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专题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含解析).docx_第1页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专题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含解析).docx_第2页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专题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含解析).docx_第3页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专题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含解析).docx_第4页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专题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二说明性文章阅读一、(2019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揭开“种子方舟”的神秘面纱陆纾文在距离北极点1 000公里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一个山洞里,储存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近90万份植物种子,作为“备份”防止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因灾难而绝种,被称为“种子诺亚方舟”。种子库的选址位于挪威大陆与北极之间的斯瓦尔巴群岛上的一座沙岩山的内部深处,处于地质活动较不活跃的永久冻土带,且高出海平面130米,即使冰川融化仍能保持干燥的环境。在漫长的冬季,当地气温维持在零下30至零下20摄氏度之间,堪称植物标本的天然冰窖。从外表看,用水泥浇筑的种子库入口毫不起眼,但当你走过那结满冰霜的120米隧道时,就会感受到它的深不可测。“方舟”的核心地带是并排的三间长27米、宽9.5米、高5米的独立冷藏室。这里最多可以储存450万份种子样品,目前其中一间已经贮藏有90万份超过1亿粒种子,其余两间依然空置。冷藏室是严禁外人进入的,法国摄影家卡洛琳波伦也不例外。被拒之门外的绝不止波伦一人。2008年3月,挪威王储马格纳斯亲临种子库,提出想亲眼看看“核心地带”,结果吃了闭门羹;10月,美国前总统卡特来到这里,依然没能获准进入种子库的“心脏”。全球种子库建成以前,全球范围内已有约1 400座规模不一的种子库,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位于政局不稳的国家或环境面临威胁的地区。相比之下,这座位于北极地下深处的“种子方舟”要可靠得多。由于配备了大型制冷设备,冷藏室得以常年保持零下18摄氏度的低温,即使意外停电,种子库内的温度也能在至少200年内维持在零度以下。此外,存放种子的容器进行了真空密封处理,以限制氧气交换量并降低代谢活动。在这样的条件下,小麦、大麦、豌豆等农作物的种子可以存放1 000年,而生存能力最强的高粱种子,能够存放约1.95万年。不过,并非所有的植物种子都适合在冷冻条件下长期储藏,例如被联合国粮农机构评定为“全球第四重要作物”的香蕉。因此,“方舟”中有不少种子还需要频繁更替,才能保证它们的新鲜和可复制性。在建设初期,科学家们对这座“植物诺亚方舟”将要应对的“灾难”设定包括自然灾害、疫病、战争,甚至“世界末日”。除了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为种子库“保驾护航”,建设者们还在其外围浇筑了厚达1米的水泥墙,并在库内配备了防爆破门和两个密封舱,入口处还设有包括运动传感器和网络摄像头在内的一系列安全设施,通过当地机场的控制塔,便可直接监视种子库内的一举一动。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冻土层融化,冰雪融水深入种子库入口并向内蔓延了15米。这次有惊无险的事故让挪威政府心有余悸,最终于上月宣布对种子库进行升级,包括建造一处新的混凝土制的入口隧道,以及一幢用于放置应急电力设施、制冷装备等的建筑。(节选自文汇报2018年3月4日)1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_2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第段在说明“冷藏室是严禁外人进入的”这一问题时,却举了三个例子,这是为什么?_3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简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这里最多可以储存450万份种子样品,目前其中一间已经贮藏有90万份超过1亿粒种子,其余两间依然空置。_ (2)除了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为种子库“保驾护航”,建设者们还在其外围浇筑了厚达1米的水泥墙。_4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_二、(2019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超导技术超凡脱俗喻思南日常生活中,电器、电线会发热,是因为电流和电器、电线发生了“摩擦”,这种“摩擦”就是电阻的来源。事实上,电在从发电厂“赶往”工厂、住宅、学校的路上,就已经被输电线的电阻消耗了不少。据专家测算,目前采用铜或铝导线的输电损耗约为15%,我国每年的输电损耗就达1 000亿度左右;如果采用超导输电线,每年节省的电量相当于数十个发电厂的发电量。超导材料另一个特性是完全抗磁性,即超导体一旦进入超导态,就如同练就了“金钟罩、铁布衫”一样。这是因为超导体在靠近磁场时会在其表面感应出超导电流,这个超导电流会在超导体内部产生一个与外磁场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磁场,外界磁场根本进不去,两种磁场相互抵消,从而体内的磁感应强度为零。这样,无论是先置入外磁场中后降温到超导态,还是先降温到超导态再放入外磁场中,外磁场的磁力线都无法穿透到超导体内部。超导磁体具有体积小、稳定度高、耗能少等多种优势,因此临床上采用的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很多依靠的是超导磁体。抗磁性还让超导体能在交通领域大展身手。