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史纲要》课程调查报告设计方案.doc_第1页
《中国近现史纲要》课程调查报告设计方案.doc_第2页
《中国近现史纲要》课程调查报告设计方案.doc_第3页
《中国近现史纲要》课程调查报告设计方案.doc_第4页
《中国近现史纲要》课程调查报告设计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 学院 系 专业 班B组成员调查时间:2010年5月22日调查地点: 学院调查对象: 学院在校全体学生目录l 人员分配1l 调查问卷设计思路2l 调查问卷样卷3l 前言4l 调查问卷分析4u 同学对中国近现代史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性还不够明 确4u 同学对中国近现代史课程内容整体认知不深 5u 同学们对从历史中汲取思想上的营养不够注意 6u 同学们的历史观和对某些历史问题的认识不够全 面7同学们提出的建议 8结束语 9人员分配: 组长: 问卷设计: 实地调查: 数据整理与分析: 调查问卷的起草 修改与整理: 调查问卷设计思路:设计思想:通过此次调查,想要了解同学们是怎样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的(1、2、3等题目的在此);以及在此基础上是否培养起了正确的历史观、社会观和人生观,是否在对待历史问题上具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看法(4、5、7、8、9、10、等题目的在此)。报告评析的详细(参考)标准:第1题:调查学习的目的性;第2、3、10题:调查对该课程的整体认识和学习效果;第4、6、9题:第4、9题调查研究历史事件的角度;第6题调查个人对历史的关注程度,关注方法;其实这三题是调查个人是否注意从历史中去汲取思想上的营养;第5题:调查对待历史时间的态度,其实还是调查个人的历史观;第7、8题:调查个人的历史观和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独立认识。样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调查问卷系别:-专业:-性别:- 单项选择题1. 在你看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 ( ) A 政治理论课 B 历史课C 历史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D 政治性的历史课2. 对于该课程的意义,你学习的体会是( )A 重要,受益较大 B 内容丰富,有必要学习C 对历史不感兴趣 D与高中历史课内容重复,没有必要学习3. 你认为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线是( ) A 革命 B 现代化 C 革命 + 现代化 D不清楚4. 在学习过程中,你最关注( )A 历史事件 B 历史人物 C 历史过程 D 历史走向5. 下列你最感兴趣的历史时段是 ( ) A 18401919 B 19191949 C 19491976 D 1978年至今6. 你平时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是( )A 历史书籍 B 网络 C 报刊杂志 D 电视7你对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戊戌变法有什么样的感受?( )A.最终仍然以失败告终,没什么作用;B.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并起到了思想上的启蒙作用,是进步的;C.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没有太大意义;D不知道,没想过;8. 通过学习,你对“三个选择”(即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的结论的态度是 ( )A 接受 B 基本认可C 不清楚 D 不同意9. 你认为我们在研究历史问题时重点要把握些什么?( )A.主要的政治人物 B.主要的社会科技C.主要的历史发展规律 D.不知道10.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 ( ) A 获得了新的历史知识 B 树立了科学的历史观C 把握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D 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衷心的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谢谢前言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族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但现在,许多同学对中国近现代史并不怎么感兴趣,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并不怎么重视。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为了使同学们建立起对历史问题的独立观点和看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培养起同学们正确的历史观、社会观和人生观,就此,我们生化系生物工程专业091512班的全体同学做了关于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析一、同学对中国近现代史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性还不够明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并非历史课程。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他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口号。邓小平也十分重视用历史来教育人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年。他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然而,这似乎不是问题的“问题”却在调查中显得十分突出。有17%的同学认为这是一门历史课,22%的同学认为是政治理论课,41%的同学认为是历史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20%的同学认为是政治性的历史课。竟只有不到半数的同学选择正确。二、同学对中国近现代史课程内容整体认知不深 “纲要”涵盖从1840年至今170多年的历史,如此海量的“大历史”对“纲要”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了解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需求?