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为”字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孙文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左传》中“为”字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孙文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左传》中“为”字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孙文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左传》中“为”字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孙文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左传》中“为”字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孙文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左传中“为”字使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 孙文件 学号: 200401090113 专业: 汉语言 指导教师: 王开扬 教授 学 院: 文学院 1 2008 年 5 月 4 日 目 录中文摘要 3英文摘要 4一、 引言 5 二、 实义动词“为” 7 三、 随文生义现象的根源和启示 8 四、 系词“为” 10五、 介词“为” 11六、 副词“为”和语气词“为” 12七、 特殊用法 12八、 复式虚词 12九、 其它特殊用法 12十、 结语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 左传中“为”字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摘要:本文把左传一书中“为”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并通过把阅读古籍和研究古代的语言结合起来。文中通过引用王力、洪诚、杨伯峻、周法高、何乐士等人的观点,特别是王、洪二人关于“为”字是否具有系词性各自提出不同观点,具体阐释分析其语境、语法等意义,来探讨其在上古汉语中的词性,这项工作对于今后汉语词汇发展史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特别是古代汉语史。但时至今日,学界仍未对“为”字是否在先秦时代充当过系词做出明确界定,此外“为”字如何由代词一步步转换为系词的,这个过程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深思考。这也是我们也要面临的问题,本人在参考何乐士先生研究成果中,着重谈到了对“为”字系词性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关键词: 左传 为 使用情况 调查报告中图分类号: H031 Annals of Zuo “Wei” the character service condition report of investigation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a book “Wei” the character takes Annals of Zuo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utiliz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 method, and through unified the reading ancient book and the research ancient timess language. In the article through quotes Wang Li, Hong Cheng, Yang Bojun, Zhou Fagao, what Le Shi et al. the viewpoints, Specially the Wang, the Hong two people about “Wei” the character whether has is the lexical category proposes the different viewpoint respectively, The concrete explanation analyzes its significances and so on linguistic environment, grammar, discusses it in the antiquity Chinese lexical category.This work will be has the profound significance regarding the next Chinese glossary history, specially ancient times Chinese history. But, the educational world still right “has not been at this point” the character whether has acted as in pre-Qin time is the