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周围神经病09.ppt_第1页
课件:周围神经病09.ppt_第2页
课件:周围神经病09.ppt_第3页
课件:周围神经病09.ppt_第4页
课件:周围神经病09.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围神经疾病,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彭海峰,本节课内容,概述 三叉神经痛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坐骨神经痛 多发性神经病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概述,一、解剖及生理 周围神经系统是指脊髓及脑干软脑膜外的所有神经结构,它包括: 脑神经(嗅、视神经除外) 脊神经 神经节、 神经干、 末梢分支、 周围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 周围神经,脑,脊髓,躯体神经,内脏神经,脑神经,脊神经,脊神经,成分,后正中线两侧 的肌肉和皮肤,除胸神经外,其余 脊神经前支交织 成丛相应部位,脊神经,组成 分支,前根,脊神经前支,后根,脊神经节,脊神经后支,31对: C 1-8, T 1-12, L1-5, S 1-5, CO 1,(交通支),脊神经前支,多数脊神经前支交织成丛,颈丛,臂丛,胸神经 前支,腰丛,骶丛,C1C4,胸锁乳突肌 上半深面,膈神经 和 4条皮支,C5T1,斜角肌 间隙,锁骨 后上方,腋窝,干,股,束,胸长神经 和 胸背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腋神经 和 桡神经,L4-L5,全部S ,CO,腰骶干,T1T12,T12L4,根,概述,周围神经结构: 神经元(胞体胞突)、 神经纤维(轴索、髓鞘)、神经内膜 神经束、束膜 神经干、外膜 神经纤维分为: 有髓纤维(运动、深感觉纤维居多) 无髓纤维(痛温觉、自主神经居多),概述,在神经根和神经节处血-神经屏障缺如,致上述部位易于受损。 脑神经、脊神经通过蛛网膜下腔时,均缺结构完整的神经外膜,浸浴在脑脊液中,易受脑脊液中物质影响。,二、周围神经疾病的病因,特发性 营养性 代谢性 药物及中毒,肿瘤性 血管炎性 嵌压性 遗传性 传染性及肉芽肿性,三、周围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机械损伤 压迫性 遗传代谢性,中毒性 免疫性,四、周围神经病理改变 华勒变性、轴索变性、 神经元变性、 节段性脱髓鞘,概述,五、周围神经病损症状 感觉障碍:缺失、异常、疼痛。 运动障碍:肌束震颤、肌痉挛、痛性痉挛、肌力减退或丧失、肌萎缩 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自主神经障碍:出汗异常、括约肌功能障碍 其它:肌肉失神经支配,致营养障碍,概述,六、辅助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NCV) 肌电图检查(EMG) 检查意义:发现亚临床神经病 协助定位 鉴别轴索或髓鞘病变 鉴别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害,三叉神经痛,一、定义: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的反复发作性的剧痛。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三叉神经痛。 二、病理改变:三叉神经感觉纤维脱髓鞘或髓鞘增厚、轴索变细或消失、血管压迫。 三、三叉神经行程路经:,三叉神经,Trigeminal n.,卵圆孔,圆孔,眶上裂,眶内结构和 眼裂以上 皮肤,鼻粘膜和 鼻背,口裂和 眼裂之间 皮肤 及深面结构,口裂以下和 颞区皮肤 口底结构,三叉神经痛,四、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疼痛多局限于三叉神经一支或两支,以第2、3支最常见、很少三支同时受累; 疼痛特点:突发突止,每次数秒至1-2分钟;呈针刺样、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有扳机点;可伴有痛性抽搐。 病程反复,可呈周期性; 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三叉神经痛,五、诊断 根据疼痛部位、性质、扳机点、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确诊。 六、鉴别诊断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可合并其它脑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双侧受累。见于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等 舌咽神经痛:疼痛部位不同,多局限在扁桃腺、舌根、咽、耳道深部。,六、鉴别诊断 蝶腭神经痛:疼痛部位不同,无扳机点,发作时可伴有鼻粘膜充血、鼻塞、流泪。 牙痛 鼻窦炎 非典型面痛,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七、治疗 药物治疗: 抗癫药物 首选卡马西卡,0.1-0.2 tid-1.0/d 苯妥英钠,0.1 tid-0.6/d ; 氯硝西泮6-8mg/d VitB12:大剂量1000-3000ug im 2-3/w4-8W,七、三叉神经痛治疗,封闭疗法:用于药物治疗无效者,用无水酒精、甘油封闭三叉神经分支或半月神经节。 