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业务培训之一(教学目标叙写).ppt_第1页
教师业务培训之一(教学目标叙写).ppt_第2页
教师业务培训之一(教学目标叙写).ppt_第3页
教师业务培训之一(教学目标叙写).ppt_第4页
教师业务培训之一(教学目标叙写).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的叙写,太原市第66中学校,2013.8.29,教学目标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教师在充分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下一步就需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达成的,也就是说教学目标应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因此在表述上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师为主体,要表述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础。 教学目标的叙写就是将宽泛的一般性目标(教学目标)具体化为特定目标(学习目标)的过程。,教学目标的叙写,1、三维目标的内涵 2、课时教学目标叙写的基本要素 3、课时教学目标叙写时常出现的问题,整个三维目标体系分为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类,在教学中的要求不同,体现的角度不同,描述的动词也不同。,1、“知识与能力”目标(结果性目标) :,指要求学生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分为“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一般分开写。 学科基础知识:各学科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规律、规则、定理和原理等。 学科基本技能:各学科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 把“知识与技能”放在第一维目标,凸显它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一、三维目标的内涵,一、三维目标的内涵,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与传统教学的“双基”有所不同。首先,传统教学的“双基”是以知识为本的。过分强调系统性、科学性,脱离生活,新课程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提出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经验,这正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 其次,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学习,学习以书本为主、以认知为主、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新课程坚持学习的实践性观点,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发现与探究,获取知识与技能。 总之,实施新课程决不能忽视“双基”。新课程需要的“双基”是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学习,“双基”内容的选择上要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它不仅仅是接受的学习,更需要在实践活动中的主动发现、探究的学习。,一、三维目标的内涵,(1)知识水平(结果性目标)要求分类(三个层次): 了解再识或回忆、识别、举例、描述对象的特征。 行为动词:描述,列举,了解,识别,背诵,认识,知道,感知; 理解把握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对知识作出解释、扩展、提供证据、收集相关信息等。 行为动词:解释,比较,理解,概括,判别,猜测,推断等。 迁移应用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应用到新的情境(新知识学习)中,用学过知识解释新问题。 行为动词:分析,设计,总结,学会,探讨,改编,联系,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体现在教学设计中就是学习活动要求的分层性。,(2)技能水平(结果性目标)要求分类(三个层次): 模仿在原型示范或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 行为动词:尝试、模仿、临摹、重复、例证、缩写、类推等。 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 行为动词:完成、运用、使用、制作、操作、测定、试验、制定 。 熟练操作熟练有效使用,并有创新意识体现。 行为动词:熟练使用、熟练操作、创作等。,一、三维目标的内涵,一、三维目标的内涵,写法一般是:“学习水平+相应目标”。 其中学习水平一般应指使用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行为动词”; 知识用语是:知道、理解、掌握和应用等; 比如:初步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图象法,表格法和解析法;能够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能够运用这三种表示方法表示数学问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写作格式:,一、三维目标的内涵,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性目标) :,过程指学生知识的学习、认知的形成、应用与实践能力形成的全部过程,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 知识的认知过程;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 强化思维训练,提高思维品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用知识为自己生活与学习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 情感体验的内化升华过程。,一、三维目标的内涵,方法指知识的学习与知识应用的方法。强调的是学生在动态的开放的思维过程中,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掌握目标达成的最好方法。 在这个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整个“过程”中常常蕴含着一定的“方法”,而“方法”是通过主动学习的“过程”来体现的。 教学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方法教给学生-(叶圣陶),一、三维目标的内涵,过程与方法(体验性目标)层次分类(三个层次) 经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独立或合作参与活动,获得初步经验,建立感性认识。 行为动词:体验,参加,参与,交流,讨论,探讨,参观,观察 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并能对知识作一定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行为动词:关注,认同,拒绝,选择,分享 。 探索经历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探索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行为动词:确立,形成,养成。 需要注意的是行为(学习)的主体一定是学生。,一、三维目标的内涵,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写作格式:,写法一般是“通过过程”+“相应的科学方法,”,或“经历的探究过程”等。 知识用语是:掌握、感受、认识、运用等。 如:通过分析函数图象,进一步交流获得函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注意行为主体学生书写省略,但依然体现出学生主体性) 解读:上述目标中用了行为动词“通过比较,交流总结归纳”,“通过分析获得”,体现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通过这些恰当明确的行为动词,教学内容就容易落实,易于操作了。 实际上最根本的是学生做而不是老师做,而且要具体明确可测。,一、三维目标的内涵,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性目标) :,情感:是从广义而言的,指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动机、兴趣、感情、意志、品格、个性等内存心理特征。是非智力因素,它关注的是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不仅指学习兴趣与热情,更是指通过主动学习学生内心情感体验和心灵的触动。 态度:是指最根本的态度,是对人生的态度,包含了德育的全部内容。不仅指学习态度,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是人生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价值定位,也就是生活理想,人生目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概括地讲就是,指学生对知识价值的理解、对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提升、对学习知识正确的态度、对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正确认识等。,一、三维目标的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性目标)层次分类(三个层次): 感受经历学习活动后建立的感性认识。 行为动词:感受、感悟、聆听、参观、观摩、访问等。 