word makes is clear about the limits, How in addition “Wei” the character one transforms by the pronoun for is step by step the word, this process is also is worth us going to the deep ponder. This is also the question which we must face, Myself in refer to what Mr. Le Shi in the research results, talked about right “Wei” emphatically the character is the lexical category question proposes own view and the opinion. Keywords: Annals of Zuo Wei Service condition Report of investigation 一.引言“为”字上古匣母歌部,文字学家罗振玉认为:“为”字像人手牵象之行,意古者役象以助劳,其事或尚在服牛乘马以前,(1)“为”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重要词汇,在上古汉语文献中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历史意义复杂,意义多变,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对象。本文是以左传一书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定性的方法,探讨“为”字的语义和语法分布。本文采用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90年第二版1。 关于左传中“为”字的用法,前人有许多研究成果,各家结论也不尽完全相同,曾对左传作过系统研究的学者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是何乐士,何乐士在古汉语语法研究论文集中,提到过“为”字的分析,按照何先生的分析统计结果,“为”字在左传中共出现1537例2。主要有动词用法,另有介词、副词、语气词等少量用法,但何先生不承认有系词用法,从“为”字的语法分布看,主要是充当谓语动词和带宾语等。 我们统计的数据以及结论与何先生的结论或许有些差异,这个统计结果总数和何先生在其文章中统计的结果一致,这些统计结果数据包括出现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的“为”字和引文中的“为”字。详细分布如下:左传中为字动词用例1253 ,系词用例25 ,介词用例244 ,语气词2 ,副词1 ,特殊用法1 ,人名用例 11 。在上面的统计结果中,将“为”字作系词用法单独列了出来,故与何先生的统计结果出入有异。 二.实义动词“为” “为”字在左传中作为实义动词使用,实例达1200多例,从其意义上看,“为”字随文生义现象突出,在书中出现“为”字具体意义达一二十种,但实际上,这些意义大多数都是“为”字的基本意义在具体语境中的变体。 “为”字的本义是人手牵象进行劳动之意,表示有作为,围绕这一中心,左传中便引伸出许多具体的意义,我们对其大致的归纳如下:(1)直译为“做”,泛指各种行为。这一类随文生义现象较为特殊,多数情况下可以为“做”讲。例如: 仲子生而又有文在其乎,曰为鲁夫人。(隐公元年)卫国褊小,老夫髦矣,无能为也。(隐公四年) 郑能何为?随不许。 (隐公六年) 在我而已,大国何为? (桓公六年) 其族为乱,冬,巴人因之以伐楚。 (庄公十八年) (2)做作为,成为,其宾语多为名词,例如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隐公三年) 王子孤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 (隐公三年) 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 (隐公八年) 以火宫之椽为卢门之椽。 (桓公十四年) 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庄公三年) (3 ) 做修建、设置、建造。例如: 公攝位而欲求好於邾,故为蔑之盟。 (隐公元年) 为城下之盟而还 (桓公十二年) 五月,郑厉公卒,王巡虢守,虢公为王宮于玤,(庄公二十一年)为馆於其宫侧,而振万焉。(庄公二十八年)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於楚。(僖公二十一年) (4)做制作、创作等,例如: 君为三覆以待之,(隐公九年) 君子曰:善自为谋。(桓公六年) 其支曰:吾与女为难 (文公二年) 赵氏新出其属曰臾駢,必实为此谋,将以老我师也,(文公十二年) (5)做施行,例如: 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 (隐公三年) 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使为工正,(庄公二十二年)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僖公九年 ) (6)做治理、处理。 