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2008年教育十项目标自查报告[1].doc_第1页
一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2008年教育十项目标自查报告[1].doc_第2页
一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2008年教育十项目标自查报告[1].doc_第3页
一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2008年教育十项目标自查报告[1].doc_第4页
一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2008年教育十项目标自查报告[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08年教育十项目标自查报告金平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姜红(2008年11月25日)尊敬的州检查组的各位领导:年终将至,在我县各级各部门、各族群众奋力向各项目标任务冲刺之际,你们不辞辛劳,亲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金平县2008年教育十项目标落实情况向各位领导作如下自查汇报。一、基本情况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最南端,总面积367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9以上。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502 公里,居云南省第二位。全县辖13个乡(镇)93个行政村1013个村民小组,世居着苗、瑶、傣、哈尼、彝、汉、壮、拉祜8种民族和1种尚未确定族别的莽人,总人口3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85.77%,全县农业人口有30.28万人。2007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9566万元,地方财政支出46724万元,自给率为20.47%;农民人均纯收入1205元,农民人均有粮320公斤。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64所,其中小学327所(完小94所、初小76所、教学点157个)、初级中学16所、幼儿园18所(其中民办16所)、高级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有教职工2930人,专任教师2706人,其中小学1533人、初中835人、高中160人、职高63人、进修学校19人、幼儿学前96人(其中民办60人)。在校生60809人,其中小学36255人、初中15735人、普通高中2644人、职业高中296人、在园幼儿(含学前班)5879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3所。全县基本形成了合理的初等、初级中等教育体系,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了协调发展。2008年州委、州政府下达给我县的各项教育工作目标任务都已完成,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二、采取的主要措施(一) 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层层落实责任。县委、政府把“科教兴金”摆在金平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优先地位,把教育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抓经济就要抓教育,抓教育就要抓基础教育的思想,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经常性专题研究教育工作,逐级签订教育目标责任书,各项目标责任具体落实到乡镇、学校。县、乡、村分别成立了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县乡政府职责,继续将教育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二) 认真做好县级领导联系挂钩教育工作。县委、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县级领导联系挂钩教育制度,由38位县领导具体联系挂钩38所中小学。一是要求县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心,把所联系挂钩学校的教育工作抓紧抓好;二是要求联系挂钩领导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把握,综合协调,加强指导督促,协调各方,狠抓落实,为学校顺利完成各项教育指标出谋划策。(三) 进一步完善“1150”工程,确保幼儿入园(班)率稳步提高。根据我县“1150”工程建设规划,全面完成了“十建一扩”,实现今年全面扩招和新增18个学前班任务,幼儿入园(班)率为38.34%,比上一年的34.66%,增加了3.68个百分点。(四) 坚持依法治教,加大“控辍保学”力度。我县结合县情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金平县委、金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关于切实做好2008年秋季学期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金平县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等切实可行的措施,狠抓控辍保学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教,落实县、乡(镇)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工作力度,做到“机构不撤、人员不减、经费不少”,切实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建立和完善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督查督办制度,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顺利完成义务教育。二是强化各级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实行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校长包校,教师包学生的包保责任制。村委会、学校与学生家长签订确保其子女在秋季开学时返校学习的承诺书,切实把保学控辍的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的头上,确保本乡镇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有具体的动员入学和控辍保学责任人。与此同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县人民政府对乡(镇)人民政府依法组织适龄少儿接受义务教育纳入目标责任制,作为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完不成“控辍保学”工作任务的,追究乡(镇)第一责任人法律责任,并责令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完成任务。全县所有中学、中心校都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学籍管理,严把学生入口关、出口关,杜绝学生隐形流失。县教育部门坚持抓好各学校校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将控辍保学工作列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广大教师认真教好书、育好人,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绝不能因学校管理不善或教师的行为造成学生流失。三是认真落实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管好用好“两免一补”经费;四是加大中小学特困学生的救助力度,管好用好“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资金”;五是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及有识之士的支持帮扶救助特困学生;六是将“入学控辍”纳入乡、村规民约,对无故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或监护人给予处罚;七是县乡两级教育执法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招生、收费等教育执法的督查和指导,确保教育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确保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五) 以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为重点,进一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我县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一是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二是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把教师的培训逐步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变为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的全员继续教育,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三是重视研究师资配置问题,不断充实教师队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自然减员数的不断增多,我县教师不足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对全县教师队伍面临的断层、缺编、分布不合理等问题对策的研究。