认同经历学习活动后表达感受、态度及价值判断等。 行为动词:遵守、接受、同意、采纳、拥护、怀疑、抵制、反对等。 内化确立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主动形成一种习惯。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升华)。 行为动词:养成、树立、具有、追求、塑造等。,一、三维目标的内涵,写法一般是“通过过程,”, 可以理解为,通过过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科学态度、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等)上达到所期望的变化。 知识用语是体验、感情、形成等。例如: 体会数学对自然与社会所产生的作用 ; 了解一些数学在人类历史上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事例,充分认识数学的价值,习惯用数学的眼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正确理解自身在家庭中的角色,懂得与父母平等沟通,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写作格式:,一、三维目标的内涵,4、三维目标的关系:,知识技能重在智能的提升,这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重在人格的塑造,是学生发展的动力;过程方法是桥梁,重在把握上述两个维度目标实现的途径与策略。三个维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要求,是显性目标,是可测量的目标(结果性目标),也就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从知识和技能上要求学生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概括讲就是“学会”。 过程与方法就是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所使用的方法和经历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过程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概括讲就是“会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求知过程,获得怎样的体验:成就感、挫败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概括讲就是“乐学”。 前一个是结果性目标,后两个是体验性目标。,二、课时教学目标叙写的基本要素,课时教学目标的叙写,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再加一个行为结果。老师们叙写教学目标时要尤为关注。 举例: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学生初步理解布朗运动的基本特征。 行为条件: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 行为主体:学生(体会省略后的解读); 行为程度:初步; 行为动词:理解; 主体通过动词所体现的内容:布朗运动的基本特征。,行为 结果,二、课时教学目标叙写的基本要素,1、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即学习者,行为目标描述的一定是学生的行为,不是教师的行为。有的目标表述成“教给学生”或“使学生掌握”都不规范。 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有时书面上可以省略,但思想上应牢记,合适的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学习者的,比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掌握” 举例:“在课堂计算讨论中,学生能讨论出该有机物的结构” 。,二、课时教学目标叙写的基本要素,2、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绘制、解决、背诵等。 行为动词的使用情况直接关系到目标叙写的具体性。体现了不同要求的学习水平(学习目标)。如“了解”水平的动词,使用“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理解”水平的动词,使用“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 ,其具备可观察、可操作性,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价值就会提高。 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学习水平(目标)的要求,选项用恰当的行为动词进行表述。,二、课时教学目标叙写的基本要素,3、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请看下面几种类型: 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举例:“可以(不可以)带计算器”。 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举例:“给出所有原子量,能计算出”。“根据图示,可以” 三是时间的限制,举例:“在10分钟内,可以”。 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举例:“在课堂讨论中,能”。,二、课时教学目标叙写的基本要素,4、行为程度 行为程度是指学生对学习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价测量学习表现或者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设计出三种方案”。 如:“熟练地”、“至少”、“百分之都对”、“完全无误”。 完整举例: 举例:氧化还原反应的目标的书写:“学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后(行为条件),学生(行为主体)能熟练地(行为程度)指出(行为动词)氧化还原反应的四种物质(学生行为所对应的内容)”。,三、课时教学目标叙写时常出现的问题,以高中化学学科某一教学设计中课时教学目标的叙写为例。下面是某教师写的教学目标(关注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 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的物理、化学性质。 使学生了解羟基的特性。 引导学生掌握甲醇、乙二醇和丙三醇的应用。 使学生认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乙醇的结构,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探索的基本过程,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分析和探索能力。,三、课时教学目标叙写时常出现的问题,问题一: 用“教学目的”代替了“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分析和探索能力”。这些概念性的叙写只是方向性的说明,对课堂教学无具体的指导意义和评价的价值,况且一课时的学习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性。教学目的可在单元教学设计中体现。 “目的”常常是一种方向性的说明;“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下面再举一例说明课程“目的”与“目标”的叙写方式,请体会两者的区别:,三、课时教学目标叙写时常出现的问题,目的。通过电学课程的学习,旨在: 行为是方向性的 1提高学生对电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应用的认识。 2培养学生对电学作为一实用科目的兴趣。 3鼓励学生在电学上发展有关技能及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用电安全的意识。 目标。完成此课程后,学生能够: 行为是具体的 1描述课程涉及的电路元件的特性。 2运用在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设计问题。 3设计、制造及测试简单电子装置,报告该装置的制作过程。 4选择适当的电路元件和仪器,安全有效地去完成设计任务。 5遵守操作安全规程。,三、课时教学目标叙写时常出现的问题,问题二: 所反映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使学生了解羟基的特性。”、“引导学生掌握甲醇、乙二醇和丙三醇的应用”、“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等方式,没有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也就是说,课程标准检验的是评价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教师的教学成果是通过学生学习成果来体现的。所以不符合叙写的要求,也不符合教学实践的要求。 我们观课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三、课时教学目标叙写时常出现的问题,问题三 行为动词的运用笼统、模糊。如:“掌握甲醇、乙二醇和丙三醇的应用”、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等,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过于宽泛,无法检测、无法评价。,三、课时教学目标叙写时常出现的问题,问题四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的另外两个基本要素: 行为条件(完成学习任务的条件,如通过) 行为程度(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程度,如基本上,80%)基本没有显现,而这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不可能全部学生都完全掌握学习内容。 由此可见,该教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