射频电凝疗法:立体定向下进行; 手术治疗: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除,或微血管减压术; -刀或X-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解剖(见图) 定义: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 病因: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局部血管痉挛缺血。 病理:神经水肿、脱髓鞘,重者轴索可变性,面神经,脑桥延髓沟 (中),内耳门,茎乳孔,Facial n.,面神经核,孤束核,上泌延核,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舌前2/3 味觉,翼腭N节,下颌下N节,鼓索,膝神经节,岩大神经,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 任何人可发生; 周围性面瘫,可伴有舌前2/3味觉减退或丧失,听觉过敏; Ramsay-Hunt综合症,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区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Guillain-barre综合征 2.耳源性面神经麻痹或肿瘤所致周围性面瘫:往往有原发病相关症候 .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 .神经莱姆病,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 皮质类固醇治疗:宜早期使用 目的: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功能恢复。 剂量:pred:30mg/d5d逐渐减量(7-10d);DXM10-15mg/d7-10d。 B族维生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阿昔洛韦:Ramsay-Hunt综合症时 理疗:超短波、红外线、热敷。 康复治疗 手术疗法:宜在严重病例试用,或整容手术。 预防眼部并发症,预后 不完全性面瘫,通常病后 1 3 周开始恢复, l 2 月痊愈。 完全性面瘫或双侧面神经兴奋值差 10mA 或病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为健侧 0 以下,则预后较差,需 6 月 1 年 。常合并面肌痉挛、反常的味觉泪反射(进食咀嚼时,病侧眼泪流鳄泪征)。,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脊神经疾病,单神经病 桡神经麻痹 正中神经麻痹(腕管综合征) 尺神经麻痹 坐骨神经痛 病因 1.神经失用2.轴索断伤 3.神经断伤 4. 嵌压性神经病,c5,c6,c7,c8,T1,正中神经,Median n.,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臂丛,组成和分支,Brachial plexus,2019/4/24,35,可编辑,臂丛后束分支:,主干行程 分支支配 伸肘伸腕伸指,穿旋后肌,沿桡神经沟下行,肱桡肌覆盖下,桡神经 浅支,桡神经 C5-T1,肱三头肌,绕至手背桡侧,手背桡侧半和2个半指,桡神经浅支,前臂伸肌+ 肱桡肌,桡神经 深支,肱肌和肱二头肌 之间进入肘窝,桡神经 深支 起始,臂丛分支:,正中神经 C6-T1,起点 主干行程 分支支配 功能:前臂旋前屈腕屈指 症状: 旋前屈腕拇指对掌受累 猿手 感觉障碍,由臂丛内、外侧束合成,伴肱动脉,沿肱二头肌 内侧缘下行,穿旋前圆肌,指浅、深屈肌之间,穿腕管进入手掌,前臂前群 6 块半 ( 除外肱桡肌; 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鱼际肌 (除外拇收肌) 1 、2 蚓状肌,桡侧手掌2/3 和3个半指,正中神经返支,指掌侧总神经,臂丛分支:,起点 主干行程 分支支配 功能:屈腕、小指外展、对掌、屈曲 症状: 手部小肌肉运动障碍 爪形手 感觉障碍,臂丛内侧束发出,经尺神经沟,向后穿臂内侧肌间隔,经腕管表面进入手掌,尺侧手掌1/3 和1个半指,尺神经 C8-T1,尺侧腕屈肌 和指深屈肌尺侧半,尺侧腕屈肌掩盖下,除正中神经支配外的全部手肌 拇收肌, 3.4蚓状肌, 骨间肌,小鱼际肌,手背尺侧半 和尺侧 2个半指,尺神经深支,浅支,手背支,标本观察:臂丛分支(手背),手的皮神经分布区,坐骨神经痛,组成:L4-S3 行程: 分类: 病因: 原发 继发 部位 :根性 干性 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药物、封闭、物理疗法);手术治疗,标本观察,T12,L1,L2,L3,L4,L5,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 神经,闭孔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腰骶干,腰、骶丛及分支,骶丛,L4,L5,CO1,臀上神经,臀下神经,穿出梨状肌上孔,穿出梨状肌下孔,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阴部神经,Sacral plexus,Lumbosacral trunk,腰骶干,标本观察,骶丛分支,坐骨神经 Sciatic n.,梨状肌下孔穿出, 经坐骨结节和大转 子间,在股二头肌 长头掩盖下下行,臀上神经,臀下神经,出梨状肌上孔,臀中小肌,臀大肌,至膕窝上角 分为2支,股后肌 群,股后皮神经,梨状肌下孔穿出 再穿坐骨小孔 会阴部,会阴肌肉 皮肤,阴部神经 pudendal n.,梨状肌下孔穿出,(臀区和股后区),标本观察,坐骨神经分支,自膕窝上角垂直下行 伴胫后血管走在小腿 后群肌浅深层之间,胫神经 Tibial n,经内踝后方 (踝管) 足底,小腿后群肌,分为2支,足底肌 皮肤,腓浅神经,腓总神经,沿膕窝外上缘行向外下,绕过腓骨颈分为 2 支,小腿外侧群肌,进入腓骨 长、短肌间,腓深神经,伴胫前血管进入小腿前群肌间,小腿前群肌,内侧1个半趾 皮肤,标本观察,小腿中、下1/3 浅出, 越踝关节 前方足背,足背皮肤,越踝关节 前方足背,足背肌,Common peroneal n.,多发性神经病,一)、定义: 又称末梢神经病,是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多发性神经病,二)、病因: 很多,如药物、中毒、感染、代谢性疾病、肿瘤、营养缺乏、遗传等均可引起。 