努力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绩效分配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促使教师队伍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合理流动。同时,着力解决学科不合理的问题。2008年,县政府向省州上报争取“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指标128人(小学58人、初中70人)。实际招录了54人(小学23人、初中31人),所招聘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六) 落实创平安、构和谐校园活动。各有关部门、各级教育行政和学校都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师生和家长负责的态度,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学校安全无小事”的思想意识,切实开展好学校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安全机制,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安全大检查及安全隐患排查等各项工作,努力建设平安校园、健康校园、文明校园,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放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全县中小学深入开展了“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在继续巩固35所中小学“平安校园”的基础上,对93所村级完小进行了“平安校园”验收达标工作。(七) 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1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来认识,努力做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依法确保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增长。在作年初预算时,优先考虑安排教育经费,全力提高教育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预算内教育拨款比上年增长41.78%。依法开征城市教育费附加517万元。认真做好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2007年转移支付1645万元,其中用于教育661万元。2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政策。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政策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保证每个农村学生都能享受到政策照顾,杜绝乱收费和搭车收费现象,切实减轻农民供学的经济负担。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政策以来,我县50569贫困儿童、少年享受了“两免一补”这一阳光政策,减轻了贫困地区农村家庭、学校和基层组织的压力与负担,极大地促进了边境贫困地区民族教育及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扭转了贫困地区儿童少年辍学和外流的状况,辍学学生纷纷返校,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明显提高,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入学率稳步提高,在校学生辍学率得以有效控制。巩固了“两基”成果,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和贫困地区人才的培养,为我县巩固“两基”,促进贫困地区教育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共计50569人。享受免除杂费的50569人,其中小学在校生35170人,中学15399人,享受免费教科书50569套,其中小学35170套,中学15399套。享受生活补助34067人,其中小学23030人,年生均补助500元;初中11037人,年生均补助750元。3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上学年全县中小学共有危房18303,经过一年来校舍维修改造工作的开展,本学年中小学现有危房26831(当年新增13954),共排除危房5426,其中小学排除危房4510,中学排除危房916。较下达的排危任务多完成189。使我县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积极推进了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4抓好“实验教学普及县”的巩固提高工作。去年11月27日我县“实验教学普及县”工作,得到了省人民政府的验收。普及实验教学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州教育局“实验教学普及县”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是巩固我县“两基”成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普实”巩固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县、乡镇、学校各级职责,把“普实”巩固与“两基”巩固结合起来,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将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乡(镇)、每所学校。针对我县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不足,配备率低的实际,县委、县人民政府千方百计紧缩其它方面的开支,加大对初中教学仪器的配备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抓好“实验教学普及县”的巩固提高工作。(八) 全面推行教育综合改革,增强办学活力。通过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构建了校长公选制、教职工聘任制,绩效分配制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机制,充分调动了全县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办学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2008年有高中毕业生583人,文科最高分586分,最低分270分,理科最高分656分,最低分235分。上第一批录取分数线的有30人,上本科录取分数线的共189人,上专科录取线的214人,专本科上线率达69.13%。今年全县中考报考数1544人,参加考试人数1514人,最高分663分,上600分的学生有75人。这些成绩的取得使在校的中小学生看到自我发展的希望,增强了求学的信心,促使“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的思想观念转变,同时,也增强了家长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大大地降低了辍学率。三、十项指标完成情况(一) 幼儿入园(班)率(指标36%);新增学期班数(指标18个班):2008年全县有36周岁15335人,入园(班)5879人,入园(班)率38.34%,比指标要求上升了2.34%;新增学前班18个。(二)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指标98.50%):2008年全县有适龄儿童36166人,已入学35624人,入学率为98.50%。(三) 小学学龄儿童辍学率(指标0.70%):上学年初有小学在校生35170人,年内辍学192人,辍学率为0.55%,比指标要求下降了0.15个百分点。(四) 小学六年完学率(指标98.5%):全县2002年小学一年级学生5779人,2008年毕结生数5766人,完学率99.78%。