平台的基本框架已初步构建,现正在结合有关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及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技术设施及手段,更好的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技术服务,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医药技术服务平台:依托“医药人才小高地”和一些制药企业所拥有的先进的专业技术设施资源,搭建医药技术服务平台。目前,可提供包括技术咨询、中试或研发等创新服务、技术查新等内容的“医药人才小高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已基本完成,网上申报功能也已开通。下一步经过测试和完善,将扩展为医药技术服务平台通用管理平台模板。汽车零部件技术服务平台:以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尔公司为主体,搭建汽车零部件技术服务平台。目前,我市在加快推进该平台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的同时,组织零部件配套企业与其进行对接,就一些共性技术问题开展服务。 3、政务代理平台 2008年初,我市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正式开设中小企业政务代理服务窗口,并赋予了该窗口除了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关行政许可政务代理服务外,还可进行相关政务服务推介和咨询,以及中小企业在遇到政务办理困难时的协调或权益受到侵犯时的投诉受理等方面的职责,进一步增强了中小企业政务代理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现已为为我市85家中小及非公企业提供了政务代理服务,为146家中小及非公企业提供了专项代理服务,另外提供咨询及其他服务200多户次。 4、信息平台 2008年我市对柳州中小企业信息网网站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增强了信息服务功能。目前柳州市的中小网会员总数已发展到2195个,企业网站累计263家,发布信息40161条,其中,被国家中小企业总网收录转发信息1746条。 5、人力资源平台 2008年为我市中小及非公企业开展包括管理提升、创业辅导及政策法规等在内的各类非营利性培训班35期,累计培训中小企业各类人员超过4000人次。 (四)促进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 按照“发展配套经济、壮大园区经济、培育特色经济、推进产业化发展”的思路,通过加强规划引导、构建政策支持平台、加大财政扶持、强化服务等措施,积极拓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加快了县域经济的工业化、产业化发展步伐。目前,县域配套工业快速发展,柳江、鹿寨的配套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农产品加工产业化进程加快,县域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发展步伐加快,初步形成以园区为载体,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县域工业与投资者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格局,县域工业经济进入了持续增长的快车道。2008年,市属六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03.3亿元,同比增长28.8%,产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1、加大对各县的一批重点项目进行扶持,引导和培育一批县域特色工业做大做强。在积极争取自治区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我市还通过企业申报、各县推荐、项目调研、专家评审等,由市财政安排了2925万元对36个县域重点工业发展项目进行扶持,这些项目涉及配套产业、优势产业及特色产业等,财政扶持力度的加大有力推进了项目地实施步伐,加快了县域经济的工业化进程。 2、指导各县做好规划,明确自身定位,促进县域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推动形成以桑茧丝、中药材等优势加工业和竹木、茶叶、粮油、果蔬等特色加工业为支撑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和区域布局。同时,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县域工业集聚。近年来,市属六县都在大力推动定位分明的园区建设。其中柳城县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推动以桑茧丝、中药材及果蔬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建设,并经过努力争取,列入了农业部认定的“国家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此外,融水、融安和三江等县也充分利用地域资源,积极开展竹木加工园建设,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3、积极培育县域龙头企业,发挥他们的带动及辐射作用,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一是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资金、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并引导他们制定企业发展规划,促进自身健康有序地发展,带动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持续发展;二是对有一定竞争力、发展前景良好的县域工业重点骨干企业,我们将其列入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作为重点扶持、培育对象,并推荐给各商业银行及担保机构,为企业融资建立“绿色通道”,帮助企业快速成长,目前,在已列入柳州市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的116户中小工业企业中,有40户是县域工业企业。