三)、病理: 轴索变性和节段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四)、临床表现: 1.任何人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临床表现因病因而异,呈急性亚急性慢性经过。 2.共同特点: 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3.脑脊液正常或蛋白含量轻度增高。,多发性神经病,五)、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NCV测定:病因诊断 六)、鉴别诊断: 1. Guillain-barre综合征; 2.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3.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病,七)、治疗: 病因治疗: 2.对症治疗:B族维生素,神经生长因子,止痛剂治疗。 3.理疗及康复治疗,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GBS),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 一、流行病学: 发病率:0.6-1.9/10万人,男女; 国外无明显季节性,国内北方省份夏、秋季好发;,二、病因: 病前有非特异性感染或疫苗接种史; 最常见空肠弯曲菌(CJ)感染,腹泻起病者CJ感染率高达85%;我国以Penner 19型最常见; 可能与CMV、EBV、HBV、HIV、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三、发病机制分子模拟机制 周围神经髓鞘抗原: P2蛋白:致神经炎作用最强 P1蛋白:相当于MBP P0蛋白:含量最多 MAG-髓鞘结合糖蛋白 病原体某些组分与周围神经组分相似免疫系统错误识别自身免疫性T细胞致敏和产生自身抗体周围神经组分免疫应答周围神经脱髓鞘。,四、临床表现: 多数病前1-3周有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史; 大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部分1-2天内迅速加重; 四肢完全性驰缓性瘫痪,呼吸肌麻痹;Landry上升性麻痹; 感觉障碍呈未梢型,但不如运动障碍明显;,四、临床表现:,可有颅神经损害,常见面神经麻痹、其次延髓麻痹; 自主神经症状:皮肤潮红、出汗、手足肿胀、心率、血压异常、暂时性尿潴留; 均为单相病程,4周时肌力开始恢复,恢复中有波动,但无复发-缓解。,五、 GBS变异型: Fisher综合征:GBS变异型,表现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三联征。 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中国瘫痪综合征,纯运动型,病情重,预后差。 脑神经型:,六、辅助检查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为本病特征性表现。 心电图异常,为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所致。 电生理检查: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NCV减慢,波幅可正常或降低;早期F波或H反射延迟或消失。 腓肠神经活检:脱髓鞘和炎性细胞浸润,但仅为参考。,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病前1-4周有感染或疫苗接种史;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四肢对称性驰缓性瘫痪; 未梢型感觉障碍 ; 颅神经损害;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 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NCV减慢, 早期F波或H反射延迟或消失。,鉴别诊断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 急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功能性瘫痪,八、治疗 原则是辅助呼吸、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及病因治疗。 (一)辅助呼吸:抢救呼吸肌麻痹是治疗重症GBS的关键。 有缺氧症状,肺活量降至20-25ml/kg,Po270mmHg应尽早使用呼吸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等并发症。,(二)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持续心电监护,并酌情处理; 血压治疗:高血压-受体阻滞剂; 低血压补充胶体或调整体位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和治疗坠积性肺炎和脓毒血症,(二)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预防褥疮 及早开始康复治疗; 不能吞咽者可鼻饲; 处理尿潴留,便秘; 处理疼痛:卡马西平、大剂量激素; 及早识别和处理抑郁症、焦虑症,(三)病因治疗 血浆置换(P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