由于磁力线几乎无法进入超导体的体内,将超导体置于普通磁体产生的磁场中时,会达到悬浮的效果,高速超导磁悬浮列车设想应用的正是这一原理。超导磁悬浮列车将为人们提供更高速、稳定和安全的轨道运输。超导大规模应用的难点是,缺乏适合应用的、临界温度更高的超导体。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等人测量金属汞的电阻时,惊奇地发现温度降至极低后,汞的电阻突然消失。金属汞也成为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超导体。不过,汞要冷却到4.2K(0K等于零下273摄氏度,4.2K约为零下269摄氏度)才有超导现象。这是一个极低的温度,需要依靠昂贵的液氮来维持,推广应用几乎不可能。因此,从超导现象发现第一天起,科学家一直在寻找有应用价值的高温超导体。1986年,两名欧洲科学家发现以铜为关键超导元素的铜氧化物超导体。铜基超导成为高温超导家族中的一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科学家的主要研究方向。我国科学家在铜基超导研究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1987年初,中科院物理所团队在钡钇铜氧中发现了临界温度93K(约零下180摄氏度)的液氮温区超导体,并在世界上首次公布了元素组成,刮起了一阵研究液氮温区超导体的旋风。后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铁基超导体并已率先掌握了具有自主产权的铁基超导长线制备技术,有利于我国占领新型超导材料及其应用发展的制高点。(节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2日)1本文段主要讲述了超导材料在传输电能、_、_等方面的运用。2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说明顺序是什么?_3第段中的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_4文章第段中加点词语“约为”“左右”能否删掉?为什么?_三、(2018山东潍坊诸城市模拟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 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1根据文章内容,下面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B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C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D与蚊子同类的昆虫,身体越轻或许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2阅读全文,说一说在雨中飞行的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是什么。_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段有什么作用。_4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任选一种说明方法分析) 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_四、(2018甘肃白银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古代的私塾教育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演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宋代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坐左右塾,以序出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簿”“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簿”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看来在古代私塾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没那么简单。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智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在古代,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可以培养孩子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B私塾有民办的,也有官办的。私塾教育崇尚德育之治、大众化授课模式,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C宋代的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相当于现代的“普通班”“重点班”“特优班”。D古代私塾不仅注重读书、写字、习经史、学六艺,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比较严格。2文章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私塾教育?_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_4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也描述了私塾教育,它印证了本文哪一段的内容?请简要分析。“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_五、(2018湖南衡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 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 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事物的本质。B放线菌不管它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C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D“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不能删去。