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问题 我市中小及非公企业资金短缺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上,都存在着资金不足;二是在上新项目时存在着资金缺口;三是受国内经济形式影响,2008年三季度末期开始许多中小及非公企业出现流动资金短缺的状况;四是受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影响,我市多家主机厂减少生产计划,使许多中小企业面临开工不足、产品过度积压、资金短缺等状况,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2、生产用地问题 生产建设用地不足。随着我市的经济不断发展,中小及非公企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有着显著的提高。一方面,许多成立时间较早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的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靠近市区的生产用地及厂房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扩大产能的需要。而我市目前现有的各类工业园区又无法完全满足企业发展用地的需求,同时企业对于迁入郊区工业用地而产生的高额搬迁费用及带来的用工成本增加感到无法接受。另一方面,一些较早进入我市工业园区的企业,虽然购买了土地,但是一直未能达到园区设计的投资强度,土地资源闲置状况较为严重。 3、人才劳动力短缺问题 我市规模以上中小及非公企业基本以工业加工企业为主,随着近年来高新技术设备的不断引进,高级设计人才和技工人才短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企业规模小,无法吸引到足够的人才来企业工作,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步伐。同时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得到企业的肯定,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原因,不论是在高级人才招聘还是培养方面的工作都难以顺利开展。另外,还有部分地区由于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企业建设过于集中,导致企业难以找到足够的熟练工人,企业产能无法达到设计水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4、发展意识不足 随着我市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的不断推进,对于我市中小企业上规模上档次的扶持力度也持续加大。但很多中小企业在上规模上档次之后,由于发展意识不足,没有制定对于企业今后发展壮大的长期规划,以及没有实行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使企业不能走上正规化发展道路,影响了企业的成长速度及成长质量。同时,因为企业自身规模和发展意识落后的影响,众多企业对于提升自身科技创新水平及工业装备水平的需求并不明显,与高校之间的科研项目合作积极性不高,企业发展仅限于规模的扩大化,而不是着力于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产品生命力。 5、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还有待加强。 经过几年来地大力推动及发展,我市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的柳州市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机构联合体的规模及领域不断扩大,其中针对企业的需求直接开展一些服务活动,也取得了令企业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从总体上看,由于缺少有力的政策扶持,专业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及质量仍无法满足众多中小及非公企业的要求,没有对提升企业的素质和整体竞争力、加快发展提供更为强有力的帮助。 四、2009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2009年,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二次创业,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战略目标,按照“规划引导、创新服务、优化环境、促进升级”的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改善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环境,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力争取得新突破。(一)工作目标 2009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产值力争突破1000个亿;新创中小工业企业和新增规模中小工业企业双双突破120户;新增亿元中小企业20户以上。 (二)工作措施 1、深入推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进一步抓好2009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工作主要目标任务的落实;及时跟踪列入成长计划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用好、用活财政扶持资金,通过减轻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提升中小工业企业竞争力、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等多种方式,扩大中小企业的扶持范围,切实有效地为企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的政策支持。认真做好申报国家工信部、自治区经委有关资金扶持项目的申报工作。 4、大力发展县域工业经济。一是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化发展;二是围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做文章,不断延伸产业链;三是进一步推动县域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搭建拉动县域经济的载体,完善产业布局。 