例如: 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隐公六年) 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僖公七年)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僖公二十二年)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昭公二十九年) (7)做遵从、从事、信仰等例如: 晋国之乱制也,若之何以为法。(昭公二十九年) 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昭公三十二年) 三.随文生义现象的根源和启示随文生义,作为词义引申的另一种说法,谈到这个概念,就要涉及到本义和引申义两个概念。3.1 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就是指词的本来意义,在时间上,应早于引申意义,但是关于那一种意义才是词的本义,这是一个非常难以考证的,也无从考释,所以只能根据显存的最早文献进行考释,并不代表一定就是词的本义,我们知道,汉语历史悠久,而汉字历史不过几千年,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依据字形进行分析,并尽量搜集古老的材料,研究分类,并使我们找到的“本义”更加接近原始意义,“为”字本义在说文中被释为:“母猴也”。而罗振玉先生认为是“人手牵象进行劳作之义”,这种争议就说明“为”字的原始意义已经很难考释的清楚了。(尽管罗振玉先生说法是本意,但这并不就一定是其原始意义)3.2 词的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就是从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一般把词义的引申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引申,顾名思义就是从本义直接引申;其二是间接引申,即“展转他训的意思”就是从直接引申再引申。 “为”字作为实义动词时其令人眼花缭乱的随文生义的现象也就是其词义引申的结果, (作)可以引申为作为、成为、当做;还可引申为劳作、治理;还有施行、制作等。我们知道,一个词汇在某一阶段随文生义现象较突出,这就说明它是该词义在此阶段的常用词汇,从反面上讲也反映出该阶段的历史状况。比如:罗振玉先生对“为”字的考证:“其事或尚在服牛乘马以前。” 因此,汉民族“服牛乘马”应当在诗经以前或至少不迟于这个时代。何乐士等先生也是以此为标准来考证先秦语言中的词汇本义的。因时代的需要,故其被频繁使用,所以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且被人们广泛认同和接受,所以一个词义的使用与其历史状况是分不开的,且有助于这个词汇及其引申义在语言中的运用。 四.系词“为”关于上古的系词 马氏文通中说道:“起、表两词之间无断词为间者,常也。”金兆梓先生在其国文法之研究二十一、二十二两节说:当初系词没有造完全,这种虚字可有可无,亦并非绝对不用。他引檀弓“夫夫也为习于礼者”为证,当然其所指的时代包括周、秦3。 王力先生认为:“系词是在判断句中把名词谓语联系于主语的词。系词这个概念是从逻辑学来的,他的任务是联系主谓两项,缺一不可。”自从王力先生提出他的观点,持明确不同观点的很少,直到洪诚先生在其论南北朝以前汉语中的系词中明确对王力先生有关系词的观点提出不同观点。王力先生在中国文法学初稿和中国语法理论中提出:“为”字不是系词,因为“为”在先秦文中,没有像南北朝以后用“是”那样的主格为名词,表词亦具备的典型用法。在名词性的表词前用“为”要受特殊条件的限制,不像“是”用得那么自由4。而洪诚先生在其论南北朝以前汉语中的系词认为,看“为”字在上古时代是否做过系词,要用单句的语法条件来衡量它;不能在单句的结构之外加上很多的限制,时而说它是系词性很强,时而又说它不是系词,先秦文有不少的名词句用“为”联系主、谓语。像“周公为弟”这种句子并不违反先秦语法,并非特殊情形。洪诚先生还认为在讨论系词的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叫系词?系词和动词的界限在哪里?这两点必须清楚,否则的话,问题就无从谈起。尤其是古代书面语,每每各种不同类不同义的词用同一个字来标记,最容易发生误解。马氏文通中的断词与金兆梓先生所谓系词均是指此类。就其能表示肯定或表示否定的作用而言,叫做系词。它不是主语发出的动作,它毫无动作性,所以不是动词,因此另立名称,现代汉语里有这种词,称为系词;上古如果有这种词,当然也可以称为系词。然而在现代汉语里的定义是: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主语和表语的同异关系。最典型的句子是具备名词性的主语和名词性的表语5。王力先生就是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古代汉语的系词的。我们认为 “上古时代不用系词为常,又并非绝对不用。”也正是这种可用可不用的事实上显示出它与动词的本质区别。但实质上,它毕竟还是述说主语的词,所以这又是它与动词的共同点。 按照王力先生的观点, “为”字本身不是一个系词,而是一个动词。“为”字的本义是“做”,在上古某些句子里,它具有一种引申的意义,使我们能够译成现代的“是”字。例如: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字路曰:“为孔丘”(论语 微子) 王力先生又说:这是叙述句代替了判断句。在用“也”字煞句的情况下,一般不用为字,“也”字煞句是上古判断句的基本形式;在特殊情况下,“为”才是必须的。譬如,在主语和“判断语”指称同一事物的时候。例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 为政)王力先生统把这些句子时为判断句的特殊形式,而不是“为”字作为系词的用例。