2这篇文章采用了_顺序,主要说明了_和放线菌的作用。3文章第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4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 _六、(2018湖南怀化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国产航母将使用的国产重型燃气轮机首次曝光燃气轮机是现代制造业的“动力之源”,其中的涡轮高温叶片则是燃气轮机的核心部件之一。日前,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课题“高温合金叶片制造技术研究”通过专家验收。燃气轮机是大型客机、特种船舶(重型航母)和民用发电等领域的主要动力源之一,而涡轮高温叶片及其制造技术则是燃气轮机的核心,也是制约我国燃气轮机发展的主要瓶颈。国外对此严格保密,客观上使我国的大飞机、地面燃机等重大工程均受制于人。2008年上海市科委设立重大研究专项课题,针对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F级256MW重型燃气轮机涡轮高温叶片开展技术研究和攻关,由上海大学为主承担。涡轮叶片的制造原理,是将镍基金属溶液浇铸在模具中,再进行冷却结晶,过程类似于冬天水汽在玻璃窗上遇冷结晶形成“冰花”。涡轮叶片能否耐受高温、是否有足够的强度,和结晶过程中的温度以及晶体形成的数量、甚至方向都有关系。一般来说,晶粒数越少,叶片的耐高温性越好,也越能胜任发电机燃气轮机等高功率设备用途。目前行业内最难的技术,是让整个叶片成为一个晶粒,即“单晶”技术。此外,如果让晶粒有序地向一个方向排列,也能提高叶片强度,避免断裂,此类技术为“定向”技术。通过4年的努力,课题组在上述两种技术路径上均有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路线。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有助于我国在燃气轮机关键部件方面突破国外封锁,对于国内发电厂来说也是重大利好消息。就比如重型燃机的一级涡轮,一共有96片高温合金叶片,如果采用国外厂商的产品,一片叶片的制造成本在40万元左右,市场售价达100万元;但如果采用国产叶片,制造成本仅为国外价格的1/4。中国在2015年完成首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排水量在56万吨)的建造工作,而首艘核动力航母预计将会在2020年下水。(选自参考消息,有改动)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般来说,晶粒数量越少,其耐高温性越差。 B涡轮叶片的制造过程类似于冬天水汽在玻璃窗上遇冷结晶形成“冰花”,其强度、耐高温性与结晶过程中的温度以及晶体形成的数量、方向有关系。C以上海大学为主承担的重大专项课题组在“单晶”技术和“定向”技术两个方面都有突破,有助于我国在燃气轮机关键部件方面突破国外封锁。D燃气轮机是大型客机、特种船舶(重型航母)和民用发电等领域的主要动力源之一。2阅读选文,制约我国燃气轮机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什么?_3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_4第段画线句子“一般来说,晶粒数越少,叶片的耐高温性越好,也越能胜任发电机燃气轮机等高功率设备用途”中的“一般来说”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_七、(2018山东淄博淄川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笺张震笺,对习惯坐在电脑前的人而言,这个字有点陌生了。现代人有了QQ,有了微信,还要笺干吗?笺,说白了就是信纸,只不过这种纸用宣纸制成。按种类分,可分为素笺和花笺。素笺即是单色笺,如白色、黄色、粉红的笺,以及八行格、十行格的笺。花笺,又叫彩笺、精笺,是用淡墨或淡彩在笺上画上山水人物、翎毛花卉,等干透后再用重墨书写。花笺从古到今都十分受欢迎,捧在手里,就像捧着一块秀丽的绢一样,既是很好的文玩,又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笺,最早始于唐代女校书薛涛,她侨寓成都百花潭,亲手制作深红小彩笺,用以录写诗篇,当时世人称之为薛涛笺,非常出名,求者甚众。薛涛之前,肯定也有花笺,只是失了记载,没有入史。所以,这项发明就被后人“注册”在薛涛的头上。宋、元、明、清,笺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书牍载体,是文人书信往来、诗词唱和的重要载体。据邓之诚骨董琐记记载:宋代大画家刘松年就喜欢自制雪松笺,经常用这种笺给朋友写信。元代的曹知白、王冕,清代的金农、汪士慎,以及清末民初的吴南愚,皆是制笺一行的圣手,尤其是吴南愚绘制的艳景笺,更是让人争相睹阅。他将秦淮河畔的几位名艳董小宛、马湘兰、李香君、顾横波、柳如是、陈圆圆、卞五京绘成仕女笺,或执拂,或展卷,或拈花,或凭几,并给每人题诗一首,这种艳景笺美得让人不忍心往上写字。这种笺收集起来,雅致至极。民国以后,制笺从翻译茶花女的林琴南始,他手绘山水笺谱,通过水印技术由十竹斋、荣宝斋批量发行。稍后,鲁迅与西谛(郑振铎)联手,收罗各地有名笺谱藏本进行翻印,一时间他俩的合作占据了笺的消费市场,这也使他俩在这个领域成了那一代的带头人。整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制笺业的最辉煌的时期,在那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绘制笺谱的大家,他们的笺谱被刻制成木版,沿用至今。像齐白石的花鸟人物,陈师曾的花卉蔬菜,张大千的灵芝兰草,都是上乘之作,至今无人可以同他们比肩。笺是最小的文学形式,不到百字便可以将人情冷暖、陈情抒怀隐含其中,据史料记载,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最早就是以笺的形式,到达阅读者手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笺上作书,与作家著书全然不同,作家著书吸引眼球是越多越好,而笺上作书是给特定对象阅读的,是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的文字,很少有“饰”的成分。笺上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相对而言,它比公开的著作更真实,也更具个性。渔樵闲话是史诗,凡人亦有非常言,这里面有天下计。现在,很少有人能收到别人寄赠的花笺了。