5、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工作,在积极与各商业银行的沟通,切实推进我市小企业融资服务和贷款工作的同时,做好融资辅导、咨询和需求调查,进一步完善项目库;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加强与大公国际的合作,加快实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以及信用机构评级工作;大力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努力探讨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等融资途径,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此外,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扶持,不断提高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 6、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培训力度,不断扩大“中小企业管理技能培训”系列培训的范围及领域。 7、做好中小企业的对外交流合作工作,积极引导和鼓励我市中小企业“走出去”,利用“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南博会”等平台载体,进一步拓宽我市中小企业与外界的合作渠道;同时,还要加快外地企业“走进来”,利用我市现有的工业优势及自然资源,吸引外地强优企业到本地投资建厂或与我市中小企业开展合作经营。 8、加强引导,支持产业关联或相似的中小企业通过资产整合等方式实现联合重组,优化配置各方优势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 9、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不断强化及完善公共服务功能。 10、加强对中小和非公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监测,逐步健全中小和非公工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为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柳州汽车城:城市延伸和经济发展新“发动机”广西柳州汽车城建设规划拓展超大城市空间解读2011年02月17日09:19窗体顶端【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窗体底端2011年1月31日,自治区政府主席马飚在首府南宁主持召开汇报会,听取柳州市关于汽车城规划建设情况汇报,原则通过广西柳州汽车城总体规划。“要举全市之力建设汽车城。”2月10日,柳州市委书记陈刚到柳东新区调研时再次强调,要规划好汽车城建设,为柳州未来20年至30年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广西柳州汽车城,一个影响柳州和广西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工程,随着总体规划思路的渐渐清晰,跃入人们的视野。未来的汽车城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要在柳州建设汽车城?汽车城又将对柳州的发展产生什么重大意义?在憧憬的同时,关注的人们在想,在问,在思考。东扩战略转折既是一流汽车城,又是一流城市新区2010年2月,一场声势浩大的城市东扩攻坚战在柳东新区正式打响,被诸多重大历史机遇眷顾的柳东新区,按照“科技战略的新高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定位,全力打造柳州市乃至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和带动区域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基地。经过大半年的东扩攻坚,柳东新区具备了建设汽车城的第一波能量积蓄,而在这时,根据自治区产业发展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柳州城市东扩战由城市空间的拓展转向建设千亿元产业的广西汽车城。在国务院批复同意柳州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的同日,也就是9月28日,自治区主席马飚与杨道喜、林念修、高雄3位副主席到我市调研,决定在柳东新区建设广西汽车城,柳东新区产业新城与汽车城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以汽车城的规划作为柳东新区的规划,将柳州市建设成为超大城市,柳东新区将发展成为100万人口的城区。从城市东扩到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广西汽车城,柳东新区在长久的大规划、大开发建设和大发展中迎来了决定性的、历史性的转折。按汽车城的建设要求,柳州市全力着手编制汽车城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讨论、修正,柳东新区建设汽车城的规划线路逐渐调整清晰既是一流的汽车城规划,又是一流的城市新区规划,其规划建设内容包括汽车的贸易、物流、维修、金融、保险、展示、测试和检测、运动、文化、教育、培训、研发、论坛、产学研用结合、生活区、商务区等功能区域。“柳东新区将作为广西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建设相结合的新探索。”自治区副主席杨道喜说,2011年1月31日,马飚在听取柳州市关于汽车城规划建设情况汇报表示,经过多次修改完善的广西柳州汽车城规划功能定位好,结构比较紧凑,重点比较突出,符合广西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广西柳州汽车城的规划就是柳东新区一期规划,就是雒容、洛埠两个重点镇的规划。”他要求柳州市形成工作合力,把汽车城的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头号工程,集中人财物重点支持和全力推进。承载着柳州和广西千亿产业梦想的广西柳州汽车城的规划蓝图,跃然纸上。汽车城的模样“三轴、八区、十九功能块”汽车城是什么样子?根据柳州汽车城总体规划,汽车城位于市区东北,范围东至桂海高速公路,北部横跨北环高速公路,柳江从整个汽车城西侧蜿蜒而过,东侧为洛清江,整个汽车城规划总用地约203平方公里。