但是在左传的考察中,我们发现“为”字用法类似系词的力法还是有一些的。而不像王力先生所讲的那样“上古不存在系词”。例句如下: 孝弟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奸为凶德。文公十八年 余为伯脩,余而祖也。宣公四年 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此子为穿封戍,襄公二十六年 左师曰:谁为君夫人?余胡弗如?襄公二十六年 穆叔赋采蘩,曰:小国为蘩,大国省穑而用之,其何实非命?昭公元年 故辰为商星,参为晋星。昭公元年 自王以下,其二为公,其三为卿。食日为二,旦日为三,昭公五年 离火也,离为火纯离为牛。昭公五年 中美能黄,上美为元,下美则赏。昭公十二年 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故为帝丘;其星为大水。昭公十七年 曹为伯甸,非尚年也。定公四年 余为混良夫,叫天无辜。哀公十七年 宁武子为辅 僖公二十八年 以其女妻伯比,实为令尹子文。宣公四年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这些“为”字可用也可不用的。依照王力的观点,在这些例子里,“为”担当系词功能只是翻译使然,而且把翻译得方法用于研究古今、中外语法的不同,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方法。同时我们知道,“为”在古代字书里,没有训为“是”的,据现有材料所知可能是清初刘淇,他最早把“为”字训为“是”。我们还是比较赞同洪诚先生的观点,按照洪诚先生的观点,在上古时代,既有纯粹的系词“是”,更有加强语气为主要作用的系词“为”。在纯粹系词“是”没有出现以前,它曾适应语言的需要,担任过“是”所担任的职务。只要“为”曾用在名词谓语句的主、表两语之间,我们就要承认它是系词创造过程中的系词之一。而且在上古,绝大多数系词用在非名词谓语句,并主要起加强语气作用。 五.介词“为” “为”用于介词是它的诸多用法中争议最小的一个,在左传中共有244例,关于 “为”字用作介词用法,也可以划分为较大的几类,相对于实词用法来看,类与类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5.1引进施事 表示被动,引进行为主动者,动作的施事。经常会与其他的解词搭配使用,常见的有:甲:“为所”乙:“为见”丙:“为所见”丁:“为于”但在左传这本书中,这些用法并不常见,而是以下的用法: 公子达曰:高伯其为戮乎!(桓公十七年)不然,必为吴禽(襄公二十五年) 君子曰:失礼违命,宜其为禽也。(宣公二年) 5.2 引进原因 这类“为”字 后面多跟谓词性成分,陈述一种原因,整个成分作谓语,例如:卫人为之伐郑,取癝延。(隐公元年)为公故,曰“君”氏。(隐公三年)公伐邾,为宋讨也。(隐公七年)会于稷,以成宋乱,为贿故,立华氏也。(桓公二年)5.3引进动作受益对象 这类“为”字后面多引导体词性成分,且作为状语成分较多。例如: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隐公元年) 纪裂缛来逆女,卿为君逆也。(隐公二年) 公为之请糴於宋、卫、齐、郑礼也。 (隐公六年) 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也” (隐公十一年) 5.4 引进动作相关者 这类“为”字后跟动作相关者,但不是受益者,只是与动作相关联的对象。 郑伯以璧假许田,为周公, (桓公元年) 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 (桓公六年) 初,晋侯使士蒍公子筑蒲与屈,(僖公五年) 六.副词“为”和语气词“为”这两类“为”字用例在左传中是比较少见的,其中语气词2例,副词1例。 语气词: 是之不忧,而何以田为? (襄公十七年) 关于副词,全书就一例,副词: 乌呼!为无望也夫! (昭公二十七年)译文: 啊!没有希望了吧!6 关于这两种特殊用法,我们同意何乐士先生的观点。 七.特殊用法 在左传全书中,以与为两字连用的例句很多,但是“以为”作为一个复音词,这是比较特殊的例子,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寡君以为苟有盟焉,弗可改也已。(襄公十二年) 八.复式虚词 楚永安认为:古汉语中虚词同实词一样,以单音词为主,但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复音词、虚词词组以及虚词的连用形式等。我还是比较赞同楚永安的观点的。但还是但“以为”与“以为”的用法在探讨时还是比较复杂的。但基本上其中的“为”字还是动词词义的,在这里就不探讨了。 九.其它特殊用法 此外全书中还有用于人名中的“为”字 11例 公若献弓於公为 (昭公二十五年) 公为告公果,公贲。(昭公二十五年) 这些例子我们可以作为例外,不予以考虑。 十.结语 在本文中我们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全面地研究了“为”字在左传一书中的用例,可以算得上是何乐士先生结论的一个补充。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首要的就是“为”字在先秦时代是否具有系词性的问题;再者就是,“为” 字从实意动词逐渐转变为虚词这个过程是怎样的?调查不是表面的数据统计,而是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并以结合语言材料为主,本文对于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