这是以下调查问卷选项设计的主要目的。由于对该门课程认识不够,对该门课程的意义认识也不一,只有25%的同学认为该门课程重要、收益重大,41%的同学认为该门课程内容丰富、有必要学习,而14%的同学认为与高中历史课内容重复、没有必要学习,20%的同学对历史根本不感兴趣。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史学界一直有“革命史观”与“现代化史观”的不同看法,这自然会反映到教学实践当中。在受访学生中,60的同学认同“革命+现代化”,认为“革命”、“现代化”的分别占17、19,表示“不清楚”的有4%。由此看来,“纲要”教学基本明显摆脱传统“中国革命史”课程的影响,不仅反映出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而且符合新世纪大学生政治理论教育的客观要求。关于课程学习的最大收获,选择“把握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获得了新的历史知识”、“树立了科学的历史观”的同学分别占16、19、27,而38的同学选择了“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可见,教师的教学得到了绝大多数的同学的认可。三、同学们对从历史中汲取思想上的营养不够注意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教学实践中的一大问题是教师如何把握历史内容的全面性与重点性。关于“你认为我们在研究历史问题时重点要把握些什么”,选择“主要的政治人物”、“主要的社会科技”、“主要的历史发展规律”、“不知道”的同学分别占28%、20%、46%、5%。关于“在学习过程中,你最关注什么”,选择“历史事件”、“历史走向”、“历史人物”、“历史过程”的同学分别占27、25、25、23。与前三者差异不大相比,“历史过程”关注度的偏低说明大学生已经从中学系统学习知识转移到大学关注个人兴趣与培养能力的方向,而“纲要”教学对此应有针对性的调整。在对“平时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的调查中,43%的学生选择历史书籍,13的学生选择电视,19的学生选择网络,25的学生选择报刊杂志。作为高知群体,大学生了解历史仍主要依靠专业书籍,而“新媒体”并非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在“纲要”教学中应注重给学生提供专业性的参考书目。四、同学们的历史观和对某些历史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阶段,史学界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有的主张“两分法”即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有的主张“三分法”即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中国现代史(19191949)、中国当代史(1949年至今)。那么,历史时段的远近是否构成影响同学兴趣偏好的因素呢?在“你最感兴趣的历史时段”的调查中,选择“18401919”、“1978年至今”、“19491976”的同学分别占24、23、20,而33的同学选择“19191949”。可见,前三者的相对均衡的正态分布足以说明时段远近不是影响同学兴趣的关键因素,而后者的高比例或许与近些年社会上出现的“民国热”有关。在“对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戊戌变法有什么样的感受”的调查中,10%的同学认为最终以失败告终没什么作用,18%的同学认为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没有太大意义,9%的同学不知道没想过,而63%的同学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的经济的发展并起到思想上的启蒙作用,是进步的。在对“通过学习,你对“三个选择”(即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结论的态度是”的调查中,有41%的同学认为接受,40%的同学表示基本认可,14%的同学认为不清楚,有5%的同学表示不同意。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大多数同学树立起了争取的历史观,但是,对某些历史问题的认识仍不够全面。同学们提出的建议1. 教材中增加图片,加入更好的平常不易见的事件和人物,揭示人物或事物背后的秘密和真相,对个别重要的历史人物能正方两面阐述;2. 还原历史真相,改革教科书,教材编得更简洁点,希望将古代史也编 进去,多增加一些历史典故、野史;3.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课堂产生学生思想,让课堂展示教学个性;4. 希望老师在讲课时,能结合自己经历,讲述一些历史事件;5. 知识量太大,希望开卷考试;6. 希望老师加强课堂交流,多联系历史事实,可以纵观古今,讲得更广泛点;7. 学生不说的,请老师鼓励他说;学生说不准的,请老师引导他们说8. 希望教学方式多样华,老师上课时多放一些视频,更好地结合教材讲课;9. 希望老师将历史内容在某个战争故事中再现,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活课堂氛围;10. 希望老师可以系统地讲一下从一战到现今的历史进程;结束语从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那充满了黑暗和艰苦的日子里,进步的有志之士用自己的血泪为中国寻找着出路。俄国的十月革命让中国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的决心。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基本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巨大的变化推动了我们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认识的深化,推动了我们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全面深入的了解,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巨大进步。这段中国近现代代史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和学术转型的产物,一门学问的学科体系是什么面貌,关系到我们对这门学科基本面貌、总体面貌的认识,关系到这门学科的学术性、科学性问题。通过这种研究与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