柳州汽车城立足全区,辐射全国,放眼国际,力求打造建设一座宜居宜业、山水生态汽车城。汽车城规划结构概括为“三轴、八区、十九功能块”。三轴为柳东大道发展轴、北部新区发展轴、大学西路发展轴;八区,为汽车城工业区(含整车生产、配件生产、办公、研发)、生活区(含生活居住、商业服务中心)、商务区(含汽车交易、汽车维修、汽车保险、汽车金融)、会展区(含汽车会展、汽车贸易)、文化旅游区(含汽车文化、汽车论坛、汽车运动)、物流区、教育培训区(含汽车教育、培训)、测试场区;在八大功能区又划分为十九个功能板块。主要的功能区介绍:汽车整车生产区,整车生产区总用地规模20000亩,一期用地面积11000亩,近期整车生产企业主要有位于柳东大道北侧的上汽通用五菱轿车生产基地,总用地5000亩,其中一期生产区2300亩,投资约60亿,一期建设周期约2年。柳东大道南侧为东风柳汽商乘用车生产基地,总用地约6000亩,南部为乘用车生产基地,东部为商用车生产基地,总投资约18.6亿元。“十二五”期间在北外环高速公里北侧将建设广西五菱汽车集团新能源及轻卡汽车整车生产基地,用地规模4800亩,总投资约100亿元。汽车配件生产区主要建设为整车工业区服务配套并辐射广西的国家级汽车配套基地,其用地主要分布于火炬大道东侧以及南侧的工业区内,总用地面积42000亩,一期用地面积8000亩。目前广西玉柴、山东玲珑轮胎已确定在汽车城建设柴油发动机、汽车轮胎生产基地外,有意向进入汽车城设立生产基地的零部件企业达到80家,北侧花岭片区主要为上汽通用五菱配件生产基地,东风柳汽零部件企业用地位于整车厂东部和南部。其中,玉柴发动机项目总用地规模约500亩,一期用地约150亩,总投资约1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20万台发动机生产能力,最终实现年产值50亿元。广西玲珑轮胎项目总用地规划约1500亩,总投资约20亿元,项目包括轮胎研发、生产、试验检测、销售、产品与技术进出口等。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产2200万条子午线轮胎的生产能力,一期投产后达到1000万条半钢子午胎、100万套全钢子午胎的产能。汽车研发及办公区分别位于上汽五菱整车基地东侧及东风柳汽商用车西侧,总用地面积3500亩一期用地面积1000亩。汽车交易市场区由综合汽车交易市场、汽车专卖店组成,总用地面积2000亩。汽车贸易区位于汽车城东岸门户区和北部汽车城商贸服务次中心,总用地面积2000亩。汽车会展区位于汽车城东岸门户区,总用地面积2000亩,一期建设203亩,一期将建设4万平方米汽车会展区,计划今年建成。汽车商务、金融区位于汽车城中心区,总用地面积3000亩,一期用地面积300亩。汽车运动、文化区位于汽车城中心区及北部片区,总用地面积15000亩,一期用地面积2000亩。教育培训区主要位于大学西路两侧,规划结合周边现状优美的自然景观山体布置汽车教育、汽车培训等功能块。总用地面积10000亩,一期用地面积5000亩。目前已建成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及二所高等职业学院和二所中等职业学校,建成面积近5000亩,未来还将继续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教育、培训区规模。汽车物流区位于汽车城西北边,主要结合规划官塘港口、湘桂铁路专用线以及北环高速公路布置的北部物流区,总用地面积9000亩,一期用地面积3000亩。生活居住区包括官塘生活区、北部生活区、雒容生活区、滨江生活区。其中汽车工业区内的员工住宅主要规划在官塘生活区、北部生活区、雒容生活区内,另外在在滨江生活区内建设高品质住宅以适应未来汽车城不同人员需求,如专家住宅,总用地面积55000亩。柳东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何焕全表示,汽车城除已建成的柳东大道、大学西路、鹿山学院、职教园区等城市基础设施外,正在建设创业大道、发展大道、强容路等一批基础设施和路网项目,同时抓紧推进柳东新区“十大项目”等基础设施完善项目建设,现已完成小学、中学、医院、青少年宫和综合科技馆等项目全部征地。2010年12月29日,阳和港区码头一期工程、柳东新区实验小学、实验中学、三级甲等医院等项目正式开工。另外,柳州市超额完成了自治区要求的多种方式解决汽车城用地的任务,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000亩,通过区位调整、盘活存量土地解决1470亩用地指标,已审报先行用地1852亩,正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式申报解决1065亩用地指标。汽车城的未来宜居宜业,承载人口达100万展望未来,让人激动。广西柳州汽车城,是柳州深入实施“二次创业、升级转型,聚焦人气、做大城市,建设更加美好的柳州”战略的硕果。从未来的天空俯瞰柳东新区,可以看到,那是柳州向东张开的巨大绿翼。碧绿的柳江东岸,宽敞的城市大道一直向北延伸,大道两旁点缀着企业、校园、影剧院、医院等,这里不仅汽车城从早到晚,生产火热有序:上汽通用五菱新基地内,广西首款中级轿车宝骏630从这里下线,然后源源不断运往各地;东风柳汽基地内,一辆辆风行车从这里风行全国而且有生态水系,环境良好,设施齐全,适合居住。“把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化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市委书记陈刚强调。广西柳州汽车城,是柳州实施经济质量升级规划的成果,必将大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时期,作为西江经济带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在西江经济带中的龙头地位将日益凸现。汽车城,是柳州实现更大更强梦想的地方,在这里,柳州汽车巨头集结发力。上汽通用五菱新乘用车基地成为符合通用全球最高生产标准的绿色生产基地(绿色、环保、低碳、节能)。上汽通用五菱将在这里设立年产能40万辆的轿车基地,并于2012年建成投产,生产系列轿车及变型车,同时建设发动机工厂,达产后销售收入可达270亿元。依托该基地,上汽通用五菱到2015年力争实现产销汽车200万辆,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目标。广西五菱汽车集团在这里设置集团总部、国家级汽车研发中心,建设20万辆新能源汽车、10万辆轻卡、40万台套轿车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客车、轻卡、专用汽车、乘用车及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等产业。