时代变了,大量的新思想、新内容进入了我们的头脑,现在的人太忙了,还有几人贪恋松下悟道、雨中吟诗?笺不知不觉地也成了传统的东西。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笺的特点。_2文章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第段分别说明了什么内容? _3文章第段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_4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对“笺”渐行渐远的惋惜之情。为弘扬传统文化,让“笺”再次走进我们的生活,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_八、(2018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梁鑫峰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探测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1925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 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 000多米。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了下去。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虽然同为巨大的山脉,但是海底山脉和陆地山脉的生成机制不同。陆地山脉大多是由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大洋中脊则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形态类似山谷。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 0002 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 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速度不同。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选文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发现大西洋底的山脉通过好望角,延伸到印度洋。B“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东太平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陆续被发现。C大洋中脊的发现,让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板块运动理论。D大洋中脊中轴线上众多“火山口”喷出的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成为岩石,形成了新的洋壳。2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有哪些特点?_3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言的准确性。(1)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_ (2)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_4请分析第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 1 0002 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 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_九、(2018陕西西安雁塔区校级三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长安兴教寺终南山下,少陵原畔,有一座寺院。院内古柏苍郁,翠竹掩映,唐代高僧、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就长眠在这里。因塔建寺,唐肃宗李亨至寺参谒,题塔额“兴教”二字,自此这座寺院就被称为兴教寺。兴教寺塔实际包括玄奘塔、窥基塔和圆测塔三座古塔。三塔呈“品”字形排列。中间最高一塔为玄奘法师灵骨舍利塔,底层北壁嵌唐开成四年“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一方,记述了玄奘诞生、出家、受戒、取经和译经的过程。玄奘法师著名的弟子窥基、圆测不仅生前协助玄奘译经,二人在圆寂后,还陪伴在玄奘法师灵塔左右。窥基和圆测的灵塔分别位于玄奘塔的西侧和东侧,形制相同但规模较小。窥基为玄奘法师嫡传弟子,精通教义,是玄奘译经的得力助手,并为玄奘所译经文大量作注解;而圆测是新罗王孙,其佛教思想在朝鲜半岛影响深远。兴教寺塔虽不很高,但庄严壮观,驰名中外。在我国建筑艺术史上,是现存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的典型代表。兴教寺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式塔。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中,唐代及其以前的建筑遗存非常稀少。玄奘塔和窥基塔都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 300多年的历史。圆测塔虽迁建于北宋,也有900年的历史,同样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玄奘法师前往印度求取佛经,往返长达17年,沿途经过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是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上最有成就的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对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与西游记所叙不同的是,公元629年,20多岁的玄奘请允西行求法,并未获唐太宗批准,但决心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