比指标要求上升了1.28个百分点。(五) 初中毛入学率(指标96.5%):2008年有适龄少年16258人,初中阶段在校学生15735人,毛入学率96.78%。比指标要求上升了0.28个百分点。(六) 初中学生辍学率(指标1.40%):上学年初有初中在校生15399人,年内辍学201人,辍学率为1.31%,比指标要求下降了0.09个百分点。(七)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指标23%):2008年有高中阶段校内外适龄人口15743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3635人(普高2644人,职高296人,在外就读695人),毛入学率23.09%。比指标要求上升了0.09个百分点。(八) 排除中小学危房(指标5237):2008年排除中小学的危房面积5426(其中小学4510、中学916),比指标任务多189。(九) 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指标30%):2008年全县共收取城市教育费附加517万元,其中用于职业教育的171万元,其比例达到33.08%,比指标任务高3.08个百分点。(十) 税改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教育的比例(指标40%以上):按农村税费改政策切实做好财政转移支付工作,税改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645万元,用于农村教育的661万元,占40.18%,比指标任务高0.18个百分点。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幼儿园办学水平有待提高。主要原因:一是金平地处山区,各乡镇无理想建园地点,园舍新建的较少,多数为租房改建的较多,办园条件不够理想;二是部分乡镇所在地常住人口少,幼儿生源不足,办园规模普遍偏小;三是幼儿专业教师十分紧缺,整体素质偏低。(二) 资金缺口和教师缺编问题仍然长期并存。全县现有危房26831平方米,还需近4000万元资金进行改造。高级中学建设资金缺口大;全县教职工编制数为3531人,目前实际有教职工2930人,其中专任教师2706人,还有小学代课教师307人。由于近年来招考教师较少,原有的教师老龄化逐年明显,退休教师逐年增多,将面临全县教师出多进少的断层现象。(三) 控辍保学形势仍然严峻。主要是教育观念落后和贫困的原因并存,城镇和低河谷热区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教育观念偏向,贪图享乐、厌学,不愿接受教育;高寒山区等经济条件差的地区,确有无经济能力接受教育的现象。(四) 体制阻碍比较突出。要获得改革的最好效果、最后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难保证、优秀人才难引进、人事机制不灵活等仍成为制约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不利因素。(五) 教育发展水平不均。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教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任务艰巨。城乡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异过大,薄弱学校改造仍然面临巨大困难。农村教育处于攻坚阶段的资金缺口太大。(六) 危房改造任重道远。近年来我县不断增加排危经费,不断排除中小学危房,但仍存在26831的危房。危房严重威胁着师生的生命安全,虽然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但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七) 高中发展后劲不足。一是投入少,要完成我县高中发展所需的建设项目(含在建项目),约需资金1.4亿元;二是教师紧缺,高中教师队伍的数量仅能勉强满足教学需要,师资储备不足,难以扩大规模,全县高中名师队伍的优势尚未形成,优秀教师队伍外调严重。五、2009年的工作重点(一) 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高度重视“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继续贯彻执行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办法、关于切实加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决策,进一步完善助困保学机制,认真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狠抓重点,落实控辍保学工作,不断提高“两基”水平。(二)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着力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采取争取指标、及时弥补教师自然减员空编等措施,切实保证教师适应金平教育发展的需要。二是以师德建设为引领,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坚持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在全县大张旗鼓地开展“当模范校长、做优秀教师”的活动,不断深化师德教育,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三是以“让每位教师都适应未来”为目标,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业务能力。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继续坚持“请进来,送出去”,使广大教师开拓视野、增强技能,成为教育教学的“多面手”,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四是坚定决心和信心,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 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建立学习型、服务型、节约型、效能型、和谐型、廉洁型机关。(四) 努力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加快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步伐。充分利用好农村现有的初中教育和成人文化技术资源,坚持“三教统筹”原则,实行农科教结合,继续加大扫除剩余文盲的力度,办好巩固提高班,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民文化技术培训体系,积极推行“绿色证书”教育,抓好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五) 狠抓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头等大事,积极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思路、新途径。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管理层次和管理水平,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成果赢得人民群众对办教育的满意。(六) 积极加快高中教育和幼儿教育发展,促进“两基”的巩固与提高。(七) 多方筹措教育资金,努力解决投入不足问题。坚持多方筹措资金,抢抓机遇,想方设法争取上级的项目和资金。广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各校都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以种养殖业为主的校园经济,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助能力,改善农村学生的生活质量,努力增强学校自身“造血”功能。继续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建设的步伐,提高农村教育现代化水平。分层次地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建设,加快县、乡、村三级信息技术教育网络。(八) 加强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加大对教育的宣传,在全县上下广泛形成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新闻媒体要发挥好正确的导向作用,广泛宣传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关,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和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号召各群团组织、社区等有关部门主动配合全县教育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文明健康的教育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便利条件。大力弘扬尊师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