按计划,五菱集团年内将入驻汽车城,至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东风柳汽商用车基地项目规划投资18.6亿元,主要建设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和车架生产线,以及相关配件和物流配套设施,形成年产10万辆商用车生产能力。乘用车基地项目规划投资19.3亿元,将形成年产B平台乘用车15万辆、多功能乘用车(MPV)10万辆的生产能力。此外,玉柴动力、玲珑轮胎等上百家汽配企业也在这里集聚。主机厂与汽车企业形成合力,预计2015年形成工业产值1000亿、地区生产总值达400亿、财政收入60亿元;2020年形成工业产值2000亿,地区生产总值达1000亿,财政收入150亿元。广西柳州汽车城,集合资源、发挥优势、创新发展、面向全球,必将成为全球具有竞争力的汽车产业聚集区之一。“柳州东扩,将注重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和舒适度建设。东扩,还必须有产业支撑!”市长郑俊康指出。广西柳州汽车城,是实施城市质量升级规划的成果,夯实了建设特大城市的扎实基础。按照柳州市总体规划,这里是柳州“一心两城”的城市发展构架中,在现有老城区基础上,跨越莲花山地区“绿心”,在东面形成的新城的主体。预计,2012年汽车城框架基本成型,形成年产75万辆整车规模;2015年年产100万辆整车,成为主导产业突出,城市功能完善的千亿元新城区;2020年汽车城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成为生态宜居新城,人口承载力52万人;2030年,汽车城建设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0亿元、工业产值6000亿元,承载人口达到100万人。这里,将“山清水秀地干净”的柳州品牌发扬光大,既是创业发展之地,更是山水宜居之城。大型生态水系为新城提供的活力与灵性,行政中心,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青少年宫和综合科技馆、医院,还有将新老城区紧紧联在一起的快速公交线,为人们的惬意生活提供坚强保证。工作之余,人们可在秀美的滨江道路、生态公园、会展中心、科技文化中心流连休闲。而汽车文化也在这里再次形成,在得天独厚的山水空间里,一座集汽车博览、汽车历史文化、汽车科普教育、汽车体育、汽车模型、汽车电影院、汽车模拟驾驶、汽车驾校、汽车刊物、汽车模特表演、汽车旅游、汽车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汽车文化俱乐部及公园的文化基地令龙城添彩。今后柳州的发展、城市的扩大、经济的提升,都依托于汽车城,建设汽车城是柳州市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如今,柳州正在奋笔疾书汽车工业新的历史!(记者谭彦斌董明)据悉,2009年柳州市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0户,总数突破900户;新增亿元企业24户,总数达180户。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1.37万户,总数突破10万户大关;新增私营企业2546户。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34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万人,全面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在全国第二届和谐城市论坛上,柳州市荣获“保增长促就业和谐城市”称号。近日,我随同2009年中共桂林市委完善桂林工业产业体系,提高桂林工业竞争力课题调研组来到邻居工业强市柳州,进行为期2天的调研、参观和座谈。我们先后走访了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柳州市大型工业企业。调研中,柳州经济特别是柳州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柳州市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已经远远超过桂林市。2008年,柳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0.6亿元,增长13.2%;工业总产值1750亿元,增长25.9%;全年财政收入140.1亿元,增长20.4%。而同期,桂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3.02亿元,增长12.9%;工业总产值1024.37亿元,增长29.6%;全年财政收入85.55亿元,增长18.0%。柳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财政收入分别是桂林市的1.41倍、2.37倍、2.27倍。(注:2007年末,柳州全市总人口362.5万人,桂林市人口为年末总人口为504.62万人)而工业经济对于柳州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2008年,柳州市工业增加值511.23亿元,增长19.2%。柳州市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达到了56.7%,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53.9%。如果说柳州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全面超过桂林市的话,还不如是柳州市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引领着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超过桂林市。那么,柳州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动力是什么呢?我们认为,除了其工业基础雄厚和持之以恒抓工业、厚积薄发等因素外,更主要的还是他们在加快工业发展上指导思想明确、组织领导到位、政策支持有力、政府服务超前、发展环境优越,使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支柱作用真正得到了落实。柳州发展工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突出工业主体地位,搭建组织体制机制,是柳州工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柳州工业一路领先且继续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与柳州市党委、政府多年了坚持集中力量抓工业、一以贯之抓工业是密不可分的。早在2000年,柳州市就明确提出了“工业立柳、强市富民”的发展思路。2002年,柳州市又提出了“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发展战略,将“全力打造工业名城”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柳州全市上下把工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所在。在发展氛围上,全市上下逐渐形成了如下共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保持城市强大发展后劲的关键,如果没有现代工业,没有基础产业,没有骨干企业,经济快速发展就难以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基础,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就无从发挥。在领导体制上,柳州各任各届领导、全市上下都建立了党政班子齐抓共管的工业领导体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柳州市一直以工业为柳州“安身立命”之本,以工业发展的成效论英雄,注重在工业的主战场上锻炼、发展、取用干部。在推进机制上,柳州市先后制定了 “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工业化进程,建设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示范城市的决定等重要文件;编制了“四大成长计划”(产业成长计划、强优企业成长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品牌成长计划);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保障措施。在工作机制上,柳州市开辟了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项目与市领导直接联系的“绿色通道”,建立了“中小企业服务月”和“市长企业接待日”制度,营造发展工业经济的良好氛围。2、坚持大型企业引领,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是柳州工业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 多年来,柳州市把培育一批规模档次高、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大企业、大集团,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在汽车、机械、钢铁、化工等主导产业中,柳州市先后建成了五菱、柳工、柳钢、金嗓子、两面针一批重点骨干项目,有效提升了产业水平,优化了产业结构。2008年,柳州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超过150家,达157家,比上年净增41家。其中,总产值过50亿元的企业5家,过200亿元的企业2家,过300亿元的企业1家。目前,全市共全国大型工业企业9家,全国500强工业企业5家。在大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同时,柳州市围绕大企业、大集团,强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目前,柳州市已形成了以微型汽车和中重吨位汽车为主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以工程和通用机械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以钢铁和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为主的冶金工业等三大支柱产业;化工、制糖、造纸、建材、日化等五大优势产业;新材料、生物及制药、机电仪一体化与电子信息、新能源及环保四个新兴产业为龙头的现代化工业产业格局。“大企业顶天立地,配套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态势,支撑了柳州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其中,2008年,柳州市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显著。规模以上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94.35亿元,增长28.02%,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7.7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88个百分点。以柳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为例,柳州以上汽通用五菱、东方柳汽、一汽柳州等大型企业为龙头,延伸产业链,带动一大批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形成完整汽车产业链,具有产微型汽车50万辆、中重型货车7.5万辆、轻型客车4万辆、发动机50万台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全系列整车制造企业的地级市。3、立足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是柳州工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 多年来,柳州锐意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了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柳州的实践证明,工业要跨越,企业是主体,技术是灵魂,品牌是生命,人才是核心。1999年始,柳州启动实施首轮“创新计划”。提出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推广组装配套成熟技术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大力引进和消化先进技术,改进现有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大力开发新产品,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全面提高产品创新的能力。 2002-2004年,柳州市又实施第二轮“创新计划”。把工作重点放在产品创新的源头上,放在为产品创新提供所需的技术和知识、强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技术进企的桥梁、疏通技术转移的渠道上,放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机制、能力和环境建设上,强调出新产品、出效益、出产业、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到2007年,柳州市实施了第三轮“创新计划”。三轮 “创新计划”后,柳州基本形成了特色科技创新体系。2007年,柳州顺利成为“国家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国家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从2008年开始,柳州又开始实施第四轮“创新计划”,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如今,柳州的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了技术开发机构。全市拥有4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3个自治区级技术中心,5个博士后工作站。其中,欧维姆建机厂的技术研发中心位居业内全球八大技术中心行列。目前,柳州已经拥有4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国家免检产品,60个广西名牌产品,19个广西著名商标。两面针、柳工、五菱、柳汽、柳钢、金嗓子、花红、欧维姆等品牌享誉国内外。 在推进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柳州十分重视工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成立了高级管理人才评价中心,研究高级管理人才搜寻、选拔、培养、评价、推荐的科学方法与途径,积累了一定的高级管理人才中介服务的经验。近年来,柳州市坚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地培养科技人才,为专业技术人才营造宽松、宽容的成长环境和氛围。一方面,把全方位引进高端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决策,柳州市每年拿出100万元,大力实施“双百人才工程”。仅2006年,柳州就邀请了清华、复旦等42所名校的54名中外专家、教授针对柳州的新材料、制药、光机电一体、汽车制造等高新技术,为50多家企业的60多个项目进行指导会诊和技术研究,为企业对接国际市场提供了全面的智力支撑。另一方面,利用国家级技术中心、人才小高地等载体,构建平台,广纳群贤,聘请来自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法国等外国专家为柳州所用,不仅为上汽通用五菱、柳化、两面针等企业攻克技术难题,而且还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此外,柳州市坚持开展选拔科技拔尖人才活动,设立政府科技奖励基金,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以市政府的名义授予“荣誉市民”称号等等。目前,全市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超过60,拥有技术工人21万人。4、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扎实推进改革开放,是柳州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法门。 坚持解放思想抓工业,不遗余力改革开放,引进强大的战略合作伙伴,是柳州工业发展的又一大气、高明之举。上世纪90年代后期是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时期,当时的柳州市并没有像一些地方那样“卖光了事”,而是引入战略伙伴,搞活国有工业经济,放手发展民营工业经济。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同优越性,拉动柳州工业实现新的发展。上汽通用五菱的成功做大足以证明这一点。上海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柳州汽车工业公司。该公司在90年代后期经营十分困难,年生产能力不足10万辆,发展面临资金、技术严重制约。柳州市经过研究,以过人胆识和气魄将公司75.9的股权无偿转让给上海汽车集团,成立上汽五菱股份有限公司;后再由美国通用购买上汽五菱34的股份,实现重组。在这场改制中,柳州五菱将价值4亿多元的优良资产“拱手相让”,在当时也引来纷纷议论。这个交易是否划算?柳州市则有自己的一本账。柳州汽车工业公司改制不到3年,上汽通用就向五菱投入了14亿元,使柳州汽车工业公司一跃成为年产60万辆整车的大型企业,进入工业企业全国500强,大大地拉动了柳州汽车工业和柳州工业的发展。继上汽、通用之后,国内外又一批强势企业陆续进入柳州。如一汽进入柳州,催生了“解放柳特”;二汽进入柳州,催生了“东风柳汽”。国内三大汽车巨头都在柳州“安营扎寨”,这种现象绝无仅有。此外,深圳华强控股柳州建筑机械总厂,瑞典阿特拉斯公司整体收购富达机械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公司进入广西花红药业外来资本激活本地资源,柳州的传统工业产业被一一激活。同时,柳州市也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发展。如今,柳州工业的70的资源来自西部,70的资金来自东部,保证了全市工业经济连续多年实现快速发展。2008年,柳州市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1006.18亿元,增长19.2%。而柳州市非公有制工业经济也实现快速发展。2008年,柳州市规模以上工业非公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356.47亿元,增长53.2%,增长速度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6.5个百分点。在保持国有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为柳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5、完善工业服务体系,政策支持措施有力,是柳州工业快速发展的坚强保障。 多年来,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